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1起某老人护理院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为今后老年人此类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收集病例资料,采集部分病例和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1份肛拭子样本中,19份诺如病毒GⅡ犁核酸阳性,其中11份阳性为发病老人肛拭子样本,8份为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结论该疫情是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密切生活接触及未能及时消毒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深圳市某社会福利中心胃肠炎暴发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本次胃肠炎暴发共27例病例,老人罹患率为7.95%(21/264),医护人员罹患率为5%(6/120)。患病老人肛拭子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8.18%(2/11),5份患病护工肛拭子中3份阳性,无症状护工肛拭子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8.37%(9/49)。无症状携带者从检出病毒至无法检出的时间,最长为8 d,平均5 d。3份样本经基因序列测定,显示100%同源,为目前全球流行的Sydney2012变异株。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护理人员在传播可能起到桥梁作用。首次对暴发疫情中无症状病毒携带人员病毒携带时间和发病老人、发病护理人员的病毒携带时间进行监测,为今后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控制中隔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在某中学发生的一起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中采集的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方法采集该学校患病学生、学生饭堂厨工及工作人员的肛拭子和粪便样本、厕所和厨房等外环境涂抹样共48份。结果在本次暴发疫情中,总共在12名病例的肛拭子和1厕所环境涂抹拭样中检出诺如病毒。结论本次暴发疫情可能传播源为学校饭堂的厨工和工作人员,被诺如病毒感染的厨房工作人员在洗菜、烹饪、配送饭菜等过程中将诺如病毒传染给学生并感染其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疫情调查处置,了解疫情发生发展特点,分析引起暴发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及危险因素;对学校教室、食堂、饮水等开展卫生学调查,标本送实验室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 本次疫情共有病例20例,均发生在六(2)班,其中1例为该班班主任,班级学生罹患率为40.43%;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吃寿司是本次疫情危险因素,采集6份粪便/肛拭子标本检测,4份标本诺如病毒GⅡ4 Sydney-2012变异毒株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由GⅡ4 Sydney-2012变异毒株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爆发疫情,吃寿司可能是本次疫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湖北省某小学发生的一起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因素。采用RT-PCR法对人体和环境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17年3月9日开始至3月16日结束,共发现26例病例,均为在校师生,罹患率为1.20%。调查共采集到31份肛拭子样本和3份呕吐物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为10份肛拭子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采集饮水机桶装水和食堂留样食品未检出诺如病毒核酸和致病菌。疫情特点符合经接触传播传染病特征。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暴发,可疑传染源为首发病例,传播模式主要为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一起幼儿园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了解其流行特征及因素,为今后制定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索病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可疑食物和部分病例标本进行诺如病毒(GⅠ型和GⅡ型)、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结果共发现临床诊断病例14例,均为幼儿,罹患率为7.25%(14/193)。所有病例均有呕吐症状,部分伴有腹痛、低热等症状。采集患儿肛拭子11份,呕吐物2份,经PCR检测,其中5份肛拭子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应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儿童福利院诺如病毒疫情的调查分析,查找可疑病原和传播模式,为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因素。采用RT-PCR法对采集的肛拭子进行检测。结果 本次疫情从2018年4月9日开始至4月14日结束,共发现15例病例,均为该福利院儿童,儿童罹患率为65.2%。发病高峰期为4月11日,临床表现均为呕吐。调查共采集12份肛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其中6份肛拭子检出GⅡ型诺如病毒。结论 该起事件为病例缺乏管理和呕吐物处理不当引起的GⅡ型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合肥市某工地一起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病原及其基因型。