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文献报道一个烧伤面积超过30%的病人体内就会发生超高代谢,机体组织蛋白分解代谢加快,病人消耗过快.如不及时补充病人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并且使创面修复减慢.目前对烧伤病人多采用肠内、肠外营养同时进行.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由于胃肠道功能低下,大多以胃肠外营养为主.本文对我科1998~2004年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病人高静脉营养液配制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合理的肠外营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朱宝华  石颖  周丹丹 《江苏医药》2012,38(24):3040-3041
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增加了糖尿病患者感染、褥疮或溃疡的发生机会并难以控制.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将营养风险筛选(NRS)推荐为住院患者适用的营养不良评定方法.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推荐使用NRS 2002作为营养筛查工具[1].本调查旨在评估NRS 2002在基层医院内分泌科的适用性,并联合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观察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方映雪  詹贵英 《安徽医药》2007,11(8):738-73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和单纯肠外营养对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上消化道肿瘤病人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A)和肠外营养组(B),每组30例,对A组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严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A组30例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较快,营养状况及时得到改善,伤口愈合良好,并发症少。结论上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常军 《黑龙江医药》2014,(6):1390-1391
<正>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是普通外科常见的肿瘤,多数患者术前即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术后一般需要禁食,术后若过早进食则容易引起吻合口瘘,术后禁食期间若单纯通过常规补液支持或肠外营养难于提供足够的能量并增加了患者机体负担,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患者的康复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回顾分析我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道营养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价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道营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胃肠道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20例,术后接受1周常规输液,摄入热卡600kcal/d而无蛋白质;肠外营养组21例,术后持续1周摄入热卡30kcal/(kg·d),氮量0.2g/(kg·d);肠内营养组21例,术后1周给予热卡30kcal/(kg·d),氮量0.2g/(kg·d),术后第1天减半。结果:对照组病人术后1周体重下降4.42±0.85kg,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组术后1周体重下降分别为2.12±0.61kg和2.20±0.58kg,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别。大多数病人术后血浆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均低于术前,平均氮平衡对照组为0.98g/d,肠外营养组为-3.97g/d,肠内营养组为-4.11g/d,以上指标对照组与另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而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胃肠道手术后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同,肠内营养具有费用低、实施方便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任泽强  丁伟  路逵阳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30-1231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后病人功能性消化道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及其应用时机。方法 对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6月收治的 88例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n =4 8)和肠外营养组(n =4 0 ) ,观察分析两组病人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无消化功能障碍发生 ,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时间为 4± 1d ,肠外营养组 6例 (15 % )发生消化道功能障碍 ,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 6± 1d。两组比较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有差异。结论 肠内营养可预防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发生 ,并明显缩短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外周肠外营养治疗妊娠剧吐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玲君 《安徽医药》2006,10(1):54-54
妇产科妊娠剧吐是指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不能进食,以至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1].由于病因尚不明确,故影响治疗效果,尤其对合并重度营养不良者,常规治疗往往不能奏效,为挽救孕妇生命,以终止妊娠为代价.但自从应用肠外营养治疗妊娠剧吐后,明显提高了疗效.我院采用肠外营养治疗妊娠剧吐中重度营养不良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血糖影响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2—2010年手术治疗的90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0例食管癌按入院先后时间随机分为两组:A组45例为食管癌术后应用双胃管早期肠内营养;B组45例为食管癌术后应用肠外营养。结果两组比较,其术后对血糖的影响存存明显的差异,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维持血糖的稳定性,从而减少血糖波动对病人手术后的影响,有利于病人手术后的恢复,减少严重行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诗佳  刘颖斌 《上海医药》2022,(19):7-10+19
