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名老中医及"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临床应用白芍经验及用量的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白芍临床用量范围为5~120 g。(2)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的白芍,如白芍发挥其调和营卫的功效,用于治疗表证、鼻炎、非感染性不明原因发热时,其用量为6~30 g,发挥其缓急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胃脘痛、糖尿病神经病变、痹症时,其用量为5~120 g。(3)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白芍有不同的配伍药物,如调和营卫时常配伍桂枝、防风、甘草等;缓急止痛时常配伍赤芍、甘草、乌头、附子、桂枝等。(4)白芍的临床不良反应报道少,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偶见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白芍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补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从《伤寒杂病论》起始,历代医家将白芍运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方剂配伍中。重用白芍(即超过一般用量10~15 g)在目前中医临床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多的疗效。重用白芍可以治疗腹泻、便秘、胆管结石、胆道蛔虫、咯血、内科中的各类疼痛、妇科、男科、骨科等多种病症,在较为广泛的疾病治疗中重用白芍都能发挥和血护阴、柔肝止痛等作用。虽然重用白芍临证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广泛的治疗作用,但仍存在着诸如缺乏较为严谨和足够大样本临床研究的评判,以评价重用白芍的实际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试述白芍治疗痛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芍的止痛作用 ,最早见于《本经》,谓其“主邪气腹痛……止痛”。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 ,白芍中所含的白芍总苷小鼠肌内注射呈剂量依赖性镇痛作用 ,芍药苷也有明显的镇痛效果。除此以外 ,白芍还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如镇静、解痉、抗炎、抗应激等等 ,使其得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疼痛病症。现就白芍在痛症方面的临床应用从古方及现代成方两个方面叙述如下。1 止头痛 中医认为白芍能平肝止痛 ,可用治各种头痛。如《冯氏锦囊秘录》的白归汤 ,用白芍配伍川芎、当归 ,治血虚头痛 ;《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芍药汤用白芍、牡蛎、干地黄各 15 g,桂心9g…  相似文献   

4.
黄芪、川桂枝、炒白芍三味小方组合取黄芪建中汤之意,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仝小林院士常用之治疗虚寒型胃痛。方中黄芪性微温味甘,可益气补脾,用量范围为15~45 g;桂枝味甘性温,具温健脾阳之效,用量范围为15~30 g;白芍味甘、酸,性微寒,具有和中止痛功效,临床常用剂量15~45 g。全方共奏温中补气,和里缓急之效,属于虚寒型胃痛的靶方。  相似文献   

5.
<正> 散偏汤源于清·陈士铎《辨证录》一书,由川芎、白芷、白芍、白芥子、柴胡、香附、郁李仁、甘草组成。川芎用至30g,其它药物3~10g。方中川芎辛温香窜,有活血散风止痛之功;白芷辛温,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白芍养阴平肝、缓急止痛;  相似文献   

6.
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木香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3~18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木香剂量。如木香发挥疏肝理气功效,治疗郁证、冠心病、妇科疾病(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为3~9 g;行气止痛、健脾和胃,治疗消化性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为6~18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疏肝理气配伍白芍、香附,行气止痛、健脾和胃配伍黄连、砂仁、乌药等。  相似文献   

7.
白芍有多种效能,本人从实践中体会到其止痛效能最为明显。很多同行认为元胡是中药止痛之冠,而我认为白芍止痛比元胡更佳。笔者在继承先人妙方过程中,注意药理和病理的分析,结合临床运用,对白芍的止痛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分析归纳为六个方面,即:缓急止痛、疏肝止痛、平肝止痛、柔肝止痛、活血止痛、祛风湿疼痛。在弄清病因病机的前提下,可以超常量地运用白芍,以充分发挥其止痛作用。一般用量20~30克,必要时可达45~60克。其止痛作用不仅胜过元胡之类,而且能胜过西药的索米痛、强痛定。具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采用中医验方治疗风火牙痛,龋齿痛,3年来共治100余人,效果满意,约有95%患者用药一次即止痛,快者3~5秒钟,慢者1~2分钟内止痛,疗效显著。 处方:良姜9g,干姜6g,细辛5g,铜绿9g,麻黄6g,杭白芍9在。冰片0.5g,共研极细,装瓶备用,防潮。  相似文献   

9.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出甘草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3~6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甘草最佳剂量,如甘草发挥益气补中功效时,常治疗干燥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胃脘痛、胃下垂),早泄、痛经、哮喘等疾病,为5~60 g;清热解毒时,常治疗血尿、低热、痈疮、痤疮、外感咳嗽,为5~30 g;缓急止痛时,常治疗胃痛、颈椎病、痛经、不安腿综合征、热痉挛、强中症,为6~6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补中益气常配伍党参、黄芪、白术等;清热解毒常配伍桔梗、黄芩、生地黄;缓急止痛常配伍白芍。  相似文献   

10.
芍药木瓜汤     
白芍30g 木瓜15g 当归10g 川芎10g 伸筋藤10g 丹参15g 续断10g 姜黄10g 甘草5g 性质功效 活血益肝,舒筋通脉止痛. 主治病证 颈肩痛、腰腿痛. 服用方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内服,7天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  相似文献   

