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特制假体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对33例骨肿瘤(恶性10例,良性23例)患者进行特制假体置换中,半肩关节4例;全肘关节2例;髋骨体骨巨细胞瘤切除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股骨上段单纯股骨头假体4例;股骨中段1例、股骨远端16例和胫骨近端4例分别用加长股骨型、股骨型和胫骨型旋转非限制性轴心式膝关节置换,假体柄用骨水泥在骨干残端髓腔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42个月(6~50个月),除1例髋骨体骨巨细胞瘤、2例滑膜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死于肺转移外,余无局部复发和转移,无骨折及假体松动.ISOLS综合评分:上肢优良率80.0%;下肢优良率86.4%.肩关节疼痛缓解率为75%,主动活动增加;髋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膝关节屈伸活动0°~100°.结论 特制假体置换对骨肿瘤切除后保全肢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骨肿瘤包括原发骨肿瘤和继发骨肿瘤,原发者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壮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活动功能。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广泛开展应用,保肢术已代替截肢术成为恶性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在各种保肢治疗方法中,人工假体置换是重建肢体的主要方法。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及应用时间的延长,人工假体也针对不断出现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包括组装式假体、无创可延长假体、套接式返修假体及假体材料和表面处理的改进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纳入髋关节置换患者90例,根据髋关节假体材料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骨水泥假体,对照组给予生物型假体。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使用助步器时间等),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使用助步器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Harri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月、术后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术后3月,研究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骨水泥假体,能够减少术中对患者的损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能够在早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恶性肿瘤4例,随访时间为9~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术前行局部动脉栓塞,手术前后常规化疗。结果4例患者术后均达到保留患肢功能的目的。结论采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恶性肿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除恶性骨肿瘤后,采用特制人工假体,辅助化疗下行保肢治疗,观察修复软组织和重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应用特制人工假体修复,行软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评估标准按照Puri肢体骨骼肿瘤手术治疗重建术,评价保肢术后功能恢复、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51例患者术后均存活,术后功能评估:优27例(52.9%),良11例(21.6%),可7例(13.7%),差6例(11.8%),优良率达74.5%。超过10个月随访时间49例,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和内固定折断现象。结论:采用特制人工假体对四肢恶性骨肿瘤行保肢治疗,可有效的修复软组织和重建功能,有效的克服了患者因肢体缺失带来的心理障碍,是四肢骨骼系统恶性肿瘤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范惠文  时坤  邱铝 《现代保健》2011,(24):53-54
目的探讨McGhan解剖型假体在双平面隆乳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并对手术操作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全麻下取乳晕切口,McGhan解剖型假体置于腔隙中,其中下1/3部分位于胸大肌后间隙,上2/3部分位于乳腺后间隙。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本组患者术后外形更为自然,手术效果满意,无包膜挛缩、血肿、瘢痕增生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了McGhan解剖型假体的双平面隆乳艇合了乳腺后间隙及胸大肌后间隙假体隆乳术的优点,发挥了解剖型假体的优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106例骶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根据影像学资料的肿瘤边界进行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试验组在手术过程中参照3D打印骶骨进行肿瘤切除与重建。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控制手术切口长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TME)下行双吻合器(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某院收治的72例直肠癌患者,均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同时行双吻合器低位直肠前切除保肛手术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闭合失败及手术死亡。本组中吻合口距齿状线≤2cm以内者8例,2~4cm30例,≥4cm以上34例。本组72例术后病理检查切除部位癌细胞阳性2例(2.8%)。本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1.4%),伤口液化5例(6.9%),直肠阴道瘘1例(1.4%),吻合口出血3例(2.3%),术后出现吻合口漏4例(5.6%)。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4年。术后1年后,72例患者其中局部复发5例(6.9%),无肛门失禁发生。[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的应用符合肛门肛门功能,操作简单、经济,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NSTEMI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结果 2组在用药的安全性上无差异,加用麝香保心丸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STEMI患者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能提高内科保守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选取1 438例患者,运用基因捕获技术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进行检测,采集宫颈外口和颈管脱落细胞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对疑似病例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病理结果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HPV总感染率为34.42%(495/1 438),HPV阳性组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HPV阴性组(P<0.01);对162例疑似病例研究发现,细胞学的诊断及病理诊断的级别越高,HPV的感染率就越高(P<0.01);HPV和TCT检测均为阴性的患者中,病理分级均在CINⅠ以下,未检出高度病变(CINⅡ以上)的患者;TCT和HPV检测均为阳性的患者中,高度病变的总检出率为67.57%(75/111);TCT阳性而HPV阴性的患者中,高度病变的发生率为22.22%(6/27),6例病理分级为CINⅡ级;而HPV阳性、TCT阴性的患者中,仅有1例被检出是CINⅡ级,高度病变的发生率为6.76%(1/12)。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丙烯微球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巨块型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三丙烯微球联合TACE治疗的36例巨块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在6个月内行1~4次介入治疗,末次治疗4周后行多层螺旋CT(multiple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检查。记录分析临床疗效及栓塞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共行介入治疗112次,完全缓解4例,占11.1%;部分缓解25例,占69.4%;稳定4例,占11.1%;进展3例,占8.3%。总有效率为80.6%(29/36),临床受益率为91.7%(33/36),9个月、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7%(33/36)、83.3%(30/36)。患者术后24~72 h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综合征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出现顽固性呃逆1例,胸腔积液3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本组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作用,Ⅲ(Ⅳ)级白细胞减少9例,占25.0%;中性粒细胞下降6例,占16.7%;血小板下降3例,占8.3%,以上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未发生毒性相关死亡。结论三丙烯微球联合TACE方案治疗巨块型肝癌疗效安全可靠,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替奈普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钦州市钦北区人民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治疗,同时给予参照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内溶栓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替奈普酶静脉内溶栓。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30、60、90 min冠状动脉再通情况,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水平和达峰时间,溶栓后24 h血流等级及冠状动脉再通情况,溶栓后24 h出血事件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溶栓后30、60min,研究组患者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参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峰值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溶栓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等级优于参照组,3级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参照组,溶栓后24 h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90 min、24 h冠脉再通率,CK-MB、c Tn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