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血是一种支持性与代偿性的治疗措施,在输血流程中,输血前检验尤为重要。输血的目的是使供血者输入后所包含的血液成分具有成活意义,保证每一位受血患者的RBC受到良好的保护,让患者的生命及时得到保障。为保证输血顺利进行,对其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本文针对此问题,对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治疗与生命抢救中,输血是重要手段之一,对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在输血治疗时不仅要通过一定检验流程保证输供血人员血型相配,同时由于在一些血液制品中常存在部分可由血液传播的疾病,很容易引发输血性感染,因此,在进行输血时,必须对输血检验流程展开质量控制,保证输血安全性,为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提供保证.本文主要对输血检验流程具体质量控制措施展开探讨,以期为输血安全性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探究,旨在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保证整个输血检验流程实施规范性与可靠性。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需输血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输血检验流程来实施输血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质量控制,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性传染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输血性传染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上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输血治疗安全性高,进而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对策在输血检验流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接受输血治疗,实验组在输血检验流程中加强质量控制,观察质量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输血性传染病发病率为4.0%,医患纠纷发生率为8.0%,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输血申请单填写更加完善,不合格标本数明显减少。结论质量控制对策在输血检验流程中应用价值高,值得各级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5.
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输血前检验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检验.血标本采集、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对提高安全输血系数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其目的是使输入的血液成分有效成活,而不会引起受血者的RBC发生破坏,使生命得到挽救.在检验医学中,输血前检验尤为重要,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其结果的正确性.然而,在输血前检验的前、中、后各个环节均可能发生差错.因此操作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定的血库知识和分析能力,从思想上重视输血前检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输血检验流程,并提出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临床科室申请输血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对输血检验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以及制定输血流程图等,并分析质量控制结果。结果本组的127例患者中,3例标本不合格,占2.36%;7例输血申请单不完善,占5.51%;2例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占1.57%,并且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输血治疗。结论充分掌握输血检验流程后,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血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输血风险和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2018年临床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500份,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微柱凝胶化交叉配血时检验出14例不合,青霉素试验阳性3例,假阳性6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5例。对输血不合受试者分析发现,抗筛阳性者2例,青霉素试验阳性者4例,既往输血史5例,妊娠史5例。未出现一例输血安全医疗事故。结论严格控制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保证输血安全的必要条件,可减小医疗事故发生率,因此,在输血前须严格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来提高输血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管理问题,总结管理经验.方法 改进前2014年检测8 484例次,2015年改进后检测9041例次,改进前质控策略定期进行理论、操作考核,与检验科、各科室进行有效的沟通,出现质量问题及时反馈,建立质控目标体系,进行质控图分析,定期对实验室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质控分析,改进后从物、环、人、法等各个方面改进检测质量管理策略,强调实验室安全生产管理.结果 2015年单次检测配血问题、样本问题、输血传染病、职业暴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低于2014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管理细节问题较多,需做好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探讨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过程,研究质量控制的程度,保障医疗过程中输血的及时、安全、有效。方法 选取临床上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500份,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时检验出15例不合,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7例,假阳性5例,青霉素试验阳性2例。对输血不合受试者分析发现,青霉素试验阳性者2例,抗筛阳性者1例,既往输血史6例,妊娠史4例。未出现一例输血安全医疗事故。结论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的严格控制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必要前提,可以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降低传染病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型研究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血型研究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血型研究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作为实验组,对对照组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更加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将总结结果应用于实验组,对比两组对输血安全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共发生51例(6.0%)明显高于实验组6例(0.7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血型研究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件的发生,对规范输血操作、提高输血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中需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11.
李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60-361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检验前护理工作影响因素,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联系,提高血液标本送检质量。方法通过对影响血液检验全程质量控制的护理因素分析,找出问题,加强护理管理,提高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结果在血液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会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结论只有通过医、护、技各方面的相互协作,杜绝标本采集缺陷,才能提高血液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实验室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临床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以定性或定量的形式将结果提供给临床医生作为诊治或/和疗效判断的依据,检验质量的优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临床医疗质量。一项检验结果的产生,从医生申请到报告发出,其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环节,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到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对临床检验实行全面质量控制是检验工作者的职责。加强全面质量控制,就是通过临床医生、护士、检验者、患者各方面共同努力与配合,把检验误差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质量控制,以确保临床用血以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对提高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的措施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是否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结果自应用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之后,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从未出现职业暴露、输血传染病以及配血问题等造成的输血安全事故。结论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中采用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有效的提高了输血质量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分析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提出防范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4月~2019年3月反馈至我中心血站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1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在临床输血时存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分析,记录输血患者科室分布情况及不同血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的主要原因。结果输血患者科室分布情况比较,血液科有33例(22.0%),外科有40例(26.7%),肝病科有29例(19.3%),内科26例(17.3%),ICU 15例(10.0%),妇产科7例(4.7%)。其中血液科、外科所占比例较大。以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共54例(36.0%),所有患者中未见溶血性输血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过敏史、输血次数、发血至输血间隔时间、原发性血液病为输血常见不良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严格控制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是临床输血安全的有效保障,全面的评估临床输血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等风险因素,输血前制定并严格完成针对性的输血检验方案,排除输血时潜在的风险因素,必须做好交叉配血试验等,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在临床检验时质量控制分析的重要性。方法对本院在实际的研究中发现的对检验标本的质量产生影响的种种因素进行整理,同时研究探讨与其相适应的综合措施。结果按照研究所获得的原因对临床检验的过程做出有效地控制,避免因为各种原因的存在对标本的质量产生影响,也就在不同程度上对标本的质量有了提高。结论采取全面有效的综合性的措施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对标本质量的影响,对于对标本质量有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提高了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临床输血质量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下所产生的效果。方法择取过去一年(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输血的18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医院实施输血质量控制体系的前后,将所有人员分为实施控制体系之前的常规组与实施以后的观察组,常规、观察两组患者人数分别为96、84例,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输血的用量、成分输血效率、血液采取的准确度、输血记录的完整程度等,以此来评价二者不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与常规两组患者无论从成分输血量8993 U、8244.67 U,成分输血效率98.99%、97.89%,血液采取准确效率95.7%、79.8%,输血记录的完整程度90.8%、81.7%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临床输血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为提高临床输血的效果,可采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临床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检测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控制与分析有关的各个环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检验质量的优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临床医疗质量。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检验实行全面质量控制是检验工作者的职责。完整的临床检验过程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陈开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3,(24):3835-3836
在现代医学中,医学检验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对某些疾病的诊治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保证检验质量,才能降低误诊率,保证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输血流程在临床实施中的隐患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输血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减少输血安全隐患。方法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我院运行的输血流程,设计输血安全隐患自查表,并组织全院65个护理单元对输血流程中合血、取血、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5个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讨论,护理部汇总并提出最佳的输血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完善输血流程。结果输血流程改进前后,输血差错率由6.5%降为1.4%。结论完善输血流程是减少输血差错和持续改进输血质量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