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弥散-加权磁共振(M R)成像(DW I)和三维(3D)飞行时间(TOF)M R血管造影术(M RA)对早期检测卒中和动脉闭塞高度敏感。然而只有少数研究评价了作为影像学诊断常规方法的传统M R序列成像的敏感性。本研究旨在评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成像早期诊断脑缺血和动脉闭塞时不同观察者和不同技术之间的重复性。方法:在30个月内,对34例卒中患者在发病12h内实施脑部M R检查,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FLAIR序列、DW I及3D TOF M RA。10位观察者包括放射科医师及神经科医师,他们分别对FLAIR影像中表现为动脉高信号的脑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入院后高血糖(H G)对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患者预后与采用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的再灌注时间有关。方法:研究138例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 CA)阻塞的患者,并在卒中发病3h内进行静脉注射tPA治疗。tPA治疗前测量基础血糖水平,血糖水平>1.4g/L为H G,并进行基础和24h后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分级(NIH SS)评分。卒中发生的前12h内对血管再通情况进行经颅多普勒监测,m RS评估发病3个月时的预后。结果:基础N IH SS中位数评分为17分,42例(37.3%)患者基础血糖水平测定为H G,96例(62.7%)患者血糖水平正常。32例…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在脑内大动脉阻塞所致的卒中患者中,初步评估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结合动脉注射尿激酶与机械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1例脑内大动脉阻塞所致卒中患者使用静脉推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拮抗剂替罗非班与肝素钠,并结合血管内机械溶栓和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在11例患者中,9例使用血管成形术,2例应用微导管及导丝。结果:7例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阻塞的患者在发病6h内进行治疗,4例基底动脉阻塞的患者在发病12h内进行治疗,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S)中位评分为20分。经过治疗后,7例患者的血管部分再通犤…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颈内动脉(ICA)脑外部分阻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常与严重的残疾或死亡相关。本研究报道了颈动脉支架术的血管再通作用,但在连续病例系列中的安全性、血管再通率和临床预后尚不清楚。方法:本试验为明确发病38个月期间的血管再通情况,对实施脑血管造影术的ICA阻塞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受试者被分为两组:①发病6h之内表现出急性临床症状的患者(n=15);②因ICA阻塞而表现出亚急性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n=10)。结果:25例患者的年龄为62±11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H SS)中位得分为14分。行颈动脉支架术后,其中23例(92%)…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比较晚期完全阻塞(LTO)患者和无晚期完全阻塞但复发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经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后的结果。在6个月和12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经冠状动脉内放疗后LTO,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时,与无LTO的支架内再狭窄相比出现阴性的临床结果。支架内再狭窄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后,晚期完全阻塞和无晚期完全阻塞但治疗失败的患者血管造影和临床结果的比较@Wolfram R.$Dr.Cardiovascular Research Institute, Division of Cardiology, Washington Hospital Center,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Cheneau E. @Mintz G.S. …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常规MRI扫查、扩散加权成像扫查、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脑梗死病变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在T2WI和DWI上呈高信号,病灶边缘清晰,密度比较均匀。14例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中,12例患者存在点状或者片状的轻中度强化。DWI扫描图像显示8例患者显示病灶范围与T2WI相比略大。MRA图像显示30例患者的大脑动脉东仔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或阻塞的情况。SWI图像显示,脑梗死病变区域的静脉血管情况分布为:增加2例、减少22例、消失4例、正常7例。其中合并有出血情况的患者有7例,在SWI图像中显示存在有结节状低信号,合并大脑中动脉内血栓的患者2例,呈水平条状低信号。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技术能够在患者脑缺血的早期对其出血性转化情况、血管内的血栓情况等进行有效的检测,还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的可存活性进行评价,在急性、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弥散成像(DWI)与头颈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的联合应用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临床诊断脑梗死的、发病时间在6 h内的患者20例,其中发病在4 h内的7例,4~6 h 内1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部横断面T2WI、T1WI、DWI及横断面或冠状面FLAIR成像、头部3D-TOF-MRA血管成像,部分患者进行颈部2D-TOF-MRA成像,分析常规序列成像、DWI及头颈部TOF-MRA血管成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发病在4 h内的7例中,DWI只有3例示脑沟稍变浅,信号均无明显异常,但血管明显狭窄或闭塞;发病在4~6 h内的13例中,DWI正常1例,血管明显狭窄;DWI呈散在斑点状及小片状稍高信号影2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及大脑中动脉全程均未见显示;DWI呈散在小片状较高信号影 1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未见显示5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及大脑中动脉全程未见显示2例,大脑中动脉回转段未见显示3例。结论 DWI联合头颈部TOF-MRA可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能明确狭窄血管的位置及狭窄程度,有助于及时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宋萍  杨峰  武夏夏  柏福运 《当代医学》2021,27(13):85-86
