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贲门癌的疗效.方法 对123例进展期贲门癌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5年生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分析.其中胃大部切除术组(PG组)84例,全胃切除术组(TG组)39例.结果 PG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3.6%和20.5%,TG组分别为36.8%和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2,P>0.05;X2=3.85,P>0.05).PG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1.9%和6.0%,TG组分别为12.8%和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贲门癌的外科治疗中全胃切除术与胃大部切除术对贲门癌的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临床中对贲门癌患者行以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所具备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贲门癌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行以全胃切除术,对照组行以近端胃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年、术后五年生存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三年、五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产生概率(10.53%)显著低于对照组(28.95%),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在临床中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产生,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贲门癌的疗效。方法对123例进展期贲门癌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5年生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分析。其中胃大部切除术组(PG组)84例,全胃切除术组(TG组)39例。结果PG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3.6%和20.5%,TG组分别为36.8%和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2,P〉0.05;r=3.85,P〉0.05)。PG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1.9%和6.0%,TG组分别为12.8%和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贲门癌的外科治疗中全胃切除术与胃大部切除术对贲门癌的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贲门癌行胃部全切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胃底喷门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全胃切除组46例(观察组)以及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组4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3年、5年的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没差异性(P>0.05),但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二年、第三年,观察组的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底喷门癌患者行全胃手术切除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不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经腹全胃切除P型空肠袢代胃术治疗贲门部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治疗贲门癌手术入路新方法及不同胃切除范围的的综合疗效。方法 自 1992 -0 1~ 2 0 0 2 -0 1共经腹手术治疗贲门癌 78例 ,其中全胃切除P型空肠袢代胃术 3 0例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48例 ,术后随访时间 6个月~ 5年。结果 切除肿瘤上方食管 >5cm ,切缘无癌残留 ,清除的纵隔下部淋巴结转移率达 18 4%。全胃组 5年存活率大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组 ,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组。结论 对Ⅲ期肿瘤患者或Ⅱ期发现No5、6组淋巴结有转移者应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P型空肠袢代胃术符合生理要求 ,并发症少。经腹手术安全彻底 ,但有一定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癌全胃切除术(TG)同胃次全切除术(SG)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评估全胃切除术后3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43例胃癌患者中全胃切除术96例,远端胃次全切除术135例,近端胃次全切除术112例,对其在生活质量方面进行了比较。全胃切除术患者分别采用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9字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及6字形间置空肠代胃术,并对此3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餐后腹胀、食欲下降远端胃次全切除术的发生率远低于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P〈0.05);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反流的发生率要高于远端胃次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P〈0.05),其发生率均有随时间推移下降的趋势。i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术后生活质量以Orr式术组最差,9字形术组居中,“6”字形术组最高。结论胃切除部位的不同是生活质量差异的重要因素;9字形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操作更简便,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好、生活质量高,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底贲门癌侵犯邻近组织外科治疗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102例T4胃底贲门癌进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联合脏器切除术87例,探查手术15例,对联合脏器切除术后3、5年生存率及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资料. 结果探查手术和联合脏器切除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另为4.8个月和29.4个月,二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37.090,p<0.02).87例施行联合脏器切除术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6.3%、22.9%;其中全胃切除术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29.3%,明显高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32.3%、12.6%(χ2=7.590、p<0.02,χ2=5.794、p<0.05).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24.0%. 结论对于T4胃底贲门癌患者,只要术中没有发现肝脏血行转移、淋巴结广泛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等,局部病变允许行联合器整块切除,且患者的身体状况许可,就应尽可能施行联合脏器切除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全胃切除术能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7,(6):783-784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治疗老年贲门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老年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全胃切除组(全胃切除术)、次全切组(姑息性胃次全切除术)。结果全胃切除组的生存时间为29.0个月,次全切组的生存时间为24.0个月(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老年贲门癌患者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胃切除手术方式以及胃肠重建方式对术后并发胆囊结石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行胃切除手术患者病例300例,对其进行手术随访,统计并发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并按照胃切除方式和胃肠重建方式进行分组,对比胆囊结石发生率。结果 300例患者中并发胆囊结石者59例,发生率19.67%;胃远端切除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较近端胃切除术低(P<0.05),不同重建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胃切除术后会增加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且切除术式和重建方式会对并发症发生率产生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应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估近端胃癌患者采用全胃切除术对比近端胃切除术,术后远期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近端胃癌患者分别采用全胃切除术及近端胃切除术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等.