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3,(12):267-26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市某乡镇已婚农村妇女1500人作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施健康教育干预:通过广播、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广泛进行就医、用药、心理、生活指导、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的教育。实施干预前后分别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妇女对生殖道感染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就诊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动员农村妇女及其家人积极参与是预防生殖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定不孕女性的生殖道感染、宫颈糜烂情况,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和其不孕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00例不孕女性设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00例非不孕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生殖道感染检测、相关病原菌检测、宫颈糜烂检测,比较两组生殖道感染情况、病原菌感染情况、宫颈糜烂情况。结果 试验组生殖道感染率50.00%高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支原体感染率30.00%、衣原体感染率12.00%、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16.00%、3.0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宫颈糜烂率86.00%高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生殖道感染与其不孕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生殖道感染可能会增加女性不孕几率。  相似文献   

3.
杨芳  王岩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44-144,146
目的:比较哈密市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在接受生殖道感染(RTI)干预模式前后,对干预人群生殖健康知识、行为和患病率的变化,评价生殖道感染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一个维吾尔族乡进行干预,另一个维吾尔族乡作对照。干预前后进行问卷和效果调查。结果:干预组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较干预前明显上升,不健康卫生行为比例由23.92%下降到9.67%,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RTI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生殖健康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可以提高农村妇女的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殖道感染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建立已婚妇女生殖健康档案,为该人群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其身心健康。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自愿接受生殖系统健康检查和妇科疾病普查的已婚妇女2 500例。检查项目:妇科检查、宫颈涂片、B超检查、红外线乳腺扫描和实验室检查。制订统一的普查标准,对普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已婚妇女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为38.0%(950/2 500),宫颈炎占所有妇科疾病的首位。宫颈炎、阴道炎和附件炎患病率分别为24.5%(613/2 500)、5.7%(143/2 500)、2.8%(71/2 500)。不同年龄组已婚妇女各种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已婚妇女宫颈炎、阴道炎、附件炎、乳腺疾病、卵巢肿瘤患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肌瘤患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已婚妇女宫颈炎、阴道炎、附件炎、乳腺疾病患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患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已婚妇女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针对性地开展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普查和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其生殖系统感染率,促进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会 《现代医药卫生》2013,(24):3829-3830
目的对已婚住院妇女患者生殖道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建立住院妇女患者生殖健康档案.为该人群常见生殖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其身心健康。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2800例已婚妇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女性常见的生殖道感染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支原体、农原体、淋球菌、假丝酵母菌、阴道滴虫],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00倒患者中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35.00%(980/2800),其中HPV、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假丝酵母菌、阴道滴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1.07%(310/2800)、25.18%(705/2800)、11.18%(31312800)、1.64%(46/2800)、7.29%(204/2800)、3.50%(98/2800);不同年龄段已婚妇女患者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文化程度已婚妇女患者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农村已婚妇女患者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已婚住院妇女患者生殖道感染率较高,针对性地开展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普查和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其生殖道感染率。促进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流动人口中生殖道感染的育龄妇女进行干预对生殖道感染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武江区流动育龄妇女864例,分为常规计划生育服务的常规组和常规计划生育服务基础上加筛查诊疗和生殖道感染的宣传教育的干预组各432例,观察常规组和干预组干预前后的生殖道感染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干预组的总感染率为12.81%,常规组为6.29%,干预后干预组为6.06%,常规组为9.71%,干预组患者经干预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的健康宣传教育服务干预会使育龄期女性的生殖道感染发病率明显降低,有助于育龄期妇女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辖区育龄妇女艾滋病感染状况和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观察干预效果。方法纳入育龄妇女2400例,调查其个人基本信息、孕产史、艾滋病知识、行为等。对调查人群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知晓情况变化。结果本次共检测2400例,抗-HIV阳性者10例,HIV感染率为0.42%;HBsAg阳性者108例,感染率为4.5%;抗-HCV阳性者31例,HCV感染率为1.3%;抗-TP阳性者24例,TP感染率为1.0%。抗-HIV阳性合并HBsAg阳性者4例,抗-HIV阳性合并抗-HCV阳性者1例,抗-HIV阳性合并抗-TP阳性者5例。干预前后调查对象AIDS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辖区艾滋病感染率较以往增高,艾滋病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育龄妇女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探讨男性和女性支原体感染是否有统计学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对373例男女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 373例标本中检出支原体阳性180例,阳性率48.3%;其单纯Uu(40.8%)显著高于Mh(2.4%)感染及Uu-Mh(5.1%)混合感染(P<0.05)。女性支原体感染率(64.3%)显著高于男性(30.5%)(P<0.01)。支原体感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都比较敏感,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结论本地区支原体检出总的阳性率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接近。支原体对常规的抗生素已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预防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为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切口临床护理效果、切口愈合率及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手术切口的甲级、丙级愈合率分别为50%、24%;观察组有效率为96%,手术切口的甲级、丙级愈合率分别为7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乙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4%和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预后恢复,并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因此手术室应重视患者术后预防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将13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系统的健康指导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进行各种方式的行为干预,对照组患者仅在复查时接受常规的治疗指导与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率分别为2.86%和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肢率分别为0%和9.