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评估原发性高血压(EH)女性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诊治的女性EH患者124例。采用UE技术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内中膜厚度(IMT)、舒张末内径(Dd)、收缩末内径(Ds)和血管弹性应变比值(B/A);测量并计算踝臂指数(ABI)。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CAP),较患者分为CAP组和非CAP组;同时,选取无EH健康女性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 CAP组患者ABI、Dd和Ds显著低于非CAP组和对照组(P〈0.05),ITM和B/A显著高于非CAP组和对照组(P〈0.05)。非CAP组患者B/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H患者B/A与病程、SBP、DBP和ITM呈正相关(P〈0.05);与ABI、Dd和Ds呈负相关(P〈0.05)。结论 UE是一种较客观有效早期评估EH女性患者的颈动脉血管弹性变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极速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的早期变化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6例,正常参加体检的人员21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计算出动脉僵硬度指数β。使用极速超声成像检测收缩早期脉搏波速度(BS)以及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ES),比较两组结果差异。结果:研究组BS、ES、动脉僵硬度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BS、ES与动脉僵硬度指数β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极速成像技术测量的PWV对于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及发展可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易损斑块具有破损倾向、发展迅速、稳定性差等特点,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目前对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检查,主要采用超声技术,因其具有快速、简便、灵活、损伤控制好等优点,对于颈动脉易损斑块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超声影像学的一种新技术,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估提供了新的方式.目前主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 technique,VVI)评估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的价值。方法选取EH患者124例(男68例,女56例),年龄(49±8)岁,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斑块(CAP)组和非CAP组;另选取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VVI技术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颈动脉各节段最大切向应变率(SRmax)、最大切向应变(Smax)和最大径向运动速度(Vs),比较各组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 CAP组患者前壁、内侧壁、后壁和外侧壁Vs、Smax和SRmax显著低于非CAP组和对照组(P<0.05);非CAP组患者前壁、内侧壁、后壁和外侧壁Vs、Smax和SRm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前壁、外侧壁的Vs显著高于内侧壁、后壁(P<0.05);CAP组和非CAP组内各壁间V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颈动脉弹性,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降低,是早期评估EH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变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高血压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8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危险程度分为4组,观察颈部动脉有否单纯内膜增厚、增厚伴斑块.结果 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检出率为76.2%,且危险分层的层次越高,阳性检出率越高.随着病程的延长,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临床脑卒中的早期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高血压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8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危险程度分为4组,观察颈部动脉有否单纯内膜增厚、增厚伴斑块。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检出率为76.2%,且危险分层的层次越高,阳性检出率越高。随着病程的延长,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临床脑卒中的早期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天津港口医院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体患者先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结果记为彩超组;随后再采用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结果记为高精组;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经检测,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在狭窄动脉检测准确性,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在特异性、准确性及敏感性上,均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颈动脉血流量(CCA、ICA、VA)和脑血流量检查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检测中,具有较高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就诊并进行颈动脉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颈动脉剥脱术前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并在术后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通过比较不同性质斑块的弹性成像评分结果以及不同性质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强度分级,以验证术前超声造影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上准确性。结果 30例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共获得颈动脉斑块47个,其中易损斑块35个,稳定斑块12个。易损斑块的成像多为绿色,其评分多在1~3分;稳定斑块的成像多为蓝色,其评分多在4~5分。易损斑块弹性成像的平均评分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的平均评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易损斑块的新生血管强度分级多在3级或4级;稳定斑块的新生血管强度分级多在1级或2级,两不同性质斑块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评估易损斑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纯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或超声造影,且差异有...  相似文献   

9.
