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血小板自身抗体可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障碍,导致患者发生出血性疾病。血小板自身抗体可分为特异性糖蛋白自身抗体、药物相关自身抗体、抗同种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latelet 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PAIg)等。PAIg包括PAIgG、PAIgM、PAIgA[1]。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PAIg具有快速、灵敏、重复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异性免疫学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检测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患者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并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相比较,评价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检测PAIgG,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技术检测抗血小板GPⅡb/Ⅲa、GPIb/Ⅸ的特异性抗体。结果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较PAIgG的敏感性低,但特异性明显增强。结论 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鉴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血小板被自身抗体致敏导致网状内皮系统破坏的疾病。因血小板相关IgG(PAIgG)检测的特异性较差,过去ITP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近来通过检测抗血小板糖蛋白(GP)特异性抗体,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本文介绍两项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和结果:一、对81例病人标本中抗GPⅡB/Ⅲa的自身抗体采用抗原捕获法和血小板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制动试验对两种蛋白的特异性进行比较,其结果再与放免法(IRMA)测得的PAIgG的结果进行比较。81例血小板减少的病人中,49例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32例由其它原因所致。放免法IRMA检测PAIgG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38/49例增高(78%,平均32.8fe IgG/血小板,正常范围<5fg IgG/血小板),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26/32  相似文献   

4.
败血症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0—45%。大多数血小板减少症的败血症患者并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骨髓抑制的证据。近来多数学者瞩目与血小板相关的IgG(PAIgG)和循环抗血小板抗体数量增加有关的血小板免疫破坏的过程。PAIgG的增高除因血小板自身抗体外,亦可由循环免疫复合物(CICs)的吸附以及血小板IgG-Fc受体与1Cs结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理研究的逐步深入,抗血小板(Pt)抗体的病理作用已基本得到确认。血小板相关IgG(PAIgG)的测定业已成为诊断ITP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拟就目前常用检测PAIgG的方法、PAIgG对ITP诊断的价值、对病情、疗效的估价及它在其它疾病中的意义作一综述。一、PAIgG的主要检测方法对ITP患者抗体的检测,最初主要测定血清中抗Pt抗体,但因其阳性率不高(60%左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3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21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PAIgG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关系。结果ITP患者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组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组PAI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AIgG阳性的ITP患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均明显高于PAIgG阴性的患者(P<0.01;P<0.05)。结论PAIgG用于ITP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差,PAIgG的存在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存在密切关系,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一些报道认为几乎所有AITP病人都可发现PAIgG(血小板相关IgG)。现今的看法则是10—30%的患者不能查出抗血小板活性。大多数作者集中检测PAIgG而很少注意PAIgM(血小板相关IgM)型自身抗体。本文研究145名ATIP病人证实相当一部分患者除PAIgG升高外,还有PAIgM的增加。作者用酶联检测系统对35名正常人和145名病人的血小板抽样物分别进行试验,正常人的PAIgG为6.0ng/10_-~6pl,(2.0—10ng),PAIgM为1.17ng/10_-~6pl(0.01—2.45ng)、(M±2SD)。145名病人的PAIgG值1.6-300ng/10_-~6plPAI~M值0.2—130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循环抗体引起的综合征,据认为与血小板相关IgG、IgM、C_3(PAIgG、PAIgM、PAC_3)增高有关。最近的研究表明,由血小板释放的微粒子(MP)对ITP可能具有潜在的功能作用。为此,作者采用血流细胞计测定了56例ITP患者血浆血小板相关Ig及抗血小板抗体相关MP水平。同时,为了解MP形成与糖蛋白(GP)自身抗体间的关系,还对这些患者进行了有关GP抗体测定。所有患者均有血小板数减少,但巨核细胞正常或增高,无其他类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证据。亦无输血史。采用血小板悬液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PAIgG、IgM、C_3及MP水平。MP的检测分两个不同刺激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PAIgG及淋巴细胞亚群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水平,以评价其在IT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法(MAIPA)检测患者血浆中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Ⅰb和P-选择素)的特异性抗体.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外周血中PAIgG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ITP组MAIPA的阳性率为63.3%,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为阴性;PAIgG分别为73.3%、45%.淋巴细胞亚群中,ITP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D8、CD19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抗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抗体对提高ITP的诊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ITP 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体内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6例SLE患者(病例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血小板抗体PAIgG和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GMP-140)水平;采用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测定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表达率。分析患者血清PAIgG水平与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小板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t=-8.125,P<0.01),而 PAIgG 水平, GMP-140水平, PAC-1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 =-5.264、-3.244、-2.331, P <0.05)。相关性研究表明,病例组患者 PAIgG 水平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性( r=-0.223,P<0.01),而与GMP-140浓度及PAC-1表达率水平呈正相关性( r=0.532,P<0.05;r=0.614, P<0.05)。结论 SLE患者体内血清抗血小板抗体PAIgG水平显著增加,血小板数量下降。 PAIgG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血小板活化,聚集力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中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探讨骨髓中抗血小板抗体(PAIg)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50例ITP患者及20例对照者骨髓及血液中血小板表面PAIgG、PAIgM、PAIgA水平,并分别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ITP患者骨髓PAIgM、PAIgA水平与对应血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髓PAIgG与血液PAI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骨髓标本总阳性率(100%)明显高于血液标本总阳性率(82%)。