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格列本脲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41例)和C组(41例),A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B组患者给予格列本脲片,C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与格列本脲联合治疗。结果: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C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h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显著高于A组及B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本脲治疗2型糖尿病可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A1C(A1C),都没达到或维持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治疗标准内。在这项多中心双盲试验中,我们以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受试者,他们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无法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A1C7%~12%之间)。试验的目的是比较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混合成分药物治疗和单药物治疗的差别。方法 病人(n=486)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格列本脲/二甲双胍(1.25/250mg)、二甲双胍(500mg)和格列本脲(2.5mg)。16周之后,测定血A1C、空腹血糖、血果糖胺、血脂和体重,以及标准餐后两小时血糖。结果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A1C较基础值下降2.27%,和二甲双胍组(1.53%)与格列本脲组(1.90%)相比有显著差别(P=0.0003)。与单一药物组相比,混合组还明显降低了受试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3.7/735mg)最后的平均剂量也比二甲双胍组(1796mg)或格列本脲组(7.6mg)低。结论 以格列本脲/二甲双胍为主的一线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并使患者在服用更少药物的情况下达到ADA推荐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二甲双胍为对照,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24例(服用吡格列酮30 m g,1次/d))与二甲双胍组24例(服用二甲双胍250 m g,2次/d),治疗期12周。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8周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12周下降至(6.77±1.2)mm o l/L,二甲双胍组治疗12周才较治疗前下降(P均<0.01),餐后2 h血糖于治疗2周时2组均下降(P均<0.01),两组HbA 1c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吡格列酮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且降糖效果出现早,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血糖(FPG)以及标准餐后2h血糖(2hPG)的影响。方法:把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效果不佳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观察12周,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的病例有32例(71.11%)、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显效的病例有23例(56.10%)、总有效率为80.4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复合片疗效优于达美康。结论: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可以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缺陷,最终改善人体对血糖的控制。该制剂尤其对单纯使用盐酸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再次治疗无效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病人61例,分为格列本脲治疗(格列本脲组,n=32)和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治疗(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n=29),格列本脲组为初诊病人;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在保持平时服用二甲双胍的剂量不变的基础上加用格列本脲。随访24周,每4周根据空腹血糖(FBG)调整剂量,治疗前后做血脂、血糖、胰岛素、C肽测定,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bAl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Ins和HOMA-IR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格列本脲单用或与二甲双胍合用都能有效降低血糖,并没有明显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但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两者联用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黄仲娴  黄德仁 《吉林医学》2013,(35):7387-7388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联合含磺脲类药物及中药方剂的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初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控制饮食及运动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 mg,1次/d,消渴丸5丸/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30 mg,1次/d,格列本脲2.5 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药物剂量,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体重等相关参数。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两组体重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消渴丸治疗作用上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能尽显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互补作用,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是有效的、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LC-MS和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的高效液相色谱和格列本脲的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方法二甲双胍血浆样品经乙腈直接沉淀蛋白进样.分析柱:EC 250/4.6 NUCLEOSIL 100-5(4.6mm×250mm,5μm);流动相:0.03 mol/L(NH4)H2P04:乙腈(75:25,pH 7.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格列本脲血浆中加入格列吡嗪为内标,经乙酸乙酯提取,进行LC-MS测定.色谱柱为ORBAX SB300C18柱(2.1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乙酸铵(55:45),流速为0.2 ml/min;ESI选择性正离子检测.结果格列本脲浓度为2~2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盐酸二甲双胍浓度为6.25~4 0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方法的日内和日间RSD<5%.结论所建立的人血浆中格列本脲的HPLC-MS测定方法和二甲双胍的HPLC测定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可用于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10月门诊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mg,1次/d),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500mg,3次/d),治疗观察12 周,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时间比对照组要早,两组餐后2h血糖下降,无明显差异.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曹秀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55-4656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新诊断T2DM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治疗组予盐酸吡格列酮15mg/d联合二甲双胍0.25g口服,3次/d。