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安庆地区农村男性股骨骨密度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与骨质疏松相关的生活方式情况调查表,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377名男性研究对象进行股骨扫描,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男性一般特征及劳动强度、吸烟、饮酒、饮茶与股骨骨密度关系。结果年龄、身高、体重和腰围与股骨骨密度相关;在调整相关危险因素后,劳动强度和饮酒可增加股骨骨密度(P=0.002、0.010),而吸烟、饮茶与股骨骨密度未显示出相关性。结论在安庆地区农村男性人群中年龄、身高、体重、腰围、劳动强度和饮酒与股骨骨密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钙感觉受体(CaSR)基因是引人关注的与骨质疏松症敏感性相关的侯选基因,为了解CaSR基因两个新多态位点与中国女性人群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352名研究对象进行腰椎及股骨扫描,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aSR基因R990G和E1011Q两个新多态位点基因型,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CaSR基因与腰椎及股骨BMD关系。结果发现CaSR基因的E1011Q多态位点在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前后均与女性股骨颈、股骨柄和股骨三角区的BMD呈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11、0.04和<0.001;R990G多态位点在调整影响因素前后,显示与女性股骨颈密度有相关趋势P=0.055,而A986S基因多态未显示与股骨、腰椎BMD相关。结论这一结果提示,CaSR基因E1011Q多态性可能是中国女性股骨BMD降低的危险因素。这个发现的意义及是否适用于大样本人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与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9例年龄≥60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纳入患者的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骨密度(BMD),根据T≤-2.5,-2.5<T≤-1.0,T>-1.0分别分为骨质疏松症组、骨量低下组、正常组;评价各组间tHcy的差异,及tHcy与两部位BMD的相关性.结果 ①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之间tHcy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tHcy与两部位BMD均无直线相关(r=0.27,P=0.778;r=-0.086,P=0.374).结论 tHcy与两部位BMD无直线相关,tHcy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可能独立于BMD和其他潜在的骨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骨密度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许多疾病和人体的衰老过程都可以影响骨代谢,造成骨矿物质含量的改变;尤其骨量的减少所致的骨质疏松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广泛的研究。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社会老龄化,作为老年性常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治疗在国家耗资巨大,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可以造成患者畸形、丧失劳动及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死于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我国人口众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数目惊人。自80年代,全国相关各个学科的众多科技工作者和临床医学家开展了有关骨质疏松预防、治疗、检测仪器等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椎体小梁骨面积比值与QCT骨密度值之间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6例病人,分为30~50岁和50岁以上两组,对第三腰椎行CT扫描,并以80HU、100HU和120HU不同阈值分别计算小梁骨面积比值(小梁骨面积/兴趣区面积),与此同时检测相同层面QCT骨密度值。结果两组中以100HU为阈值测得的椎体小梁骨面积比值与骨密度之间有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r1=0.789(P<0.0001)和r2=0.758(P<0.0001)。结论椎体小梁骨面积比值与骨密度间密切相关,由此我们可通过小梁骨面积比值对骨密度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s,BGP)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otase,BAP),尿羟脯氨酸/尿肌酐(urinary hydroxyproline/creatinine,HYP/Cr)及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urinary deoxypyridinoline/ereatinine,DPD/Cr)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骨代谢指标、骨折风险、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WHO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FRAX软件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2种方法评估骨折风险;检测晨起血清BGP、BAP,尿HYP/Cr、DPD/Cr;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绝经后妇女常见骨折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1)随着年龄增长,绝经后妇女骨折风险呈升高趋势,L2-4、L-FN、Ward's三角、L-distal forearm等4个部位的BMD呈降低趋势;BGP、BAP在51 ~ 55岁阶段有明显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2)骨代谢指标与骨折风险相关性:BGP与2种骨折风险评估结果均呈负相关(P<0.01),BAP、HYP/Cr、DPD/Cr与2种骨折风险评估结果均呈正相关(P<0.01);(3)骨代谢指标与BMD相关性:BGP与4个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P<0.01),以L2-4最为显著(r值=-0.739).BAP、HYP/Cr、DPD/Cr与4个部位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0.01),其中BAP与Ward's三角BMD高度相关(r值=0.729),HYP/Cr、DPD/Cr与L2-4部位BMD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536、0.751);(4)骨密度与骨折风险相关性:4个部位的骨密度与2种方法评估的骨折风险呈正相关(P<0.01),L-FN、L2-4的BMD与FRAX、OSTA指数风险分级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绝经后妇女的四项骨代谢指标与FRAX评估结果、OSTA指数、骨密度均有相关性,监测BGP、BAP、HYP/Cr、DPD/Cr等指标对此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OL4A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农村女性骨密度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343名女性研究对象进行腰椎及股骨扫描,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OL4A1基因(谷酰氨酸Q1334H组氨酸)多态位点基因型,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此位点多态性与腰椎2~4及股骨骨密度关系。结果在调整环境危险因素后,均未显示COL4A1基因H1334H基因型与股骨颈、腰椎2~4骨密度相关(P=0.409、0.705)。