曾雪燕  刘蜻蜻 《现代保健》2013,(23):157-159
超声弹性成像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弹性系数不同的特征成像的一种新技术,它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成为医学成像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超声弹性成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的检查,近年来关于乳腺以外器官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如甲状腺、前列腺、肝脏等,并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显示出日益增长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这些组织器官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弹性成像基本原理及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超声弹性成像通过获取有关组织弹性信息进行成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目前医学弹性成像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组织超声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种弹性成像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适应证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2例颈动脉狭窄(≥50%)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颈动脉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结果:以70%狭窄为切分点。颈动脉超声/DSA对中度狭窄(50%-69%)诊断的吻合比例(32/29),对重度狭窄(≥70%)诊断的吻合比例(30/33)。颈动脉超声与DSA两种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用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筛查并指导临床医生进一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意义。方法使用美国产PHLIPS型号IUZZ高频超声对200例老年人,其中160例为高血压患者(脉压差≤45mmHg者为A组,脉压差>45mmHg者为B组),另外40例为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无全身重大疾病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的正常对照组(C组),观察其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B组其颈动脉内径、颈动脉最大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大于A组(P<0.001),高血压病1级、2级、3级与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可使颈动脉最大内膜-中膜厚度增加,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且损害随血压及脉压增高而加重,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膜-中膜情况,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及防治检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意义。方法使用美国产PHLIPS型号IUZZ高频超声对200例老年人,其中160例为高血压患者(脉压差≤45mmHg者为A组,脉压差〉45mmHg者为B组),另外40例为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无全身重大疾病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的正常对照组(C组),观察其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B组其颈动脉内径、颈动脉最大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大于A组(P〈0.001),高血压病1级、2级、3级与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可使颈动脉最大内膜-中膜厚度增加,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且损害随血压及脉压增高而加重,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膜-中膜情况,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及防治检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在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中的作用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60例EH患者(EH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60例EH组患者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中血压的分级标准分为三个亚组,1级EH组、2级EH组、3级EH组,每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IM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H组及1、2、3级EH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3.94±1.28)、(5.25±1.69)、(4.01±1.27)、(2.56±0.87)mg/L比(7.63±2.50) mg/L],颈动脉IMT增加[(1.30±0.42)、(0.94±0.30)、(1.32±0.44)、(1.65±0.51)mm比(0.69±0.2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H各亚组间两两比较,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颈动脉IMT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EH组及1、2、3级EH组血清TC、TG、LDL-C水平上升[TC:(6.53±2.09)、(5.14±1.66)、(6.59±2.20)、(7.86±2.42) mmol/L比(4.17±1.32)mmol/L;TG:(2.15±0.69)、(1.72±0.55)、(2.07±0.69)、(2.65±0.82) mmol/L比(1.38±0.44) mmol/L; LDL-C:(3.78±1.21)、(3.12±1.01)、(3.74±1.25)、(4.48±1.38)mmol/L比(2.46 ±0.78) mmol/L],HDL-C水平下降[(0.96±0.31)、(1.39±0.45)、(0.85±0.28)、(0.64 ±0.20) mmol/L比(1.69±0.54)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H各亚组间两两比较,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血清TC、TG、LDL-C水平上升,HDL-C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显著负相关(r=-0.435,P<0.01),与血脂(TC、TG、LDL-C、HDL-C)水平有相关性(P<0.01).结论 脂联素在EH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颈动脉IMT的增厚和血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顽固性EH患者增加降血脂药物可能会提高降血压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高危人群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超对高危人群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结构及功能,评价粥样硬化程度,并做年龄、性别及高危因素情况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年龄、性别、高危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超声直接显示颈动脉内管壁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非侵入性评价临床及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检测手段,对防治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预防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168例中青年EH患者按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88例)和非MS组(80例),采用超声检测仪测定颈动脉IMT,同时测定体质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MS组的BMI、WC、FPG、TC、TG、LDL-C、IMT均明显高于非MS组,而HDL-C明显低于非MS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FPG、LDL-C为颈动脉IMT增厚的相关因素。[结论]MS对中青年EH患者的IMT有显著影响,其与高血压共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在治疗中除降低血压外,还要及早纠正代谢紊乱,预防动脉硬化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技术)评价单纯性肥胖儿童颈动脉弹性.方法 采集5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组)及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双侧颈总动脉的超声图像,测量内膜-中层厚度(IMT)、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收缩期与舒张期比值(S/D),应用E-Tracking技术自动测量颈总动脉收缩末期内径(Ds)、舒张末期内径(Dd)、压力应变弹性指数(E ρ)、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β).结果肥胖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左侧颈总动脉(0.60±0.07)mm比(0.46±0.04)mm;右侧颈总动脉(0.61±0.05)mm比(0.47±0.03)mm,P<0.01],两组Ds、Dd、RI、PI、S/D和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Eρ、β、PWV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颈动脉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趋势,应用E-Tracking技术能快速、无创、准确地定量评价颈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扩张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参数。对11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PWV检测,其中男87例,女31例,年龄64-83岁,平均(67.12±10.26)岁。结果 11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PWV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P<0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与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PWV关系密切(P<0.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导致大动脉扩张性降低,年龄、收缩压与患者大动脉扩张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与糖尿病治疗基本药物配备与可获得情况、影响因素及对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的影响。方法:通过stata 15.0分析2018年2 443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调查数据。结果: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降压基本药物平均可获得率分别为37.88%和44.08%;降糖基本药物则为33.00%和47.2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0~15种降压基本药物的机构占比均最高,分别为48.82%和55.06%。乡镇卫生院配备4~6种降糖药的机构占比较高,为41.96%;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7~9种降糖药的机构占比最高,为31.09%。服务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及总诊疗人次、高血压或糖尿病诊疗人次均对降压、降糖基本药物配备率有影响(P0.05)。高血压和糖尿病治疗基本药物配备率对两病患者管理率有正向影响,但对管理效果的影响不确定。结论:基层医疗机构降压降糖基本药物配备率和可获得性不足,且城乡之间有差异。提高降压降糖药物配备率有助于改进患者管理率,但要改进管理的效果还需更多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