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50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根据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分)与OAAS评分(警觉-镇静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效果显著,能够更好平稳患者的生命体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各项临床指标。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C组)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组(F组),每组各45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苏醒过程及术毕停药后患者各项指标,并加以比较。结果:①C组麻醉诱导时低血压者多于F组,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F组。②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术后恢复室(PACU)的时间早于C组。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更加平稳,在苏醒质量上更优良。  相似文献   

3.
高峰  徐永清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849-2850
目的 比较分析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方法 88例择期手术患者,采用电脑抽号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分析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743、-0.526、-0.311,P>0.05);麻醉期间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显著差异(t=-8.702、-7.506、-6.114,P<0.05),苏醒后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9.938、-7.334、-5.297,P<0.05);且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235,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麻醉,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围麻起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苏醒快,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临床效果,以期为提高患者手术麻醉疗效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3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静吸复合麻醉法,观察组患者采取靶控静脉麻醉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完善有关资料记录工作。结果:采取对照麻醉后,两组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拔管、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等,P>0.05,无显著差异;但是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其低血压发生率和插管反应率要高于观察组,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定向能力与离开恢复室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复苏质量也显著占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治疗中,采取靶控静脉麻醉可以提高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率,显著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7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所采用的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为A、B、C组,其中A组24例,B组24例,C组24例;A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B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身体体征的变化、认知功能、伤口疼痛程度以及意识状态等。结果 A、B、C三组患者拔管后术后疼痛感评分分别为(3.01±0.39)、(3.47±0.58)、(3.68±0.42),A、B、C三组患者拔管1h术后疼痛感评分分别为(4.28±0.31)、(4.56±0.50)、(4.83±0.53),A、B两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低于C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B、C三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静吸复合麻醉,在临床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更加平稳,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状态,获得更好的苏醒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1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研究2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对比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调查,三组患者在进行麻醉诱导时,血及心率的最低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插管反应率明显高于研究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OASS评分显示,对照组OAS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较静吸复合麻醉相比,麻醉效果更稳定,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A、B、C三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静吸复合麻醉,B组患者给予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患者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结果在术后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方面,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疼痛感显著低于C组患者(P<0.05)。结论和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者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平稳性更好,能让患者保持平稳状态,而且苏醒质量更加理想,具有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鹍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599-600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入选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1、干预组2,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干预组1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干预组2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观察麻醉诱导效果、恢复情况、副反应等。结果干预组2的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干预组1;干预组2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术后恢复室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干预组2患者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2患者拔管后lh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1患者VRS评分普遍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2;三组患者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更加平稳,异丙酚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在苏醒质量上更优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将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所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处理,观察组的患者给予靶控静脉麻醉处理,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呕吐、恶心的概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的过程中,靶控静脉麻醉在术后拔管以及恢复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盲分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吸复合麻醉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靶控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插管应激反应发生率少(P〈0.05),且术后1 h观察组的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更加平稳,术后拔管以及恢复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B组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C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三组麻醉效果。结果:三组SBP、DBP和HR诱导时最低值无显著差异(P>0.05),A、C组插管反应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A、B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相对于静吸复合麻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更加稳定,疼痛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许宏亮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96-2798
目的 对在乳腺癌根治术使用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这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9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n =45)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n =45),其中A组诱导用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维持用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B组诱导用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维持用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吸入七氟烷.观察并记录A、B两组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前后PaO2、PaCO2变化;麻醉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两组的MAP、HR在麻醉后均有下降(t=2.107、3.021,均P<0.05);但B组比A组下降更为明显(t=2.235,P<0.05),且其MAP、HR上升也较快(t=2.401、3.107,均P<0.05);整个手术过程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均在98%以上,两组SpO2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3,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麻醉前后PaO2、PaC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1、1.211,均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1、1.674、1.833、1.432,均P>0.05);A组在烦躁及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B组(x2=121.43、124.44,均P >0.05).结论 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操作方便、术后血流动学稳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靶控输注(TCI)通过设定的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机控制,与传统给药方式比较可控性高,更为简单精确。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我们将超短效静脉麻醉药芬太尼复合强效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通过异丙酚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观察其麻醉效能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78例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术毕、术后3 d的NK、CD3^+、CD4^+和CD4^+/CD8^+水平。比较两组气腹前后的CO2、pH、碱剩余和CO2总量水平。结果麻醉前,两组NK、CD3^+、CD4^+、CD4^+/CD8^+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两组NK、CD3^+、CD4^+、CD4^+/CD8^+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本组麻醉前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NK、CD3^+、CD4^+、CD4^+/CD8^+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本组术毕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本组麻醉前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前,两组CO2分压、pH值、碱剩余、CO2总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观察组CO2分压、pH值、碱剩余、CO2总量水平与本组气腹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O2分压、pH值、碱剩余、CO2总量水平与本组气腹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O2分压(4.51±0.82)kPa、碱剩余(-5.56±1.47)mmol/L、CO2总量(18.74±1.36)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07±1.78)kPa、(-6.91±1.93)mmol/L、(22.37±2.34)mmol/L, pH值(7.36±0.07)高于对照组的(7.15±0.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都有各自的优点,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效果要比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略高一些,另外,使用全凭静脉麻醉的患者术后头痛、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肿瘤切除术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颅内肿瘤病人80例,随机分成静吸复合麻醉组(静吸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全静脉组),两组均以咪唑安定0.2mg/kg,芬太尼3μg/kg,阿曲库铵0.6mg/kg诱导后作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静吸组用异氟醚为主吸入,全静脉组用微量泵注入异丙酚6mg.(kg.h)-1和芬太尼3 μ g.(kg.h)-1混合液,记录麻醉诱导前、切头皮、切开硬脑膜、缝合硬脑膜、术毕的SBP、DBP、HR和SPO2,停止麻醉至拔管时间,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无显著差异,静吸组在切开硬脑膜,缝合硬脑膜时的HR、SBP、DBP和术毕HR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而全静脉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此外,全静脉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静吸组.结论异丙酚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颅脑手术具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恶心、呕吐率低等优点,且无吸入麻醉药的手术室空气污染,可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研究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分成A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组(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C组(静吸复合麻醉),各34例。观察三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患者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麻醉后的苏醒时间比静吸复合麻醉短,且苏醒效果较好,存在较少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96例手术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及对照组,各32例,分别予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对三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警觉-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警觉-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最高,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麻醉,B组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麻醉,C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3组患者在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拔管后1h、3h及24h时认知功能、意识状态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在拔管1h后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的警觉一镇静(OAAS)评分高于c组,B组患者拔管后1h、3h的OAAS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临床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比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更平稳,患者苏醒质量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60例38~65岁、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A组、B组诱导药物相同,术中维持A组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B组应用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吸入异氟醚。记录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A组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较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妇科肿瘤手术的麻醉中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