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绍兴市柯桥区齐贤医院2012年2月15日至11月15日共接收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105例,将其平均分为A、B、C组,每组35例。 A组给予正常剂量米非司酮25mg/d,B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C组给予最小剂量5mg/d。所有病患须在月经开始第3天服用米非司酮,连续服用12周为1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服药前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各项激素水平,包括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激素( E2),孕酮( P)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接受1个疗程治疗后,全部患者经过B超检查其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均有不同程度变小,3组患者间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613.106和548.191,均P<0.001),其中小剂量B组缩小体积较为显著,子宫肌瘤体积治疗前后缩小率为65.2%,子宫体积缩小率为61.9%;正常剂量A组缩小率分别为36.4%和33.1%;最小剂量C组缩小率分别为34.6%和31.3%。3组激素水平(FSH、LH、E2、P)指标均有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E2、P水平显著降低(F值分别为16.713和20.968,均P<0.001)。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不明显。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连续使用12周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伍配或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近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近绝经期子宫肌瘤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米非司酮组,50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B组: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组,48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同时口服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次,连服6个月。全部贫血病例辅以铁剂,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治疗前和服药6个月后1w内由专人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三维径线,同时予清宫并行子宫内膜病检。服药前及停药后1w内测量雌激素、孕激素、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并记录服药期间的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用药后较用药前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有所降低。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体积缩小,血红蛋白上升。治疗后A组36%进入绝经期.B组75%进入绝经期。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雄性激素(甲基睾丸素)治疗近绝经期子宫肌瘤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66例)子宫增大如妊娠7~12周,每晚服用米非司酮12.5mg,12周为一疗程。在两次转经后继续服用。第二组(60例)子宫增大如妊娠7周大,给予三苯氧胺10mg口服2次/d,三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于停药两个月经周期后继续用药。B超监测治疗前和两个疗程后肌瘤的变化。结果第一组于两个疗程后,肌瘤平均体积较前显著缩小(P〈0.01),肝肾功能正常。第二组两个疗程后,肌痛平均体积与前相比缩小不明显或稍有缩小(P〉0.05),且有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者停用。结论米非司酮12.5mg连续应用12周的方案,可成为治疗子宫肌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英  孙齐  周浙青 《现代预防医学》2002,29(1):35-35,37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对各种类型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通过对辖区内育龄妇女普查工作中查出各类子宫肌瘤患者中120例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者,给予每晚睡前口服10mg米非司酮。三月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采用B超复查肌瘤变化。结果:患者中,肌瘤消失46例,占38.33%,肌瘤明显缩小52例,占43.33%,有效8例,占6.67%,总有效率为88.38%,其中小肌瘤消失率85.71%,中等大小肌瘤消失率为24.62%,大肌瘤无消失。无明显缩小或无改变者14例,占11.67%。停药6月内肌瘤重新增大者37例,占34.96%。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可使子宫肌瘤缩小,甚至消失。并且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肌瘤对其敏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给予随诊观察,不给予特殊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3个月后,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6、2.537,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军  张文玲  张娅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78-117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子宫肌瘤患者68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用3个月。用药前及用药后分别测定子宫及肌瘤体积,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用药后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1),E1、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但停药后易复发,尚不能完全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96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就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复发数量以及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的三项血清性激素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H、P、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子宫肌瘤复发率是4.17%,低于对照组子宫肌瘤复发率20.83%(P<0.05);研究组平均复发肌瘤数量少于对照组平均复发肌瘤数量(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肯定,可大幅度降低患者复发率,控制复发肌瘤数量,并纠正其血清性激素指标.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的 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高强度聚焦超声和子宫肌瘤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 VIP )、万方数字化期刊及MEDLINE、OVID、PUBMED等外文数据库,收集有关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对照试验( CCTs)。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1、3、6、12个月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平均分别缩小17.08cm3(P<0.00001)、32.61cm3(P<0.00001)、51.91cm3(P<0.00001)、121.59cm3(P=0.06);治疗后3、6个月子宫肌瘤直径较治疗前平均分别缩小0.96cm (P=0.0002)、1.32cm (P<0.00001);治疗后3、6、12个月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平均分别降低15.18(P=0.02)、16.02(P=0.0003)、13.54(P=0.002)。结论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确切可靠且安全性高,能明显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及直径、降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或不配伍GnRH-α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81例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米非司酮41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共三个月。B组米非司酮配伍GnRH-α 40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25mg,同时每隔4周皮下注射长效GnRH-α 3.75mg,共3次,亦观察3个月。在治疗前后专人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血清中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观察服药的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FSH(IU/L)、LH(IU/L)均明显下降,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都缩小。