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I)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经临床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首先开展MRI平扫,然后开展MRVI扫描、MRI增强扫描,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检出情况。结果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诊断出静脉窦血栓36个。MRI扫描后共检出30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83.33%(30/36);MRVI扫描后共检出32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88.89%(32/36);增强扫描后共检出34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94.44%(34/36)。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发现,受累部位静脉窦内无流空效应,存在血栓混杂信号,其中8例T1WI、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5例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采用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系成像能准确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背景:卒中人群发病1周时出现M RI新病灶的比例明显高于预期。小卒中和TIA患者具有临床事件复发的高风险,更易出现新的临床症状,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卒中和TIA患者的重复M RI扫描是否具有较高的无症状性病灶发生率。方法:发病12h内有小卒中和TIA表现,并且NIH卒中量表评分<6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并对患者进行基线M RI检查和1个月的随访。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病灶进行新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与基线研究进行对比。检测病灶复发的临床或M RI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3例患者,14例(9.8%;95%CI5.4%~15.9%)患者在30d时出现M R新病灶,其中6…  相似文献   

10.
背景:卒中复发机制的信息将有助于内科医师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然而,每一种卒中亚型的复发机制尚不清楚,尤其是在亚洲。目的:对初发和复发卒中的机制进行研究。设计:对来自前瞻性急性卒中登记处的资料进行分析。机构:大学医院。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弥散加权成像及血管研究,本研究将901例患者分为5个组,即大动脉硬化组、心源性栓塞组、小动脉疾病组、遗传血管病阻塞深部穿透支组以及无确定因素组,又将其中的大动脉硬化组分为两个亚组,即颅内组和颅外组。主要观察指标:对缺血性卒中不同亚型的血管事件(卒中或冠心病)复发机制进行比较。结…  相似文献   

11.
张艳华 《中原医刊》2011,(20):56-57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tPA治疗前后脑血管阻塞的观察。方法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TA和临床资料,主要结局为24h的NIHSS记分,次要结局为90d的mRS。分析CTA颅内血管阻塞和tPA治疗之间的关系。结果278例患者中168例发生血管阻塞,119例无阻塞,血管阻塞更多见于重度患者(NIHSS〈15,P〈0.01)。24hNIHSS记分改善4点作为tPA治疗有效。结论急性脑卒中血管阻塞患者静脉溶栓可早期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确诊的20例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分析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惠者,其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低信号影消失,被异常信号所替代,异常信号随血栓形成的时期不同而不同。结论 磁共振成像(MRI)在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有特异性表现,与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结合将能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近年来逐渐发展并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磁共振序列,SWI主要利用组织之间磁敏感性的不同形成图像对比。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为体内常见的磁敏感物质,在急性脑梗死中,责任动脉内的血栓中含有大量的脱氧血红蛋白,而脱氧血红蛋白作为顺磁性物质可在SWI中表现为直径超过对侧血管的低信号影,这一影像学征象被称为磁敏感血管征(SVS)。SVS除了可用于对急性脑梗死责任动脉内血栓的诊断外,还可进一步分析卒中亚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从而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相关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
