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里药也称祛寒药,是温性或热性而能治疗里寒疾病的药物,具有温中散寒及温肾回阳作用,即《内经》:“寒者温之”和《本草经》:“疗寒以热药”的治疗原则。温里药适用于里寒之证。所谓里寒,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作为一部外感病的专著。“伤寒”二字实是“外感”的同义语,故不可理解为狭义的伤寒。或伤寒邪之病。诚如陈伯坛先生说:“伤寒论不是寒伤论,勿将伤寒二字倒读作寒伤”(《读过寒伤论·读法》)。弄清“伤寒”和“寒伤”。对于全面认识原著及消除寒温之争。有着实际意义。兹从以下三方面讲。  相似文献   

3.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的“读法”篇有以下心得创见:读《伤寒论》不能将“伤寒”二字倒读作“寒伤”,“伤寒论”不是“寒伤论”;反对“三纲鼎立”学说,认为伤寒之“寒”,包含“风”、“寒”两方面,即风寒一体,统一于“寒”;理解太阳病提纲,不要单纯理解为太阳之气病、太阳之经病、手太阳小肠经病、足太阳膀胱经病、太阳之头项病而脉不病;读“太阳病篇”不要拘泥于“太阳之为病”、“太阳病”、“太阳”等字眼,不要拘泥于“传”字、“表”字、“里”字以及“三日阳尽,六日阴尽”,要从整个传变过程中理解太阳病;并通过批驳喻嘉言、黄元御、陈修园,对《伤寒论》原文编次、温病、柴胡证、合病并病、过经不解、中风伤寒、传变、传经等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伤寒论》理论问题中,应结合《内经》、《难经》、《金匮要略》,探索经文内在联系;结合《神农本草经》理解仲景组方规律;参考历代注释,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4.
寒乃大自然之气,为冬季所主。凡侵袭人体或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卫外失固,寒邪袭虚而造成疾病者称之为“寒邪”,隶属于“六淫”之列,亦称为外寒(表寒);如因脾肾阳虚,寒自内生者称为内寒(里寒)。 在皮肤,疮疡疾病中责之于寒者颇多,但有关论述较为少见。笔者现仅从皮肤科、疮疡外科的角度对寒邪之特性、病理、主病、治疗等四个方面,浅谈体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于山东莒县发现的“有足并腿畸胎”,又名“人鱼”畸形。本例为一女性八个月胎儿,经解剖观察,其外部为有足并腿、下肢翻转、足裂、左脐动脉缺如、外生殖器及尿道缺如、肛门闭锁的畸形外,内部尚有直肠闭锁,巨结肠、阴道及子宫与泌尿系缺如等,身体其余各部,则发育正常。对此类畸形发生的原因,本文介绍Aschoff、Aery、Patten、Walker及Weige诸氏意见,但因不了解本例的病历及其家属史,故其确切原因,尚待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轩岐精言(26)     
正寒在下者,为清浊不分,为鹜溏痛泄,为阳痿,为遗尿,为膝寒足冷。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寒在下者,为清浊不分,为鹜溏痛泄,为阳痿,为遗尿,为膝寒足冷。寒主阴,故人体下部最易病寒。如下焦阳气不足,不能分清泌浊,则大便溏泄,而小便反少。如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则阳痿。肾阳虚衰,气化功能失常,失于固摄,膀胱约束无权,则遗尿。寒邪凝滞于经络,血脉流通不畅,故膝寒足冷。治疗以温阳散寒为主。治血之法有五:曰补,曰下,曰破,曰凉,曰温是也。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古代文献中虽然没有三叉神经痛这个名词 ,但有类似三叉神经痛的记载。如《灵枢·经脉》篇中有“颌痛”、“颊痛”、“目外眦痛”的记载。《素问·缪刺论》中的“齿唇寒痛”的记载等非常类似三叉神经痛。根据中医理论 ,三叉神经痛是三阳经受邪。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部 ,手太阳小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 ,手阳明大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分布区 ,手少阳三焦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 ,足太阳膀胱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分布区 ,足阳明胃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 ,足少阳胆经…  相似文献   

8.
“阳明中风”和“阳明中寒”的辨析历来是《伤寒论》中比较有争论的话题,通过风寒一体内在关系探究二者临床致病特点,认为“阳明中风”乃“阳明中寒”之轻症,“阳明中寒”是“阳明中风”之重症,二者应是从属关系,并非热与寒的对立关系。而“阳明中风”可视为阴中之阳,“阳明中寒”可理解为阴中之阴,故将风寒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阴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把“阳明中风”和“阳明中寒”归为阳明病一类阴性证型。  相似文献   

