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为ST段回落(STR)组193例和ST段回落不良(STNR)组91例。结果STNR组和STR组合并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的比例及Q波计数、心率、血糖、CK-MB、纤维蛋白原、Gensini评分、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 II级、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STNR的独立危险因素,梗死前心绞痛为保护因素(P〈0.05)。STNR组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STR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STR组,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以及发病至再灌注时间与术后STNR密切相关,STNR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刘萍 《吉林医学》2011,(21):4335-433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时间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接受治疗的120例AMI患者进行ECG相应导联及试验性治疗,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ST回落时间及远期预后情况,随访8年。结果: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时间较为集中在(3.5±0.1)h及(6.8±0.8)h,1周内相应的死亡例数分别为3例(2.5%)及13例(10.8%),两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T段回落时间较早者,其预后生活质量较好;ST段回落时间较晚者,生活质量较差。结论:ST段回落较早者,心脏储备功能较强,患者的远期预后质量较好。可通过缩短患者ST段回落时间,积极改善AMI患者远期预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溶栓治疗后,即便在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a rtery,IRA)前向血流恢复TIMI Ⅲ级者中,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组织水平的心肌再灌注不良,这使得罪犯血管虽然能够再通,但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灌注,即心肌组织水平无复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STR)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5例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直接PCI术前、术后1h各记录心电图1次,检测STR情况.PCI术后1 h STR≥50%患者为STR组(46例),STR< 50%者为STR不良组(19例),术后1、6、12个月各进行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1次,测量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随访1年,观察患者PCI术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STR不良组1、6、12个月的LVEF值低于STR组(P均<0.05),LVEDd值大于STR组(P均<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稍高于ST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直接PCI后1h STR不良者预后差、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左室心功能恢复不良.  相似文献   

6.
何汉康  龙卫平  陈剑  石磊 《华夏医学》2013,26(4):834-835
ST段的演变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评价再通效果及预后的简便、可靠手段。实验证实,ST段迅速回落是梗死区组织学水平微循环再灌注的标志,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1]。本研究旨在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后ST段无回落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量研究表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并改善幸存者的心功能。再灌注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结合2009年美国ACC/AHA STEMI指南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09版),现就目前STEMI的再灌注治疗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宜兴地区急性ST段拾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现状,为该地区急性STEMI早期再灌注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宜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191例发病时间≤12h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等,发病至门急诊时间、门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门球时间)、门急诊至静脉溶栓时间(门针时间).结果:191例急性STEMI,97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2例行溶栓治疗,72例未行再灌注治疗,再灌注治疗率62.3%.门针时间平均48±10.2 min,门球时间平均124±36.4 min,发病至门急诊时间平均212±138 min.结论:宜兴地区急性STEMI再灌注治疗率及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主要为患者年龄、合并疾病及经济等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药物溶栓开始后 90min ,应用非侵入途径———体表心电图ST段回落评价冠状动脉开通及心肌再灌注。方法 对 2 32例急性心梗患者 ,尿激酶或rt PA溶栓开始前及开始后 90min ,做体表心电图记录ST段的高度改变 ,分为ST段无回落组 ,ST段部分回落组 ,ST段充分回落组 ,并于溶栓开始后 90min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梗塞动脉开通情况。随访研究对象 30天心源性死亡情况。结果 ①药物溶栓开始后 90min ,随着ST段的回落增加 ,冠状动脉血管的开通有增加的趋势 (37.7% ,76 .3% ,90 .4 % ,P <0 .0 5 ) ,ST段充分回落组 ,冠状动脉血流达到TIMI 2~ 3级的可能性高于其他组 (P <0 .0 5 ) ,而所有TIMI 2~ 3级者只有 2 7 7%的人可观察到ST段的充分回落。② 30天的死亡率ST段充分回落组低于其它两组 (1.8% ,11.8% ,15 .2 % ,P <0 .0 5 )。结论 急性心梗药物溶栓开始后 90min ,充分的ST段回落是心外膜血管开放和心肌灌注的良好的预测因子 ,且近期心源性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灌注后的心电图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15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根据有无再灌注把1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未再灌注,另一组为观察组再灌注,对两组患者再通率和心电图ST段抬高及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率是68%,观察组频发室性早搏、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和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灌注后的心电图有ST段的反常抬高和心律失常表现,这个参考指标可以当作患者进行心肌再灌注与灌注受到损伤时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78例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进行心电图(ECG)检查ST段回落(STR)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中牟县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22年5月行PCI术治疗的278例STEMI患者,PCI术后180 min,根据ECG检查结果,分为STR不良组(STR<50%)、STR良好组(STR≥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STR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PCI术后ECG检查结果显示,STR不良组61例,STR良好组217例,STR不良发生率为21.94%(61/278)。单因素结果显示,STR不良组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LAD)、入院时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入院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水平、入院时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术前有心电图碎裂性QRS(fQRS)波与STR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相关血管为LAD、入院时血清NT-pro BNP水平(>2 861.1...  相似文献   

