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术前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1月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155例,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分析其核磁共振图像特点,判断分期并与手术病理分期及临床分期结果相比较。结果:①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总体符合率为82.58%。②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总体符合率为62.58%。③MRI分期预测宫颈癌宫旁浸润敏感性为80.64%,特异性为90.32%,准确性88.39%;MRI分期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55.17%,特异性为95.24%,准确性为87.74%。结论:MRI可直观显示肿瘤,准确判定肿瘤体积、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在判断宫旁浸润方面优于临床分期,是临床分期的重要补充,在手术前应常规进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核磁共振(MRI)检查对宫颈癌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实施宫颈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比较MRI预测患者宫颈癌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术前MRI诊断宫旁浸润与淋巴结转移与术中结果比较的差异。结果:MRI检查共正确诊断ⅠA期11例、ⅠB期33例、ⅡA期36例、ⅡB期11例、ⅢB期4例、ⅣA期4例。术前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为82.50%(99/120)。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74,P=0.000。120例患者术中共发现17例淋巴结转移,术前MRI检查判定出13例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MRI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70.59%,特异度99.03%,误诊率0.97%,漏诊率29.41%,诊断一致率Kappa=0.772,P=0.000。术前MRI检查诊断13例宫旁浸润患者,术后病理证实的有10例,MRI检查宫旁浸润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7.27%,误诊率2.73%,漏诊率0,诊断一致率Kappa=0.856,P=0.000。结论:MRI术前检查宫颈癌可以对宫颈癌分期做出较为准确的判定,对诊断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与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癌宫旁浸润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影响宫颈癌宫旁浸润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乐山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50例临床IA-II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宫旁浸润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宫颈癌宫旁浸润率为16.7%(25/150)。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与宫旁浸润间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生长方式、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宫旁浸润相关。结论肿瘤生长方式、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为宫旁浸润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魏芳 《现代保健》2014,(31):41-43
目的:探讨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应用CT及B超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应用CT及B超检查对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准确率,评价两种检查对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及B超检查对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存在显著差异,CT检查的灵敏度为83.33%,明显优于B超检查的50.00%(χ2=4.5000,P=0.0338);而CT检查的特异度为88.89%,明显优于B超检查的74.60%(χ2=4.3081, P=0.0379)。CT检查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B超声检查(P〈0.05)。结论:CT检查及B超检查均对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但CT的诊断价值较B超检查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62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为探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CT诊断方式,予以观察组核磁共振诊断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符合人数为30例,诊断符合率为96.77%,对照组的诊断符合人数为26例,诊断符合率为83.87%,对比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诊断方式,能有效将淋巴转移状况和宫颈癌旁浸润现象清晰显示出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价值依据,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可在临床领域不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单指数模型的定量参数对于FIGO Ⅱ期宫颈癌患者发生宫旁浸润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学证实为FIGO Ⅱ期的67例宫颈癌患者,分为未浸润组(n=37)和浸润组(n=30),术前均行常规MRI与多b值DWI检查。分析并评估DWI定量参数对宫颈癌患者发生宫旁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未浸润组相比,浸润组ADC值、D值均明显较低(P<0.05),f值、D*值则明显较高(P<0.05);其中ADC、D、f、D*及四值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0.890、0.744、0.699和0.974,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2%、63.3%,75.7%、90.0%,76.7%、70.3%,63.3%、73.0%和100%、83.8%。结论:DWI定量参数对FIGO Ⅱ期宫颈癌发生宫旁浸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以ADC、D值及四值联合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宫颈癌(ⅠA1~ⅡA2期)患者的宫旁组织转移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2005~2015年接受Ⅰ、Ⅱ、Ⅲ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194例早期宫颈癌(ⅠA1~ⅡA2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宫旁浸润和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4例患者中7例出现宫旁转移,转移率为3.6%(7/1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2 cm或>2 cm)、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的深度(≤1/2或者>1/2)、淋巴脉管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SVI)情况及是否累及宫体、阴道是早期宫颈癌发生宫旁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早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淋巴结转移(OR值9.26,P=0.01)、脉管浸润(OR值22.34,P=0.01)。LSVI(-)且淋巴结(-)的患者宫旁转移率为0。结论早期宫颈癌(ⅠA1~ⅠA2期)患者的宫旁转移发生率比较低,早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LSVI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宫旁组织转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和医院收治的900例ⅠA2~ⅡA2期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宫颈癌宫旁组织转移例数,总结患者临床特点,分析早期宫颈癌患者宫旁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1)90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宫旁组织转移55例,转移率为6.11%,以宫旁软组织转移率最高(3.11%),宫旁脉管次之(1.67%);(2)单因素分析发现:宫颈癌患者发生宫旁组织转移与患者临床分期、肿瘤最大直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肿瘤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手术切缘、淋巴结转移、累及宫体、累及阴道均有其相关性(P0.05);(3)多因素分析发现: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手术切缘、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宫旁组织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淋巴结转移相关度最高。