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16份肛拭子标本和7份水样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札如病毒和星状病毒核酸筛查,对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采用RT-PCR扩增Rd Rp-VP1区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在线比对确定病毒基因亚型,运用MEGA软件构建基因进化树,进行基因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 14份肛拭子和2份水样标本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札如病毒和星状病毒核酸均阴性,获得9条诺如病毒Rd Rp-VP1区基因序列,均为GⅡ. P17-GⅡ. 17型。结论 这是一起因饮用水污染GⅡ. P17-GⅡ. 17型诺如病毒引发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一起幼儿园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因素。方法:制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肛拭子、呕吐物标本,同时采集食物及桶装水,所有标本进行诺如病毒GI型、GII型、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结果:共发现病例28例,幼儿27例,罹患率为6.25%,教师1例,罹患率为1.72%,幼儿和教师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P=0.16)。所有病例均有呕吐症状,部分伴有腹泻、发热和腹痛等症状,采集患儿肛拭子6份,呕吐物2份,经PCR检测,2份肛拭子和2份呕吐物诺如病毒GII型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一起幼儿园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方法拟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并作描述性分析;采集病例的肛拭子、呕吐物标本、食堂留样食物和班级饮水及桌面涂抹标本作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病因。结果共搜索到病例11例,均有呕吐症状,部分伴有腹痛、腹泻和恶心等症状,所有病例均为小三班儿童,班级罹患率为36.67%。采集患儿5份肛拭子和1份呕吐物,经PCR检测,2份肛拭子和1份呕吐物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与患病儿童有肢体接触为发病危险因素,其OR值(95%CI)为7.47(1.10~58.81)。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危险因素为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分析,为以后类似事件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发生情况及可疑传播因素进行分析;采集患者的粪便、肛拭子和呕吐物标本进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检测;采集水样进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杆菌检测。结果12份标本中,8份(7例病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GⅡ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阴性;13份水样中,2份出厂水、5份管网末梢水的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杆菌均超标,1份水源水耐热大肠杆菌〉1 600MPN/100mL。结论本次疫情是因安全供水事故导致的诺如病毒暴发的社区感染性腹泻事件。应加强对诺如病毒性腹泻防治知识的宣传,搞好社区环境卫生,加强对农村集中式供水的监测与监管,确保提供安全饮用水是防控类似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的病原体和来源。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罹患率。采集疑似感染性腹泻患者肛拭子、生活饮用水、空气和环境涂抹拭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A群、B群、C群,诺如病毒GⅠ、GⅡ型和肠道腺病毒三种感染性病毒核酸,肛拭子采用细菌培养检测肠道致病菌,生活饮用水检测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结果共采集病例标本21份,生活饮用水2份,厕所空气样2份,环境标本标本厕所蹲位地面墙面、寝室门把手地面等涂抹拭子20份,病例标本13份、环境标本3份为诺如病毒核酸GⅡ型,其他轮状病毒A群、B群、C群,诺如病毒GⅠ型和肠道腺病毒核酸、肠道致病菌检测为均阴性,饮用水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均未检出。结论该起疫情为诺如病毒感染所致。暴发的可能传播为人与人接触传播和空气气溶胶传播。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准确快速的检测出诺如病毒GⅡ型病原体,为疫情的处理提供了及时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1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方法 对该学校暴发疫情的急性胃肠炎病例、厨房工作人员及病例对照采集肛拭子标本,提取核酸RNA,应用实时荧光RT-PCR试剂盒进行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核衣壳编码区RT-PCR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1份患者肛拭样本中有16份GII型诺如病毒实时荧光RT-PCR阳性;所有标本的札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阴性。14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获得321bp目标片段序列,彼此间核苷酸相似性100%,提示同一来源;GenBank的BLAST结果显示,本次诺如病毒疫情毒株与GⅡ.2的参考株AY134748(Snowmoutain/1976/US)、X81879 (Melksham/1989)同源性最高,进化树上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属于GⅡ.2群。结论 该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是由诺如病毒GⅡ.2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一起幼儿园暴发疫情特征,针对暴发疫情中感染诺如病毒GⅡ型的教职工开展排毒期调查,为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特征,采集部分儿童病例和全体教职工肛拭子、粪便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针对感染诺如病毒GⅡ型的教职工开展排毒时间调查,每间隔1~7 d采集教职工感染者肛拭子或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直至阴性。