为近端胃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查阅发表于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间关于近端胃癌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具体检索方法:通过检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网页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词为"proximal gastrectomy" "total gastrectomy""partial gastrectomy""stomach neoplasms" "gastric cancer".上述检索工作分别由两位不同人员搜选并分别进行评估.结果:搜选到2篇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与9篇回顾性研究的文献共包含1364名患者.在对其进行Meta分析后显示近端胃癌患者分别进行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64.35%/60.86%),然而相对于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术后肿瘤复发几率更高(38.67%/24.38%),更易出现胃食管反流,(19.55%/2.15%),吻合口狭窄发生几率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中更常见(27.40%/7.40%).结论:考虑到患者术后高生存率,对于上三分之一的近端胃癌患者近年来往往采用近端胃切除术治疗.然而这将可能使吻合口狭窄与胃食管分流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的的提高,但考虑到患者综合预后,对上述患者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或许是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与胃食管分流等术后并发症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72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8例,开腹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切口长度小于开腹组,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排气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发生并发症情况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第1,3,5天C反应蛋白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9.33±0.27)mgm比(11.29±0.42)mg/L、(7.16±0.18)mg/L比(9.87±0.65)mg/L、(4.38±0.41)mg/L比(6.97±0.5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效果好、恢复快、对患者刺激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消化道Roux-en-Y与Moynihan袢式吻合重建方式在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LTG)中的应用及术后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LTG患者40例,其中Roux-en-Y式重建组20例,Moynihan袢式吻合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死亡率、倾倒综合征、腹泻发生率及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Roux-en-Y式重建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2/20)明显少于Moynihan袢式吻合组(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吻合方式都安全可行,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进行LTG术后消化道重建,并发症少,抗反流效果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李建华  韩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66-2367,2370
目的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探索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某院就诊的4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单盲抽样把其中27例分为实验组,采取空肠P袢代胃吻合术式治疗;余者分为对照组,采取标准Roux-en-Y吻合术式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情况对照显示,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排空时间、每次饮食量分别为(60±22)min、(300±42)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每天饮食次数为(4.3±1.2)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采用空肠P袢代胃术重建消化道,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并未使手术过程复杂化。  相似文献   

14.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肠外营养(TP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6例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TPN组。EEN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于术前1天、术后8天检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EEN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下降幅度和白细胞、转氨酶、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均少于TPN组。EEN组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病率低于TPN组。EEN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TPN组。结论:术后EEN较TPN能改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经济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研究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根治性全胃切除及根治性远端胃切除3种手术方式患者的生活质量、营养和免疫状态.方法 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因胃癌行根治性手术后生存期超过2年的患者163例,其中接受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患者36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78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49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0.5、1及2年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及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体重等营养状况指标,和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CD4+/CD8+比例、IgG、IgM及IgA等免疫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在焦虑方面,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和根治性全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1年(79.8±4.3比72.2±5.2、70.6±5.5,P=0.037)、2年(80.3±4.4比70.2±4.8、68.6±5.3,P=0.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味觉方面,根治性全胃切除组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1年(82.6±1.3比71.1±4.8、72.3±3.6,P=0.033)、2年(88.1 ±3.4比65.6±5.2、69.6 ±4.8,P=0.0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身体外观方面,根治性全胃切除组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45.5 ±2.4比35.6±2.2、33.3±2.5,P=0.031)、1年(49.2±1.9比33.2±2.8、32.7±2.3,P=0.039)、2年(47.6±2.5比32.4 ±4.0、30.0±2.2,P=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在吞咽困难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全胃切除组比较,术后1年(26.6 ±3.0比38.1±2.2、35.1±2.3,P=0.043)、2年(17.3 ±2.5比36.3±3.1、34.1±2.4,P=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近端胃切除组和根治性全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41.2±3.3比37.1±2.5,P=0.039)、1年(38.1±2.2比35.1±2.2,P=0.023)、2年(36.3±3.1比34.1 ±2.4,P=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在胃部疼痛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全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38.6±3.7比55.3±4.2、42.3±3.9,P=0.034)、1年(35.4 ±3.4比52.3±3.9、39.3±4.2,P=0.040)、2年(31.6±3.7比53.3 ±4.2、35.5±3.7,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和根治性全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55.3±4.2比42.3±3.9,P=0.036)、1年(52.3 ±3.9比39.3 ±4.2,P=0.042)、2年(53.3 ±4.2比35.5±3.7,P=0.