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尿毒症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组、不合并LVH组和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尿毒症非透析患者、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酐(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等指标,同时超声心动图测量其左心室质量指数,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组和非透析组其炎症状态指标CRP、IL-6、TNF-α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尿毒症患者LVH明显高于对照组。尿毒症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组的CRP、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不合并LVH组,CRP与IL-6、TNF-α、LVH呈显著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而与肾功能等指标无关。结论: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并且与尿毒症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与炎症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炎症与心血管并发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79 例稳定的MHD患者分别运用传统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改良SGA、人体学测量进行营养评估;分析营养 不良、炎症以及心功能之间的联系。结果 营养不良组的理想体重%、体重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 血球压积(HCT)、血清白蛋白(ALB)值均明显低于营养正常组;改良SGA值、CRP、SF明显高于正常组。高CRP 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和改良SGA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生化指标方面,高CRP组的总蛋白(TP)、球蛋白(GLB)较 正常组高,ALB则低于正常组;高CRP组心功能检查E/A<1的比例高于CRP正常组。CRP与ALB存在负相 关,与改良SGA值、ALB、白细胞(WBC)、GLB存在正相关,但进行多因素分析后,CRP仅与ALB、改良SGA值存 在相关。营养不良患者中Ⅱ型约占60%。结论MHD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存在Ⅱ型营养不良,该型营养不良与 炎症关系密切;炎症尚与心功能受损(尤其是左心舒张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在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HFHD)方法对患者微炎症、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2例尿毒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给予患者维持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则为患者行HFHD,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介素-6(IL-6)等微炎症指标以及体质指数(BMI)、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等营养指标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CRP、TNF-α及IL-6均较治疗前降低,BMI、ALB及TP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是观察组指标降低/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实施HFHD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建华  张坚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47-124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的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对64例MHD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价,根据改良SGA评分分为A(7~14分)、B(15~25分)、C(26~35分)3组,比较不同营养状况MHD患者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及运铁蛋白(TF)的水平,并比较不同炎症状态(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MHD患者ALB、TF、HGB水平及改良SGA评分。结果:A、B、C 3组随着营养不良程度的加重,HGB、ALB、TF含量呈降低的趋势(P〈0.01),而CRP呈增加的趋势(P〈0.01);CRP升高组HGB、ALB、TF含量明显低于CRP正常组(P〈0.05~0.01),而改良SGA法分值明显高于CRP正常组(P〈0.01)。结论:MHD患者营养不良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营养不良的程度越严重,CRP值就越高,二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反应与营养状态及贫血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反应与营养状态和贫血的关系。方法 抽取 48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 ,透析前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IL -6)、血肌酐 (Scr)、血清白蛋白 (Alb)、血清铁蛋白 (SF)及血红蛋白 (Hb) ,根据透析前CRP水平分为正常组 (CRP <5mg/L)和升高组 (CRP >5mg/L) ,并比较两组患者蛋白代谢率(PCR)水平及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剂量。结果 CRP升高组患者同时有IL -6水平上调 ,伴有近期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透析前血浆CRP水平为 (2 0 2± 12 4)mg/L ,Alb与CRP和IL -6水平呈负相关 (P <0 0 1) ,与Scr及SF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与Hb水平呈负相关 ;EPO治疗剂量与CRP和IL -6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尿毒症血透患者血清CRP和IL -6是炎症反应较好的预测指标 ,而炎症反应在营养不良和贫血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天生 《海南医学》2006,17(3):120-12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炎症、营养不良是影响尿毒症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和营养不良标志物血清白蛋白是提示尿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强烈预测因子[1].所谓"尿毒症性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往往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和透析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2].YeunJY等的研究表明[3]30%的尿毒症患者血浆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高于正常,同时他们的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可以看出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及血管粥样硬化性疾病密切相关.1999年Stenvinkel等[4]提出了营养不良、炎症状态、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从而更进一步证实了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及高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63例,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及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依据LVMI分成LVH组和非LVH组。并分析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甲状旁腺素(PTH)等实验室指标。结果经过3年CAPD,LVH发生率从58.7%升高到79.4%,相关危险因素有高龄、血压增高、低白蛋白血症、贫血、钙磷代谢紊乱、透析不充分等。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着LVH,控制血压、纠正贫血、改善营养状况、充分透析可以延缓LVH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合并有营养不良、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长期预后,及上述合并症对腹透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影响。方法入选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透中心开始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率、技术生存率以及无腹膜炎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56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同时合并营养不良、炎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20例(7.8%)。