结果 该园共350名儿童,146人发病,罹患率为41.71%,所有班级均有病例;主要症状为呕吐。教职工共计49人,其中确诊病例24人,主要症状为腹泻;隐性感染者13人;教职工感染率75.51%。教职工GⅡ型感染者排毒期最短为发病后7 d,最长20 d,中位数为12 d;其中确诊病例排毒期中位数13 d明显高于隐性感染者的9 d。幼儿病例的呕吐物样本11份、肛拭子样本2份,检测8份GⅡ型;49名教职工肛拭子或粪便标本检出36人感染GⅡ型,1人感染GⅠ型。结论 该起疫情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感染GⅡ型诺如病毒的确诊病例排毒时间长于隐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判断一起胃肠炎疫情的病因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发生胃肠炎学生的肛拭子、食堂食品、宿舍和食堂饮用水、食堂环节拭子和二次供水泵房涂抹拭子等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致病菌检测.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 22份肛拭子中,诺如病毒阳性5份,轮状病毒阴性;其他标本诺如病毒和轮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游学团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及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 依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利用问卷星开展个案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采集呕吐物、肛拭子及食品等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病原。结果 该起疫情共发现135例疑似病例,发病时间集中,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27份标本(20份人员生物样本,3份水样本及4份环境涂抹样)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所有患者均有2020年11月17日午餐在某酒店共同聚餐史,共同就餐点餐饮店有3名从业人员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阳性,使用被污染的露天井水清洗菜品及餐具可能是导致本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因共同饮食暴露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点及暴发原因,探讨疫情处置经验。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索暴发危险因素,采集25份病例肛拭子及12份环境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本次疫情持续23天,累计病例63例,涉及18个班级,罹患率为4.2%。病例均为学生,年龄6~12岁,其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男女比例为1.5∶1。临床表现为呕吐(87.3%)、腹痛(74.6%)、腹泻(41.3%)、发热(17.5%)。首例病例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造成班级点源暴发,队列研究显示距离呕吐物≤1.5米暴露组罹患率高于>1.5米非暴露组(RR=2.000,95%CI:1.056~3.789);全校54.0%病例曾在校内呕吐,疫情扩散的危险因素是接触病人、接触呕吐物、混班午晚托。16份病例肛拭子和1份环境样本(首例桌椅表面)诺如病毒核酸阳性,基因分型均为GⅡ.P16-GⅡ.2。结论 本起暴发疫情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规范处理呕吐物和环境消毒、取消混班活动是控制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北京市丰台区重点场所环境中诺如病毒污染情况和工作人员中诺如病毒隐性感染状况及型别,为诺如病毒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21-04在北京市丰台区抽取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餐饮服务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送餐服务机构、宾馆住宿场所、建筑工地等8类重点场所,采集环境标本和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从中提取核酸,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采用一步法逆转录PCR扩增特异性核酸片段,分析诺如病毒亚型。结果 采集上述8类重点场所中36家机构的551个环境涂抹标本,未检出诺如病毒;采集31家机构工作人员的206个肛拭子标本,其中1份诺如病毒检测阳性,检出率为0.49%,基因型别为GⅡ.P16-GⅡ.4。结论 在2021年诺如病毒非流行期间北京市丰台区重点场所中,环境污染阳性率为0%,工作人员阳性率较低,为了避免或减少诺如疫情的发生,仍需进一步做好针对性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查找一起学校群体性感染性腹泻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粪便标本8份,肛试子标本2份、水标本1份进行诺如病毒、肠道致病菌检测。结果:8份粪便标本5份检测诺如病毒阳性,1份肛试子标本诺如病毒阳性,水标本诺如病毒GⅠ型,未检出致病菌。结论:确定本次事件是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引起的暴发疫情,及时切断传染源,是控制疫情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四川省遂宁市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中病毒的基因型及进化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20—2021年遂宁市3起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中病例、健康人(托幼机构教师和厨师)肛拭子标本及环境涂抹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3起疫情共报告病例34例,波及3个班级132人,总罹患率为25.76%(34/132);采集到的19份病例标本中,13份阳性;5份教职工标本中1份阳性;20份环境标本中3份阳性。成功鉴定8份病例标本基因型,其中2份为GI.5[P4]型,6份为GII.2[P16]型,2起疫情GII.2[P16]型的基因同源性为100%。结论 2020—2021年监测到GI.5[P4]、GII.2[P16]2种基因型诺如病毒在遂宁地区流行,系统分析及时预警,有助于学校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