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器应用于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住院进行单纯肺叶切除术的74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使用背心式高频振动排痰仪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具有排痰功能的呼吸训练器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动脉阻断技术在肺结核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利用肺动脉阻断技术对难以解剖肺门的肺结核进行肺叶切除术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2例均顺利切除病变,肺动脉阻断时间30~60min。术后均恢复良好,治愈。结论肺结核合并肺门淋巴结结核使肺叶动脉与支气管粘连紧密解剖困难时,先扎断病变肺叶的肺静脉,阻断术侧肺动脉干及余肺静脉,将病肺切除移出再处理各支肺叶动脉残端,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在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拔管时间、术后首次步行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后的FVC、 FEV1、 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围术期呼吸训练可加快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康复,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7):889-890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采用不同管径胸腔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 16F细管引流)和对照组(52例, 32F粗管引流),比较两组的带管时间、导管故障情况、胸腔积液再穿刺、带管NRS评分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两组的平均带管时间、导管故障发生率、胸腔积液再穿刺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2~4天,试验组的带管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带管期间,试验组的止痛药物使用率为17.31%,低于对照组的44.23%(P <0.05)。结论 16F细径导管与32F粗径导管用于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均可行,其中前者不延长带管时间,不增加导管故障及再穿刺率,效果确切,而且患者的带管疼痛较轻,易于耐受,临床应用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动脉阻断技术在肺结核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分析利用肺动脉阻断技术对难以解剖肺门的肺结核进行肺叶切除术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2例均顺利切除病变,肺动脉阻断时间30~60 min.术后均恢复良好,治愈.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门淋巴结结核使肺叶动脉与支气管粘连紧密解剖困难时,先扎断病变肺叶的肺静脉,阻断术侧肺动脉干及余肺静脉,将病肺切除移出再处理各支肺叶动脉残端,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训练仪对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90例VATS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呼吸功能训练仪,均治疗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肺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呼吸频率、Borg疲劳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Borg疲劳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EF、FEV1及FVC均大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659-1660
目的比较三孔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为早期肺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孔组(30例)和三孔组(30例),单孔组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三孔组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单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疼痛评分低于三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和转开放手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清扫站数、N2淋巴结清扫数以及N2淋巴结清扫站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显著,且在手术创伤、疼痛等方面均优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0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按照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符合全身麻醉。对两种麻醉方式下术后镇痛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均在术后12 h时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1 h、4 h、12 h、24 h、48 h疼痛VAS评分及补救镇痛次数上,观察组均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实施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可取得良好术后镇痛效果,对于进一步提高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胸腔镜在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出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和并发症发生率(6.25%vs 10.94%)对比,(P>0.05)。结论:胸腔镜用于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中疗效确切,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快速康复外科(FTS)是为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术期多学科技术综合运用的措施。FTS是一种新的外科理念,其实质是利用现有手段将围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优化、组合,目前正被广泛应用于外科各领域。FTS的内容涉及多学科领域,并非外科学的独立分支,而是对传统外科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在肺切除术中主要包括快速通道麻醉、微创技术和强有力的围手术期护理(早期拔除引流管、运动训练)。经循证医学证实,FTS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等方面较传统方法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6例中心型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全肺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及1~5年存活率。结果观察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其余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疗效确切。术后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传统开胸与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原发性肺癌患者共11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开胸组(55例)和胸腔镜组(55例),分别采用传统开胸与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CRP水平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3d?CRP水平显著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可显著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机体康复,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价值优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规范化呼吸道管理对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82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只进行一般性呼吸训练指导,试验组术前进行规范化呼吸道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出现肺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141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2周内,出现肺部并发症18例;试验组141例患者术后2周内出现肺部并发症5例,两组间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规范化呼吸道管理能显著减少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杭庆雨  付强  孙冰峰 《工企医刊》2013,26(2):147-149
目的探讨单孔操作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肺癌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2年9月我科行单孔操作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早期肺癌在单孔操作全胸腔镜下完成的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80±40)min,平均出血量(210±110)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3±2.3)d,住院时间(7±2.1)d,住院费用(38000±1600)万元/人次,术后患者疼痛反应较轻,全部患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及无一例死亡,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单孔操作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及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体会,分析顺利完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以及中转开胸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把握全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及中转开胸的时机。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2月-2013年10月间进行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7例患者,其中全腔镜21例,16例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比较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以及未中转的临床资料以及分析中转患者的主要原因。结果:术中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主要原因有血管损伤(肺动脉损伤、肺静脉损伤、奇静脉损伤)、淋巴结干扰以及胸腔内的致密粘连等,其中肺动脉损伤是最为多见的原因,占37.50%(6/16),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组与未中转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损伤出血以及淋巴结的干扰、胸腔粘连是术中中转的主要原因,肿瘤大小不是常见的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原因,而患者的年龄也会对中转开胸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用于肺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工作及要点分析。方法对45例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45名患者均在良好的护理配合工作中完成胸腔镜下的肺叶切除手术,并且患者在手术后状态良好,康复快,无需长期住院观察治疗。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工作对于安全和有效地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减少患者手术的风险,加快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腕踝针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不同镇痛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腕踝针联合PCIA镇痛,对照组予以PCIA镇痛。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静息和咳嗽时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分、镇痛药物增加剂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段静息和咳嗽时疼痛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药物增加剂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腕踝针联合PCIA镇痛,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静息和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评分,镇痛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1例,依据治疗术式差异分作两组,35例行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者作对照组,36例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者作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3、7 d,观察组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与对照组的8.5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低、并发症相对少等优点,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713-171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所有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吸痰等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3 d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_2)均显著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显著下降(P <0.05),且观察组的pH、 PaO_2、PaC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