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在呃逆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全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16.8±3.3比45.6±2.5、40.3 ±2.8,P=0.019)、1年(15.6±3.4比40.7 ±2.3、36.5±3.1,P=0.025)、2年(14.4±2.6比39.3±1.9、35.6±3.2,P=0.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和根治性全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45.6 ±2.5比40.3 ±2.8,P=0.039)、1年(40.7±2.3比36.5±3.1,P=0.019)、2年(39.3±1.9比35.6±3.2,P=0.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在饮食受限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全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22.4±3.8比38.4±2.3、42.1±3.1,P=0.020)、1年(18.7±2.3比35.3 ±3.2、36.8±3.4,P=0.018)、2年(16.5 ±2.7比33.4 ±2.7、32.4±2.8,P=0.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全胃切除组在不同时期白蛋白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30.6±2.5)比(34.3±2.6)、(35.4±2.5)g/L,P=0.025]、1年[(32.4±2.1)比(35.3±2.2)、(38.9±2.0)g/L,P=0.041]、2年[(32.1±2.4)比(36.4±2.1)、(42.4±2.3)g/L,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全胃切除组在不同时期前白蛋白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209.1±5.7)比(218.2±5.9)、(225.5±7.6)mg/L,P=0.030]、1年[(215.5±4.6)比(223.1±3.7)、(236.1±4.4)mg/L,P=0.019]、2年[(216.1±3.1)比(221.5±4.3)、(240.5±5.6)mg/L,P=0.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全胃切除组在不同时期转铁蛋白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153.1±3.2)比(167.9±2.4)、(170.3±3.8)mg/L,P=0.017]、1年[(157.1±3.8)比(169.4±2.2)、(175.4±3.7)mg/L,P=0.040]、2年[(156.4±2.7)比(173.1±1.8)、(174.1±2.8)mg/L,P=0.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全胃切除组在不同时期血红蛋白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109.5±4.6)比(120.2±2.7)、(122.6±3.9)g/L,P=0.016]、1年[(103.6±2.9)比(117.5±16.6)、(125.2±1.5)g/L,P=0.030]、2年[(105.5±1.6)比(106.6±2.9)、(132.6±2.9)g/L,P=0.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全胃切除组在不同时期视黄醇结合蛋白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32.3±2.1)比(167.9±2.4)、(37.6±2.8)mg/L,P=0.013]、1年[(33.9±1.6)比(39.3±2.5)、(38.5±3.5)mg/L,P=0.009]、2年[(35.3±2.7)比(38.9±1.4)、(39.1±2.3)mg/L,P=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在不同时期体重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全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63.4±2.5)比(60.7±3.2)、(59.4±1.1)kg,P=0.017)]、1年[(66.1±3.7)比(59.4±2.1)、(56.4±6.1)kg,P=0.028)]、2年[(67.4±4.1)比(57.4±4.1)、(53.3±2.4)kg,P=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全胃切除组在不同时期CD4+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30.46±4.45比33.32±5.6、34.24±2.54,P=0.036)、1年(32.84±3.61比35.30±4.27、35.49±3.01,P=0.025)、2年(31.61±4.04比36.24±4.71、37.74±4.15,P=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全胃切除组在不同时期CD8+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24.16±5.07比24.12 ±5.9、25.25±3.54,P=0.036)、1年(32.84±3.61比35.30±4.27、35.49±3.01,P=0.025)、2年(31.61±4.04比36.24±4.71、37.74±4.15,P=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全胃切除组在不同时期IgM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1.20±0.17比1.36±0.22、1.41±0.27,P=0.026)、1年(1.25±0.14比1.38±0.19、1.40±0.15,P=0.037)、2年(1.29 ±0.17比1.39±0.16、1.42±0.13,P=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全胃切除组在不同时期IgA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2.03±0.21比2.47±0.32、2.43±0.25,P=0.020)、1年(2.14±0.21比2.64±0.23、2.52±0.17,P=0.025)、2年(2.25±0.19比2.63±0.18、2.74±0.16,P=0.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远端胃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免疫和营养状况均有明显优势,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免疫和营养状况则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08年3月-2012年7月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效果。结果:EEN组患者营养支持术后7d其BWI、ALB、PA、HGB、TF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PN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联合缓释氟尿嘧啶植入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80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三组研究。对三组并发症、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内温热化疗联合缓释氟脲嘧啶植入组术后5年复发率(16.18%)低于腹腔内温热化疗组(37.61%)和单纯手术组(4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内温热化疗联合缓释氟尿嘧啶植入组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51%、61.28%和53.67%,腹腔内温热化疗组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11%、39.98%和28.12%,单纯手术组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28%、29.88%和25.21%。三组1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内化疗联合缓释氟尿嘧啶植入组3和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腹腔内温热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联合缓释氟尿嘧啶植入的临床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的癌细胞,可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22例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患者和36例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和血生化指标等,探讨两者在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时间较长(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白细胞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切缘阳性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风险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