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十堰市茅箭区2013-2017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布规律,探索梅毒流行的各种因素,为制定梅毒防治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及统计学软件对十堰市茅箭区2013-2017年各医院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十堰市茅箭区各医院共报告梅毒病例58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2/10万,发病率呈先降低后增长趋势;男女性别比为0.64∶1;从发病年龄来看,以20~50岁组为主,此外60岁以上人群也占有较高比例;从职业分布来看,主要以家务及待业人员、农民、离退人员为主。结论十堰市茅箭区近年来梅毒疫情有抬头趋势,应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梅毒监测筛查,提供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加大重点人群的梅毒防治力度,以遏制梅毒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阜新市2004~2013年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04~2013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数据进行趋势及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性病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9.75/10万上升到2013年的46.67/10万,年均增长19.00%,年均发病率为18.89/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8/10万.主要流行病种是梅毒、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AIDS),占发病总数的88.15%.梅毒、HIV/AIDS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40.59%和19.45%;淋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4.92%.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梅毒患者中,女性发病多于男性;淋病和HIV/AIDS患者中,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以20~49岁性活跃人群为主,而梅毒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农民、离退休人员为主.结论 阜新市性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梅毒疫情上升明显.今后应加大对梅毒、淋病、艾滋病的监测、干预、深入分析与评价,以有效调整和落实相应的防控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邹城市2001~2004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林晶  李雪涛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642-1642,1644
目的了解邹城市2001~2004年性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性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邹城市2001~2004年性病订正疫情和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邹城市2001~2004年的性病报告病例数为23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25/10万,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发病集中在青壮年男性,职业以工人和干部职员为发病构成第一位. 结论邹城市应高度重视性病防治的防制工作,加强防治措施,特别是应加强对青壮年男性和重点人群的性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遵义市梅毒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及控制梅毒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电子表格Excel对遵义市2004-2010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遵义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发病率从2004年的2.82/10万上升至2010年的20.30/10万,报病数在乙类传染病中的位次从2004年的第10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3位。发病主要集中在红花岗区、遵义县、汇川区、仁怀市;年龄主要集中在20~44岁性活跃期青壮年,职业主要为农民、家务及待业,分型以隐性和Ⅰ期为主,占88.47%。结论遵义市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态势严峻,需加大加强对性病疫情管理的力度、规范医疗机构的诊断与报告。  相似文献   

5.
张华君  周建刚  丁超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1):1398-1400
目的 了解宜兴市2005-2011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梅毒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4-2011年,宜兴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34.42%;病例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8.70%;梅毒分期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1.97%,其中隐性梅毒增长速度最快;男女性别比为1.18∶1;发病年龄集中在20~岁、30~岁、40~岁年龄组,其中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30~岁和40~岁组,女性发病集中在20~岁组和30~岁组;职业以农民和工人发病最多.结论 宜兴市梅毒发病率正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高危、重点人群的监测,规范梅毒诊治,以有效遏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王华  王文明 《热带医学杂志》2013,(3):354-355,361
目的了解昆山市2004—2011年梅毒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昆山市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昆山市累计报告梅毒2424例,年均发病率为18.09/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城区为28.40/10万,乡镇为16.18/10万(X^2=189.79,P〈0.01);男性为20.17/10万,女性为23.33/10万(X^2=13.74,P〈0.01)。梅毒患者的年龄集中在20~39岁,共报告1501例,占总数的61.92%。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结论2004—2011年昆山市梅毒发病率总体呈增长趋势,应加强对隐性梅毒的监测.加大对城区流动人口尤其是女性的性病艾滋病宣传以及检测力度。  相似文献   

7.