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护理及预防可降低患者足部感染率,减少发生溃疡坏死后造成截肢的可能,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统计分析大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方法对2686例大连地区健康体检并行呼气试验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询问形式对体检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情况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体检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2686例体检者检出90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3.8%;不同年龄段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饮酒者、吸烟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40.0%、65.9%、44.5%,分别高于未婚者的21.4%、不吸烟者的21.6%、不饮酒者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胃病史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胃病史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偏大、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慢性疾病、胃病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十分密切关系,可增加其发生率,临床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以及有效的干预模式。方法抽取我院辖区内1286例流动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了解生殖道感染的现状和相关因素,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结果 1286例妇女中患生殖道感染的有582例,患病率为45.3%,患病的比例顺序依次为慢性宫颈炎、盆腔炎、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等,发病率与其经济条件、文化程度以及职业特点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生殖道感染时影响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加强综合干预、提高生殖健康是社区保健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育龄女性2042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妇女一般人口学特征、婚育情况、健康教育需求等信息,同时进行体格和实验室检查。结果2042名育龄女性中有892例患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43.68%,其中慢性宫颈炎患病率最高(41.77%),患1种疾病者占30.46%,2种疾病者占19.83%,3种及以上疾病者占1.18%。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有关(P ﹤0.05),与婚姻状况无关( P ﹥0.05);与性生活频率、月经期性生活、避孕措施、原发性痛经、引流产史和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有关(P ﹤0.05),而与生育次数无关(P ﹥0.05);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原发性痛经和引流产史是育龄女性患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P ﹤0.01),其中受教育程度高、家庭年收入高是保护因素( OR =0.932,0.921),有原发性痛经、引流产史是危险因素(OR =1.372,1.562)。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希望获取途径排前3位的是广播电视(39.37%)、卫生宣传资料(17.38%)、QQ 微信等通讯工具(15.08%)。结论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较普遍,应针对女性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进行预防干预,同时大力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妇科普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口腔、肛周强化护理在白血病化疗后预防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7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口腔、肛周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腔、肛周感染率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口腔、肛周感染率分别为5.71%、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29%、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常、轻度焦虑的比例分别为42.86%、34.29%,均高于对照组的20.00%、25.71%,其中两组正常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重度焦虑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重度焦虑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化疗采取口腔、肛周强化护理可显著降低感染率,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体检者中已婚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体检者中已婚妇女进行HPV感染检测,并记录其社会情况、性行为、生育情况等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033例已婚妇女中共筛检出HPV感染者139例,感染率为13.46%。不同文化程度、初次发生性行为时间、生育胎数、流产次数与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行为时间长短与HPV感染无关。结论加强性知识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加强性行为安全均有助于降低HP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陈道生 《江苏医药》2012,38(15):1839-1840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感染和耐药状况。方法采用支原体、衣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一体化试剂盒检测244例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感染患者病原体和药敏试验。结果 244例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体156例(63.93%),其中解脲支原体83例(34.02%)、人型支原体4例(1.64%)、沙眼衣原体37例(15.16%)、混合感染32例(13.11%);解脲支原体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沙眼衣原体、人型支原体和混合感染(P<0.05);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耐药性较高的为氧氟沙星和罗红霉素。结论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以有效控制泌尿生殖道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临床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我院产检、分娩的13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分成甲、乙组,各66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经系统健康宣教后,乙组阴道试产率为63.63%,与甲组的37.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剖宫产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乙组产妇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新生儿体重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甲、乙组产褥感染率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2.73%、78.79%vs 7.58%、96.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提升临床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阴道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8.
人工流产妇女保健知识水平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接受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的妇女相关知识水平现状,为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57例接受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的妇女进行测评。结果人工流产妇女健康知识水平较低,与年龄、婚姻、孕产次、流产次数有关(P<0.05),高学历妇女和低学历妇女有差别,而在职业差别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妇女保健知识水平较低,充实健康教育知识内容,教育方式多样化、专业化,有针对性地对实施人工流产妇女进行健康宣教,从而提高她们的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9.
韩军 《河北医药》2015,(1):148-14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减少内科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选择内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发生院内感染的10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护理,选择内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发生院内感染的6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皮肤及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9.0%、14.9%,对照组分别为21.0%、2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的护理因素比例为26.9%(18/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9%(4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内科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对在我院住院接受分娩产妇实施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并对比研究了实施孕期健康教育干预的产妇与仅实施常规护理的产妇在分娩方式、各产程时间及母乳喂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产妇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中有198例产妇在产后进行纯母乳喂养,占92.52%;而对照组产妇中有132例产妇在产后进行纯母乳喂养,占61.68%;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和纯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