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萍萍  王坚  曹辉  张婷婷 《中国药房》2012,(38):3619-362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17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3例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占30.64%;门/急诊上报的ADR占29.48%;注射剂是引发ADR的主要剂型,占总例数的78.61%;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占30.64%;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2.77%。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ADR发生率高的药品应重点监测,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我院10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德河  林优美 《中国药业》2009,18(10):65-65
目的了解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至12月期间收集的ADR报告,按药物类别及ADR的临床表现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ADR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应强化ADR监测工作,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院12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燕玲  梁桂才  王芬 《海峡药学》2009,21(12):243-245
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4月收集到的12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所药物引起ADR最多(占49.22%);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占46.87%);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0.31%)。结论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是提高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173例ADR病例,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发生的呈报人员、严重程度、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合理、系统分析,以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ADR发生后,临床医生报告最多,占97.11%;发生ADR的患者中,女109例,占63.01%,男64例,占36.99%,女性发生率较男性高。年龄分布较广,各年龄段均有发生,但61岁以上者发生最多,共52例,占30.06%;静脉给药发生率最高,占89.02%;涉及最多的为抗感染药物,发生104例次,占57.14%。发生的系统损害以皮肤及附件和消化系统为主,分别为177例和58例。结论 加强对药物使用的监测,尤其是对老年人和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指导,加强对医务人员ADR知识的宣教,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ADR的发生,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以及临床药师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016年上报的483例ADR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及其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的男女比例为1.06∶1,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18岁,共144例(29.81%);发生ADR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共273例(56.52%);ADR发生率最高的药品为眼科诊断用药,共109例(22.57%);ADR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共253例(52.38%),其临床表现为药疹、瘙痒和红肿。结论临床医师应结合药物基因检测采用个体化给药,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并鼓励药师积极参与到临床用药中,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10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ADR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8.85%;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比例最大,占70.19%;累及器官/系统方面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62.16%。结论:抗感染药物应用及静脉滴注用药是产生ADR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加强ADR高发生率品种的监管,注意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强化ADR的监测报告,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盛莉  任忠 《中国实用医药》2006,1(3):111-112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2005年度收集的3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 应加强医疗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培养,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沈发英  尹寿祥 《安徽医药》2008,12(2):178-18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呈报的12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类别、累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ADR的产生主要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广泛使用、静脉滴注,以及老年患者有关,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所引发的ADR的重视,尤其是老年患者,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13年所收集的328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28例报告中,女性发生率(70.73%)明显高于男性(29.27%);在给药方式中,口服途径引发的ADR占56.10%,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占41.77%;ADR发生率最高的是心脑血管系统药物(27.74%),其次是抗菌药物(25.30%)和神经系统药物(20.43%),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发生ADR居首位(28例),其次是大环内酯类(25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累及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共117例(25.77%)。结论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下半年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627例,利用Excel软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 627例ADR报告中一般不良反应450例,(占比71.77%),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177例(占比28.23%),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男性359例(占比57.26%),女性268例(占比42.74%),各年龄段的男性ADR发生率均高于女性ADR发生率; 60岁以上老人有260例,占41.47%,占比最大;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573例,占比91.39%),其次是静脉注射(17例,占比2.71%)和口服(15例,占比2.39%);以消化系统损害(212例,33.81%)最为常见;抗感染药物引起179例ADR,占比28.55%;其次是维生素、电解质和营养药物类,引起106例ADR,占比16.91%;引起ADR例数排名第三的是神经系统用药,引起103例ADR,占比16.43%;中成药引起的ADR(77例,占比12.28%)亦不能忽视。结论 ADR大多是药品的固有属性的延伸, 无法避免。提高ADR系统监测性能,保证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医药护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高扬  孟莉  姜德春 《中国药业》2013,22(14):91-92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预防和减少ADR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收集的1 4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回顾性分析,对ADR程度分级、药物类别、给药途径、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以及报告人员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共897例(61.31%)。ADR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最多,共492例(33.63%);其次是脑血管药物和心血管药物,分别是262例(17.91%)和184例(12.58%)。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对ADR监测工作,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郑淑敏 《海峡药学》2012,24(5):275-277
为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ADR)的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对我院2008年7月~2009年7月收集的15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158例ADR报告中,女性略高于男性,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抗微生物药物所致的ADR占首位,临床表现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特别是对静脉方式给药、应用抗微生物药物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20日收集到的252例ADR报告,从报告数量、报告来源、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报告女性多于男性,60以上患者为敏感人群。静脉滴注是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252例ADR涉及120种药品,其中主要是抗菌药(133例,41个品种)和中药制剂(30例,20个品种),损及皮肤及附件的ADR构成比为46.82%。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与医疗监管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我院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王继美  张松贞  张林 《中国药房》2006,17(9):690-69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上报的60例ADR分别从报告人、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以医师和护师上报数量最多,占总例数的85.0%;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83.0%;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68.0%;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其中较严重的ADR有5例。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ADR监测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12年度发生的38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385例报告中,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发ADR(87.59%);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26.3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8.23%);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抗微生物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以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6.
梁华  成志  陈岚  李根 《中国药业》2011,20(17):52-53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年龄、性别、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73.21%,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8.95%;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占54.01%。结论临床用药应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慎用中药制剂,并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陈丰庆 《海峡药学》2015,(4):260-261
对2013年某院收集、上报的3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对涉及的101例抗感染用药相关不良反应进行分析。101例ADR中,青霉素类比例最大(31.1%),其次为喹诺酮类,头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个品规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发生率最高(16.98%),其次为头孢美唑、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2008年1-12月所收集1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药品不良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占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50.40%;静脉滴注给药有101例,占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80.80%,主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损害。结论加强对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时的药品不良反应观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我院10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2年1-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 056例ADR报告为对象,对其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56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355例,占33.62%);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986例,占93.37%);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434例,占41.1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88例,占27.27%);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60例,占43.56%)。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我院2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度收集上报的235例ADR报告,就ADR上报来源、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既往过敏史、引发ADR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及抗微生物药物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严重程度分类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5例ADR报告中,0~12a所占比例较高(31.49%),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2.13%)。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有170例,占72.34%;其中,以喹诺酮类(35.88%)和头孢菌素类(32.94%)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为主(41.18%),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新的严重的ADR有27例。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