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征宇 《健康天地》2010,4(1):131-13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结果:34例临床拟诊PE患者中,MSCTA诊断28例。肺动脉栓塞的的部位以左下肺段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分支为主。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伤的可靠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林超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2):238-238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诊断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塞(PE)的价值。方法 对16例因临床高度怀疑PE而行肺动脉造影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亚段以上肺动脉显示率95%,阳性14例,阴性2例。直接征象包括血管腔完全闭锁、部分充盈缺损、"轨道征"和附壁血栓;间接征象包裹局部肺纹理稀疏纤细、右室增大、肺动脉扩张、"马赛克"征、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梗死灶。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PE简便、安全、准确性高,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肺栓塞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中56例病情疑为肺栓塞的患者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以其他常规检查结果和临床溶栓治疗所得结果为金标准,对多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作出评价.结果:经多层螺旋CT诊断发现中央性盈缺103支,完全性盈缺155支,偏心性盈缺261支,为别为栓塞主肺动脉32支、栓塞段动脉267支、栓塞亚段动脉126支、栓塞叶动脉94支,共确定32例肺栓塞患者;经其他检查及临床溶栓治疗所得结果确定36例肺栓塞患者,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可得CT诊断的特异度为90.91%,灵敏度为88.89%.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对肺栓塞患者进行诊断,其扫描成像能清晰显示肺主动脉、段动脉、肺叶分支及各类盈缺,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可作为肺栓塞的一种可靠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在肺小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肺小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PA表现。结果:12例患者肺栓塞均位于肺动脉段及亚段水平,受累肺动脉段及亚段126支,MSCTPA显示肺小动脉栓塞的征象为肺小动脉内的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所致的狭窄及闭塞改变,其中中心性充盈缺损44支,附壁性充盈缺损51支,闭塞31支。结论:MSCTPA是准确、快捷、无创的影像诊断方法,可以作为诊断肺小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苏卫年  王加伟 《健康研究》2016,(4):398-400,48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和对患者病情的评价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经MSCTPA证实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危重组(33例)与非危重组患者(43例)的MSCTPA表现及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76例PE患者在螺旋CT图像上共显示肺动脉4387支,其中849支(19.35%)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栓塞;PE患者直接征象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163支(19.20%)、偏心型充盈缺损429支(50.53%)、附壁血栓52支(6.12%)以及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205支(24.15%);间接征象包括肺动脉高压、肺野透过度增高、胸腔积液、肺梗死、心包积液;病情危重组患者CT肺动脉阻塞指数与中央肺动脉受累百分率均显著高于非危重组患者(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快捷、安全、无创,且能够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PE住院病例资料68例,对CTPA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对临床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68例PE患者经CTPA检查,均良好显示了肺动脉及其分支内的栓子形态和位置。重建图像可更清楚、直观显示肺动脉内栓子形态和累及范围。本组资料中显示,单独累及右肺动脉6例,单独累及左肺动脉6例,同时累及两侧肺动脉56例。左右肺动脉主干受累18例。共发现栓塞肺动脉分支956支,右侧分支为501支,左侧为455支。结论多螺旋CT的应用可对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了最佳的选择,及时诊断及治疗对患者生命的挽救及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及溶栓疗效的观察。方法本组50例,均经GE8排螺旋CT机胸部平扫及造影增强检查。2周后经溶栓治疗后复查。结果50例肺栓塞中共累及各级肺动脉286支。其中叶以上动脉56支,肺叶动脉83支,肺段动脉及亚段动脉147支。经溶栓治疗2周后复查,栓子不同程度缩小及消失。结论多层螺旋CT能及时发现和诊断肺栓塞,也可指导溶栓治疗及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共14例,采用1.5mm准直,0.75~1.00mm重建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 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显示受累肺动脉166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本组无此型)、钝角附壁型、完全闭塞型.均为急性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等.结论 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5mm准直薄层扫描完全能满足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洽疗的需求.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与心胸联合造影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共14例,采用1.5mm准直,0.75—1.00mm重建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显示受累肺动脉166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本组无此型)、钝角附壁型、完全闭塞型。均为急性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等。结论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5mm准直薄层扫描完全能满足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与心胸联合造影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利用16排螺旋CT行肺动脉成像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22例患者的肺动脉栓塞部位及范围均能显示,其中肺动脉栓塞10例,肺叶动脉栓塞7例,肺段及段以下动脉栓塞5例。22例患者中只有4例为单支动脉栓塞。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能为肺动脉栓塞诊断提供直接、丰富的影像诊断细节,并能在治疗后较好地评价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心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有急性胸痛感觉的6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之后对扫描的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等。