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睡眠时间大约为生命的三分之一,有规律的,充足和健康的睡眠能促进心理功能;相反,睡眠不足或睡眠不稳可导致注意力下降,情绪消沉,免疫力降低和其它心理障碍[1].癌症患者由于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或躯体疼痛,往往造成睡眠障碍,为了较客观的研究癌症患者睡眠状况,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笔者对50例癌症患者进行了睡眠状况评定分析.  相似文献   

2.
癌痛本质上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因此患者的疼痛表述是评估的依据,患者自评量表也由此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被广泛采用。一维量表常用于评估癌痛的强度,其中的数字评估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被欧洲姑息治疗研究协作组所推荐;多维量表,如简式疼痛问卷(Brief Pain Inventory,BPI)或修订后的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2)可更全面的评估癌痛;评估肿瘤患者的爆发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可选择有针对性的量表;对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脸谱法评估有助于癌痛筛查,要评估癌痛还需采用多维量表。无论选择何种评估工具,均强调对癌痛进行动态评估。简便易行的电子评估量表是目前癌痛新量表研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抗癌之窗》2012,(1):78
癌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疲乏、疼痛等常见症状存在着交互作用,影响患者白天的清醒水平、功能状态、免疫水平,并最终导致患者生命质量的下降。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如今普遍认为疼痛会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与持续,而睡眠的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消痰解郁方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观察肿瘤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55例,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观察用药4周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并对其中36例伴有睡眠障碍患者用匹斯堡睡眠指数(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估,观察治疗前后PSQI变化。结果用药4周后中药组的SDS及HAMD得分分别为44.8±8.4和10.3±4.7,明显低于对照组52.7±5.4和14.8±4.3(P均〈0.05);中药组治疗后PSQI总分9.4±4.5,明显低于治疗前14.5±3.2(P=0.002)。结论消痰解郁方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吉兆奕  徐咏梅  王笑民 《癌症进展》2011,9(1):107-112,101
目的 运用测评量表对癌症患者的癌症相关性疲乏(CRF)症状进行研究,探索其中医证型特点.方法 以疲劳自评量表、MDASI-TCM症状评估量表等进行问卷调查;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运用网络自评系统、Excel及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RF患者常伴随困倦、睡眠不安、健忘...  相似文献   

6.
7.
成浩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2204-220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况,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测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鼻咽癌组的SDS标准分、SAS标准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知情状况、患病时间、文化程度和肿瘤分期显著影响SDS、SAS标准分;不同治疗方法和性别对SDS、SAS标准分影响不大。结论:鼻咽癌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问题,不知情、患病时间短、文化教育程度低、中晚期患者抑郁、焦虑心理问题多见,同步放化疗和性别对患者心理状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72例鼻咽癌患者心理状况SDS、SAS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浩 《陕西肿瘤医学》2011,(11):2204-220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况,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测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鼻咽癌组的SDS标准分、SAS标准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知情状况、患病时间、文化程度和肿瘤分期显著影响SDS、SAS标准分;不同治疗方法和性别对SDS、SAS标准分影响不大。结论:鼻咽癌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问题,不知情、患病时间短、文化教育程度低、中晚期患者抑郁、焦虑心理问题多见,同步放化疗和性别对患者心理状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改善癌症患者心身状况的荟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润涛  黄雪薇 《中国肿瘤》2009,9(3):187-190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心身状况的影响,为癌症的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检索CNKI 1999—2008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筛选出11组符合入组标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心理干预后研究组SCL-90九个因子的得分均显著下降.其中“躯体化”因子下降了0.40(95%CI:0.34~0.45);“强迫”因子下降了0.34(95%CI:0.29~O-39):“人际关系”因子下降了0.22(95%CI:0.17~0.27);“抑郁”因子下降了0.47(95%CI:0.42~0.52):“焦虑”因子下降了0.50(95%CI:0.44-0.55);“敌对”因子下降了0.31(95%CI:0.24~0.37):“惊恐”因子下降了0.21(95%CI:0.15~0.26);“偏执”因子下降了0.18(95%CI:0.12~0.24);“精神病性”因子下降了0.24(95%CI:0.19~0.30),合并检验的P值均〈0.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伴有抑郁障碍的晚期癌症患者的症状频率及强度,并分析抑郁与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96例晚期癌症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使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伴有抑郁与无抑郁患者的症状发生频率及症状强度;抑郁与症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196例晚期癌症患者中76例(38.8%)伴有抑郁障碍(SDS评分≥53)。与无抑郁患者比较,伴有抑郁障碍的晚期癌症患者发生频率显著增加的症状依次为:自我感觉差(98.7% vs.86.7%,P=0.029)、食欲下降(97.3% vs.74.2%,P=0.002)、疼痛(94.7% vs.63.3%,P<0.001)、焦虑(84.2% vs.49.2%,P<0.001)、气短(84.2% vs.71.7%,P=0.021)、瞌睡(73.7% vs. 55.8%;P=0.006)及恶心(61.8% vs.38.3%,P<0.001);而在症状强度(ESAS评分≥1)上则依次为自我感觉差、乏力、食欲下降、焦虑以及气短(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DS与ESAS各症状间呈正相关,其中SDS与抑郁、乏力及焦虑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0.52及0.51,P均<0.001)。