胰腺癌患者常发生围手术期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会影响术后患者的预后。现临床上有多种可用于评估胰腺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的筛查工具,如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年版)、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患者参与的主观全面评定法、微型营养评定法等。改善术前营养不良的胰腺癌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首选口服补充营养,其次是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应留作最后的营养支持途径。肠内营养的方式包括鼻胃管、胃空肠造瘘管、空肠造瘘管、鼻空肠管等。每一种肠内营养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并发症风险,具体选择时应视患者个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全肠外营养79例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手术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测定手术病人术前、手术后d l(营养支持前)血生化,对手术后短期内不能经消化道进食、血生化提示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营养状况差的病人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采用葡萄糖+脂肪乳剂+氨基酸系统补充能量和氮量、适当补充维生素、精氨酸、调整电解质.营养支持6 d后(d 7)重新测定血生化.对术前、术后d 1、营养支持6 d后血生化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血生化变化.结果利用Excel分析工具对3组血生化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术前及营养支持6 d后与营养前血生化总蛋白、白蛋白样本分析(P<0.05),差异呈显著性;术前与营养支持6 d后总蛋白和白蛋白样本分析(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全肠外营养支持能迅速提高术后病人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改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愈合,促使病人迅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在腹部术后应用肠外营养的安全措施。方法总结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127例老年患者术后进行肠外营养的体会。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肠外营养,未发生肠外营养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在腹部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和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肿瘤患因肿瘤影响常无法维持足够的营养素摄入,并因此而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手术又可进一步增强分解代谢,下调免疫力,再加上术后早期胃肠功能不能恢复,禁食时问较长,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导致肠黏膜水肿和萎缩。此类患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增多,因而术后常需要营养支持。本研究以胃、结肠、直肠癌手术患为对象,对比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支持,观察不同的营养支持途径对术后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滕蛟  吴瑞乔 《安徽医药》2022,26(11):2182-2186
在胃肠外科病房中,老年胃肠道肿瘤病人住院比例逐渐增多,胃肠道肿瘤可导致营养不良的快速发生,大多数老年胃肠道肿瘤病人在入院诊治时就已面临严重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增加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老年病人术前营养不良难以诊断和治疗,运用合适的营养评估工具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在术前展开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能够帮助老年胃肠道肿瘤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营养不良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外科手术患者,特别是要普通外科中进行胃肠道手术的营养不良的患者,在围术期应尽可能给予营养支持以达到最好的手术结局。肠内营养相比全胃肠外营养有很多优势,近年来还提出了免疫营养的概念。本文就近年来对营养不良的手术患者的营养补给的方式及成分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东升  夏彩宁  何立新  闫瑞芳 《河北医药》2013,35(16):2477-2478
胃癌根治术后营养支持状况是患者能否恢复的关键所在。而这些病人术前已存在营养不良,术后恰当的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机体的代谢状况,纠正负氮平衡。本研究入选我院69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肠内营养(PN+EN)序贯支持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69例胃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2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于术后20 h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比较2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肠外营养组比较,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加快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造成的进食障碍,使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上手术创伤大,术后的高代谢状态,术后并发症(如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瘘),围手术期的化疗或放疗造成胃肠不适而影响进食等因素,都可以造成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降低,都是进行营养支持的适应症,现在临床常用营养方式包括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  相似文献   

18.
全胃切除术后因手术创伤较大和消化道重建方式变化.术后并发症较多。传统的术后长期禁食管理导致肠粘膜萎缩,肠道菌群移位.并发症增加。而今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成为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我们对2003年收治的37例胃癌全切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与肠外营养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谭锦凤  王琴 《江西医药》2013,(12):1170-1172
目的比较食道根治术后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将50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观察组)术中留置肠内营养管,术后2d开始滴人肠内营养液。肠外营养组(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营养,术后7d进食,分别于术前及营养支持结束后1d测体重、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记录各自的胃液引流量。结果肠内营养组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效果优于肠外营养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马永福 《云南医药》1999,20(6):442-444
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基本手段。要素饮食标志着现代胃肠内营养支持的兴起,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与器官移植、显微外科、体外循环灌注一起被称为近代外科的4大进展。本文综述PN、EN现状及在消化内科疾病的应用。EN和PN现状应用PN可挽救肠功能衰竭的重度营养不良病人。在国外,长期的PN、EN支持不仅在医院,而且在家庭内施行,称为家庭肠外与肠内营养(HomeP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