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原因及其临床结果。方法入选47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及PCI术,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生化指标并予抗栓治疗。复查术后1h心电图并随访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MACE)、室壁运动异常积分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按术后1h抬高的ST段下降≥50%与〈50%将病人分为ST段回落良好组与ST段回段不良组。与ST段回落良好组相比。ST段回落不良组合并糖尿病、冠脉内血栓负荷重、冠脉完全闭塞、无侧枝循环建立、术后未恢复TIM13级血流的比例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起病至球囊开通血管时间显著延长(P〈0.05)。MACE发生率及室壁运动异常积分明显升高(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多种因素阻碍了AMI患者直接PCI术后ST段的回落并导致不良临床结果,了解上述危险因素有助于医生在直接PCI术中采取正确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强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50-150
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与心脏每搏指数(S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心肌核素显像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共选择AMI患者51例,按ST段回落幅度分为两组,A组:ST段迅速回落组(回落≥50%),共41例;B组:ST段持续抬高组(回落〈50%),共10例。观察ST段变化与SPECT、心功能参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A纽的SPECT和心功能参数较B组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少。结论:AMI急诊PCI术后ST段的改变与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成功后,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TIMIframecount,CTFC)与心电图ST段回落的相关性及术后即刻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临床预后的可行性。方法测定8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血流达TIMI3级患者的CTFC,同时检查术前及术后1h心电图ST段,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按照患者ST段回落程度分为ST段回落≥50%及ST段回落<50%两组;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心脏不良事件分为两组;ST段回落<50%组其CTFC值明显高于ST段回落≥50%组,(25.6±8.1)vs(19.6±5.9),(P<0.01),CTFC与ST段回落程度有明显的负相关(r<-0.735,P<0.01);有心脏不良事件组其CTFC值明显高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26.4±7.8)vs(19.3±5.5),(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CTFC值与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独立相关(OR=-1.68,95%CI=-1.36~-2.19,P<0.01)。结论CTFC作为一种定量、客观、经济、简单、快速的方法可预测心电图ST段回落比例,在PCI术后能及时评价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及住院期间的临床预后,可为临床提供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的改变与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关系,评价血浆脑钠素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灌注的预测。方法选择经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男58例、女1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BNP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STR)计算,比较入院后即刻和PCI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的情况。结果STR<50%组的BNP值(2632.5±968.3)ng/L明显高于STR≥50%组(974.4±799.4)ng/L(P<0.001);STR<50%组糖尿病患者13例(37.1%)多于STR≥50%组的5例(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同抬高ST段下降幅度一样,能判断心肌组织灌注状态及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判定脑钠素水平在评价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功能与临床结果的关系。方法研究入选急诊PCI的NSTEMI患者20例、STEMI患者40例,于PCI后采集血液检测血浆BNP水平,根据BNP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两组,高BNP组(BNP≥160ng/L)和低BNP组(BNP〈160ng/L)。比较两组患者特征、左室收缩功能、STEMI心电图ST段回落和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结果高BNP组较低BNP组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左室射血分数,P〈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P〈0.01)、长期大量吸烟和糖尿病患者多(60%:40%,P〈0.05;65%:45%,P〈0.05)、STEMIST段回落减少(P〈0.01)、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增多(25%:5%,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血浆BNP的升高水平可作为评价PCI术后近期心功能及心肌再灌注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周静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49-2550
目的研究心电图ST段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桡动脉入路PCI术,其中心电图ST段回落≥50%者45例为回落组,心电图ST段回落<50%者41例为非回落组。随访1 a,比较两组术后MACE发生率,并分析心电图ST段变化与术后MACE发生率相关性。结果随访1 a,回落组术后MACE发生率[15.56%(7/45)]较非回落组[41.46%(17/41)]低(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PCI术后MACE发生率具有相关性(r=0.752,P<0.001)。结论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PCI术后MACE发生率存在相关性,临床可根据其ST段回落情况度预测MACE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腔内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ST segment resolution,STR,STR)不良与患者临床近、远期预后关系。方法:选取发病12 h内于我院导管室行急诊PCI治疗的1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 h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R程度分为对照组(STR≥50%,n=59)和STR不良组(STR<50%,n=51),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1、6及12个月时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脏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E峰/A峰等心脏超声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STR不良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TR不良组术后1、6、12个月心脏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室重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段抬高型AMI患者经PCI术后,STR程度与临床近、远期预后密切相关,ST充分回落可作为预测病人近期、远期临床预后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为ST段回落(STR)组193例和ST段回落不良(STNR)组91例。结果STNR组和STR组合并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的比例及Q波计数、心率、血糖、CK-MB、纤维蛋白原、Gensini评分、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 II级、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STNR的独立危险因素,梗死前心绞痛为保护因素(P〈0.05)。STNR组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STR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STR组,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以及发病至再灌注时间与术后STNR密切相关,STNR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
邵伟  汪爱虎  杨新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22-1823