结论 伴有抑郁障碍的晚期癌症住院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症状负荷。对症状频率和强度的认识有助于发现抑郁障碍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国内外对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 ,表明丙型肝炎感染与肝癌存在着相关关系。为探讨癌症患者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布状况 ,我们对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6月间我院收治的各类癌症患者进行了乙肝免疫系列和丙型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配合多元化睡眠护理对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30例颅内脑肿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案管理模式配合多元化睡眠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两组患者SCL-90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干预前,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配合多元化睡眠护理,能有效改善脑肿瘤患者的术后心理状况与睡眠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曾建伦  彭济勇  邓欢 《中国肿瘤》2008,17(5):446-448
自行设计一份“肿瘤病人睡眠质量自测量表”。在296例受试对象中自测量表白我评估得分6分以上者252例,即85.13%的肿瘤患者存在睡眠障碍问题,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且影响肿瘤患者睡眠的因素表现出多因素复合作用。通过对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分级及给予个体化综合分级治疗,80.95%的患者病情好转,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LQ-52的设计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设计一套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LQ52。方法:通过对133名癌症患者的测评,以考核所设计的QLQ52的信度、效度、反应度以及可行性。结果:QLQ52由52项指标构成,反映了癌症患者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及环境、精神支柱和满意度6个方面;QLQ52的被测者信度Pearson相关系数为0.334(P<0.01),分半信度为0.9242,α系数0.9404,内容效度94.00%,结构效度系数0.87,准则关联效度Pearson相关分析系数0.574(P<0.01);反应度:治疗前、中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行性:完整率93.66%,填表完成时间的均数为14.30分钟,中位数为12分钟。结论:QLQ52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反应度和临床应用可行性,可试用于评价我国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和睡眠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和睡眠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个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并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癌患者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肺癌患者。依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失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全身不适、疲劳、焦虑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基本配合治疗,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各项功能评分明显较高。结论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失眠发生率,还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评判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和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评判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及睡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提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升幅度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度聚集在中度和重度两个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度皆有好转,且观察组轻度疼痛人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睡眠质量皆低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入睡所需时间及睡眠持续时间改善效果均强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评判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和睡眠状况的改善均有显著效果,较单一接受常规护理有突出优势,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6d;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后,乳酸脱氢酶〉500U/L、血清白蛋白〈30g/L、卡式评分〈30以及谵妄等是影响晚期癌症患者预后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状况较差,与临床症状、卡式评分、乳酸脱氢酶及血清白蛋白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苟艳明 《现代肿瘤医学》1996,4(4):231-231,233
恶性肿瘤是威胁病人生命的疾病,为了挽救肿瘤病人的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对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和优质的护理,是整个临床治疗中具有特殊重要的环节。因此,不仅要治疗和护理人体的某种病症,更要重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索景欢  杨东炜  李国明 《癌症进展》2019,17(1):109-111,12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睡眠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睡眠状况,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结果,将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睡眠质量较好组(n=36)和睡眠障碍组(n=92)。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情绪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来源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疼痛、情绪较差、文化程度低(高中及以下)、自费、年龄≥60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PSQI总分均高于无疼痛、情绪较好、文化程度高(本科及以上)、医保(非自费)、年龄﹤60岁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疼痛、情绪较差和自费是原发性肝癌患者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有睡眠障碍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医疗管理上,辅助患者降低经济负担、减轻疼痛、改善不良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