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色肉芽肿性膀胱炎(xanthogranulomatous cysti-tis,XC)是一种罕见的、良性但有破坏性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发病原理尚不明确.1932年由国外学者首次报道,目前国内文献仅报道10余例[1-7],对于超声影像表现的报道则更少.本病临床少见、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膀胱其他疾病,故需要累积病例,并深入研究探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5 岁,因"左腰部疼痛1 个月,加重1 周"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1周前左腰部疼痛加重,反复发热,伴呕吐5~6次/d,偶有寒战、盗汗,无胸闷、气促,尿色稍红,无膀胱刺激征.就诊外院诊断为左肾结核,行抗结核治疗,疗效不佳,遂转至我院.体格检查:T 39℃, P 108次/min,R 2...  相似文献   

3.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 XGP))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的感染性肾盂肾炎,因其缺乏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常被误诊为肾肿瘤、肾脓肿或肾结核.我院于2010年11月收治1例,术前误诊为肾癌,术中行冰冻活检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本文对该例误诊结合文献复习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4.
报道1例脐尿管黄色肉芽肿合并盆位阑尾膀胱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提高对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收治的3例黄色肉芽肿性肾孟肾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术前均误诊为肾肿瘤,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经随访预后良好。结论CT检查对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术前确诊有赖于尿泡沫细胞检查和肾穿刺活检。结合文献分析临床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色肉芽肿(Xanthogranuloma,XG)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皮肤和黏膜的良性非朗格汉斯细胞的组织细胞增多症(Non-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NLCH) [1].累及颅内者极为罕见,位于桥小脑角区者,国外目前报道有3例[2],国内尚未见报道.本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1例桥小脑角区黄色肉芽肿,结合文献讨论和总结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9.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临床上较少见,我院于2001年1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腰痛、尿频5年,加重伴发热3个月入院。患者5年前因右侧腰痛,尿频在内科治疗,初诊为“慢性肾盂肾炎”,经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仍存在腰痛,尿频,一直口服呋喃坦啶,症状有所缓解。入院前3个月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伴消瘦、盗汗、纳差、乏力,且右侧腰部疼痛及尿频症状加重,并有尿急尿痛。患者无血尿、结核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双侧肾区无局限性隆起,无触痛,右肾区叩击痛(+)…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治疗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xanthogran ulomatouscholecystitis ,XGC)为一种慢性胆囊炎症 ,发生率为 0 .7%~ 13.2 % 〔1〕。由于XGC术前诊断困难 ,常在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故一部分XGC被当作一般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LC) ,增加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难度 ,也增加了LC的中转率。本院自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XGC 14例 (占同期胆囊切除标本的 1% ) ,其中 8例行LC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8例中男性 2例 ,女性 6例。年龄 5 0~ 6 6岁。病程 1~ 10…  相似文献   