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子宫和最大肌瘤的体积缩小的较小,两组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米非司酮及与之配伍GnRH-α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适用于手术前或围绝经期用药,因其停药后易复发,故无法完全代替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对子宫肌瘤患者,选择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完成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表现出的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1月-2013年12月子宫肌瘤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子宫肌瘤患者分为B1组(观察组45例)与B2组(对照组45例)。B2组:选择25毫克/天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B1组:选择10毫克/天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比B1组与B2组子宫肌瘤患者完成治疗后在月经变化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变化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对两组子宫肌瘤患者完成3个月的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子宫肌瘤患者高于B2组患者明显(P〈0.05);在血红蛋白含量含量方面,B1组高于B2组子宫肌瘤患者明显(P〈O.05);在月经量方面,B1组少于B2组子宫肌瘤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选择小剂量米非司酮给予临床治疗,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获得了显著缩小,月经情况获得了有效改善,临床表现出的不良反应较少,并且凸显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霍艳  段海凤  王惠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54-165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探讨其缩小肌瘤的机制。方法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40例,每日服用米非司酮10mg,共3个月;Enantone组20例,每月皮下注射Enantone3.75mg,共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化验Hb、血脂、血糖;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皮质醇(C)、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测量子宫及肌瘤三维径线。凡肌瘤体积缩小20%以上者,为有效组;肌瘤体积缩小不足20%者,为无效组。结果平均子宫肌瘤体积米非司酮治疗有效组比用药前缩小了45.5%(P<0.05),Enantone组缩小了47.5%(P<0.05),两组缩小程度无差异。无效组体积增大18.74%(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治疗后有效组明显上升(P<0.05),无效组明显下降(P<0.05),Enantone组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3组用药前脂联素水平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脂联素水平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脂联素在子宫肌瘤的增殖中起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米非司酮可能通过调节脂联素水平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用量为25mg/d,研究组患者的用量为12.5mg/d。治疗3月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肌瘤反跳生长情况和对照组差异比较也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其进行手术后,其内膜不规则增生情况,研究组发生率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米非司酮治疗中,25mg/d和12.5mg/d剂量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但是12.5mg/d可以有效的减少内膜不规则增生发生率,更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不同服用方法对皮下埋植避孕术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影响。方法:120例行皮下埋植避孕术妇女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一日组在埋植日和每月月经来潮当日服米非司酮50mg,共服6次;两日组在埋植日和每月月经来潮当日、次日各服米非司酮25mg,共服6次。结果:服用米非司酮期间出血天数和滴血天数较对照组减少(P<0.01),经期延长和长期不规则出血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一日组和两日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停药后组出血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滴血天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一日组和两日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皮下埋植术后单次服用米非司酮可以改善术后子宫异常出血。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为肌瘤样本来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米非司酮组各20例,米非司酮组术前口服米非司酮10mg/d,连服3个月,B超监测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对照组术前3个月不服任何药物。术后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两组子宫肌瘤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B超显示服药后子宫平均体积为235.4cm3,比用药前的327.4cm3缩小了28.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服药后子宫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为76.3cm3,比用药前的135.6cm3缩小了43.7%,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VEGF表达强度为(-)11例,(+)6例,(++)2例,(+++)1例,阳性率45%;对照组VEGF表达强度为(-)7例,(+)2例,(++)8例,(+++)3例,阳性率65%。米非司酮组VEGF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0.01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应用彩色超声监测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的变化,测定血清激素水平、肝肾功能、血红蛋白,观察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血红蛋白上升。治疗后血E_2、P平均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子宫及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缩小率分别为30.1%和38.2%,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停药后62.5%患者子宫肌瘤逐渐增大。35%出现潮热、恶心等轻微副作用。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但停药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治疗,12.5mg,1次/d,睡前服用,连服3月。结果:68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闭经,贫血症状纠正,血红蛋白指标出现上升,在围绝经期的患者可致绝经,肌瘤体积缩小。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子宫肌瘤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愿意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三个月为一疗程,接受复查。结果:口服米非司酮可引起闭经、改善贫血;停药后月经复潮,可使经量减少、经期缩短;子宫体积、最大肌瘤体积缩小;部分更年期妇女用药后进入绝经期。结论: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娟花 《中国妇幼保健》2011,(19):2910-2911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采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51例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体积、肌瘤体积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朱明芸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6028-6029
目的:探讨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收集2008年1月~2011年6月6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单独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B组患者给予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6.7%。治疗后两组间控制出血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与A组(单独低剂量米非司酮组)患者相比,B组(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及不良反应明显比较低(P<0.05)。结论: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疗效比较明显,且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