结论骨髓中PAIg检测对ITP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弥补部分血液标本PAIg阴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血小板相关抗体,评价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检测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Ⅰb/Ⅸ)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敏感度为80%,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为63.3%。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法检测抗GPⅡb/Ⅲa和GPⅠb/Ⅸ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中的敏感度分别为53.3%和30%;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中除1例GPⅠb/Ⅸ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2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敏感度虽较低,但特异性较高,可鉴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作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PAIgG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血小板膜上有多种抗原,产生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主要有红细胞血型(ABH)抗体、白细胞(HIA—Ⅰ类)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PAIgG的测定对于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输注无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有重要意义。采用血清学技术和DNA分型技术对190例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血清中PAIgG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维吾尔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40例确诊为ITP患者作为免疫组,同期选取30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非免疫组,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入组人群均为维吾尔族。观察比较各组人群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M、PAIgG)水平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Ⅱb/Ⅲa、GPⅠb/Ⅸ)水平,并分析ITP患者各类血小板抗体水平与血小板水平的关系。结果非免疫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M、PAIgG)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Ⅱb/Ⅲa、GPⅠb/Ⅸ)水平高于对照组;免疫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M、PAIgG)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Ⅱb/Ⅲa、GPⅠb/Ⅸ)水平高于非免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小板水平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M、PA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Ⅱb/Ⅲa、GPⅠb/Ⅸ)水平随血小板水平的降低而升高,且血小板计数与GPⅡb/Ⅲa、GPⅠb/Ⅸ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282、-0.331,均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在ITP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GPⅡb/Ⅲa、GPⅠb/Ⅸ水平还可作为评估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输血后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附1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反复输血(血小板)的患者,可产生血小板无效输注。血小板同种抗体是导致无效输注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输血后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的情况,及其在血小板输注疗效中的意义,对118例多次输血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包括PAIgG、PAIgM和PAIgA)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42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及39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PAIgG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关系。结果ITP患者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AI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AIgG阳性的ITP患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均明显高于PAIgG阴性的患者(P<0.01;P<0.05)。结论PAIgG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存在密切关系,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免疫因素是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之一,所以对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常做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测定(PA-IgG)。但有些疾病如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也可引起PAIgG增高,作者测定了9例MDS患者的PAIgG,并探讨了几种增高的原因。9例MDS患者包括RA5例,REAB3例,CMML1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结果发现有5例血小板明显减少,其中4例有PAIgG增高,曾用激素治疗1例,血小板没有升高。该组病人有4例血小板和PAIgG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病患者(CLD)常伴有血小板减少症,其原因常归于脾功能的亢进。最近动力学研究显示CLD患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血小板被脾脏隔离,是否由于脾脏功能抑或由于血小板内在损伤,尤其是膜损伤从而导致血小板放清除,目前尚不清楚。 许多文献报道,CLD患者的血小板相关IgG(PAIgG)有所增高。为了评估PAIgG在CLD患者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及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作者采用特异性糖蛋白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了36例不同病因CLD患者的PAIgG或循环抗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糖蛋白GP Ⅱb/Ⅲa或GPⅠb/Ⅸ复合物的反应。 36例CLD患者,男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和PAIgM的定量检测 ,观察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与母体免疫及自身免疫因素的关系。方法 将 78例足月新生儿分为血小板正常组和血小板减少组 ,两组新生儿均于生后 48小时内用ELISA法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和PAIgM。结果 血小板正常组测得值PAIgG :68 0 0± 1 6 1ng/1 0 7PA ,PAIgM :1 2 0 1 9± 2 9 95ng/1 0 7PA。血小板减少组测得值PAIgG :1 0 6 39± 33 0 5ng/1 0 7PA ,PAIgM :2 2 0 2 2± 53 85ng/1 0 7PA。二组经统计学检验 ,PAIgG :t=6 31 >2 58,P <0 0 1有显著差别。PAIgM :t=9 52 >2 58,P <0 0 1 ,有显著差别。结论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与母体因素 (PAIgG)和自身免疫因素 (PAIgM)有关。血小板减少与PAIgG和PAIgM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竞争抑制法(ELISA)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 M),研究其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CM和ELISA检测19例ITP患者血小板膜表面(直接法)及血浆中(间接法)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17例健康自愿者血小板膜表面的相关抗体,比较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并对结果进行诊断价值的评价。结果FCM和ELISA检测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结果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ITP组PAIg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FCM测得的阳性率(84%)比ELISA法(79%)稍高,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法和间接法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尤其是PAIgG)有助于诊断ITP;其中FCM是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的一项快速、灵敏、简便的方法,而ELISA是最常用的定量试验方法,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两种方法同时应用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