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血管性痴呆与AD的精神病性症状【英】/SultzerDL…AmJPsychiatry.-1993,150(12);-1806~1812痴呆患者常有妄想、抑郁、激越、攻击行为、情感淡漠等精神病性症状。过去大多只研究阿尔采木氏病(AD),很少涉及血管...  相似文献   

2.
自1997年Krishnann和Alexopoulos分别提出了"血管性抑郁"的假说后,血管性抑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此后,在对其中的MRI定义的血管性抑郁的研究发现,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变(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 SIVD)不仅与认知损害及死亡高风险有关,其在血管性抑郁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现察抗震颤麻痹药物治疗血管性Parkinson综合征(VP)的疗效。方法:将40例血管性Parkinson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16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8例,总有效率4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震颤麻痹药物治疗血管性Parkinson综合征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抑郁患者关联性负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抑郁症各亚型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关联性负变的特征,从神经电生理角度探讨血管性抑郁发生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应用意大利EB-NEURO事件相关电位工作站,对19例血管性抑郁患者、13例非血管性抑郁患者和16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检测关联性负变成分的潜伏期、波幅和面积.结果 [1]与正常对照相比,血管性抑郁患者关联性负变波形欠规则.[2]血管性抑郁患者组的关联性负变潜伏期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519.68±41.59)ms、(307.50±28.02)ms],命令信号前期待波(EW)平均波幅均较正常对照和非血管性抑郁患者组明显降低[(6.23±1.39)μV、(16.13±2.66)μV、(8.92±1.99)μV]、EW面积也分别较后两组明显减少[(7592.06±628.58)、(20016.7±1005.37)、(10592.54±718.84)],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性抑郁患者关联性负变异常的特征提示脑血管病变既影响情感调节通路,又影响了注意等认知神经环路.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抑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血管性抑郁是近年提出的热点概念,但目前临床上的认识还较为模糊。本文就血管性抑郁的发展史、定义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和预后作一较为全面的综述。1研究历史1896年Kraepelin等首先提出老年人的抑郁症有其特定的临床特征;1905年Gaupp等通过精神病理分析,报道了45例“动脉硬化性抑郁”;1962年Post提出“脑血管病介导的抑郁症”学说并于1972年发表文章报道了许多伴发血管疾病的抑郁症老年人。1997年Alexopoulos等正式提出了“血管性抑郁(vascular de-pression,VD)”的概念,此后“血管性抑郁”一直是众多神经病学…  相似文献   

6.
房茂胜  李乐华  叶萌 《四川精神卫生》2006,19(2):127-128,I0001
Post等在1972年就观察到许多老年性抑郁的病人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比无抑郁者高,这引起了人们对二者关系探讨的极大兴趣。1997年Alexopoulos等提出了血管性抑郁的概念,因与DSM-Ⅳ中血管性痴呆的诊断相一致,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越来越多的研究从临床观察,脑影像技术和神经病理生理角度对二者的关系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许多假说。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与偶然发现的白质损害周国庆,金永清,孙中玉老年人脑白质常在MRIT2加权像出现高密度信号。这些改变多与以前的临床症状无联系。有研究认为,这种皮质下偶然发现的损害(1Ls)与痴呆有关。本文对血管性痴呆的1Ls进行探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叶酸对于血管性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8血管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对与对照组,对照组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mg Am治疗,视耐受情况一周内加量至20mg Am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联用叶酸片10mg Bid。结果两组患者Hcy水平与HAMD评分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月后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血管性抑郁患者,叶酸可提高抗抑郁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血管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卒中专病门诊连续就诊的资料完整的卒中初诊患者1055例,按有无抑郁障碍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对照组)两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结果 1055例患者中,291例(27.6%)有抑郁障碍.抑郁障碍者的高血压史、心脏病史、高脂血症史、既往卒中史、高血压家族史和心脏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无抑郁障碍者(P均<0.05),而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及卒中家族史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抑郁障碍者的血管危险因素个数明显多于无抑郁障碍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RR 1.615,95%CI 1.135~2.298, P=0.008)、高脂血症史(RR 2.085,95%CI 1.490~2.918, P<0.01)、既往卒中史(RR 1.443,95%CI 1.034~2.014, P=0.031)和心脏病家族史(RR 1.844,95%CI 1.228~2.769, P=0.003)是卒中后抑郁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卒中专病门诊患者的卒中后抑郁障碍患病率高.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其数目是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情绪抑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老年常见病,我国中南地区的患病率为21.1/10万[1],该病并发的抑郁情绪,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着疾病的治疗过程。本文对1995~1996年在我校附院确诊的帕金森病人进行了抑郁量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百忧解对血管性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血管性抑郁症患者 68例随机分为百忧解治疗组 (n =3 8)和对照组 (n =3 0 )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4周、8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 4周、8周后 ,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百忧解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抑郁症有较好疗效 ,而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氟西汀、奋乃静联合治疗精神病性抑郁【英】/RothschildAJ…//J clinPsychiatry-1993,54(9);-338~342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性抑郁(精神病性抑郁或妄想性抑郁)属不典型抑郁症。这些病人对安慰剂、单用三环抗抑郁药和单...  相似文献   

