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短期的费用-效果。方法对8个血吸虫病流行村(试点村)2006-2009的防治措施、经费投入及防治效果进行调查,用项目前与项目实施后人群及家畜感染率每下降1%所需费用及总费用/综合指数作为分析指标,进行费用-效果评价。结果综合分析各试点村疫情及人口数、人均收入等因素,综合防治效果好,且经费投入低的是蒿州、皇屯及刘园村;南城、宝塔、渡口村综合效果指数较高,但其费用/指数也偏高;水府、洗马村费用/指数较低,但其综合效果指数也偏低。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湖沼型流行区短期的费用效果明显,但如何结合当地疫情及社会、经济条件开展高效的项目投入,以有限的经费投入在远期产出更大的血防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消灭地区外来传染源的控制对策。方法:在荆门市(1990年已达到部颁消灭血吸虫病标准)。选择与外地血吸虫病重疫区相邻的李市镇永久、彭河、刘淌3个村进行研究,通过实施血防健康教育;设立疫情观察哨,管理流动人、畜;开展人、畜的病情监测;开展钉螺的信息调查等综合防治措施两年,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的人畜患病情况。结果:流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由11.89%下降到0.63%,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由6.34%下降至1.02%,钉螺面积一直以0。结论:在消灭血吸虫病地区,采取以血防健康教育、管理流动人群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消灭血吸虫病地区控制外来传染源效果显,对巩固防治成果、防止疫情反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及有效干预措施,评估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方法在3个典型的湖沼型地区选取22个乡镇128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以洲滩和村垸为建设单元,实施易感地带封洲禁牧、建立定点牧场、开展舍饲圈养等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观察干预措施前后人畜病情与螺情变化,评估干预措施对血吸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实施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2~3年后,主要传染源(牛)饲养户数和数量分别减少了42.86%和50.30%,钉螺孳生环境的野粪密度和阳性率分别减少了89.72%和84.51%,人、畜(牛)、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1.93%、74.90%和92.42%,环境安全性提高了97.93%。干预措施前后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合当地经济开发,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湖沼型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山丘地区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效果和问题。方法2006~2008年在荆门市血吸虫病疫区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观察3年来的实施效果。结果3年来,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0.24%上升到0.38%,钉螺面积由903.79万m^2,上升到1701.02万/m^2。结论山丘地区血吸虫感染率低,其传染源分散,用大量的投入来控制血吸虫病众多传染源中的部分(人、畜传染源)难度大,效果不明显,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2007-2012年芦山县综合治理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7-2012年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的人畜病情资料、螺情资料、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2007-2012年芦山县实施了人畜查病化疗、易感地带灭螺、硬化便民路和机耕道、整治沟渠、建沼气池、新建供水工程、购机补贴、建血防林、下湿田改造、水改旱和鱼塘灭螺等综合治理项目。结果 2007-2012年该县血防综合治理效果表现为各年均无急性血吸虫病感染者发生,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24%-0之间,2011、2012年连续2年为0,与2007年人群感染率相比各下降100%;各年均无病牛发生,耕牛感染率均为0;各年阳性螺数均为0,活螺平均密度由2007年的0.06%下降到2012年的0.05%,下降幅度为16.67%,但实有钉螺面积由2007年的15.84 hm2回升到2012年的52.12 hm2。结论 2007-2012年该县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整体推进良好,实施的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当地血吸虫病疫情,但也应注意到该县实有钉螺面积的控制还存在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及其费用-效果.方法 在安徽省7个县选择8个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2年措施的实施观察其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及费用-效果情况.结果 8个试点村人群感染率平均下降了91.8%,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分别平均下降了97.2%和89.9%;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841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106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钉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115元.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并对其费用-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厕项目对推动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改厕防病和改善环境卫生的效果。方法选择1个执行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改厕项目县和1个非项目县,每个县分别选择3个村,每个村分别随机抽取20户农户,进行入户访谈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村的经济状况、户厕建设、使用管理状况、改厕覆盖率等进行调查。选择被调查村的4所小学校,随机抽取7~14岁学生各50名以上,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判断学生可疑患病情况及既往患病情况,采集被抽检学生的当日粪便,采用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进行血吸虫及蛔虫、鞭虫、钩虫、蛲虫等土源性线虫的检测,用直接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感染。结果未实施农村改厕项目的地区,农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村民健康知识认知程度等与项目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改厕项目县与非项目县学生蛔虫感染率分别为7.50%和5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7,P0.01)。项目县未查到血吸虫卵。结论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厕项目,对改善环境卫生,提高群众卫生意识,控制血吸虫病及其他肠道寄生虫病等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三峡建坝后社会经济变动对血吸虫病传染源向库区湖北段传播危险的影响 ,采用收集资料、评估预测等方法。结果表明 ,三峡建坝后 ,库区环境移民容量降低 ,移至疫区人口可能成为传播血吸虫病潜在的传染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传播的危险机率会增加。库区湖北段外出到疫区打工和从疫区到库区打工的民工也是潜在的传染源。可以预见 ,如不采取预防措施 ,传播的危险性会日渐增加。文章还对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炳桂  李文豹  张云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38-1340