格尔木市2004年—2007年性病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准确掌握格尔木市性病艾滋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格尔木市性病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格尔木市2004年—2007年的性病艾滋病监测、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格尔木市2004年—2007年分别报告性病艾滋病164例、164例、283例和339例,年报告发病率为78.10/10万、78.10/10万、135.23/10万和161.43/10万,病种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为主;男女性别比为3.251;年龄分布以(20~40)岁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7.28%;中学文化发病数较多;工人和个体发病较高;非婚性接触是性病艾滋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结论:健全性病防治专业机构,做好性病疫情监测登记制度,加强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倡健康性生活,推广使用安全套,对性病及时规范治疗是控制性病艾滋病流行,降低其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十堰市2011-2015年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十堰市2011-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发病数据以及辖区内年份监测报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十堰市2011-2015年梅毒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20.45/10万。隐性梅毒逐年上升,占80.60%,位居第一,其他分期梅毒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各期梅毒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06,P<0.05)。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发病主要集中在20~49岁组,人群类别以无业和农民为主。房县、张湾区和茅箭区发病率位居前3位,合计占病例总数的54.79%。结论十堰市梅毒疫情处于稳步下降期,应针对目前流行特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全面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郑州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细菌性痢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市疫情网络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累计报告菌痢23674例,年均发病率42.43/10万,2004年发病率最高,为64.85/10万,2011年降至最低20.99/10万;5~10月份发病占全年发病的78.51%(18586/23674),呈夏秋季发病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40:1,散居儿童、学生、农民三个职业占发病总数的60.64%(14351/23674),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发病总数的36.13%(8553/23674),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结论 郑州市2004~2011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较高,防治不容忽视,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郑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通州区2010-2014年5种监测性病的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0-2014年南通市通州区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南通市通州区累计报告性病病例1 905例,年均发病率为33.51/10万。5种监测性病按年均发病率排列依次为:梅毒24.45/10万、淋病3.45/10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3.45/10万、尖锐湿疣1.88/10万、生殖器疱疹0.28/10万。梅毒发病率每年均占性病发病首位;淋病、梅毒及性病总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91、10.98、7.25、120.39,P<0.01)。20~49岁组性活跃人群发病率最高,占63.02%;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待业为主,占74.49%。地区分布特征为城镇和流动人员较多的通海、金沙和兴仁片发病率最高。结论做好性病防治工作应切实加强疫情监测,规范性病诊疗,广泛宣传教育,针对重点人群做好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2004~2008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4~2008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以后制定梅毒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各省辖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5年来,江苏省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10.59/10万增长到2008年的28.76/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42%;报告病例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8.68%;在上报的梅毒病例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69.75%,各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均逐年增加,各年度梅毒病例分期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 < 0.000 1)?男女性别比为1.11∶1,各年度梅毒病例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1.55%;全省报告梅毒病例数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结论:江苏省梅毒发病率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应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规范梅毒诊治,从而控制梅毒的快速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十堰市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十堰市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十堰市2004-2013年淋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年发病率由2004年的22.34/10万下降至2013年的3.74/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8.55/10万。男女性别比例为5.16∶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组,占72.09%;以工人、农民、家务及无业为主。结论十堰市淋病流行处于稳定下降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其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唐桂珍 《中国热带医学》2014,(11):1417-1418
目的了解十堰市茅箭区2008~2013年性病疫情流行情况,为制定性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茅箭区医疗机构2008~2013年疾病监测网络报告的性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茅箭区2008~2013年累计报告性病2 81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3.27/10万,由2008年的247.60/10万下降到2013年的83.9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报告的性病当中,梅毒病例报告数最多,占37.79%;男女性别比为1:1.02;20~39岁年龄组占66.11%;家务待业、工人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茅箭区性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梅毒发病维持较高水平,应继续针对性病高发人群开展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梁海  李伟  覃大章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79-1480
