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重症肝炎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症肝炎多属于中医"急黄"、"瘟黄",其病机为湿热壅盛,疫毒炽盛者,迅即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充斥三焦,多脏受累,变症丛生,且可因热毒内陷,阴气耗竭,导致邪闭正脱. 治疗原则,早期重在祛邪,采取清热祛湿、通腑泄热、凉血化瘀迅速控制病情发展,截断病势.后期重在扶正,顾护脾胃,滋养肝肾.积极防治腹胀(鼓肠)、出血、顽固性呃逆和呕吐、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辨证施治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用醒脑静、大黄、赤芍、附子等药物.  相似文献   

2.
陈书建 《中医杂志》2002,43(3):177-178
重症肝炎以大面积肝细胞坏死为病理特征,病势急迫,属中医“急黄”、“瘟毒”范畴。兹将其按热毒内盛、热毒内陷、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分型辨证,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型肝炎属于祖国医学“急黄”范畴 ,起病急 ,传变快 ,病死率高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 ,试对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问题加以探讨。1 病 因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有内外两个方面 :内因多与脾胃有热相关 ;外因为感受湿热疫毒。例如《诸病源候论 -急黄候》曰 :“脾胃有热 ,谷气郁蒸 ,因为热毒所加 ,故卒然发黄。”其中所说的“热毒”是指外界的湿热毒邪而言 ,因而湿热毒邪内侵是发生本病的基本病因。2 病 机脾胃热盛是本病的起点。脾胃热毒 ,郁蒸肝胆 ,胆汁横溢故身目发黄 ,脾胃升降失调 ,以致脘腹胀…  相似文献   

4.
对三例因热毒内陷所致厥脱证病人作者按中医虚者补之,实者破之,热者清之原则,在应用回阳救逆固脱参附针的同时,以青皮针破气消滞,复方银翘针,鹿蹄草素针清热解毒,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疫疹是由疫疠毒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 ,本病发病急 ,传变快 ,临床上以壮热、肌肤斑疹及各种出血为特征。根据疫疹的特征 ,岭南常见的传染病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等属本病范畴。1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的证治研究岭南炎热多湿 ,有利蚊子生长繁殖 ,人易感受疫疠之毒而引发本病。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以热毒壅盛 ,毒瘀交结为其病机 ,疫疠毒邪中的热邪与毒邪同属阳热性质 ,一般来说 ,热毒比热邪致病更急更重 ,故有毒为热之甚之说。临床上将疫毒引起的高热证称为热毒证或火毒证 ,以示区别一般热证 ,余师愚《疫病篇》中说 :“此烈毒鼎沸…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防治重症肝炎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肝炎由热毒、瘀毒内陷所致,病候凶险,作者针对急性肝炎阳黄重视清里驱邪,使邪有出路,减轻邪毒伤害和内陷;慢性肝炎瘀黄重视扶正祛邪,延缓病情的逐渐恶化,从而防止重症肝炎的形成,重症肝炎急黄初成,早用凉血救阴、泻火解毒,以延缓病热发展,防止腹水、昏迷等逆症发生,出现神志轻度异常时,当及早、连续、重用安宫牛黄丸等开窍醒神,泻火解毒,为防治神昏逆症的关键。在腹胀尿少时,及早化瘀逐水、泻火解毒,乃防治腹水逆症的要领。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休克属中医学“厥证、脱证”范畴,为急证、危证。多因感受温热毒邪,病初出现热深厥深的厥证,进而邪毒过盛,正不胜邪,邪气内陷,化火生毒,毒伤脉络,阴阳气机逆乱,阴阳不相顺接,最终元气颓败发展为脱证。中医对感染性休克主要有下列几种治法,清热解毒、通腑导下、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8.
黎成科 《新中医》1989,21(12):27-28
重度烧伤,分内证和外证。外证是烧伤部位皮毛经脉筋肉甚至骨骼变性,经脉瘀塞,气血凝滞,继后皮脱肉腐、毒气内侵。内证是火热毒气内攻,津液外泄,津伤气耗、里热炽盛或热毒内陷。治疗针对津伤气耗和火热毒气内攻。以保津固气,清热解毒泻火为关键,用抗菌一号,白虎加人参汤、增液汤合方作主方。  相似文献   

