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妊娠及产后盆底肌锻炼多维度健康教育模型,并探讨其在临床的运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至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规范产检的146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门诊号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多维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盆底康复锻炼健康知识水平、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分娩方式、盆底肌力变化情况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肌锻炼相关健康知识水平和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娩方式无明显差异;产后3个月观察组盆底I类和II类纤维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和盆腔脏器脱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妊娠期及产后开展多维度的健康宣教,可提升孕产妇盆底肌锻炼相关健康知识水平和盆底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有效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孕期联合产后盆底锻炼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持续性盆底锻炼对预防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2月符合入组标准,最终完成研究的产妇252例。随机分为4组,观察1组65例,观察2组64例,观察3组61例及对照组62例,观察1组于孕16周开始行Kegel盆底肌锻炼,产后42d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至产后3个月,观察2组于孕28周开始行Kegel盆底肌锻炼,产后42d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至产后3个月,观察3组仅于产后42d开始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至产后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宣教和护理,无任何锻炼指导。分别于首诊(孕16周)、分娩时、产后42d、产后3个月测量4组孕产妇的阴道压力,孕期、产后3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及产后3个月盆腔脏器脱垂测定。结果观察1组孕晚期、产后42d、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力均高于其它3组,观察2组产后42d、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均高于观察3组及对照组,观察3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观察组在孕期及产后3个月SUI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观察2组产后3个月盆腔脏器脱垂POP-Q分度得分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孕期Kegel锻炼联合产后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盆底肌持续锻炼可改善因妊娠及分娩引起的盆底肌力减弱,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预防因妊娠及分娩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碍,妊娠16周开始行Kegel锻炼较妊娠28周开始行Kegel锻炼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对产妇盆底肌康复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5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小组模式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康复知识掌握程度、盆底肌力、产后尿失禁和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康复知识和盆底锻炼技能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盆腔肌力分级好于对照组(P 0. 05),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尿便的失禁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各项性生活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在盆底康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推动的作用,能够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和性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对产妇对盆底康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产妇盆底康复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699-3701
目的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现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患患者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脏器脱垂改善情况及性生活质量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最大收缩力、收缩持续时间及性生活质量均明显升高,盆底肌疲劳度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盆底肌力最大收缩力、收缩持续时间及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盆底肌疲劳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程度分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可明显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盆底脏器脱垂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期瑜伽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为孕期体力锻炼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1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孕期体力锻炼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孕期瑜伽锻炼计划进行锻炼,比较两组生产方式、第二产程时间、盆底肌评分和产后盆底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结果两组阴道顺产率、第二产程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产后42 d盆底脏器脱垂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在产褥期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孕期瑜伽训练可提高阴道顺产率、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盆底肌力,降低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研究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两组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出现率、阴道肌电压、盆底肌纤维疲劳度、患者满意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纤维肌电压、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盆底肌锻炼相比,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更利于改善阴道肌电压、盆底肌纤维疲劳度与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症状,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频脉冲联合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对促进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效果,并探讨其配套的护理措施,以指导产后保健。方法选取2014年1~6月顺产的健康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盆底肌锻炼,观察组40例接受低频脉冲联合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盆底肌力恢复效果、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恢复效果好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脉冲联合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能有效促进产后盆底肌力康复。  相似文献   

8.
陈月  韦妮  楚慧 《齐鲁护理杂志》2023,(17):136-139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锻炼结合围产期健康教育对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1日~2022年9月30日收治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产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后盆底肌肌力,产后42 d、干预12周后盆底功能[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和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生命质量[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锻炼依从性,性生活质量[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肌肌力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盆底肌电位、PFDI-20、PFIQ-7、QLQ-C30、锻炼依从性评分均优于产后42 d(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锻炼联合围产期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阴道分娩初产妇锻炼依从性,改善产后盆底肌肌力、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产后盆底康复延续性护理模式,并探讨其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产后6周~8周回院随访的28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于回院随访时接受一对一个体化、产后性健康与女性盆底康复健康教育,在盆底康复治疗期间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实施个体化、持续性电话随访指导,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期间常规电话随访,1个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初产妇盆底功能、性功能和盆底主动康复锻炼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性功能各维度及总分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盆底Ⅰ类、Ⅱ类肌力高于对照组,盆底Ⅰ类、Ⅱ类肌疲劳度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治疗期间盆底主动康复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盆底康复延续性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初产妇盆底肌力及盆底肌疲劳度,提高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及盆底主动康复锻炼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孕期知信行教育对提高盆底肌康复相关知识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产科门诊2015年1~9月建卡自愿配合研究的初产妇17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91例,对照组孕妇予以产前定期检查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于孕期开设孕妇学校,采用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孕35~36周应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孕妇对盆底肌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尿频、夜尿、尿失禁、盆腔坠胀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知道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知识、主要症状、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妊娠、分娩的关系、盆底肌锻炼可防治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锻炼方法率高于对照组(P0.05),每日康复锻炼孕妇多于对照组(P0.05),孕35~36周尿频、夜尿、尿失禁、盆腔坠胀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可提高孕妇盆底肌康复相关知识,从而促使其主动锻炼,积极防治妊娠期和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12月收治的200例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情况、阴道压力及收缩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电压值、Ⅱ类肌纤维电压值均大于对照组,盆腔脏器脱垂程度轻于对照组,阴道静息压大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通过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改善盆腔脏器脱垂程度,提高阴道收缩力,并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Kegel 运动联合Bobath球训练对二胎顺产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疗效。