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十二指肠乳头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并发症出现后的处理。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01年9月1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病人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就其术后的并发症:十二指肠梗阻、胆漏、胰漏、十二指肠漏、腹腔出血及腹腔感染作了详细分析,探讨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术后的并发症为44.4%(8/18),手术后并发症的死亡率为11.1%(2/18)。结论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与术前选择适应证有关,特别与手术中胰胆管的处理及十二指肠的切开及缝合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十二指肠乳头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并发症出现后的处理。方法 对2000年7月至2001年9月1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病人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就其术后的并发症;十二指肠梗阻,胆漏,胰漏,十二指肠漏,腹腔出血及腹腔感染作了详细分析,探讨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术后的并发症为44.4%(8/18)。手术后并发症的死亡率为11.1%(2/18)。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与术前选择适应证有关,特别与手术中胰胆管的处理及十二指肠的切开及缝合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癌生物学行为与治疗应取的原则。方法选取14例经内镜活检,手术探查和术后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癌,通过对其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学类型与其转移等生物学特征的分析,研究与手术治疗方法应取的原则。结果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癌主要病理学类型是息肉菜花型(93%),组织学类型主要为乳头状腺癌(75%),其转移部位依次为肠壁外、胰头十二指肠周、肠内、肝及远处淋巴结。手术治疗方法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短路术2例;1例局部切除术。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癌主要是息肉菜花型乳头状腺癌,其转移可在各个层次进行,与肿瘤大小及病理学类型无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最为合理的根治性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09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十二指肠乳头肿瘤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后生存时间与术后化疗、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肠肠壁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侵犯胰腺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化疗、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肠肠壁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侵犯胰腺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胆红素水平、术前CA19-9水平及术后有无并发症无关。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8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铜  汪泳  黄帆  袁家海 《安徽医药》2006,10(12):939-940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4年收治的8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常见临床表现有上腹隐痛不适、黄疸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纤维十二指肠镜84.6%(11/13)、上消化道气钡造影80%(16/20)、CT35.1%(13/37)、MRCP46.7%(14/30)。行手术治疗7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3例,局部根治性十二指肠肠段切除3例,十二指肠球部及胃窦部切除术1例,肿瘤局部切除1例,胆肠内引流或/和胃空肠吻合5例,胆总管外引流2例,6例放弃手术自动出院。56例病人得到随访,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7%、34.1%和26.8%。行节段性肠切除术2例1年内复发死亡,1例存活2年5个月。局部切除1例术后复发转移1年6个月死亡。内引流、外引流患者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纤维十二指肠镜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是主要的检查方法。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术前各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探索一种有较高价值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3年12月至2006年5月行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的25例患者术前影像学、十二指肠镜检查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结果25例行B型超声检查的患者中,8例发现壶腹部低回声结节,肿物检出率为32.0%(8/25);13例行CT检查的患者中3例显示壶腹部肿物图像,肿物检出率为23.1%(3/13)。20例十二指肠镜检查的患者中,6例镜下见乳头部菜花样肿物,10例见瘤样肿物,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头肿瘤;4例镜下仅见乳头增大,术后病理结果亦为肿瘤。十二指肠镜检乳头肿物检出率为80.0%(16/20),与B型超声或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例患者均在十二指肠镜下取活组织检查,结果12例为恶性病变,与术后病理一致;8例活组织检查提示良性病变,其中4例与术后病理一致,另4例术后病理为恶性。十二指肠镜活组织检查与最终病理诊断比较,定性诊断敏感度为80.0%(16/20)。结论十二指肠镜检和镜下活组织检查诊断敏感度较高,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有较高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周春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70-367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手术中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其手术难度大、操作时间长、创伤大、并发症多.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保留了胃的完整结构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具有保留完整胃的储存和消化功能,有利于改善术后营养状况.笔者回顾性分析了31例PPPD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均为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行PPPD的患者,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41~78岁,平均62岁.基础疾病:十二指肠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各3例,胆总管下段癌14例,胰头癌1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内镜下表现、病理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结果 临床表现分别以上腹部疼痛、黄疸、上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为主;病灶好发于降部,占73.9% (17/23);内镜下表现溃疡型病变多见(52.1%,12/23),其次为息肉样隆起、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弥漫性结节样改变;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82.6%,19/23)(依次为低分化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21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2例,局部肿瘤切除术1例,旁路吻合姑息治疗2例,其中12例接受术后化疗;内镜下切除病灶1例;仅全身化疗1例;随访18例,其中确诊腺癌13例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 (10/13)、53.8%(7/13)、23.1%(3/13);行旁路吻合姑息治疗的2例分别于术后3、7个月死亡.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及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降段好发;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胃镜检查是发现该病的重要手段.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原发十二指肠癌的首选术式,术后进行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基层医院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常因各种因素而受到限制。我院自1989年4月至1999年6月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材 本组19例,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5~65岁。