13.
多噻平维持治疗老年性抑郁[英]/oldAgeDepressionInterestGroup∥BrJpsychiatry.-1993,162(7);-175~182多数老年抑郁病人在急性发作时接受抗抑郁药治疗,有的结合电抽搐治疗。防止再发的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抗磷脂抗体 (antiphospholipidantibody ,aPL)是循环血清中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 (IgG、IgM、IgA或其复合物 )。它包括抗心肌磷脂抗体 (anticardiolipinantibody ,aCL)和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两大类。关于抗磷脂抗体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目前报道尚不多见。我们检测了 3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清aCL ,以探讨aCL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资料 :分组 :(1)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组 :31例 ,男 2 0例 ,女 11例 ,…  相似文献   

15.
Binswanger型老年期痴呆是一种较少见的血管性痴呆,本介绍了此病的历史,流行病学,放射学特点,临床表现,神经病理和神经生理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细胞病理形态学的较长期演变。方法 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分别于术后7d,15d,30d脑部取材,石蜡切片,HE与Nissl染色,对皮层及海马细胞病理形态学进行较长期动态观察。结果 7d模型小鼠大脑皮质变薄,部分神经细胞核固缩,局限性神经元数目减少,出现筛网状结构,胶质细胞增生,15d,30d镜下与7d基本相同。海马CA1区细胞脱失  相似文献   

17.
非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梁滨华,林世和痴呆是一种获得性智能衰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及社会活动。既往普遍认为脑血管病是痴呆最常见病因、自从Corsellis等1962年首次报告痴呆病理以Alzheimer氏病(AD)多见以来,以及后来学者陆续详细的...  相似文献   

18.
"软双相抑郁"的临床相关因素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双相疾病具有时相转换的可能性[1] ,因此有人提出“软双向 (softbipolar)”[2 ] 、“假单相双向障碍 (pseudo -unipolarbipolardisorder)”[3] 或“假性单相障碍 (falseunipolardisorder)”[4 ] 等概念。为此 ,我们对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双相抑郁 (即软双相抑郁 )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并与反复发作抑郁症作对照分析 ,目的是发现双相抑郁在未发展为双相抑郁之前即“软双相抑郁”的有关特征 ,以助于临床实践中早期认识 ,及时采取防治对策 ,预防疾病转相。1…  相似文献   

19.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袁浩龙周蓓蓓佘正尧戴永干产后抑郁症(postnataldepression)最初由Pet(1968)提出,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其病程较产后心绪不良(maternityblues)长,但严重度则不及产褥期精神病[1]...  相似文献   

20.
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97例住院急性期脑梗死病人进行筛查,对≥16分者进一步检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以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筛查认知功能,对认知受损者进一步检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Hachinski缺血量表(HIS)以确诊血管性痴呆(VD)、结果:10例病人有抑郁情绪,抑郁发生率为19.6%,单因素分析提示,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与发病次数,认知功能,偏瘫明显相关。非郁发生率为19.6%,单因素分析提法,急性期脑梗死后郁与发病次数,认知功能,偏瘫明显相关。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危险因素是年龄、偏瘫、OR分别为1.68、2.40。结论:积极防治脑梗死及其引起的偏瘫后遗症可预防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