背景:急性多发性脑梗死(AM BI)的弥散加权成像(DW I)模式与动脉及心源性栓塞密切相关。关于椎-基底动脉夹层及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卒中患者的DW I特征尚无详细报道。目的:通过描述后循环血管闭塞患者的DW I卒中模式,阐明其缺血的机制。设计:对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疾病患者的梗死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机构:大规模的社区教学医院。患者:对因椎-基底动脉疾病而住院的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症状发生7d内进行DW I检查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根据已经建立的血管分布区模板对患者的梗死模式进行分析。结果:11例动脉夹层患者和39例动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及其磁共振静脉成像与64层螺旋CT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CVST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急性高于亚急性及慢性,意识障碍、认知功能异常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大脑皮层刺激征、运动功能异常和眼部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示静脉血管、静脉窦变窄或阻塞,血栓形成处血流信号降低甚至消失,呈三角征高或低信号,其中静脉源性脑梗死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而静脉源性出血呈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64层螺旋CT显示:静脉窦区示条带样、类圆形、三角形高或低密度影,其中静脉源性脑梗死呈低密度影,而静脉源性脑出血呈高密度影。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好发于女性,以意识、认知功能异常及急性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MRV或CT检查结果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背景和目的:通过动力敏感性对比(D SC)磁共振血流成像测定大脑血流量的不均一性(FH)目前被认为是预测急性卒中患者最终脑梗死容积的有效途经。本研究描述了发病第1周FH的进展过程及其与患者临床状况的关系。方法:在症状发作后的超急性期(<6h)、24h和1周,对1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用DSC M R I和弥散加权成像进行分析。除体素内FH之外,大脑血容量(CBV)、大脑血流量(CBF)和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 TT)均由DSC NR I测定。影像学检查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卒中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病学评估。结果:弥散加权成像显示,FH、CBV…  相似文献   

17.
徐勇  喻书波 《吉林医学》2009,30(15):1677-1677
进展性卒中是一种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h内逐渐进展或阶梯式加重的卒中。发病机制主要为血栓继续发展或再生,血栓不断蔓延使原血管闭塞范围不断扩大或狭窄程度加重是进展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基础。溶解栓子,阻止新的血栓形成,尽早改善缺血半暗区的供血,防止梗死面积扩大,挽救“半暗带”,以恢复半暗区脑组织功能,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关键措施之一。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病理生理改变极为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因此在有效治疗时间内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可取得协同作用,同时也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目前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降纤酶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现将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的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在亚急性期磁敏感血管征(susceptibility vessel sign,SVS)的表现。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2017年12月—2019年8月收治的经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存在颅内大血管闭塞,且在发病第3~14天接受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检查的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患者的SVS征出现情况。结果:共有51例患者进入分析,其中女19例、男32例,平均年龄(63.04±11.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LAA组相比,CE组患者年龄更大,合并房颤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0例患者表现为SVS征阳性,心源性栓塞组患者SVS征阳性率为30%,显著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6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在敏感度测试中仅纳入SWI检查时间在卒中后第7~14天的患者,两组间SVS征阳性率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0 vs. 72.7%, P=0.006)。以有无房颤分组,合并房颤的卒中患者SVS征阳性率为25%,显著低于无房颤的卒中患者(65.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发病的亚急性期,心源性栓塞患者的SVS征阳性率低于LAA亚型的卒中患者;SVS征在卒中不同亚型鉴别中的作用尚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病例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应用于诊断发病12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患者行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记录就诊时上述联合检查结果并与发病30d后患者CT复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0例发病12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与发病30 d后患者CT复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96.67%、100.00%)。结论: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诊断发病12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脑血流(CBF)和脑血容量(CBV)是否能用于对有限的急性卒中患者探索性样本的半影和梗死灰质进行区分。方法:30例患者在卒中发病7h内接受非对比CT扫描(N CCT)、CT血管造影(CTA)和CT灌注成像(CTP)扫描,在24h时接受NCCT和CTA检查,在5~7d接受N CCT检查。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