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预防性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5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椎间孔镜技术微创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根据术后预防血栓的方法不同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48例术后12 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10 mg口服,连服14 d;对照组44例术后不给药物性抗凝。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术后出血和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利伐沙斑组(70.5±15.7)min,对照组(73.8±12.9)min]和术中出血量[利伐沙斑组(16.2±5.5)mL,对照组(15.7±6.1)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引流量[利伐沙斑组(29.8±6.3)mL、对照组32.1±7.6 mL]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利伐沙斑组6.2%(3/48)、对照组4.6%(2/44)]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利伐沙斑组4.2%(2/48),对照组20.4%(8/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利伐沙班显著降低了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也避免了相应的出血风险,是脊柱内镜术后安全可靠的预防性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术后预防性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6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病例,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骨折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口服利伐沙班,分为利伐沙班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评估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切口总引流量、术后出血事件和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引流量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利伐沙班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既显著降低了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又未增加出血风险,是脊柱骨折术后较理想的一种预防性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钙(LMWH)与利伐沙班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及对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2组。LMWH组40例术后6 h开始皮下注射LMWH 4 100 IU 2次/d,利伐沙班组40例术后6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 mg/d,比较2组下肢DVT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总引流量、失血量、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等情况。结果 2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期间及出院后2周均未发生严重出血。2组术后各时点凝血指标及2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LMWH或利伐沙班均可有效预防下肢DVT,二者均安全。  相似文献   

4.
黎海妮 《环球中医药》2013,(Z2):153-154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科术后患者80例进行本次研究,按照入院先后划分为研究组(利伐沙班治疗组)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各40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引流量和DVT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在术后DVT发生率和术后48h引流量方面的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前术后未出现凝血指标异常变化。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骨科术后DVT形成,可取得较低分子肝素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且无大出血发生,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平乐正骨活血灵方与低剂量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106例行髋部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试验组口服活血灵汤,同时口服低剂量利伐沙班,对照组口服正常剂量利伐沙班,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变、凝血指标、血栓发生率及用药安全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APTT和PT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和患肢大腿周径差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4%,对照组为5.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平乐正骨活血灵联合低剂量利伐沙班预防髋部术后DVT,能减少利伐沙班用量、降低DVT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正常剂量利伐沙班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膏联合低剂量利伐沙班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接受单侧THA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予低剂量利伐沙班片口服,联合活血通络膏外敷,对照组予正常剂量利伐沙班片口服,连续2周。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大腿及小腿周径差值、DVT形成情况及用药安全情况。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APTT,PT均明显延长(P0.05),D-D、患肢大腿及小腿周径差值均明显降低(P0.05);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HGB、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3%(3/36),对照组为2.8%(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消化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胃肠系统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应用活血通络膏联合低剂量利伐沙班预防THA术后DVT,能减少利伐沙班用量、降低DVT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正常剂量利伐沙班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比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抗凝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4月—2016年4月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5),所有患者进行骨科常规手术,术后彻底止血确认无明显出血和渗血情况。观察组患者25例,使用阿哌沙班进行治疗,术后8 h开始口服阿哌沙班2.5 mg,连续服用14 d;对照组患者25例,使用利法沙班进行治疗,术后8 h开始口服利法沙班10 mg,连续服用14 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抗凝效果,观察有无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失血,皮下瘀斑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比较组患者,在术后均无明显的出血现象,无静脉血栓形成,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5例患者,在使用阿哌沙班进行治疗后,出现皮下瘀斑的患者为7例,皮下瘀斑发生率28%;比较组25例患者,在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后,出现皮下瘀斑患者为15例,皮下瘀斑发生率为60%(P0.05),观察组患者皮下瘀斑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口服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均无明显的出血现象发生,无静脉血栓形成显性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口服阿哌沙班的观察组患者的皮下瘀斑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利法沙班的对比组患者,所以阿哌沙班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抗凝效果更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药物防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减少术后出血和纠正贫血的作用。方法:将60例行单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术后予以口服益气活血汤联合静滴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则予以口服立伐沙班,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第1、3、10天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红细胞压积、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瘀斑发生率、术后患肢静脉彩超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试验组术后引流量小于对照组(P=0.0310.05),术后下肢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00.01):试验组术后第10天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值大于对照组(P=0.012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以有效防治TKA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减少术后出血,较快纠正术后贫血状况,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4例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联合组各157例,利伐沙班组术后6 h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联合组在利伐沙班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24 h、7 d、14 d内皮素(ET)、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及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统计2组术后指标和DVT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7 d,联合组ET、TXB_2水平均明显低于利伐沙班组(P均<0.05),6-KetoPGF1α水平均高于利伐沙班组(P均<0.05);术后14 d,2组ET、TXB_2、6-Keto-PGF1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前及术后24 h、7 d、14 d Plt、APTT和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和隐性红细胞丢失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无肺栓塞发生,联合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利伐沙班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可降低髋部手术后DVT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预防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1-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法进行均分组,对照组30例病例予以利伐沙班,治疗组30例病例予以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患者下肢DVT形成发生率、APTT、PT、PLT等指标。