3种合并症组患者的1年、2年、3年和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合并症患者(χ2=16.200,P<0.001),而技术生存率和无腹膜炎生存时间与无合并症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2种合并症(HR=3.624,95%CI为1.376~9.543,P=0.009)或3种合并症(HR=5.012,95%CI为1.629~15.419,P=0.005)是影响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任意2种合并症(HR=10.324,95%CI为1.332~80.032,P=0.025)、3种合并症(HR=11.821,95%CI为1.342~104.097,P=0.026)是影响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营养不良、炎症及心血管疾病任意2种及3种合并症的存在是影响腹透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血管死亡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本文对我院 1995年 1月~ 1998年 10月收治的 178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高血压病患者 178例 ,男 112例 ,女 6 6例 ,年龄 33~ 82岁 ,平均 (5 3.6± 6 .8)岁 ,均为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 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心脏病。1.2 研究方法1.2 .1 采用日立 EUB- 5 6 5 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 ,探头 3.5 MHz,测量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PWT)、左房内径 (L A)及左室舒张末内径 (L VDd)。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左心室的结构、功能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测量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用心脏彩超测量左心室的结构、功能。结果CAPD患者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Q-Td、Q-Tc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APD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及射血分数与Q-Tcd显著相关。结论腹透患者Q-Td的异常与左心室结构、功能的改变有关,左心室肥厚是导致Q-Td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测量Q-Tcd可间接反映腹透患者的左心室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醛固酮和纤维蛋白原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年龄、LVMI、LVEF、E/A比值、DT等指标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相关性。结果:LVMI与不同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LVEF和舒张功能(E/A比值和DT)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无关(P〉0.05)。与正常LVMI的患者相比,LVMI升高的患者年龄更大、收缩压更高、血清醛固酮和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升高(P〈0.05)。LVMI与患者年龄、收缩压、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醛固酮水平独立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且与LVMI相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92例高血压病(EH)室性心律失常(VA)与左室肥厚(LVH)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显示:EH伴LVH者易发生VA和室性心动过速(VT),同时合并高脂血症(HL)者,其VA发生率及复杂性、VT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且平均心率(mHR)明显增快。VA与左室内径(LVd)、左房内径(LAd)和血脂水平明显相关。提示EH患者伴LVH和HL是VA发生的两个相加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计算左室质量(LVM)和LVMI。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男性患者血尿酸水平、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均P〈0.01);但多元回归分析示,仅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偏回归系数β=0.395,P〈0.05)。结论:血尿酸是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独立预测指标,它可能参与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ET)浓度与血压水平及左室肥厚 (LVH)的关系 ;方法 :高血压组 49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以特异性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ET水平 ,超声心动图诊断LVH ;结果 :EH组血浆ET(90 2 3± 2 2 2 6pg 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66 88± 1 6.0 5 pg ml,P <0 0 1 ) ,轻度EH时ET(83 5 7± 2 2 .2 7pg ml)已有升高 ,中重度 (98 5 4± 2 2 3 4pg ml)高于轻度 (P <0 0 1 ) ,血浆ET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r =0 65 7,P <0 0 1 )。EH合并LVH组ET(1 41 0 3± 2 5 78pg ml)较不合并LVH组 (85 1 0± 1 9 91 pg ml)显著增高 (P <0 0 1 ) ,ET值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 (LV MI)呈正相关 (r =0 41 8,P <0 0 1 )。结论 :ET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 ,ET对EH的发生及LVH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房增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测定68例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脏结构的变化。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组(P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 (EH)并高胰岛素血症 (HIS)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 4 6例EH患者 (EH组 )和 4 0例EH并HIS患者 (EH +HIS组 ) ,2组年龄、性别构成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胰岛素 ,用HOMA I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IR) ;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计算左心室质量 (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 ;计算 2组体重指数 (BMI)。结果 :EH +HIS组IR、LVMI、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明显高于EH组 (P均 <0 .0 5 )。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 ,胰岛素抵抗和HIS是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杜广胜  邱强  马业新 《农垦医学》2005,27(3):165-167
目的:研究合用缬沙坦(Valsartan)福辛普利(Fusinopril)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及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随机分为A组(口服缬沙坦胶囊,n=50)和B组(同时口服福辛普利、缬沙坦胶囊,n=50),于服药前及服药6个月后分别测定室间隔厚度O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A/E峰值。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IVST、PWT、LVDd、LVMI、A/E峰值显著降低,并且B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福辛普利合用能更加明显地逆转左心室肥厚和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在浙江省景宁县641名村民中,运用SpaceLab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血压晨峰为起床后2 h内平均收缩压减去睡眠时最低平均收缩压。血压晨峰高于90百分位数划分为晨峰组(n=63),其他为非晨峰组(n=578)。以心电图的Sokolow-Lyon电压作为诊断左室肥厚的标准。结果晨峰组左室肥厚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40%vs24%)(P=0.008)。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受年龄的影响(与年龄交互作用,P=0.05)。在192例年龄≥55岁的人群中,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晨峰组左室肥厚患病危险是非晨峰组的2.47倍(95%CI 1.09~5.61,P=0.03);而在449例年龄<55岁的人群中,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无显著关联(P=0.21)。结论在≥55岁的人群中,血压晨峰可能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