11.
浆细胞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浆细胞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组织学发生、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报告1例浆细胞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并复习有关献。结果 ①浆细胞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可能由病毒刺激机体产生。②本病应与浆细胞瘤及Hodgkin’s病鉴别。③临床呈多中心性发生,大量成熟的浆细胞弥漫增生为其典型病理特征。结论 本病无论临床和病理,其表现和淋巴瘤十分相似,必须加以鉴别,治疗可选择化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腹膜后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和我院病例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并重点探讨了本病的诊断。超声引导上穿刺活检可能是本病早期诊断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氯胺酮(K粉)相关性膀胱炎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结果: 3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严重的下尿路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以及排尿困难,伴有血尿或急迫性尿失禁。尿常规及培养阴性。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壁增厚,膀胱容量较小。膀胱镜及病检显示膀胱黏膜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改变。分别对3例患者给予激素、膀胱水扩张及戒断K粉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随访3~4个月,1例无复发,1例因复吸K粉、1例因术前严重挛缩膀胱症状复现。结论: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是一种以下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泌尿系损害,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均不明确,早期戒断K粉,及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胆囊小细胞癌(SC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淋巴结断端处理方式和盆腔引流对妇科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A组和B组各50例,均予以4号丝线结扎淋巴管断端,但A组患者阴道断端放置28号打孔橡胶引流管1根,B组患者阴道残端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C组和D组各50例,采用百克钳电凝淋巴管断端,但C组患者阴道断端放置28号打孔橡胶引流管1根,D组患者阴道残端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记录比较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引流管拔管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淋巴囊肿发生率和淋巴囊肿平均直径.结果 四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淋巴结清除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C组和D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A组和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C组和D组患者引流管拔管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三组引流管拔管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互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淋巴囊肿发生率和淋巴囊肿平均直径均明显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D组3组相互比较,淋巴囊肿发生率和淋巴囊肿平均直径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克钳配合负压引流是预防妇科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的最佳方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巨大淋巴结增生43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巨大淋巴结增生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至2006年43例巨大淋巴结增生患者临床资料,单中心型肿瘤分布:颈部10例,胸部20例,腹部9例;多中心型4例.结果 皆通过手术或手术配合放化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巨大淋巴结增生,其中浆细胞型16例,占37.2%,透明血管型26例,占60.5%,混合型1例,占2.3%;单中心39例,占90.7%,多中心4例,占9.3%.单中心39例经手术切除后38例无复发,皆存活,1例失随访;多中心4例经手术+放或化疗后,3例复发,其中2例死亡,1例带瘤存活至今,1例无瘤存活.结论 巨大淋巴结增生病较为罕见,术前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单中心患者手术切除为最彻底治疗,术后无复发,预后好;多中心患者手术切除后常有复发,疾病呈进行性发展,预后差,尚无较好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Cytokeratin-positive interstitial reticulum cells (CIRCs) are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a subset of fibroblastic reticulum cells (FBRCs) belonging to accessory dendritic cells in lymph nodes, the spleen and tonsils.1-3 The tumors arising from CIRCs are so rare that they are easily misdiagnosed as tumors originating from other accessory dendritic cells, myofibroblasts or even metastatic poor-differentiated carcinomas due to their similar histomorphologic features. We report herein one new case of a CIRC tumor (CIRCT) located in the retroperitoneum and analyze the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e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by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前哨淋巴结(SLN)活检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特征,探讨其腋窝非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鞍山市中心医院就诊的SLN活检阳性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16例,单因素分析其临床和病理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1、2 枚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 转移的关系,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NSLN 转移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0 年4 月—2017 年10 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连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证实的1、2 枚SLN 阳性,并 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294 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分析,探索其与NSLN 转移的关系。利用MSKCC 模型计算每个患者NSLN 转移的预测值,通过受试者工作 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94 例患者中86 例存在NSLN 转移。脉管 癌栓是否阳性、阳性SLN 数/ 总SLN 数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SKCC 预测模型对研究 人群NSLN 转移预测的AUC 为0.643。结论 SLN 转移率高或存在脉管癌栓的1、2 枚SLN 阳性的患者容易 出现NSLN 转移,MSKCC 模型预测NSLN 转移的准确性不佳。  相似文献   

20.
通过报道1例恶性疟可能诱发纵膈淋巴结结核病例的诊断过程,为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提供新经验。患者男性,48岁,3 d前从塞拉利昂回国,既往体健。本次因“高热、寒战3 d”入院,体查可见球结膜轻度水肿,外周血涂片镜检及抗原鉴定为恶性疟原虫,予蒿甲醚抗疟及激素减轻可疑脑水肿治疗后外周血涂片转阴,但仍反复高热。予小剂量激素及头孢唑肟治疗无效。多次血培养阴性,胸部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提示双肺气肿并多发肺大疱,心脏彩超未见异常。为排除肿瘤及自身免疫病,完善骨髓穿刺与自身抗体检查,均未见异常。为排除药物热,停用所有药物观察,但仍高热不退,经验性予多西环素抗立克次体治疗无效。其胸部增强CT可见纵隔内多发淋巴结,同时外周血结核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遂取纵膈淋巴结活检,发现抗酸染色阳性,诊断为“纵膈淋巴结结核”,予抗痨治疗后退热出院。其发病考虑疟疾感染、激素使用、旅行导致潜伏结核激活,提示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不典型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