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痹是以胸膺满闷不舒、疼痛,甚则左胸疼痛如绞,彻背引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叶天士系新安流派的代表性医家,而《临证指南医案》一书反映了叶天士主要学术特色。通过《临证指南医案》中论述胸痹的医案进行分析,明确了叶天士治疗胸痹基本思路,以通为要旨。阴寒凝结证遵从仲景法,辛温通阳;痰浊闭阻证擅用苦辛通降法,疏理气机;瘀阻脉络证创"久病入络"说,长于活血通络法,且善用虫药搜络剔邪。  相似文献   

2.
介绍姚淮芳教授临床应用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胸痹经验。姚淮芳教授认为胸痹以阵发性胸部闷痛为主症,主要病位在心,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病核心病机为心脉痹阻。本虚指脏腑阴、阳、气、血亏虚,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等。姚淮芳教授认为胸痹可因虚致实,亦可因实致虚,临床治疗胸痹应标本兼顾,治标实之气滞、血瘀、痰浊、寒凝运用理气行气、活血化瘀、化痰祛浊、温阳通脉之法,久病必瘀活血通脉法应全程应用,治病必求于本,治胸痹本虚应考虑相关脏腑气血阴阳之虚,辨证运用益气、补血、滋阴、养阳等方法。虽然临床胸痹证型繁杂,但以阳气虚为本,以血瘀为标者居多,姚淮芳教授应用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胸痹频率较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络病的治法和用药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向东  崔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9):1456-1457
络脉是经络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由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每一络脉系统包括大络、系络、缠络、孙络、浮络等。络脉系统是沟通体内外,保障脏腑气血灌注的功能性网络,也是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结构,是气血津液输布的桥梁和枢纽,由各种因素而导致络脉痹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的一类病变统称为络病。络病的治法主要有辛润通络法、辛温通络法、辛香通络法、清宣通络法、芳香透络法、清热通络法、祛瘀活络法、剔痰透络法、虫蚁搜络法、补气通络法、滋润通补法、温润通补法、柔肝和络法等。  相似文献   

4.
中医的络病理论与通络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保生 《中国康复》2005,20(1):61-62
中医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以络脉生理功能变化为基础的特殊病机学说。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大量关于络脉及络病的论述;《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络病及虫药通络等治疗方法。许多疾病在病变过程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血淤络阻的现象,而且病程愈长愈明显。因此络病理论与通络法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络病理论越来越受到中医界的重视,许多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疑难病运用各种通络之法,往往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络”的概念,并奠定了络脉与络病的理论基础。张师认为络脉是从经脉中分出的支络部分,在功能上,各种络脉组成的络系统是在人体营卫、气血、津液等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环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篇》则进一步明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故也。”即明确指出血脉瘀阻之先导是阳气不足,阴邪乘虚占居阳位,胸络痹阻,闭塞不通,不通则痛,而成胸痹。故络病是指各…  相似文献   

6.
胸痹理论的临床运用沈庆法200032上海中医学院《金匮要略》指出胸痹之脉为阳微阴弦,浮取而微系胸中阳气虚衰,沉取而弦系阴寒之邪内盛。痰涎水饮壅阻,邪正搏结,形成胸中阻塞而痛。症见喘息咳唾,胸背痛为主,以括姜巍白白酒汤治疗。括蒌开胸中疾结,薤白通阳散寒...  相似文献   

7.
胸痹,为中医学病名,是常见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的定义及内涵为:"痹者闭也,胸痹为胸中气血痹阻之意[1]"."以胸部闷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病.轻者仅感胸痛如窒,呼吸不畅,重者则胸痛心悸,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手足青冷"[2].实属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心绞痛范畴.若辨证正确,无论中医西医,都有较好的疗效.然由于其症状表现的不典型性,常有被忽略、被误诊的可能.近10 a来,余接诊数例此类患者,在临床上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研究逐渐扩大了其指导临床治疗的领域。心肌纤维化是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重要过程,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探讨络病理论下,心梗后心肌纤维化与心络的关系、疾病的病程、辨证论治各方面,总结出通络法是心梗后心肌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治法,为医者提供通络法治疗心梗后心肌纤维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随机分组对照法,治疗组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治疗,对照组以温通胸阳之瓜萎薤白半夏汤为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心电图的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胸痹 是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肌耗氧而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明兴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076-1076
胸痹心痛中医认为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闭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膺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等,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本科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应用瓜萎皮注射液治疗胸痹心痛患者11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笔者多年来根据我院名中医覃伦临证验方“宣通络痹方”治疗临床由于正气为邪气所阻、脉络郁滞壅闭导致的多种病症,多有效验。故公诸同好,并祈雅正。 1 方剂组成 宣通络痹方:钩藤25g,桂枝12g,白芍15g,丹皮12g,独活12g,牛膝15g,僵蚕15g,贝母6g,甘草3g等10味药物组成基本方。适应于多种病因致使人体脉络壅滞痹阻而产生的病症,如痹证、历节病、痿证、口不能张等。风胜者加天麻;寒胜者重用桂枝、独活;湿胜者加苡仁18g,防己15g,木瓜15g;热胜者去独活,加生地25g,知母15g,金银花藤30g;湿热胜者合四妙丸;瘀血胜者以赤芍易白芍,加川芎12g,桃仁12g,红花6g,痰胜者合二陈汤;虚胜者则按其所亏,随证配备补益之药以应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天王补心丹辨证施治疗效观察。方法辨证分型:(1)眩晕:心肾阴亏、清阳失养。(2)痰浊:心肾阴亏,痰浊中阻。(3)胸痹、心痛:心肾阴亏,胸痹痹阻。(4)中风:肝肾阴亏,水亏风动证型。分别施治:(1)滋阴宁神;(2)滋阴降浊、宁心;(3)养阴清热、养血宁神;(4)滋阴活血通络。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结果4例患者疗效显著。结论天王补心丹辨证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3.
冠心丹参滴丸是纯中药制剂 ,主要由丹参、三七、降香油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功效。我们在临床中发现用其治疗多种内科痛症 ,取效快捷 ,疗效肯定 ,体会如下。1 胸痹心痛胸痹心痛是以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 ,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等处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  相似文献   