9.
浅谈望诊与皮肤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病多发于人体表面 ,以患部的皮肤损害最具诊断价值 ,故望诊在皮肤病辨证施护中具有重要意义。1 望皮损颜色皮疹的色泽可判断疾病的性质 ,其颜色的变化可表明疾病的转归。1 1 红色主风热血热热毒 皮疹色红 ,说明疾病初发或病情较急 ,多为实证。红色皮损稀疏为热轻 ,密集  相似文献   

10.
崔××,女,十四个月,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初诊。其母代诉,发烧、咳嗽、流涕、眼泪汪汪五天,昨日疹点初现,顺序增多;今晨疹点不但未增,反见稀少隐退,咳甚且喘。故急来院求治。身热灼手,体温39.5℃,疹色紫暗且隐于皮内,有欲没之势;便溏色绿,唇舌皆黯,指纹青紫在气、命关之间。证属热毒炽盛、风寒外闭。拟解肌透表法,以因势利导,透解邪气,慎防毒热内陷。药用:葛根5克,升麻1克  相似文献   

11.
王阳阳  晁旭  黄峰 《吉林中医药》2021,41(3):344-347
黄峰认为,肝硬化腹水的特点是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肝郁气滞导致脾虚,脾虚无以运化则水湿停聚形成腹水,湿邪化热阻滞中焦又进一步加重肝郁脾虚,肝肾同源,久之累及于肾,最终导致肝、脾、肾受损及三焦运化失司.黄峰遵循辨病结合辨证的思想,主张从肝脾肾之本入手,辅之行气、利水、清热、活血以治标,采用温肾健脾、宣肺疏肝、清热化湿、活血...  相似文献   

12.
李俊彪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维增 《新中医》2004,36(3):10-11
介绍李俊彪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李教授认为湿热、气滞血瘀和肾虚是本病病机关键,可分肝经湿热、下焦湿热、湿热瘀阻、肝气郁结和肾元亏虚5型进行辨治,同时还强调心理调治以增加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小管间质性肾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TIN)常导致非少尿型或少尿型急性肾损伤,也是终末期肾脏病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认为TIN临床常见湿热、湿浊、瘀血阻滞气机,三焦枢机不利,升降逆乱,最终致上焦心肺气血壅滞,中焦失于和降,下焦气化失司;与肺、脾、肾受损及气血水运行失调相关,并据此提出和而兼下的基本治法,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①“热入血室”与“热入因作结胸”的“热入”似同实不同,“热入因作结胸”是病因病机,热是外来表热;而“热入血室”是证候,热是病人正邪相争时产生的热,不是外来的邪热,也不是风寒所化热,这种热进入血室,与经血相搏,形成“热入血室”证。②“无犯胃气及上二焦”,热入血室证病位在下焦胞宫,与胃气及上、中焦无关,胃气包括下焦的大小肠,所以在上二焦的基础上提出胃气加以强调,一则表明重视胃气的一贯思想,二则提示病虽在下焦,但与胃气系统的脏腑无关。(3)第148条“半在里半在外”指部分表证和阳郁的里证,并非病位;用小柴胡汤是调理枢机,疏通阳郁,而不是和解少阳;本证“可与小柴胡汤”说明不是小柴胡汤的主证,少阳的半表半里之说与本条无关。④大结胸证的形戍分别由太阳表热证、少阳热证、太阳少阳并病三者误下,致邪热入里和伤寒日久不解化热入里,与素体停痰留饮搏结而成。⑤女子胞作为奇恒之腑之一,与其他奇恒之腑“藏精而不泻”特点不同,不管是经血还是胎儿,都是要有规律的、有时限的藏泻交替,绝对不是藏而不泻。所以说《素问‘五脏别论》关于奇恒之腑特点的归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总结张志远教授临证运用瓜蒌的心得.将瓜蒌整体功效归纳为"开结滞""滋肺、利胃肠"两个方面,"开结滞"是指瓜蒌通过驱逐停痰、热毒、积食等开发气机怫郁,"滋肺、利胃肠"是指瓜蒌甘润,可祛燥生津,濡养肺与胃肠.临床上主张运用瓜蒌全果,认为大剂量使用疗效更好且无不良反应,多用于治疗上中二焦多种疾患,如胸痹、悬饮、咳嗽、便秘、乳...  相似文献   