结果:治疗组DVT发生率为16.67%(5/30),对照组为20.00%(6/30)(P0.05);组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术前及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第1~14天发生2例(6.67%)出血,对照组10例(33.33%),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与利伐沙班同样的预防下肢DVT形成的功效,但与利伐沙班相比,出血发生率更低,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年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下肢骨折患者不仅年迈而且伴有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或静脉曲张,术前及术后预防骨折并发症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尤为重要。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由拜耳和强生公司联合研发。该药通过直接抑制Xa因子达到抗凝作用,利伐沙班可显著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方预防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方法将90例TKA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利伐沙班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行TKA治疗,术后均进行抗凝干预。中药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方口服治疗,利伐沙班组则给予利伐沙班口服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及术后24 h引流量、皮下瘀斑、皮下浅表感染的发生情况,评价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范围和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7、14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14 d后,中药组和利伐沙班组的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15.55%(7/45)和20.00%(9/45),以中药组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药组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低于利伐沙班组(P<0.05);中药组术后皮下瘀斑、皮下浅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67%(3/45)和4.44%(2/45),明显低于利伐沙班组的22.22%(10/45)和20.00%(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4 d,2组患者的运动范围均有所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术后14 d与利伐沙班组比较,运动范围明显提高,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术后2 d,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7 d和14 d,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关节疼痛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与术后2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各观察时点,中药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关节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后早期口服益气活血通脉方预防DVT发生的临床效果与利伐沙班相当,可明显减少患者双下肢皮下瘀斑、皮下浅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运动范围,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痛感,更利于促进患者TKA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在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已行PCI治疗,术后均采用利伐沙班治疗,以患者的治疗剂量为标准,将其分为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各组均为31例。比较三组患者PCI术后与用药后的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治疗总有效率、出血事件发生率、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组间用药后的D–二聚体水平、血栓栓塞事件及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各组患者的血清AST、ALT水平比较,大剂量组高于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剂量利伐沙班治疗高龄PCI术后并发心房颤动都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因为高龄患者采用大剂量利伐沙班治疗时,对患者ALT、AST水平影响较大,因此,临床上可以选择小剂量或常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红元胶囊联合利伐沙班片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术后6 h予利伐沙班片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元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2周,出院后随访至术后1个月.比较2组术后1个月下肢DVT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行气破血法联合利伐沙班预防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初次施行THA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使用利伐沙班)、B组(行气破血法)、C组(行气破血法联合利伐沙班)患者各30例,对比各组术后LDVT发生情况及临床用药疗效。结果:术后第14天,A组、B组、C组LDVT发生率分别为30.0%、26.7%、6.7%,C组LDVT发生率最低(P0.05)。术后第7天、14天,C组DVT早期诊断指标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A组、B组之间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用药方案相比,初次THA患者联合行气破血法与利伐沙班预防术后LDVT形成的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成疗伤片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80例,Ⅱ组182例。术后当天即开始预防血栓治疗,Ⅰ组采用集成疗伤片和利伐沙班口服治疗;Ⅱ组单纯使用利伐沙班片口服治疗。于手术前2 d及手术后第9天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含量;第8天行彩色超声多普勒,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T时间延长D-Dimer含量降低;DVT发生率对照组6.73%,治疗组2.94%,2组差异显著。结论:集成疗伤片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医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方法将77例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穴位组(25例)、综合治疗组(26例)以及利伐沙班组(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TKA,术后进行抗凝干预。中药穴位组在术后第1日开始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综合治疗组术后第1日开始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丹参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利伐沙班组采用利伐沙班口服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患者出血量、DVT、皮下瘀斑、皮下浅表感染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后运动范围(ROM)、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术后2、7、14日记录患者VAS疼痛评分。结果中药穴位组7例、综合治疗组6例及利伐沙班组9例发生DVT,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利伐沙班组皮下瘀斑发生率46.2%(12/26)较综合治疗组[15.4%(4/26)]高(F=0.415,P=0.021),综合治疗组出血量较利伐沙班组减少(P=0.022)。与利伐沙班组比较,综合治疗组治疗后ROM水平增加,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18,0.01)。术后7日中药穴位组及综合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明显减低(P=0.049,0.013)。3组治疗后HSS评分、术后2、14日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RA患者TKA术后早期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并辅助丹参注射液预防DVT发生的临床效果与利伐沙班相当,可促进患者TKA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冠心宁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老年下肢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方法此次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该院于2017年1—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冠心宁、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宁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老年下肢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1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与对照组68例,研究组给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VAS评分、腰痛评分、下肢痛评分、ODI指数、跛行距离、腰椎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腰椎内固定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30例腰椎内固定术后腰椎管狭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总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腰椎管狭窄老年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几率,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