12.
3.2易化PCI 研究表明,急性STEMI90min内可由每年做了大量介入治疗的临床中心和经验丰富的介入小组行PCI,这是STEMI治疗的最佳选择。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在经验丰富的中心适时地行PCI的患者较溶栓组的开通率更高,早期再闭塞率较低.左心室功能存留率较高和有较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兰谋  彭源源  尹娟 《西部医学》2019,31(3):383-387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再灌注治疗的126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其资料结果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疾病情况、血红蛋白等相关临床指标水平以及再灌注治疗后的预后效果,并比较不同预后效果患者间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影响再灌注治疗STEMI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26例STEMI患者经再灌注治疗后预后好106例(8413%),预后差20例(1587%); 年龄≥60岁的STEMI患者其女性和糖尿病比例以及心功能killip分级较高,而吸烟和饮酒患者较少,血红蛋白水平较低,预后较差(P<005);中、重度贫血患者其女性、吸烟、糖尿病比例和年龄及心功能能killip分级均高于非贫血和轻度贫血者,且前两者预后更差比较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存在糖尿病病史,有吸烟、喝酒习惯,心功能killip分级过高、血脂异常以及年龄≥60岁和中、重度贫血的STEMI患者经再灌注治疗后其预后较差(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killip分级过高、血脂异常以及年龄≥60岁和中、重度贫血是影响STEMI再灌注治疗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MI患者经再灌注治疗后的预后效果尚可,年龄≥60岁和中、重度贫血等均为影响STEMI再灌注治疗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将其联合作为临床上评估STEMI患者经再灌注治疗预后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再灌注进行治疗的心电图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收集自2014年5月_2016年7月在该院所接受再灌注(溶栓或PCI﹚治疗的7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的出现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再灌注治疗后心电图是否有损伤性改变分为再灌注损伤组和再灌注非损伤,其中再灌注损伤组29例和再灌注非损伤45例,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中的白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力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7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发现:①43例发生心律失常,占所有研究对象的58.11%;33例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出现,占所有研究对象的44.59%。②患者出现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发病至CK达高峰时间、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目再灌注时间、性别、治疗时间、溶栓治疗以及PCI治疗,患者在经溶栓治疗的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高于P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再灌注损伤性组的白介素-6量远远高于再灌注非损伤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力低于再灌注非损伤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再灌注进行治疗的心电图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临床价值大。  相似文献   

15.
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血管再通最常用治疗手段。在临床工作中作者发现有少数患者静脉溶栓成功后出现短暂性(持续时间少于30 min)的 ST段再抬高现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序言 过去三十年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住院患者应用非特异性纤维蛋白溶解剂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其30d内死亡率由15%~20%降至8%~10%,而应用特异性纤维蛋白溶解剂的死亡率又下降至6~8%。在有最适宜条件的医疗中心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EMI患者的死亡率可降至4.5%。然而,发病12h内未行再灌注治疗患者的死亡率却超过20%.溶栓患者的死亡率为10%,PCI组的死亡率约6%~8%。总救治成功率取决于对不同患者采取最佳组织和选择最有效的再灌注策略。从首次接触患者到球囊扩张的平均时间往往会超过110~120min,这段时间有赖于就诊时间、医院导管室的能力和介入者的经验。再灌注时间对挽救濒死心肌是有重要作用的,多被称作“黄金时间”,确认初始治疗的最佳时间窗适于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首发AMI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7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①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B组81.6%(P>0.05);②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左室射血分值(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可作为成功、有效的再灌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50-53+57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的STEMI 200例为研究组,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STEMI153例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发病至首次医疗处理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就诊至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或溶栓),住院期间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Killip分级及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房颤、室壁瘤及院内死亡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出院1年后死亡、再入院、心衰及再发心绞痛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中首次医疗处理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就诊至再灌注时间、住院期间NT-proBNP及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房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住院天数也缩短(P0.05);在出院后1年随访中STEMI患者死亡、再入院、心衰及再发心绞痛发生率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运行模式进一步提高了STEMI再灌注治疗的水平,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以及降低了STEMI终点时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冠状动脉急性完全闭塞、血流持续中断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起病急骤,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 2007年统计,美国每年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住院的患者数约为157万人,其中因STEMI住院的患者多达33万人,死亡率约为9.4%[1].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方田 《浙江医学》2003,25(11):661-663
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上最早期表现之一是ST段抬高 ,其常见的形态有凹面向上形、弓背向上形、单向曲线形、斜直形 ,ST段及T波呈规律性动态演变是诊断AMI重要指标。1993年Wimalaratna[1]首次报道AMI时另一种ST段抬高形态———墓碑形 ,认为是AMI近期预后险恶的一项独立指标。本文旨在探讨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1.1一般资料138例均系我院1996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的出现异常Q波的AMI患者 ,根据ST段抬高形态分组 ,呈墓碑形抬高者为观察组 ,共28例 (20.3 % )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8例 ;年龄56~78岁 ,平均 (64.8±5.1)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