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2例(109髋)ARCOⅥ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以Harris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Harri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术前(P〈0.05).另外,患者术后未发生肢体短缩、畸形、感染、肺栓塞、下肢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能够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4例99髋,并与同期内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40髋进行对比。结果:在切口长度、总失血量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等方面,小切口外侧入路组优于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组(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外侧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自2003年3月~2005年8月运用后外侧小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4例99髋,并与同期运用常规后外侧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40髋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总失血量(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输血量、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总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后外侧切口组(P<0.01);而手术时间、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具有切口短、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手术风险相应降低及疼痛轻,切口美观,病人满意度高等优点,但应注意其适应证、禁忌症及早期开展此术式存在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行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1例31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小切口组,以同期行常规后外侧入路全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7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应用助步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随访6个月,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恢复情况相近(P0.05)。结论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损伤小、安全、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根据病情及手术方式分成A组和B组,A组予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B组予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评估术前后疼痛情况,评定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比较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VRS、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A组(P均0.05)。治疗后2组VRS、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B组显著低于A组(P均0.05)。2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疗效相似,但后路小切口手术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方法、效果及其优点。方法:经过对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医治髋关节的患者与同一时间采用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对比。其中前者为40例45髋,后者为38例41髋。对两组病患的并发症、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Harris评分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传统手术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17cm,比小切口手术组长,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380mL(180~580mL),相较传统组更少,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传统组的Harris评分为90分(80~94分),比小切口组更少。在术后早期功能的恢复对比中,小切口组比传统组恢复更快,但是期中结果相似。小切口组术后无并发症出现,传统组出现1例术后脱位,且传统组患者有1例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性用于髋关节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并发症少、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康复时间短、创伤小、切口相对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者为观察组;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09年11月,应用髋关节前外侧小切口关节囊前方入路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12例(13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量,随访所有患者的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手术均在长度6.0-10 cm(平均8 cm)的小切口前外侧入路下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280-400 mL(平均340 mL),术后48h引流量120-340 mL(平均270 mL);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38-5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90-170 mL(平均130mL),术后48 h引流量50-190 mL(平均120 mL)。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8周可负重行走,功能康复满意。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1.7%。结论:本组12例13髋用此术式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脱位率低、手术期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应用60例68髋,其中男48例,女12例;体重指数17.0~24.5,平均20.2;年龄30~65岁,平均46.5岁;其中骨水泥型12髋,非骨水泥型43髋,混合型13髋;随访17~46个月,平均27.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设计切口下完成手术,切口长度7.5cm~10cm,平均(8.5&#177;0.7)cm,单髋手术平均时间62min(50~80min),术中出血平均380ml(180~560ml)。术后假体位置良好,与周围骨组织结合良好。髋关节功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2分(10~4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6分(68~97分)。结论:在术前准备充分、解剖入路熟悉的前提下,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瘢痕小,外形美观、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易彬 《中医正骨》2009,21(12):68-68
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传统手术切口一般为14-18 cm,出血多在800 mL以上,大多数需要输血,手术时间1.5-2 h,需住院3-4周,然后是3-4个月的康复。多数病人因此而放弃手术治疗。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兴起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为了评价小切口的优越性,笔者将我院2003-2007年收治的78例不同病因患者分成两组,其中43例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采用常规切口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对其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年随访结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间共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2例,其中30例行直接前入路(A组),32例行后外侧入路(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而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4个月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脱位发生,直接前入路有1例术中髓腔锉穿破股骨内侧壁1例,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阔筋膜张肌明显挫伤。结论: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有一定的学习曲线,在有条件的单位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改良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0年9月间应用改良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76例,随访4个月~3年,以Harris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76例病人术中显露理想、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程顺利。4个月后患髋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100%。结论:改良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显露理想、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髋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6月-2015年01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均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入路,实验组行改良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65.23±10.32)min,切口长度为(9.22±1.23)cm,失血量为(275.62±41.21)m L,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为(2.63±1.23)d,术后Harris评分为(90.23±3.2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6.0%,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4例采用改良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从手术切口入路、术中操作方法及临床效果方面,总结手术经验。结论:改良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改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评估指标,广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外侧微创入路及后外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颈骨折需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前外侧微创入路组(A组)、后外侧微创入路组(B组)及常规后外侧入路组(C组),每组60例,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C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A、B 2组(P均<0.05),术后3 d内下地负重例数及3个月内可独立行走例数均少于其余2组(P均<0.05),术后3个月C组Harris评分低于其他2组(P均<0.05),但3 a后3组Harris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B2组各项指标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微创术式较常规外侧入路术式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恢复较快;前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微创入路手术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双动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将5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平均年龄(83.79±0.59)岁,行小切口双动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21例,平均年龄(81.44±0.37)岁,行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周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双动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适宜于全身情况较差、活动量较少、质量差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术微创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至2010治疗的老年骨股颈骨折、股骨头缺自性坏死、类分湿病、强直性脊柱炎共30例,其中2,4例患者行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结果: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Ⅱ-Ⅲ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6例Ⅱ-Ⅲ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均予于仰卧位下采取改良前外侧入路微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予以随访研究,记录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肢体长度、并发症。结果:1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4年(平均为1.5年),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36~78)分,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9(78~95)分,术后无疼痛。术后无明显肢体短缩,无术后感染、脱位、松动。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Ⅱ-Ⅲ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可充分保护臀中肌,提供足够手术视野及空间,准确置入假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0月至2010年11月来诊的344例髋关节疾病患者(共362髋)的随访资料,其中72例(76髋)采用前外侧入路,61例(66髋)采用外侧入路,64例(67髋)采用后外侧入路,75例(85髋)采用后侧入路,52例(68髋)采用小切口入路.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对不同手术入路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3、6、10、26周的情况进行评分,比较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前外侧入路显效率为39%,总有效率为92%;外侧入路显效率为41%,总有效率为95%;后外侧入路显效率为36%,总有效率为98%;后侧入路显效率为49%,总有效率为100%;小切口入路显效率为51%,总有效率为100%.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侧入路和小切口入路与其他手术入路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入路会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小切口入路造成的创伤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是临床治疗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42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患髋Harris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1~1.5年,Harri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