目的了解宾阳县梅毒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05~2009年网络直报梅毒疫情监测数据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梅毒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9.82/10万,2005~2009年梅毒发病率依次为8.8/10万、12.16/10万、17.35/10万、24.29/10万和36.52/10万,呈明显上升趋势(χ^2=223.93,P〈0.001);全县所辖16个乡镇均有疫情,以宾州镇和黎塘镇为主,占51.15%(468/915);男性发病率为20.30/10万,女性发病率为19.60/10万,男性高于女性。梅毒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梅毒总病例数的64.37%(589/915)。农民梅毒发病数占梅毒总病例数的54.32%(497/915)。结论 5年来,宾阳县梅毒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宾州镇和黎塘镇,以青壮年农民为梅毒防治的重点人群。因此,梅毒防治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门市性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3~2004年江门市的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3~2004年江门市性病发病呈快速增长趋势,由1993年的1403例(发病率63.52/10万)上升到2004年的9101例(发病率225.91/10万),年均增长18.53%,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梅毒,年均增长55.06%,其次依次是生殖器疱疹(GH)、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尖锐湿疣(CA)、淋病,年均增长分别是50.73%、36.14%、15.99%、2.93%;女性性病报告病例数从1993年的500例增长到2004年5010例,年均增长23.3%,高于同期男性的14.7%;20~2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次依次为30~39、40~49、≥50岁组,而<15岁组最低;非婚性接触是性病传播的一个最主要感染源。结论江门市性病流行形势日益严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廊坊市梅毒流行状况,为制定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廊坊市梅毒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收集、汇总,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廊坊市2005—2012年报告梅毒病例总数1648例,其中隐性梅毒所占比例最大,为46.18%。梅毒流行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2年梅毒疫情出现陡升现象。女性发病人数及发病率均高于男性。报告病例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民工、工人及无业人员为主。结论廊坊市梅毒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需要进一步加强性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准确掌握格尔木市性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格尔木市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格尔木市2005年-2009年的性病监测、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格尔木市2005年-2009年报告性病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为主,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88.33/10万、140.53/10万、158.57/10万、22.59/10万和46.67/10万;男女性别比为3.481;年龄分布以(20~40)岁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6.72%;职业分布以工人、商业服务及其他(司机、军人、两劳人员)人员最多,占总病例数的73.36%.结论:健全性病防治专业机构,做好性病疫情监测登记制度,加强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倡健康性生活, 推广使用安全套,对性病及时规范治疗是控制性病流行,降低其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南通市2009~2012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为制定梅毒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通市法定传染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南通市累计报告梅毒8024例,年均发病率为27.52/10万。男女发病比为0.98:1,25-年龄组达到发病高峰(59.62/10万),农民发病为各职业之首,占47.57%。崇川区、开发区和港闸区的发病率占所有地区发病的前三位,分别为53.22/10万、44.06/10万和37.48/10万。结论:南通市2009~2012年梅毒总体发病率趋于平稳,Ⅰ期梅毒和Ⅱ期梅毒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说明前期的梅毒防治工作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要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干预服务,更好的控制梅毒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位于中越边境的靖西县2004-2009年梅毒、淋病、艾滋病感染及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订性病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09年的梅毒、淋病、AIDS/HIV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人口数为61.7万,近6年报告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共767例,人群发病率为21.6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淋病118例、梅毒595例、艾滋病11例(死亡6例)、HIV阳性43例(死亡10例)。以上3种疾病高发年龄在15~4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率的68.06%。农民发病人数占59.06%。梅毒病例数2007年后增多明显。自1997年发现HIV感染者后,2004-2009年AIDS/HIV患者每年有所增加,病死率呈逐年上升,平均病死率为29.63%。结论该县2004-2009年梅毒患者增加较快,AIDS/HIV阳性病例有所增多,防治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澄迈县1994~2001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1994-2001年澄迈县梅毒流行趋势及其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控制澄迈县梅毒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澄迈县皮肤性病防治所梅毒疫情上报资料分为4年段(1994-1997年和1998-2001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澄迈县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前4年共检出梅毒242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3.2/10万,后4年共确诊梅毒患406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1.9/10万。后4年比前4年增长幅度为67.8%。结论:澄迈县梅毒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为控制澄迈县梅毒流行态势,应及时制订性病防治规划,加大开展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宣传工作的力度,是当前性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