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63-964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瞳孔恢复率、 NIHSS评分、 ADL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瞳孔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2周,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9%,低于对照组的26.03%(P <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更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恢复,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例亚低温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3例去骨瓣减压术后未采取亚低温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以及预后高于对照组。结论亚低温治疗与去大骨瓣减压术均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手段,亚低温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秦兆为 《现代医院》2013,13(3):33-35
目的观察去大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21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的梗死灶消失,9例患者的梗死范围明显缩小,6例患者CT扫描见到模糊效应;17例意识障碍的患者,有12例术后意识恢复清醒;15例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有10例术后肌力完全恢复;1例患者于术后第三天死亡。余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有71.42%的患者生活能够完全自理或者部分自理。结论去大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能够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不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67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1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4例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26例;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采用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方剂及针灸治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三组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15/24)和69.2%(18/26)]显著高于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29.4%(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而且治疗后三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t=10.86、19.83,P<0.01);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t=9.69,P<0.01).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病死率高,应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应个体化、综合化;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良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与颞肌黏覆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并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选取骨瓣减压组和颞肌黏覆组,每组各75例。给予颞肌黏覆组患者颞肌黏覆术进行传统性治疗,对骨瓣减压组患者进行标准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阶段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梗死面积改善情况。结果骨瓣减压组患者的痊愈率高于颞肌黏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残疾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骨瓣减压组GCS评分与梗死面积改善情况优于颞肌黏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肌黏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骨瓣减压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对大面积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其临床疗效以及梗死面积,还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及脑-颞肌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本院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35例,采用去大骨瓣减压及脑-颞肌贴敷术抢救,与同期内科治疗的35例患者进行对照,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手术组患者死亡率较低,重症监护时间较短,生存质量评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去大骨瓣减压及脑-颞肌贴敷术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哲 《现代保健》2012,(15):27-28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6 月-2011 年8 月收治的92 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48 例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44 例采用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结果:标准骨瓣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骨瓣组,中残与死亡率低于常规骨瓣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骨瓣组术后并发症12 例(25.0%),常规骨瓣组术后并发症23 例(52.3%),标准骨瓣组与常规骨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前幕上恶性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去骨瓣减压术,但疗效往往较差,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研究探讨去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术治疗幕上恶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01-01-2018-01-01收治的73例幕上恶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采取去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术治疗者为观察组,31例采取单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NHISS评分为(17.36±1.47)分,低于对照组的(20.21±1.25)分,t=8.71,P0.05。术后3个月BI评分评价预后,观察组恢复良好17例(40.5%),高于对照组的4例(12.9%),χ~2=9.60,P=0.008。术后3个月观察组坠积性肺炎发生11例(26.2%),低于对照组的27例(87.1%),χ~2=26.509,P0.001;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5例(11.9%),低于对照组的11例(35.5%),χ~2=6.308,P=0.012。两组术后脑出血、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癫痫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幕上恶性脑梗死采取去骨瓣减压术联合内减压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较单一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王青山 《现代保健》2011,(24):60-61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10年2月26例采用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放弃手术的15例保守治疗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患者死亡7例,死亡率26.9%,保守组(对照组)死亡13例,死亡率86.7%(Х^2=5.66,P〈0.05);手术组功能有明显障碍15.4%,保守组功能有明显障碍13.3%。结论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可有效挽救大面积脑梗死危重患者生命,并提高后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沈东炜 《医疗装备》2022,(17):83-85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在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4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3例。两组均给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的1~3、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预后情况、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命质量及脑血流量。结果 试验组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及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缺损处顶叶皮质及皮质血流量均大于术前,且试验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给予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脑血流量、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杨学  陈劲草  郭世刚 《现代保健》2011,(15):152-153
目的 探讨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大脑梗死并脑疝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23例急性大面积大脑梗死并脑疝患者进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总结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结果 随访1-3年,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者6例(占26 1%),轻残生活需要照顾者7例(占30 4%),重残5例(占21 7%),死亡5例(占21 7%),去大骨瓣减压治疗明显降低死亡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 急性大面积大脑梗死采用大骨瓣开颅的内外减压术治疗,减压效果满意,但要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才能提高救治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翼点入路去骨瓣减压术颞肌代硬脑修补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26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24例,采用了改良翼点入路减压术加颞肌代硬脑膜修补术;对照组37例,采用传统的方法。将两组方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翼点入路去骨瓣减压术颞肌代硬脑膜扩大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组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定疗效:改良大骨瓣减压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组[58.33%(35/60)比36.67%(22/60),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组[21.67%(13/60)比38.33%(23/60),P< 0.05].结论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STC)与有限去骨瓣减压术(L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作者所在医院2004年01月—2011年08月收治的10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52例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STC)治疗,50例采用有限去骨瓣减压术(LC)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结果伤后半年随访,以GOS评价疗效,STC组死亡率17.31%,有效生存率为65.38%,存活率82.69%,LC组死亡率36.00%,有效生存率为44.00%,存活率64.00%。两组之间死亡率、有效生存率、存活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LC组比较,STC组治疗重型颅脑损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效生存率和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行大骨瓣开颅内减压术的手术疗效及优点.方法 将90例PADBS患者按照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去大骨瓣外减压术(去大骨瓣外减压组)和大骨瓣开颅内减压术(大骨瓣开颅内减压组),每组45例.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判预后及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GOS评定,去大骨瓣外减压组良好、轻残26例(57.8%),重残、植物生存状态、死亡19例(42.2%);大骨瓣开颅内减压组分别为24例(53.3%)和21例(46 7%).两组重残、植物生存状态、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8,P>0.05).大骨瓣开颅内减压组术后癫痫、脑积水、硬脑膜下积液的发生率较去大骨瓣外减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BS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内减压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减压效果,降低了部分去大骨瓣外减压术后的并发症.大骨瓣开颅内减压术可以代替大部分去骨瓣外减压术,但必须根据术中情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6月105例确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53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综合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62.26%,明显高于对照组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2.83±4.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8±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方面优于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具有降低颅内压充分、术野开阔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对手术方法和远期效果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7.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中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中应用。方法: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中出现急性脑膨出,15例行一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单侧组),13例行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双侧组),比较两组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和脑梗塞差异无显著性,但单侧组术后切口疝发生高于双侧组;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单侧组低于双侧组;术后两组生存状况比较,单侧组良好及中残率显著低于双侧组(P〈O.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时可考虑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彭国宏 《现代保健》2013,(10):36-37
目的:探讨采用逐步减压去骨瓣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近几年来本院采用逐步减压和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愈好转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GOS评分结果等方面比较,逐步减压组明显优于标准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逐步减压去骨瓣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能显著提高治愈好转率、GCS评分和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55-756
目的探讨亚低温辅助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清学指标以及脑血流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大脑神经功能分级(CPC)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内皮素(ET)水平以及搏动指数(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GOC)评分、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亚低温辅助治疗可显著促进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善和脑血流提升,增强自由基清除,抑制内源性有害因子水平,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指征与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术后存活19例,大部分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能独立生活(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为I-Ⅲ级)13例,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6例,死亡2例。结论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