对照组予二甲双胍0.5g,3次/d,口服三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胰岛素(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IC.Homa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并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血糖HbAI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吡格列酮15mg/d联合二甲双胍0.25g,3次/d,治疗初发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优于单用二甲双胍0.53g,3次/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糖安胎方联合格列苯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予以格列苯脲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格列苯脲+降糖安胎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变化情况、血脂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1个月后观察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TC、T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为4.35%(2/46),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9/4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5/46),对照组为11.11%(5/4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降糖安胎方与格列苯脲联合治疗,血糖、血脂控制效果显著,可改善分娩结局,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d,一次口服,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1 500mg/d,分三次服用,500mg/次,并进行为期16周的观察,分别检测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肝功等指标。结果用药16周后,治疗组的FIN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FINS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即可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吡格列酮除降低血糖外,亦能使FINS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d,一次口服,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1 500mg/d,分三次服用,500mg/次,并进行为期16周的观察,分别检测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肝功等指标。结果用药16周后,治疗组的FIN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FINS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即可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吡格列酮除降低血糖外,亦能使FINS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作用,及其差异。方法 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比研究:5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下,随机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2片),1次/d和模拟二甲双胍片(1片/次,2次/d);或盐酸二甲双胍片500mg(1片),2次/d和模拟吡格列酮片(2片,1次/d),疗程12周。结果 二甲双胍组平均降低空腹血糖(FPG)2.6mmol/L、餐后2h血糖(2hPG)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GHbAlc)1.6%;吡格列酮组平均降低FPG1.9mmol/L、2hPG4.9mmol/L、GHbAlc 1.2%。比较两组间血糖降低值及降低百分率,基本上差异无显著性。二甲双胍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吡格列酮治疗后甘油三酯(TG)明显降低。结论 在试验剂量下,这两种药物具有大致相似的降糖疗效,二甲双胍主要降低TC和LDL-C,吡格列酮主要降低TC。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妥唐康(复方葛根格列本脲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96例2型糖尿病分为2组,妥唐康组44例,初始剂量为0.3g/次,1次/日,口服;格列本脲组51例,初始剂量为2.5mg/次,1次/日,口服;2组均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服药12周后测定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变化。结果12周治疗后妥唐康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1c值明显下降[(2.4±0.3)mmol·L-1,(3.73±0.05)mmol·L-1和(1.58±0.04)%,均P<0.01];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值无明显变化[(0.8±0.3)mU·L-1,P>0.05];餐后2h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13.4±2.3)mU·L-1,P<0.01],与格列本脲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格列本脲组餐后2h胰岛素水平变化明显高于妥唐康组[分别为(37±4)mU·L-1与(34±4)mU·L-1,P<0.01]。结论妥唐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较格列本脲有更强的胰外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护群  卢汶  张文  张进安 《吉林医学》2012,(27):5899-5900
目的:探讨磺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与格列苯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22例)及格列苯脲组(23例),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胰岛素敏感性(HOMA-IS)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指数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经治疗12周后FPG、2 hP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格列美脲组FINS下降(P<0.05),格列苯脲组FINS无明显变化(P>0.05);③治疗后,格列美脲组HOMA-IR指数明显下降(P<0.05),HOMA-IS指数及HOMA-β指数明显升高(P<0.05),格列苯脲组HOMA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格列苯脲均有良好的降糖作用,但格列美脲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的功能,优于格列苯脲,是更理想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6.
舒海燕 《吉林医学》2014,(25):5630-5631
目的:比较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初诊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n=46例)和格列吡嗪组(n=46例)。二甲双胍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肠溶片500 mg/次,2次/d;格列吡嗪组患者服用格列吡嗪片剂5 mg,1次/d。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指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均能显著降低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的血糖,两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适合人群存在略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糖药格列苯脲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格列苯脲组和二甲双胍组各90例,观察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压、血脂水平及BMI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一定程度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格列苯脲组HbA1c下降程度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甲双胍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格列苯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苯脲与二甲双胍均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各具优势,可依据不同目的指导患者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 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 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T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 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入瑞格列奈组和格列苯脲组,治疗观察时间12周。结果治疗4,8,12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之间无差异。瑞格列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格列苯脲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地低于格列苯脲组(3.17%对14.29%,P<0.01)。结论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法,对单用格列吡嗪或格列吡嗪加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59例加用罗格列酮治疗,进行3年随访,对血糖下降至空腹<5.5 mmol/1或餐后2 h<6.5 mmol/1的病人减少格列吡嗪7.5 mg/d,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格列吡嗪用量.结果 加服罗格列酮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高敏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P<0.01),格列吡嗪用量明显减少.至实验结束时共有28例患者完全停用格列吡嗪而血糖控制良好.结论 单用格列吡嗪或格列吡嗪加二甲双胍疗效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罗格列酮能长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或停用原联合应用的格列吡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