16.
吕文良教授认为,肝癌之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正气亏虚为肝癌的病理基础,毒瘀互结则为其促发因素,且两者并行不悖,贯穿病程始终.因此在诊疗时始终以扶正祛邪为纲,并依病情所异而斟酌损益.临证时用生黄芪、炒白术、防风以增其实卫固表、扶正益气之功;山楂、麦芽、神曲化中焦食积瘀血之实,并助脾胃健运以补气血之虚;炒杏仁、姜厚朴、茯苓、...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钦国  罗月中 《新中医》2003,35(12):3-5
IgA肾病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以发作性肉眼血尿与持续性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其病因多为热在下焦,但热有实热与虚热之分,实热者为热盛伤络,迫血妄行;虚热者为阴虚内热,虚火扰络,络伤血溢。其次为脾气亏虚,气不摄血以及久病入络,气滞血瘀,络脉受损。治疗方法主要有清热凉血、养阴清热、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等,但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凯  李秘 《河南中医》2020,40(2):163-166
根据六经是基于脏腑经络的理论,肝脏为厥阴的脏腑基础,厥阴病病机为:病至厥阴,体阴(肝血)亏损,引起用阳(肝阳)的不足,而用阳的亏虚,又引起体阴的病变。厥阴病阳虚的特点为:体阴不足,用阳不及致肝经虚寒,阳气不通。而厥阴阴虚主要涉及肝脏,临床表现为肝筋及经络失于濡养的肝系症状,使用乌梅、当归、白芍等入肝养血之品养肝柔肝,补养肝体。厥阴病体阴不足,用阳不及,阳气不能疏泄,故郁而化热,厥阴病之热的来源可总结为:体阴不足→用阳亏虚→阳气疏泄不及→郁而化热,热像并非厥阴病必见症状,如果无郁而化热之证,只需补肝体,助肝用。《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提纲证中所提到的脾胃症状病机为厥阴肝木之气不能疏泄,引起脾土运化不及,故出现不能运化津液的"消渴",不能运化水谷的"饥而不欲食",用黄芩、黄连清解肝经郁热,干姜、人参补中焦虚寒。  相似文献   

19.
赵军  师建平  段迎喜 《河南中医》2020,40(3):344-347
脾胃之气的充足和清气的正常升发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决定意义,饮食、劳倦、情志、外感对脾胃的损伤往往影响中焦脾胃清阳的生成及升发,脾胃病以本虚为主,多由虚致实,虚实兼有,病机关键为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肝对人体气机具有升宣调畅作用,脾气的升清有赖于肝气升发促进。在补中益气的同时,要补肝益气。同时,肾精气充盈,元气方能充沛,肾阳又主气化,肾精不封、肾气不固者必致肾气下陷。治疗须温肾壮阳、升阳举陷。脾胃中气不足,气机郁滞而化火,并脾之清气下流而生泄泻,相火乘其土位更加耗伤中焦清阳之气。段老师特别注重脾气生长、升发,只有清阳升发,脾气上升,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会收敛潜藏。治疗时运用辛甘之药以补益中气,借升阳风药以助肝胆之用,补其中而升其阳,升浮变通,使生长之气健旺。段老师善于运用甘温之品,温补中气,升发清阳。  相似文献   

20.
张俊富教授治疗肝病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俊富教授善于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认为肝炎的病因为湿热疫毒深伏血分,病机为正虚邪留,病位在肝,累及脾胃、气血、阴阳。治疗原则当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以调补肝脾肾、气血阴阳为主,祛邪以处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先。并举临证医案四则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