分别统计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后处理检查和临床接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62例病例中有34例形成了冠状动脉斑块并狭窄,1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左房粘液瘤2例。其中46例临床初步诊断正确,临床初诊的符合率为74%;62例64层螺旋CT诊断正确,64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对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是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飞行员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患者行MSCT扫描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图像处理操作,观察栓子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并分析MSCT对PE的诊断结果。结果:15例疑似PE的患者中,MSCT确诊7例,共46支肺动脉发生血栓栓塞,其中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肺亚段动脉、5级肺动脉发生血栓栓塞的比例分别为6.52%、26.09%、45.56%、19.57%及2.17%。结论:MSCT对飞行员PE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准确、清楚地显示栓子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其他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3.
梁鹏  赵冬青  王雄 《医疗装备》2010,23(4):36-3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CT成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结合Vitrea 3.7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技术成像。结果:35例平扫显示片状实变影,磨玻璃样影,楔形变等。增强扫描能清晰直观显示中央型肺动脉栓塞,周围型肺动脉栓塞等。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对肺动脉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冰 《现代保健》2014,(34):1-3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和MR肺动脉成像(MRPA)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并拟诊为PE的患者52例,根据患者采用的成像方法分为CT组(n=41)和MR组(n=11),CT组患者行MSCTPA,MR组患者行1.5T MRPA,均观察肺动脉栓子的特点和肺叶继发变化情况,并由2位不知情的高级职称影像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进行分析,统计不同部位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检出数量。结果:CT组患者中,MSCTPA共发现肺动脉栓子661支,包括488支中段以上栓子。MR组患者中,MRPA共发现31支肺动脉栓塞。结论:MSCTPA操作简单,快捷,可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检出率高;MRPA可清楚显示肺叶动脉以上的栓子,但肺段动脉栓子仅部分可显示清楚,可结合三维增强磁共振动脉成像(3D-CE-MRPA)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临床上肺动脉血管栓塞(PE)的发病率日益增加。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新的诊疗方法的普及,临床诊断与影像放射学诊断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PE的临床确诊病例增加非常明显,也为临床制定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目前PE已成为医学影像学科和相关临床学科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但由于多数患者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数据,故PE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医学影像学检查。本文就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应用诊断及其进展展望做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扫描延迟时间的最佳值,最佳肺动脉血管成像。方法收集了45例肺动脉栓塞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造影剂用量按1.5ml/kg,注射速率3ml/sec。扫描延迟时间用Bolus Tracking第一组20例;test Bolus为二组15例;常规计算时间为一组10例。准直器宽度2.5mm,层厚3mm。数据重建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3D)等常规方法。一、二、三组图像分别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阅片。结果第一组20例中19例和第二组15例图像肺动脉均清晰显示。第三组10例中4例图像模糊,第三组与第一、二组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结论肺动脉栓塞CTA血管造影中扫描延迟时间用Test Bolus和Bolus Tracking较优,常规计算时间延迟图像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动门脉期三维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肝癌和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在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和最大密度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肝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左右动脉及其2~3级分支,包括肿瘤供血血管及变异血管、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1~6级门静脉血管结构及1~3级肝静脉血管分支,具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建成像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相似文献   

18.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价值。方法以31例初步诊断为疑似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待获取扫描原始数据后,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后处理,包括: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多螺旋CT血管成像均可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清晰显示。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12例,包括"胡桃夹"综合征7例和十二指肠淤滞症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3例,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和胸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主动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5例。结论 64排多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观察到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的各种病变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