14.
胸痹心痛是现代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病症之一,与现代医学"冠心病"的症状类似。其病因病机多为上焦心阳虚衰、下焦阴寒上乘。本文通过研究《叶氏医衡》、《临证指南医案》、《叶桂医案存真》等著作中有关胸痹心痛的论述及医案,发现叶天士通阳散结治疗胸痹心痛上承仲景之法和历代先贤的研究,注重温通,下启"血络痹痛"与"涌痰法",提出"久痛必入络"、"痛久入血络"以及"涌吐痰涎"等观点,同时兼顾脾胃、寓通于补,注重情志因素,发展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理论。叶氏用药平淡简易但疗效颇佳,其辨治胸痹心痛的思路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介绍了叶传蕙教授灵活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证思路,用药规律,以求阐释并推广其学术思想。方法:根据叶传蕙教授近数十年肾脏病临床经验,尤其肾病综合征诊治,通过跟诊学习,长期随访患者,整理病案,广泛查阅挖掘与其相关论文著作,病案文献,病理药理研究,以及叶传蕙教授自我的独特见解等,阐述叶传蕙教授化瘀通络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琳证思路及用药经验,并举经典病案分析。结果:叶传蕙教授认为肾病综合征核心病机在“瘀阻肾络”,提出:活血化瘀通络贯穿始终;活血化瘀通络必先驱邪;灵活分层使用活血化瘀通络之药;慎强攻利尿,恐伤肾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后,不忘扶正,标本兼治。结论:对总多于叶传蕙教授就诊过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长期观察随访,发现对其缓解水肿,减少尿蛋白和并发症,延缓肾功能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疗效。辨证简单灵活,用之有效,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肺结节是早期肺癌病变,多无明显症状,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肺结节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医针对肺部结节的诊断治疗以手术、穿刺活检等为主,但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增加其医疗负担。中医认为肺结节的病因在于外邪侵袭胸肺,气滞瘀痰,肺络痹阻则形成结节。该文深入探讨肺结节的病因病机,对肺结节早期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胸痹病始见于<金匮要略>,主要症状为胸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相当于西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等.自1995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理气化痰法以温胆汤化裁治疗本病,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化痰活血通络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血清SAA、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脑病科和ICU住院的100例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组照采用常规治疗:吸氧、监测生命体征、控制体温、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神经保护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活血通络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指数)、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P<0.01);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及血清SAA、CRP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血清SAA、CRP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NIHSS评分及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SA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I指数较前均显著提高,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中药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可以获得更显著疗效,可以更大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降低患者血清SAA、CRP水平,且临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咳喘是老年人常见的肺系病症,症见咳嗽、咳痰、伴有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甚则不能平卧、口唇青紫等.老年人中阳虚衰,运化失司,而至水谷不化,湿从内生,湿聚成痰,痰壅气滞,阻于肺道,若感受外邪,内外之邪客肺,肺失宣肃,气逆于上,而见咳嗽喘逆,痰多胸闷等症.若肺病日久,气虚无力推动血行不畅,可致心血瘀阻,可见心悸、胸闷、紫绀等症.若病久正衰,肾不纳气,水气凌心,又可见咳逆气促,不能平卧,动则喘甚.  相似文献   

20.
华佗再造丸属现代研制方。原方广泛用于瘀血或痰湿闭阻经络之中风瘫痪,拘挛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是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之良方。笔者以此方在临床实践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症颇有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