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系统功能训练对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功能训练对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R)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方法接受TKR老年患者21例36膝,入院后随机分A、B两组,A组实施系统功能训练,B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在术前及术后3周末对A、B两组进行膝关节评分。结果两组患者TKR术后膝关节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系统功能训练有利于促进老年TKR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4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TKR的患者48例62个膝关节,入院后实施系统化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及步态训练.结果本组获随访6~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术后半年复查时优38例,良10例,优良率100%.结论 TKR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能减少膝关节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TKR术后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组(观察组)和常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组(对照组),每组患者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活动角度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其中康复医学科病房治疗2周,出院后采用同样的方法治疗10周,观察组采用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仅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的屈膝角度较对照组大20°,其他方法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1,2,4,6,12周后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的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范围(ROM)和被动ROM评定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康复治疗前,2组患者HSS评分和膝关节主动ROM和被动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康复治疗1,2,4,6,12周后,观察组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1,2周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1,2,4,6,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和被动ROM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早期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可有效地改善TKR后患者膝关节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激光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TKR术后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术后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转移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和步行能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超激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评价,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AROM屈曲、伸展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SF-12量表心理总得分(MCS)和生理总得分(PCS)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次行TKR的术后患者进行超激光治疗结合康复训练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心理功能和缓解疼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而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全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全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27例30膝行全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从入院至术后1个月内的围手术期康复训练,针对病情和心理特点,制订个体化、全面的康复训练方法.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和临床效果评价康复训练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全程通过围手术期康复,HSS评分由术前40.25分提高到围手术期结束后71.22分.配对t检验显示,治疗前后H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采用个体化的综合康复计划,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管理及其疗效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杜金刚 《中国康复》2010,25(4):270-27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康复管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70例膝TKR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85例,均接受TKR手术及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术后CPM机功能训练。康复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制定管理程度: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分期康复治疗,主要为呼吸、肌力及关节活动度(ROM)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步态和独立转移能力训练。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ROM测定。结果:术后7及14d时,2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ROM测评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0.01)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0.01)。结论:TKR围手术期康复管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26例(45膝),入院后随机分为研究组13例(23膝)和对照组13例(22膝),两组患者均采用骨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护理实践。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对两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自我效能评价,同时运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对两组进行膝关节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自我效能评分及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能充分调动患者自身潜能,增加自信心,提高训练效果,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功能康复指导训练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原则,按就诊时间顺序,依次将6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院外关节功能康复指导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不作院外康复指导,指导组术后第1个月指导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每周1次,以后每个月指导1—2次,术后6个月对两组关节功能康复情况采用膝关节HSS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指导组经过院外功能康复指导训练,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院外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TKR患者30例39个膝关节,入院后行系统化早期护理干预康复指训练方案:即肌力锻练、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结果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术后经调查表示优21例,良9例,优良率98%。结论TKR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康复指导能减少膝关节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下不同术式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禹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KO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B组(41例)接受膝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治疗,A组(42例)予以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长、关节积液消退时间)、术前术后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结果:A组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长、关节积液消退时间均短于B组(P<0.05);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A组NRS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A组WOMAC评分均低于B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KOA患者,相较于广泛清理术,可缩短手术用时与恢复时间,还可减轻术后疼痛,加快炎症消退,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背景: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功能恢复一直存在着争议。目的:评价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方法:根据置换方案将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骨关节炎患者86例(116膝)分为两组,双膝组(n=29,58膝)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n=57,57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分别对两组患者置换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肌力、疼痛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71,0.418);置换后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及双下肢不等长双膝组均显著低于单膝组(P=0.006,0.0013,0.026);同时双膝组置换后HSS评分优于单膝组(P=0.003)。提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屈曲挛缩度、疼痛症状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方面优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而两种方案在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肌力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的概念在医学领域中逐渐得到了关注。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对老年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102例,进行临床观察及12个月随访。将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59例作为全膝关节置换组,确诊但未行手术而采用药物等保守治疗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均对患者进行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 评分)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 WHOQOL-100量表评价,并分析各相关因素与 HSS 评分及WHOQOL-100各项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12个月,全膝关节置换组膝关节HSS评分等级为良,总分为(82.03±10.1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全膝关节置换组WHOQOL-100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理子项评分接近于正常人群(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β=1.988)、并发症(β=2.035)及HSS评分(β=2.108)为影响患者置换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提示HSS评分能较好地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改善老年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疗效,将WHOQOL-100评分引入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评估中能更全面的评价置换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婚姻状况、并发症及HSS评分是影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深静脉血栓影响患者离床时间,研究发现随访期间有配偶照顾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都有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背景:加速康复外科是一种新的外科模式,已成功应用于普外科、胸心外科等领域,但在骨科领域尚未推广应用。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45例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置换前后康复治疗,选择30例按传统方法进行置换前后康复治疗的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比较,实验组置换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减少,置换后随访时HSS评分高。提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加速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全膝关节置换后快速康复外科治疗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来国内一些医院开始了快速康复外科的研究与应用。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对全膝关节置换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45例行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其进行置换前、置换中和置换后管理,以HS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对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患者置换后平均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置换前水平,同时置换后平均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显著低于置换前水平,显示膝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良好、疼痛减轻。未发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结果表明,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HSS评分、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较置换前明显改善,减少了手术应激及术后并发症,加速了患者康复,增强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夹闭引流管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即刻关闭引流管4 h后再持续开放引流,对照组术后持续引流,两组治疗方式及其他术后处理方式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统计两组患者总失血量、输血量、引流量,术后评价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48 h Hb、H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失血量、输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夹引流管能有效减少患者失血量,且对术后切口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分阶段膝关节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不同时期分阶段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后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护...  相似文献   

17.
背景:膝关节置换一期双侧置换还是单膝分期置换一直存在着争议。目的:评价双膝关节疾病患者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临床疗效及SF-36健康问卷调查差异。方法: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44例190膝,均采用施乐辉公司假体行一期双膝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及一期选择性单膝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观察患者膝关节置换前后活动范围、HSS评分及疼痛评分、置换后并发症及置换后SF-36量表调查结果。结果与结论:随访1年,9例失访,135例进入结果分析。膝关节置换后双膝组1例发生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单膝组发生2例切口愈合不良。膝关节置换后1年,SF-36量表调查,两组除生理职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7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膝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单膝组(P〈0.05)。结果证实,双膝组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在疼痛评分方面优于单膝组,但SF-36量表评价、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范围等方面较单膝组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背景: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做单侧置换后,很大一部分患者未作二次对侧置换,有很多影响因素。目的: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一期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未行二期对侧膝关节置换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初次一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8例28膝,假体均采用施乐辉公司普通型,所有患者一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1年内未行二期对侧膝关节置换。记录置换前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同时对28例患者未行二期膝关节置换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2例失访,2例在外院行对侧膝关节置换,最终随访24例24膝,平均随访12.6个月(12-19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与HSS评分置换后与置换前比较均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P=0.409)。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患者选择二期手术因素,单因素随访结果围手术期疼痛是主因占到95%以上;多因素随访结果:围手术期的疼痛占95.8%,心理因素占87.5%,医院的软件条件占70.8%,3项原因平均占总因素的84.7%。说明24例24膝未行二期膝关节置换影响因素中置换后围手术期的疼痛、患者的心理因素及医院的软件条件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