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探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对其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4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刮宫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甲羟孕酮片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妈富隆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等各项水平值。结果观察组痊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雌二醇、卵泡刺激素等各项水平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妈富隆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2种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将74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米非司酮组39例,去氧孕烯炔雌醇组35例。结果:患者治疗期间,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减少,血清雌二醇、孕酮均明显下降,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米非司酮组闭经的发生率和子宫内膜萎缩程度明显高于去氧孕烯炔雌醇组(P<0.05)。结论:2种药物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肯定。但米非司酮适合于接近绝经期患者使用,而去氧孕烯炔雌醇更适合于围绝经期初始阶段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3):686-688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对围绝经期患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2月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治疗前后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为71.7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LH、E2、P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SH、LH、E2、P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为30.77%(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联用治疗围绝经期患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较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去氧孕烯炔雌醇和米非司酮治疗,21d为1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性激素、子宫内膜厚度、止血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和8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SH、LH、T和PRL改变并不明显;P和E2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均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但去氧孕烯炔雌醇的疗效更高,可以明显抑制P和E2的分泌,抑制子宫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6.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与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A组)和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B组),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调经效果、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3个月后,米非司酮组在治疗期间有效止血、无复发,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停药后有撤退性出血,复发率为21.67%;米非司酮组血清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较治疗前下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E2及P较治疗前下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变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较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项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3):142-143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诊断性刮宫后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促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比较,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诊断性刮宫后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观察组,n=35)或诊断性刮宫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n=35)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平均阴道流血时间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和平均阴道流血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作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妈富隆联合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挑选76名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仅予妈富隆治疗,研究组予妈富隆+米非司酮.经过全面观察和分析了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用药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妇产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04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观察组患者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短。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对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去氧孕烯炔雌醇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诊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1个疗程均为21d,连续治疗6个疗程,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并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对照组使用妇康片;观察组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控制出血与完全止血的时间(34.5±10.5)d与(51.2±18.4)d;观察组分别为(23±7.3)d与(36.4±13.40)d.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好,安全系数高.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与甲地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与甲地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将8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口服米非司酮12.5mg,1次/d,连用3个月;对照组40例,服用甲地孕酮首次剂量8mg,3次/d;止血后隔3d减量至4mg。观察2组阴道出血情况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和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6月我院围绝经期无排卵型DUB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以完全止血时间作为疗效判断及对比标准,检测对比两组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观察组完全止血时间为(1.36±0.22)d,对照组为(2.64±0.30)d,观察组完全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85,P<0.05);治疗前两组FSH、LH、E2、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LH、E2、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型DUB效果显著,能迅速止血,明显降低FSH、LH、E2、P水平. 相似文献
15.
赵丽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2):123-125
目的 探究诊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商品名: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诊刮治疗,观察组接受诊刮联合妈富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87... 相似文献
16.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8,(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2016年经我院确诊的11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剂量组(55例)和低剂量组(55例),高剂量组患者应用12.5 mg/d米非司酮,低剂量组患者应用6.5 mg/d米非司酮,连续治疗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记录复发情况,雌二醇、促黄体激素、孕酮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高剂量组的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96.36%vs.85.45%,P<0.05),复发率低于低剂量组(3.64%vs.14.55%,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的雌二醇[(156.50±31.37)vs.(198.43±37.30)pmol/L,P<0.05]、促黄体激素[(5.74±1.86)IU/L vs.(9.02±2.11)IU/L,P<0.05]及孕酮[(1.51±0.27)nmol/L vs.(1.94±0.38)nmol/L,P<0.05]均低于低剂量组;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2.5 mg/d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较6.5 mg/L更好。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6.25mg米非司酮片口服,连续服药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2、3、6个月分别测定血清激素水平,观察月经情况,同时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用药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泌乳素(PRL)的平均水平较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不明显(P〉0.05),贫血得到纠正,无子宫内膜增厚。结论:6.25mg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妇科门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采用妈富隆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的变化,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优于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19.
李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4):44-45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7例,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的血清水平.结果 治疗后,87例患者中,治愈49例(56.32),有效33例(37.93),无效5例(5.75),总有效率为94.25%.治疗后患者血清P、E2、PRL水平明显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后血清FSH、LH、T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单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兆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6):122-124
目的 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南平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6例,按照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研究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