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脑梗死虽比脑出血死亡率低 ,但致残率高 ,且大约 2 0 %的幸存者在1- 2年内会再次复发 ,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 ,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但溶栓治疗的安全时间窗、溶栓剂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与疗效的关系、并发症的防治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 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脑梗死系指由于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突然中止 ,造成该供血区脑组织坏死。绝大多数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动脉造成的。根据Astrup等医师提出的缺血或(和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时间窗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3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经过多模式MRI筛选后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为<4.5h、4.5~6h和6~12h3组,观察3组患者在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组时间窗患者在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与基线NIHSS评分有相关性,6~12h组病例在溶栓后血浆Fbg水平降低(P<0.05).结论 基线NIHSS评分高者行rt-PA溶栓治疗易发生出血转化,对于发病时间较长、并且基线Fbg水平偏低的患者,为减少溶栓后出血的风险,应慎重溶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中神经损伤标记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266例ACI合并MS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10例,根据患者发病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将患者分成3 h组(发病至接受溶栓时间为3 h内,n=146)和3~4.5 h组(发病至接受溶栓时间为3~4.5 h,n=120)。观察并分析各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参数。结果 治疗后颅内出血发生率3 h组(1.37%)低于3~4.5 h组(10.00%)(χ2=9.838,P=0.002);3 h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15%)高于3~4.5 h组(81.67%)(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不同的治疗时间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超早期治疗(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3 h内),对照组延迟治疗(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3~6 h),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6 h、24 h、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急性脑梗死发病3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接受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治疗,对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rt-PA静脉溶栓治疗,另外根据观察组患者发病时间划分观察Ⅰ组(发病0~3 h,45例)与观察Ⅱ组(发病3~4.5 h,45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检测对比观察Ⅰ、Ⅱ组患者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对照组与观察Ⅰ、Ⅱ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0,P<0.05)。治疗后,观察组Ⅰ、Ⅱ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Ⅰ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观察Ⅱ组,Barthel评分高于观察Ⅱ组,差异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6%、97.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5.7%、71.4%,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溶栓组:分为不同时间窗的A、B两组,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c):采取一般治疗。比较2周后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溶栓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不同时间窗的A、B两个溶栓组,疗效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无论发病时间在6小时以内或是6~24小时之间,均可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接受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溶栓前后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94.44%)高于对照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溶栓后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神经功能,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病程超过6小时的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44例脑梗死患者按病程分为A组(病程≤6h)和B组(病程6-24h),两组均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结果:对两组间的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值,病后90天的巴氏指数,出血转化率和溶栓治疗中发生血管再通的时间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部分脑梗死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以延长至6小时以后,且仍可以取得较高血管再通率和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时间,观察治疗后Fugl-Meyer值与Barthel指数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3个月后,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患者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与晚期对照组相比较,早期治疗组疗效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造成时间延误的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防控方案。方法:本次研究共选择5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分析延误溶栓时间因素并针对性护理。结果:调查显示,院外呈(164±90)min延误,其中交通延误(36±19)min,患者自身延误(128±71)min。院内呈(125±69)min延误,其中急诊科延误(77±46)min,CCU延误(48±23)min。院外延误时间明显长于院内延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内再通率显著高于6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本次研究结果,院前时间延误相对偏长,需加强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提高高危人群的管理力度,及早发现疾病并尽快救治,以全面提高预后效果。同时,增强医护人员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能,以保障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介入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时间窗进行分析,同时对脑前循环系统(颈内动脉系统)和后循环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的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溶栓治疗的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动脉溶栓治疗。将溶栓时间限定在发病12小时内。经头部CT或MRI明确诊断。对预后进行对比。结果:⑴溶栓治疗后发现血管完全再通16例,再通率44.4%。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其中颈内动脉系统28例有效,椎基底动脉系统6例有效。⑵经不同的时间窗(1~6小时和6~12小时)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⑶颅内的前循环系统与后循环系统应用动脉溶栓治疗,在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上,未明显差异(P>0.05)。⑷病例平均应用尿激酶剂量为84.0万单位,使用剂量较小。结论:在12小时的治疗时间窗内,对重症急性脑梗死的病人进行介入动脉溶栓治疗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且对于不同的脑部供血系统均有效,对扩大介入动脉溶栓应用的时间窗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5例,分别进行常规性干预和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14%(104/105)的,高于对照组89.52%(9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要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状态显著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时,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状况,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126名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64例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62例患者予以静脉泵入替罗非班24 h,然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随访患者90 d,比较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二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48h、7d和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3.9%)高于对照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个月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比例(84.7%)高于对照组(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是3个月预后良好转归的独立保护因素(O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尤瑞克林拓展时间窗(4.5 ~9 h)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rt-PA溶栓组(B组)、rt-PA联合尤瑞克林组(C组),各组按静脉干预时间再分为<4.5h及4.5~9 h两亚组(n=15).A组:常规治疗;B组:rt-PA静脉溶栓和常规治疗;C组:rt-PA、尤瑞克林和常规治疗.治疗前行头CT和多模式MRI检查,治疗后24 h复查头CT,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采用NIHSS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B、C组两亚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A组相应亚组;B、C组两亚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B、C组<4.5h亚组评分显著小于4.5~9h亚组;C组4.5~9h亚组溶栓后7d、21d评分明显低于B组4.5~9 h亚组.结论 多模式MRI指导下rt-PA联合尤瑞克林拓展时间4.5~9 h溶栓治疗安全,疗效肯定,且优于rt-PA单独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及体会。方法:对48例患者行溶栓治疗,将尿激酶100万~150万I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持续静滴30 min,滴速平均为66.6滴/min。溶栓后24 h口服阿司匹林100~325 mg/d,4周后改为100 mg/d。并实施溶栓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溶栓后43例偏瘫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2例失语患者能简单对话,7例意识障碍患者得到恢复;无效4例,1例转院。未出现药物过敏及出血病例,2例溶栓后出现注射部位瘀斑。结论: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及溶栓时间窗,密切观察溶栓前后神经功能和偏瘫肢体功能的变化,预防溶栓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可取得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简称超时)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初步探讨。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其中溶栓组根据其能够得到溶栓治疗的时间,再分为早期溶栓组(6小时内)和超时溶栓组(12-24小时),溶栓用国产尿激酶,联合应用甘露醇,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尼莫地平作为脑保护剂,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超时溶栓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于早期溶栓组,恶化率与早期溶栓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副作用。治疗脑CT扫描梗死面积大于早期溶栓组,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在注重治疗时间窗个体化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脑保护剂,适当放宽溶栓治疗时间窗的超时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吴金彦 《吉林医学》2022,(3):670-67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溶栓治疗成功者74例,未成功者26例.首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溶栓成功的相关因素,对存在统计差异的因素进一步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溶栓成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溶栓成功与否与患者的...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我国尤其是中小城市,由于群众的医疗意识相对淡薄,并受交通、通讯等条件的限制,故发生AMI后就诊时间晚,或因就诊后办理住院等手续耽搁时间,常失去了溶栓的最佳时机.80年代Rentrop[1]成功地对AMI患者实施冠脉内链激酶溶栓治疗,标志着对于AMI的治疗已从预防、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被动阶段跨越到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室重构、突出挽救心肌的溶栓时代.笔者对进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在不同溶栓时间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