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宫旁组织转移发生率较低,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手术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均为宫颈癌患者发生宫旁组织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判断宫颈癌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故研究其浸润转移机制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肿瘤浸润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包括细胞粘连、蛋白水解、迁移及血管生成间的相互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锌离子依赖性蛋白酶,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ECM)促进肿瘤转移。现对MMPs的特性、激活机制及其在宫颈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判断宫颈癌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故研究其浸润转移机制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肿瘤浸润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包括细胞粘连、蛋白水解、迁移及血管生成间的相互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锌离子依赖性蛋白酶,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ECM)促进肿瘤转移.现对MMPs的特性、激活机制及其在宫颈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IA2-IIB期)84例,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盆腹腔腔内淋巴结情况,术后对切除的子宫及清扫淋巴结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最后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超声检查诊断价值。结果 84例宫颈癌患者中,有75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其中均为阳性者60例,均为阴性者15例,其检测的灵敏度为90.90%,特异性为83.33%,漏诊率为9.1%;误诊率为16.67%;Youden指数为0.7423。且检测盆腔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为84.93%,特异度为81.18%,均低于检测髂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灵敏度94.11%及特异度100%。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检测转移的淋巴结,对宫颈癌病情预后估计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对髂总动脉旁和/或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的检测更具灵敏度及特异度,需引起临床医师警惕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入院确诊为宫颈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33例,对宫颈癌髂总、髂内和髂外、腹主动脉旁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做判断,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数据和淋巴结清除术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CT检查的敏感性为77.0%,特异性为85.0%,各个部位检查结果 CT明显高于病理学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淋巴结直径>11 mm其转移阳性率为54.1%高于直径≤11 mm的转移阳性率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上的准确性较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当成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判断宫颈癌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故研究其浸润转移机制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肿瘤浸润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包括细胞粘连、蛋白水解、迁移及血管生成问的相互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锌离子依赖性蛋白酶,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ECM)促进肿瘤转移。现对MMPs的特性、激活机制及其在宫颈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吴甜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591-3593
目的:探讨与宫颈癌淋巴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预测宫颈癌淋巴转移风险,找出影响预后因素.方法:以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二、三医院确诊的96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肿瘤直径等方面有直接关系.结论: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浸润度、肿瘤大小等方面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借助核磁共振(MRI)的诊断方式对于诊断直肠癌患者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接收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直肠癌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为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参照,评价经MRI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将病理检查80例直肠癌中有56例淋巴结转移,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淋巴转移的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238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髂总、髂内、髂外、腹主动脉旁、闭孔不同部位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表现,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构:多层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为85.62%,敏感度为77.08%;髂总、髂内、髂外、腹主动脉旁、闭孔各部位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特异性依次为68.81%、55.88%、60.91%、96.87%、92.49%,敏感性依次为89.81%、87.47%、76.42%、40.01%、64.26%;髂总、髂内、髂外部位的淋巴结数目在阳性组中明显多于阴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结的数目、密度、大小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宫颈癌变、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 library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纳入有关探讨MMP-2在宫颈癌中表达情况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效应指标,应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MM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宫颈组织高(OR=9.30,95%CI:6.86~12.62,P<0.001;I2=38.60%);在宫颈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OR=3.85,95%CI:2.50~5.92,P<0.001;I2=10.50%),而在不同宫颈癌组织学分型中表达无差异(OR=0.60,95%CI:0.29~1.25,P=0.171;I2=0.00%)。结论 MMP-2是宫颈癌中一种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其表达与宫颈癌进展与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早期转移的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1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样本,采用多层螺旋CT与病理诊断疾病,以病理诊断为参考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与准确率.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异度为93.57%,敏感度为76.92%,准确率为93.57%.结论:可将多层螺旋CT用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意外发现的宫颈癌(UDCC)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宫旁广泛切除术是无高危因素UDCC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手术难度较大并存在某些争议。笔者围绕UDCC的预防、处理原则、手术时机选择,对广泛宫旁切除术的新突破、手术技巧及存在的争议进行述评,旨在为UDCC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1.30%。发生组的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均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 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