目的:联合应用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心电图ST段变化(sumSTR)方法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程度。方法:连续入选57例AMI患者,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壁组和下壁组,于6h~12h内行直接PCI,并于手术前后分别记录ST段变化和TMP变化,从而评价心肌灌注程度。结果:对比57例AMI患者PCI前后记录显示,术后ST段明显回落TMP数值上升。结论:PCI对AMI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邓建平  刘涛  陈勇  赵景宏 《西部医学》2013,25(3):360-36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根据血栓负荷轻重选择性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方法AMI行PCI治疗患者126例,其中术中选择性应用血栓抽吸导管47例,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LVEF、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O.05)。结论PCI术中选择性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AMI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蒙秋云 《微创医学》2007,2(5):431-43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PCI)影响心电图ST段早期回落的相关因素。方法测量并计算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1h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抬高幅度。按术后1h内ST段回落幅度分为A组(ST段回落≥50%)、B组(ST段下降<50%),对比分析两组相关临床特征与ST段回落幅度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在糖尿病、梗死前反复心绞痛症状、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心肌梗死面积积分、Killips心功能分级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梗死前反复心绞痛症状、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心肌梗死面积积分、Killips心功能分级可能是影响AM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患者1h ST段回落幅度(STR)与血浆型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关系及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31例溶栓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静脉溶栓1h ST段回落幅度分成A组(n=13,STR≥50%)和B组(n=18,STR〈50%)。测定溶栓前,发病24h和5d时的血浆BNP,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组内溶栓后BNP水平高于溶栓前(P〈0.05),发病5d低于发病24h的BNP(P〈0.05),溶栓前和发病24hBN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病5d BNP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再通患者早期ST段回落幅度(STR)可反映心肌再灌注治疗后的微循环情况,是预测临床预后和检出高危患者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ZEEK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70例,分成血栓抽吸组与常规PCI组,比较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资料及临床1个月随访情况。结果血栓抽吸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及TIMI心肌组织灌注(TMP)分级、ST段回落率、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峰值均优于常规PCI组,1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常规PCI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常规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能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及远端栓塞,有效改善心肌灌注,改善术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芳  何涛  郭盛兰  张棣  观志强  王庆荣 《广西医学》2012,34(10):1309-1310,13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ST段改变对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58例ST段抬高型前壁AMI接受PCI患者,术后1 h ST段回落≥50%49例(回落组),50%9例(非回落组),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二维超声心电图及应变率成像(SRI)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回落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平均收缩峰值应变率(mPSSR)均高于非回落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ST段迅速回落对左室收缩功能恢复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始心电图缺血分级对已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3年内在本中心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且行冠状动脉成形术术的患者188名。患者按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2级缺血组(GI 2,ST段抬高不伴有QRS终末部分扭曲)和3级缺血组(GI 3,在ST段≥2个相邻导联抬高伴有QRS终末部分扭曲),分析患者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与心电图缺血分级之间的关系,观察终点为院内心血管事件(死亡,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GI 3组患者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后体表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的发生率高于GI 2。结论尽管已经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GI3仍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予血栓抽吸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其中血栓抽吸+PCI组30例,PCI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峰值、ST段抬高最高导联术后2 h回落幅度、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术中血流情况及院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PCI组比较,血栓抽吸+PCI组肌酸激酶峰值明显下降、ST段回落幅度明显增大、心脏功能和结构及心肌组织灌注明显改善。结论:血栓抽吸术的应用可改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与心脏每搏指数(S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心肌核素显象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共选择AMI患者51例,按ST段回落幅度分为2组,A组:ST段迅速回落组(回落≥50%),共41例;B组:ST段持续抬高组(回落〈50%),共10例。观察ST段变化与SPECT、心功能参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A组的SPECT和心功能参数较B组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少.结论AMI急诊PCI术后ST段的改变与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测定来探讨BNP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分别测定发病6 h及24 h血浆BNP数值,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结果:ST段抬高组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结论:BNP升高水平与心肌坏死的范围成正相关。因此,血浆BNP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ST段回落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1年内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 接受直接PCI的病人62例,按介入治疗后2周抬高的ST段的回落程度,分为A组(35例)和B组(27例).随访一年比较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情况.结果 B组病人在术后1年易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易发生再次心梗及心绞痛.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ST段的回落情况可反映心肌再灌注治疗后的微循环情况,能提高对AMI患者预后的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T改变在评估左心功能和临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87例ST段抬高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0治疗的AMI患者,根据PCI治疗后ST-T段演变分为ST-T改变组(A组)和无ST-T改变组(B组)。根据发病后行PCI的时间分为≤6h组和≤12h组,观察心电图ST-T改变情况。结果PCI≤6h组和≤12h组患者ST段回落指数均〉50%,≤6h组回落程度显著优于≤12h组(P〈0.01)。A组患者PCI术后情况稳定,心功能情况较好;B组心功能情况较差,临床表现为多发性反复发作左心衰竭。A组患者随访第1个月和第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优于B组。A组再发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56%,明显低于B组的34.62%(P〈0.05)。结论通过监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T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评价血管再通后心肌再灌注的效果,对评估AMI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和临床预后情况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