11.
调养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方:当归、制香附、木香、川楝子各12g,熟地、延胡索各15g,川芎6g,白芍24g,炙甘草、乳香、没药、五灵脂各8g,黄芪20g,随证加减.全方发挥益养冲任、理气活血、通经止痛之效.服法:行经前服5~7剂,一般治疗2~3个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12.
浅谈白芍补泻之用王燕(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330008)关键词白芍,中医药临床,痹症,腹痛白芍味酸,入肝经。《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芍“主邪气腹涌碍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除益气为补外,还具泻实之功。成无己在解释芍药甘草汤时说:“...  相似文献   

13.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 ,多发病 ,临床可见单侧或两侧小腹或胀或坠或痛 ,经带异常 ,妇检及B超可见子宫、附件异常或包块存在。在临床上运用柴枳败酱汤行气化瘀 ,清热解毒以达到止痛消炎 ,调经止带作用 ,治疗盆腔炎疗效显著。1临床资料150例患者 ,年龄18~55岁 ,平均31 85岁。疗程5~93d ,平均31 75d。2治疗方法2 1处方柴枳败酱汤 (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刘云鹏之验方 ,现已制成成药 ,即妇炎康冲剂 )。柴胡9~15g,莪术9~15g,枳实9g,牛膝9~15g,香附9~12g,红花15g,三棱9~15g,丹参15~30g,甘草6g,赤芍、白芍各15g,大黄炭9~12g,败酱草30g。水煎…  相似文献   

14.
芎芷止痛汤治偏头痛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 ,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目前西医还未有理想的根治药物 ,笔者近年来用芎芷止痛汤治疗偏头痛获得满意疗效 ,并观察了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诊断标准根据 1 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讨论制定的偏头痛标准。68例中 ,男 32例 ,女 36例 ;年龄 1 9~ 5 9岁 ;病程最长 1 5年 ,最短 1 6d;有家族史 38例 (女性 2 1例 ) ,68例均经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2 治疗方法芎芷止痛汤药物组成 :川芎 30 g,白芷 2 5 g,白芍 2 5 g,细辛 6g,全蝎 1 0 g,柴胡…  相似文献   

15.
<正>1益气活血方组成:炙黄芪30 g,炒白芍20 g,桂枝10 g,生蒲黄10 g,五灵脂10 g,制乳香3 g,铁树叶30 g,炙甘草6 g。功效:益气活血,温中补虚。主治:胃脘痛、胃疡(脾胃虚寒兼瘀证)。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方解:炙黄芪为君药,不仅能补益中气,还能补血生肌,促进溃疡愈合。桂枝、炒白芍、五灵脂、生蒲黄共为臣药。桂枝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助阳化气;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五灵脂、生蒲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此四药不仅可加强君药炙黄芪补气生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17例,女25例;年龄17~50岁;病程1~15年。头痛均为周期性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过程相似,发作3次以上。均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2治疗方法止痛汤组成: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2g、熟地黄10g、白芷10g、夏枯草10g、珍珠母20g(先煎)、细辛2g(后下)、天麻10g、  相似文献   

17.
[方术来源]承德县中医院“佛及止痛汤加味治疗胃脘痛186例”(于红芳.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4(4):314/雷晓明博士点评) [适应病证]胃脘痛。 [方术内容] ①基本方:佛手12g,白芨12g,白芍20g,陈皮10g,元胡12g,甘草6g。  相似文献   

18.
笔者1989年2月至1992年5月,以乌头汤加味治疗风寒湿痹共40例,疗效比较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病例中,男24,女16例,年龄18~60岁,病程半个月~1年者27例,1年~3年者11例,3年~5年者2例,其中有19例经西医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2 治疗方法总以祛邪通络,温肾宣痹止痛为治则。基本方:制川乌[先煎]20g、白芍10g、麻黄10g、桂枝15g、黄芪15g、甘草10g、狗脊20g、补骨脂15g,  相似文献   

19.
《江西中医药》2001,32(4):14
基本方:金银花30 g,玄参20 g,当归15 g,生甘草10 g,白花蛇舌草20 g,山慈姑10 g,鹿衔草15 g,白芍30 g,青风藤30 g,威灵仙15 g,萆 20 g.若关节冬痛明显者,加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穿筋透骨,逐瘀止痛.1(6周)~2个疗程,55例中,  相似文献   

20.
李成军 《新中医》2008,40(6):116-117
笔者在多年临床治疗实践中,尝试应用自拟葛根芍甘木瓜汤对颈椎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本方组成:葛根30~50g,白芍、骨碎补各30g,甘草、木瓜、延胡索各18g,全蝎10g,威灵仙(醋炒)24g.方中以葛根为主药,解肌发表,升阳举陷,是治疗项背强痛之要药;白芍养血柔肝,甘草缓急和中,二者配合木瓜平肝舒筋,可缓解颈肌痉挛疼痛;骨碎补补肾活血、强筋壮骨;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全蝎祛风镇痉;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醋炒还具有软化作用;全方共奏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止痛、祛风逐痹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