方法:顺产分娩足月单胎二胎产妇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出院时嘱产后第2天开始做产后盆底肌恢复操。观察组在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Kegel 运动联合Bobath球训练指导。产后6 个月后观察两组盆底康复锻炼的依从性、盆底肌肌力康复效果;产后1天及产后12个月观察两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S-POP-Q)及尿失禁发生率(ICI-Q-SF);产后6个月及产后12个月进行女性性功能(FSFI)评价,比较两组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盆底综合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1天时,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2个月时,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6个月,观察组FSFI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性欲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两组各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个月,FSFI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但性交疼痛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展延续性Kegel 运动联合Bobath球训练能够提高二胎顺产分娩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改善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任小凤 《妇幼护理》2022,2(16):3708-3710
目的 探讨对于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未给予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综合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盆底肌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OP-Q分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在末次随访中观察组的POP-Q分度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70.27%)(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70%)小于对照组(21.62%)(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中盆底肌力分级正常率(94.59%)高于对照组(67.57%)(P<0.05).结论 给予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改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减少并发症,改善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 IMB 模型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07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 我院经阴道顺利分娩的 164 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82 例。对照组 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取 IMB 模型健康教育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尿失禁发生率,盆腔脱垂发生率和盆底肌力。结 果 观察组尿失禁(4.88%)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51%)(P<0.05)。观察组盆腔脱垂(7.32%)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39%) (P<0.05)。观察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24.39%)低于对照组(39.02%)(P<0.05)。观察组盆底浅层肌力受损(34.14%)低于 对照组(46.34%)(P<0.05)。结论 基于 IMB 模型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盆腔脱垂等风险,改善产妇的 盆底功能和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患者进行分阶段盆底康复治疗,探讨其对FPFD患者的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合并FPFD的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训练组患者于产后42天开始分两阶段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不予任何手法及仪器治疗手段干预。比较2组患者产后42天及3个月的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POP)临床分度和调查问卷评分。结果:产后3个月,2组患者的盆底肌快速收缩力及持续收缩力均较产后42天升高(P<0.05,P<0.01),且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3个月,训练组盆腔脏器脱垂(POP)临床分度0度比例较产后42天上升(P<0.01),升至5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43%(P<0.05);产后3个月,训练组POP临床分度Ⅰ度及Ⅱ度比例较产后42天降低(P<0.01),降至27.03%、13.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84%、29.73%(P<0.05)。产后3个月,2组患者的问卷评分均较产后42天下降(P<0.05,P<0.01),且训练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阶段的产后康复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FPFD患者的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及临床自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产后盆底肌肉锻炼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就诊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肉锻炼。观察两组盆底肌力、阴道压力指标、性生活质量、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后6个月盆底Ⅰ类肌力、盆底Ⅱ类肌力、阴道静息相内压、阴道收缩相内压、阴道持续收缩时间、性生活满意程度、性感程度自我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阴道后壁脱垂、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锻炼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可通过增强盆底肌力、改善阴道压力来改善性生活质量、降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产后康复中心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阴道分娩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健康教育和产后护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产妇盆底肌力、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盆腔器官脱垂等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分度、性生活评分及满意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在常规护理中配合人性化护理可提升产妇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提高性生活满意度、改善盆腔器官脱垂,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锻炼联合认知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盆底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定量(POP-Q)分度,子宫脱垂、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P-Q分度0或1度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脱垂症状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功能锻炼联合认知干预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可显著改善其盆底肌力、脏器脱垂、子宫脱垂、心理健康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主要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产后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盆底肌力测定级别达3级以上的人数、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有35例病人盆底肌力测定级别达3级以上,常规组有20例病人盆底肌力测定级别达3级以上,经比较,研究组的盆底肌力测定级别达3级以上人数多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盆腔器官脱垂等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初产妇产后进行盆底功能康复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黄海香  黄宇松  李小林 《全科护理》2020,18(18):2222-2224
[目的]探讨护患合作护理模式联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住院分娩的1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产妇采用护患合作护理模式联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两组产妇在产后42 d均进行盆底肌状况评估,生物反馈仪对病人Ⅰ型、Ⅱ型肌纤维肌力进行测量,会阴肌力测量采用GRRUG分级法进行测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统计产妇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发生情况,产后3个月及6个月采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价病人生命质量状况,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病人性生活质量。[结果]产后3个月观察组产妇Ⅰ型、Ⅱ型肌纤维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GRRUG分级≥Ⅲ级的例数也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POP、U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及6个月PFIQ-7评分及PISQ-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6个月PFIQ-7评分高于产后3个月(P0.05);观察组POP-Q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尽早采用护患合作护理联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进行盆底功能恢复锻炼,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群功能状态,进一步促进产妇的盆底功能修复,减少可能出现盆底功能性疾病,提高产妇在产后的生命质量和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