结论在中国农村女性人群中COL4A1基因Q1334H多态性与股骨颈、腰椎2~4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长春市35?79岁人群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Ⅰ型胶原C端肽(CTX-1)、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降钙素(CT)、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与前臂远端骨密度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桡、尺骨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BMD);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美国Thermo公司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骨代谢指标;将791例受试者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49岁人群TRACP、CTX-1、BALP、BGP等指标性别间不存在差异;50~79岁人群性别间差异显著,女性高于男性。TRACP、CTX-1与BMD负相关;女性BALP、BGP在50~64年龄段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65岁以后开始下降。25(OH)D3与BMD正相关;CT降低出现在65~79岁年龄段,与BMD显著正相关。结论骨代谢指标测定是监测骨量变化及骨质疏松早期诊断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临界载荷、骨刚度系数与骨密度间的关系。方法取SD大鼠40只,行骨质疏松造模,造模后3个月测定活体股骨骨密度,根据骨密度的高低分为4组,每组10只。分组后取大鼠股骨行三点弯曲试验,记录骨折临界载荷、骨刚度系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骨密度(0.241±0.009)g/cm2,B组(0.226±0.011)g/cm~2,C组(0.211±0.009)g/cm2,D组(0.193±0.008)g/cm~2,4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80,P=0.012)。A组骨折临界载荷(226.80±9.13)N,B组(212.11±7.96)N,C组(204.08±8.70)N,D组(193.60±8.08)N,4组骨折临界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83,P=0.020);且A组骨折临界载荷B组(t=-2.112,P=0.043),B组骨折临界载荷C组(t=-2.978,P=0.006),C组骨折临界载荷D组(t=-2.631,P=0.014)。A组骨刚度系数(526.37±8.86)N/mm,B组(531.10±12.01)N/mm,C组(490.57±9.76)N/mm,D组(465.88±5.41)N/mm;A组与B组骨刚度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2,P=0.074),B组骨刚度系数C组(t=-3.369,P=0.001),C组骨刚度系数D组(t=-2.539,P=0.019)。结论当骨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骨密度的下降与骨折临界载荷、骨刚度系数呈正相关,骨密度减少导致骨折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0.
老年男性骨密度与脂质过氧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98例男性老年人的骨密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谷光甘肽(GSH)进行测定,旨在研究老年人骨密度值变化与衰老的关系。结果:老年人BMD、SOD、GSH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BMD与SOD、GSH水平呈正相关,与LPO、MDA水平呈负相关。表明老年人骨密度与其衰老生化指标呈显著相关。老年人骨密度的丢失可作为衰老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50岁以上体检人群局部肌肉含量(髋部、腰部)与相应骨密度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年龄段局部肌肉含量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50岁以上体检人群8 305例资料,整理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的骨密度数据(腰椎和髋部),同时整理每人"骨密度局部模式"所检测的"腰椎周围""髋部周围"肌肉比值数据;按性别分男女两组,两组再按年龄分为50~59、60~69、70~79、≥80岁四个亚组,用折线图显示局部肌肉含量及相应骨密度随年龄变化趋势,用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局部肌肉含量与相应骨密度的关系。结果①髋部肌肉含量与股骨颈骨密度关系:50~59、60~69岁两个年龄段中,男性及女性具有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 05); 70~79、≥80岁两个年龄段中,男性及女性无相关性;②腰部肌肉含量与腰椎骨密度关系:仅在男性70~79岁年龄段中具有负相关关系(P0. 05),其余各组无相关性。结论 50岁以上人群中,在70岁之前,髋部肌肉含量对股骨颈骨密度影响显著,70岁之后,髋部肌肉含量对股骨颈骨密度影响不显著;所以,在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关范畴,建议50~70岁人群应关注下肢肌肉含量提高,以利骨量提高; 70岁以上老年人群,应更关注下肢肌肉含量之外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生殖特征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入住本院收治的2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被选为候选人。记录了一些社会人口、生活方式和生殖因素。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量法测量腰椎1-4(L_(1-4))的BMD。Pearson相关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评估生殖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年龄与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绝经年数、月经初潮年龄、妊娠次数和总泌乳期与其成负相关。在生殖因素中,调整年龄、体质指数、活动和钙摄入量后,泌乳持续时间和骨密度之间的呈现显著负相关性。结论除延长泌乳总时间外,其他生殖因素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血常规指标与骨髓脂肪含量、骨密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72名绝经后女性(年龄55~79岁),测量受试者身高、体重、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运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扫描L3椎体骨髓脂肪含量(fat fraction,FF),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扫描获取受试者腰椎(L1~4)、左股骨颈及全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评价MRS扫描可重复性,分析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值及BMD值相关性,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FF值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L3椎体FF值测量可重复性变异系数(CV)为2.86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呈负相关(P<0.01);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腰椎(L1~4)骨密度、左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性,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校正了年龄、身高、体重、BMI后,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是影响FF的独立负性相关因素(P<0.05,R2=0.518)。结论 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及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中青年女性人群中腰椎(L1~4)骨密度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血红蛋白、白蛋白、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健康体格检查的中青年女性4911名,按照年龄分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chemerin水平,探讨血清chemerin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医的200名参与者,进行年龄和性别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Pearson相关性检验用于调查血清chemerin水平与BMD之间的关系。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100例,对照组100例。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87. 