9.
中医寒与热是阴阳发生偏盛偏衰所引起的基本病理变化 ,其中寒证包括“阴胜则寒”的实寒证和“阳虚则寒”的虚寒证。近年来 ,有大量研究寒证本质的报道 ,现将有关寒证的动物模型研制、形成机理、治则及研究方法方面的文献综述如下 :1 寒证动物模型研制1 1 寒凝血瘀证模型 郑氏[1 ]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将正常大鼠呼吸频率测定后 ,置于罩有铁网罩的瓷盘上 ,放入低温冰箱 ,箱内温度调至 - 1 5℃ ,持续4h左右 ,复制出寒凝血瘀证“呼吸缓弱”的模型。倪氏[2 ] 将冷冻组家兔的双侧后肢上、下、左、右围置低温冰袋 (-2 5…  相似文献   

10.
<正> 七、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内眦外。”考“睛”,意指眼睛,《玉篇》:“睛,目珠子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明”,《说文》:“照也”,《左传·昭二十八年》:“照四方日明。”此穴在目内眦角,《甲乙经》载:“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  相似文献   

11.
在中医理论中,卒中亦称“偏风”、“风痒”、“偏枯”等Ⅲ。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卒中的性质和盛衰、病位的深浅以及人体正气的强弱等方面进行分类和概括,从而为卒中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是现代卒中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夏季来临,大街上光脚穿凉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可医学专家却提醒年轻人切勿着急秀美脚,老话"寒从脚起"并不是空穴来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程飞医生说,"寒头暖足"是历代医家养生所遵循的准则。头为阳,足为阴,头为诸阳之会,百脉皆冲于头,所以头最怕热;而双足紧贴地表,为诸阴之会,百脉皆远离足,所以足最怕冷,最易受寒邪侵袭。从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医生朋友: 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开展的“中国护足周”已进入了第五个年头。在过去几年里.全国各地的皮肤科工作者积极参与“中国护足周”活动,为数百万患者检查足病或讲解足病有关知识,为中国的皮肤医学事业做出了贡献。 “中国护足周”是皮肤科医生将医疗服  相似文献   

14.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析义辨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高梁之变 ,足生大丁”一语 ,自唐代的王冰注始 ,历经宋、明、清 ,时至今日 ,人们对此句的理解 ,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始终未能统一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足”的认识。或谓“足”即今义之“脚”,或谓“足”为“是”字之讹 ,或谓“足”为“多”之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举办“中国护足周”活动以来,迄今已是第五个年头了。在全国各医院的大力支持和皮肤科医生的积极参与下,2002年“中国护足周”第一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伴随着8月份第二次“护足周”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掀起了“护足周”活动的又一热潮。“护足爱足,健康起步”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号。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运用封闭配合小针刀治疗膝部“鹅足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优势。方法对130例膝部“鹅足炎”的患者予醋酸泼尼松龙、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按1:4痛点封闭注射,配以小针刀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4周-6个月,平均3.5个月。治愈及好转者为有效,总有效率达95.4%。结论封闭配合小针刀治疗膝部“鹅足炎”具有疼痛轻、创伤少、效果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对策。方法:采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54例59足。Sanders分型:Ⅱ型20足,Ⅲ型24足,Ⅳ型15足。术中侧位X线透视观察Bohler角和Gissane角,Broden位透视观察后关节面的恢复情况。皮瓣下放置引流,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所有病例随访9~48个月。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效果:优30足,良21足,可6足,差2足,优良率为86.4%。发生早期并发症4足(6.8%),其中皮肤边缘坏死2足,感染、腓肠神经损伤各1足。远期发生慢性疼痛2足(3.4%)。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与其解剖特点和骨折机制有关,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寒滞肝脉”、“阻黄”病机辨析潘学柱山东济宁市直机关门诊部(272119)“寒滞肝脉”,“阴黄”均为临床常见病证。通过临床实践和对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学习,对以上两证的病因病机有新的认识。现提出自己的看法,请同道赐教。寒滞肝脉凡“少腹胀痛,睾丸坠胀或阴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医药治疗雷诺病概况,认为其病的基本病因为“寒”、“瘀”、“虚”;引起该病的机理主要为阳气亏损,血虚寒凝,痰瘀滞脉;治疗上以温阳益气,养血散寒,化痰祛瘀为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20.
寒疫辨析     
寒疫最早见于《伤寒论·伤寒例》中,当时依据发病的时令与气候因素称其为“时行寒疫”。尔后因寒疫概念与时行病逐渐分离开来,多称之为寒疫。寒疫为感受寒性疫疠之气而发病,四季皆可发病,并与“暴寒”有一定关系,属广义伤寒范畴。寒疫与狭义伤寒同为感受寒邪为病,不同的是寒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因而可遵从伤寒六经理法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