19例中,原发于十二指肠乳头腺癌11例,胆总管下端腺癌1例,胰头癌5例,钩突部癌1例,胰腺头部囊腺瘤1例。19例均经病理检查而证实诊断。12 治疗结果 本组19例全部治愈。其中并发胰瘘、胆瘘各1例,均经通畅引流愈合。2 讨论自1935年Whipple为十二指肠乳头癌减黄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标准术式[1]。Ole…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23例十二指肠乳头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病理检查见良性病变者12例,占52.17%;恶性病变者为11例,占47.83%。良性病变以腺瘤为主,占39.13%(9/23);恶性病变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占34.78%(8/23)。23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3/23)。经积极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住院12~15d痊愈出院。结论: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改良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9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患者2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手术组(12例)和常规手术组(11例),观察分析改良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胆瘘、胰瘘、肠瘘、术后胆胰管梗阻发生情况、术后复发、转移、术后消化功能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手术组(P〈0.05);改良手术组患者的胆瘘、胰瘘、肠瘘、胆胰管梗阻、术后复发和术后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改良手术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手术组(P〈0.05),而改良手术组患者3个月体重增加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改良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能够更为有效地显露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降低局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肿瘤的外科诊断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肿瘤患者5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外科诊断要点、治疗方法以及效果。结果 5例(10.0%)肿瘤分布在十二指肠乳头的上方,41例(82.0%)位于乳头周围,4例(8.0%)位于乳头下方;均经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死亡2例(4.0%),48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为79.2%,2年存活率为62.5%,3年存活率为47.9%。结论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以及活检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根据肿瘤部位合理选择手术切除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肿瘤33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的病理诊断方法和良恶性肿瘤的分类。方法通过对我院病理科2006年至2008年334例确诊为甲状腺肿瘤的病例的临床情况、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恶性肿瘤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4.21;良性肿瘤占244例占73.1%,恶性肿瘤90例占26.9%,良性中滤泡性腺瘤占96.9%,乳头状腺瘤3.1%;恶性中乳头状腺癌81例占90.0%,滤泡状腺癌5例占5.56%,髓样癌3例占3.3%,嗜酸细胞癌1例占1.1%。结论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我们主张良性肿瘤分为滤泡性腺瘤,乳头状腺瘤两种类型。而癌分为乳头状腺癌、滤泡性腺癌、未分化癌、髓样癌4类的观点。对于难分类者,可作免疫学进一步区分。  相似文献   

14.
下颌下腺上皮性肿瘤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下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要点。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为下颌下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12例;发病平均年龄为61岁;男女为1.15:1。良性肿瘤主要为多形性腺瘤,而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最常见,其次是黏液表皮样癌。手术是良性肿瘤的惟一治疗方法,术后均没出现复发。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和放疗相结合,术后3年生存率为75.0%;5年生存率为66.7%。结论良性肿瘤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摘除肿瘤及下颌下腺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恶性肿瘤治疗应行根治术和术后放疗,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效果,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术后远期生存率。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4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的只有4例,早期诊断率较低,仅为8.5%。患者手术时的年龄17~78岁,其中17~40岁13例,占27.7%,41—78岁34例,占72.3%。手术治疗44例,其中根治性切除37例,姑息性切除4例,单纯造瘘3例。3例患者拒绝或其他原因没接受外科治疗。根治性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8%、62.2%。结论通过肠镜和放射性筛查探知,配合血液学实验,可提高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围手术期的妥善处理,根治性手术切除率的提高和手术方式的改良,可提高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食管癌放疗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10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均采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采用615MV-X线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用CT模拟定位,设三野或四野,无肿瘤残留者肿瘤照射剂量为50 Gy,有肿瘤残留者肿瘤照射剂量为6015MV-X线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用CT模拟定位,设三野或四野,无肿瘤残留者肿瘤照射剂量为50 Gy,有肿瘤残留者肿瘤照射剂量为6066 Gy。肿瘤照射剂量控制在5066 Gy。肿瘤照射剂量控制在5066 Gy。结果利用食管癌放疗治疗102例,有效研究病例102例,治疗后1年和3年局部控制率为69.6%和49%。结论食管癌放疗采用666 Gy。结果利用食管癌放疗治疗102例,有效研究病例102例,治疗后1年和3年局部控制率为69.6%和49%。结论食管癌放疗采用615MV-X线照射,能够对除存在远处转移及严重并发症等病患以外的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周稻菽  赵逵  宋剑 《贵州医药》2001,25(8):704-70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的内镜表现和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十二指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的内镜特点,并对活检标本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内镜下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病变。病理确诊慢性炎症50例(其中1例为十二指肠结核),增生性息肉20例,腺瘤样息肉10例,腺癌12例,高分化乳头状腺癌2例,异位胰腺2例,壶腹癌1例,鳞癌1例。结论:十二指肠粘膜隆起性病变以慢性炎症为最多见,其次为息肉样病变,恶性病变约占16%,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在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前对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60 例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患者, 经腹部超声(TUS)、 CT 和(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提示胆总管扩张、 可疑胆胰病变但原因不明, ERCP 术前行 EUS 检查诊断, 并以 ERCP、 手术病理及随访确诊的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经 ERCP 确诊为胆总管下端结石者 39 例, EUS 诊断 38 例, 另 1 例 EUS 诊为胆总管下端肿瘤。ERCP 及手术病理确诊为胆总管下端肿瘤 10 例、 胆管内乳头状瘤 2 例、 壶腹部肿瘤 2 例; EUS 诊断结果分别为 11 例、 0 例及 3 例, 其中 1 例确诊为胆总管下端结石者 EUS 提示为胆总管下端肿瘤, 2 例确诊为胆管内乳头状瘤患者 EUS 将其中 1 例诊断为炎性狭窄, 另 1 例诊断为壶腹部肿瘤。术后随访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 7 例, EUS 诊断结果为 8 例, 其中 1 例术后随访并经 ERCP 病理确诊为胆管内乳头状瘤。诊断正确率 95% (57/60)。结论 EUS 对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特别是能提高胆总管下端结石确诊率, 高于 MRCP 检查, 并能指导选择性地进行 ERCP,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