65±5. 57) 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70. 09±5. 16) 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股骨骨密度与chemerin呈负相关(骨质疏松组:r=-0. 394,P0. 01;对照组:r=-0. 679,P0. 01);两组腰椎骨密度与chemerin也呈负相关(骨质疏松组:r=-0. 305,P0. 01;对照组r=-0. 361,P0. 01)。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与BMD呈负相关。需进一步研究chemerin在骨质疏松症病理生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腰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男性患者361例,年龄21~80岁;收集其一般资料,按照血压分为正常血压人群、高血压1级人群、高血压2级人群、高血压3级人群;对其行上中腹部CT平扫,使用定量CT获取腰椎骨密度,按照腰椎BMD测量值分为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结果 在各年龄人群中,不同骨量组BM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51~65岁组、66~80岁组中,腰椎骨密度随三酰甘油(TG)的升高而减低(P<0.05)。在51~65岁年龄组中,不同血压等级人群的腰椎骨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程、SBP、DBP、PP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50岁以上中老年人血压分级越高,低骨量及骨质疏松发病率越高。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BP、TG、BMI最终进入方程。结论 50~65岁男性人群高血压与骨密度有一定相关性。年龄、SBP及TG是腰椎骨密度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是腰椎骨密度降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谢雪  张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7):976-979, 1010
目的探讨基于体检人群血脂各项指标及不同血脂异常分型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骨密度和血脂相关指标完整且年龄18周岁的体检者28 174例,收集体检者的基本信息、各项血脂指标及平均骨密度与T值等资料,按照血脂异常分型进一步将患者分为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混合型高脂血症组和血脂正常组,比较各组间骨密度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血脂指标对骨密度的影响。结果 28 174例体检者中,高胆固醇血症914例(3.2%)、高三酰甘油血症2 266例(8.0%)、混合型高脂血症819例(2.9%)、血脂正常24 175例(85.8%);骨密度正常16 594例(58.9%)、骨量减少或骨质流失8 511例(30.2%)、骨质疏松3 069例(10.9%)。不同血脂异常分型体检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BMI水平、TC、TG、LDL-C、HDL-C水平之间存在差异(P均0.05)。不同血脂异常分型体检者的骨量异常者构成、骨密度和T值的平均水平之间存在差异(P均0.05),高胆固醇血症组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组的骨密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高三酰甘油血症组(P均0.05),而骨量异常者的占比为高胆固醇血症组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组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及高三酰甘油血症组(P均0.05)。结论加强体检人群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骨密度筛查,骨量异常患者应重视血脂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胃饥饿素、脂肪因子水平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64例有症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和100位健康人群(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受试者血清胃饥饿素、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量受试者全身、腰椎、髋部和股骨的BMD。结果膝骨关节炎受试者的全身、腰椎、髋关节、股骨的BMD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脂联素及胃饥饿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单因素分析中,血清胃饥饿素水平与所测量各个部位的骨密度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脂联素与股骨干骨密度和总股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进一步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后,胃饥饿素水平与各个部位的骨密度之间仍然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脂联素与股骨干、股骨的骨密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血清抵抗素与各部位骨密度在混杂因素调整前后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胃饥饿素和脂联素水平与BMD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胃饥饿素和脂联素对膝骨关节炎患者BMD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研究中老年体检女性血常规指标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问题。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中老年女性1 000名,收集其血常规指标、血糖、血脂、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同时使用QCT测量受试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根据骨密度值分为骨量正常组(≥120 mg/cm3)、骨量减少组(80~120 mg/cm3)和骨质疏松组(≤80 mg/cm3)。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组间血常规指标、血糖、血脂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小板计数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BMD组间年龄、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与L1 BMD、L2 BMD、L1~2平均骨密度(M-BMD)呈正相关(r=0.155、0.113、0.16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BMI、空腹血糖后,偏相关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与M-BMD仍呈一定正相关(r=0.153,P<0.01)。结论 血小板计数与中老年女性腰椎骨密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预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指标及骨量异常情况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为T2DM患者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入选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R分为无DR组和DR组,比较2组间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BMI、吸烟/饮酒史、BMD、骨代谢指标及骨量异常患病情况。结果总纳入T2DM患者616例,无DR组452例,DR组164例。与无DR组相比,DR组糖尿病病程较长,腰椎L1~L4、股骨及股骨颈BMD、T值、Z值均偏低,血Ca、24 h尿Ca、25(OH) D3偏低及血P、β-CTX偏高。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骨量异常患病率偏高(59.8%vs 50.2%,OR=1.48; 95%CI:0.99~2.22)。结论 T2DM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时骨形成及骨吸收指标表达均升高,骨转换率加速,PTH升高,破骨细胞活性增强,BMD下降,骨量异常患病率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