目的总结云南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开展粪水管理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绩。方法收集鹤庆县1954~2009年不同时期在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开展粪水管理的情况和分析收到效果。结果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在粪便管理上经历了由"简易厕所"到"卫生厕所"再到无害化卫生厕所和沼气厕所的过程,在饮用水安全管理上经历了使用井水、土自来水到使用自来水的历程。1954~1991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由1955年的50.66%降为1991年的1.10%,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由1958年的8.98%降为1991年的0.11%。1999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降为0.40%,2000年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为0.13%。2001~2009年进一步推广了无害化卫生厕所、沼气池和自来水的建设,全县疫情明显下降,2009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降为0.03%,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降为0.05%。结论鹤庆县在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重视粪水管理工作,通过管粪、管水,降低了血吸虫对人畜的感染和危害,对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开展广泛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改水改厕工作的认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加快血吸虫病的防治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吸虫病重点综合治理地区的防治成效,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我国《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2006),2009年10月对2004年巍山县、洱源县、大理市和鹤庆县4个实施国家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县(市)的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进行考核验收。结果4个县(市)人群IHA检查,阳性率为3.58%~9.70%,粪检人群感染率为0~4.59%;家畜感染率为0~0.31%;活螺密度为O.02只/框,活螺密度为0,09只,框。4县(市)捕获的钉螺全部解剖镜检,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巍山县、洱源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大理市和鹤庆县重新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咸宁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与疫情,并评价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与效果。方法调查2005~2009年咸宁市血吸虫流行情况、综合防治措施及其投入情况,综合分析血吸虫防治成本效益。结果 (1)综合防治措施效果突出,流行县市的血吸虫病疫情、螺情和耕牛感染率均大幅度下降,基本达到了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2)部分血防措施效果不明显,如两个县市在水利血防投入分别占总费用的39.24%、51.48%,但有螺面积仅下降了2.71%和7.53%。结论咸宁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具有积极的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及时调整防治费用的投入方向,加强水利血防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实施垸内钉螺孳生地综合治理项目。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鹤庆县血吸虫病防治实践回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炳桂  李文豹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08-1210
目的总结鹤庆县血吸虫病的防治实践与经验,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鹤庆县1954-2010年血吸虫病流行和防治资料,评价不同时期开展工作的对策、措施及取得的效果。结果1954-1957年,为流行病学摸底调查阶段,1954年发现了血吸虫病病人并找到了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全县开展了血吸虫病普查和钉螺面积的初步调查。1958-1969年为全面防治阶段,全县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防治,为今后血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1970-1991年为深入发展及反复防治阶段,坚持以查、治、灭、管等综合措施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展了大范围和大规模的以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为主的药物灭螺项目。到1985年,全县55个血吸虫病流行的村委会中,有37个村委会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1989年有9个村委会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1992-2000年针对全县螺情大幅度回升,部分村病情明显回升的实际,采用了以扩大化疗为重点辅以部分易感环境消灭钉螺的防治策略。在2004年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阶段,全县55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居)委会中有36个村(居)委会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19个村委会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结论鹤庆县血吸虫病防治经历摸底调查、全面防治、深入发展和反复斗争、世行贷款和新世纪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五个阶段。各阶段血防工作均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防治经验表明血防工作不能出现停顿,今后应继续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血吸虫病防治长效机制,坚持做好疫情监测巩固工作,严防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雷达图分析法、多因素分析等相结合方法,分析、评估湖北省疫情控制地区在人群病情、耕牛病情、螺情等方面面临的达标风险。结果 2009-2011年湖北省达标风险村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人群病情是今后主要的达标风险因素。在疫情控制地区3 459个流行村中,高度达标风险村占1.01%,中度达标风险村占13.70%,低度达标风险村占26.97%。结论湖北省疫情控制地区达标风险处于可控状态,但要确保全省在2013年底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必须以1 442个达标风险村为重点,制定并有效实施"一村一策"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海拔对云南省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和控制的影响。方法收集鹤庆县全县及血吸虫病流行区基本情况、血吸虫病疫情、不同海拔地区自然植被分布情况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鹤庆县境内不同海拔地区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全县各行政村按海拔可分为2900~3953m、1800~2899m、1500~1799m、1500m以下4个地区,海拔>2900m地区没有血吸虫病流行,其余3个地区均有血吸虫病流行。血吸虫病疫情原来以海拔为1800~2900m的地区最为严重,流行村数、人口数、历史累计病人数、历史累计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人数、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占全县流行区比例分别为96.36%、97.57%、99.62%、100.00%、99.46%,1970年该地区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为30.46%。2011年全县查出血吸虫病人数、晚血病例、血吸虫人群感染率、钉螺面积较历史累计病人数、历史累计晚血病人数、1970年血吸虫人群感染率、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99.99%、80.89%、99.99%、96.41%,没有发现感染性钉螺。2011年海拔1800~2900m的地区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为0.003%,2011年现存晚血病例、查出病人全部分布在该地区,钉螺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的95.78%。2011年钉螺面积百分比以海拔<1500m的地区为高,有螺环境出现率、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均以海拔为1800~2900m的地区为高。结论研究不同海拔地区的自然植被分布对钉螺分布和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和控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核评估2010年湖北省63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和效果。方法查阅、审核和分析湖北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2009年和2010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重点考核22个疫情控制县人、畜血吸虫病的感染情况,主要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资料整理和归档情况,考核和评估血吸虫病疫情现状。结果防治资料表明全省5433个流行村人群、家畜感染率均降至3%以下。22个县、66个抽样村2009-2010年资料均系统、规范整理,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反映疫情变化的档案资料。现场考核的22个县66个流行村目前的人、畜感染率均降至2%以下,以县为单位,人群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率最高的是公安县(21.71%),人群感染率最高的是石首市(1.33%);家畜(耕牛)感染率最高的分别是松滋市(1.68%)、石首市(1.67%)和公安县(1.67%)。结论湖北省全部流行村人群、家畜感染率继续控制在3%以下,2010年没有发生本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反映病情、螺情变化的档案资料,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进一步压缩和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