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医、道学者对命门学说已经作出了多方面研究,其中也不乏从道家内炼角度进行专门探究,但对命门之火的源流却尚未有人作深入的探讨。以下通过对相关医籍与内丹文献的考析,试图进一步揭示命门之火的源流。1命门之火的发生渊源 相似文献
2.
冯建华教授全程从“肾”论治糖尿病肾病,思路取于《内经》中“肾者胃之关”的思想,从肾之关门不闭、关门不开两端入手,在糖尿病肾病水液代谢失常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对《黄帝内经》“肾为胃之关”进行理论溯源,分析各时期医家对此条文的解读,认为“肾为胃之关”的理论内涵,应包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与“肾为脾胃升清降浊、阴阳平衡之关键”。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应立足于“(脾)胃”与“肾”两个核心脏腑,将“治(脾)胃应以升降为本,气血为要”与“治肾当以阴阳为根本”作为核心治则,进一步发挥“肾为胃之关”理论的指导作用,以期对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辨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素问·水热穴论》中"肾为胃之关"的理论内涵历代医家的认识多有不同。结合历代医家的认识与临床相关病证的研究,本于《内经》篇目原文,首先论述了"肾为胃之关"的原旨内涵,肾不仅为胃的水液代谢之关,还为胃的水谷精微代谢之关;其次提出了肾与脾胃相关的认识,并从经脉、生理及病理三个方面对肾与脾胃的密切相关性进行了阐述,以求对此理论进行全面理解;并提出在治疗诸如水肿、消渴、泄泻、便秘等二阴失司所致病证及部分中焦脾胃病时,皆可根据临床辨证从肾论治,以期为临床诸多疾病的论治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6.
张如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0(4):6-8
从出土简帛中"胃"的用法对《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句义提出质疑,又从《素问·水热穴论》原文进行分析,发现经文讲的是肾脏在发生水病(胕肿、风水、大腹、水肿)过程中的病理机制,并无涉及肾胃相关的任何情况。"肾者,胃之关也",即"肾者,谓之关也"。"胃"通"谓"。 相似文献
7.
"肾者,胃之关"源于<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意指二者在水液代谢中的联系,肾为至阴之脏,主水,水从胃入,而从肾出,故为肾关.本人在临床上体会到:肾为胃官,两者相互联系.肾为水火之脏,职司封藏,内守真阴真阳,亦畏燥热;而胃为纳谷之官,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喜润恶燥,故有"先天之阴阳藏于肾,后天之阴阳本于胃"之说,两者生理相关、病理相及.肾胃相关理论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肾治胃是治疗胃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诸多胃病如胃痛、痞满、呕吐等,其病虽在胃,其本在肾,当从肾论治,通过调肾能达到预期效果,具体治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堵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1071-1072
从胃与咽的生理解剖关系,探讨从胃治咽,以及半夏厚朴汤证有效的理论依据及后世曲解的原因。认为仲景原文记录的只是一个胃部病变迁延及咽的案例,用半夏厚朴汤化痰顺气,从胃治咽。后世执拗于妇人二字,曲解为肝郁情志不遂所致的癔症。未能真正理解张仲景从胃治咽思想的奥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素问·咳论》首先论述了寒邪从皮毛、胃两条途径侵肺而致内外合邪,导致咳嗽;总结咳嗽病机时又强调曰“此皆聚于胃,而关于肺”。各注家对此注解有异,如王冰从中上焦关系进行解释,认为两焦受病,邪气熏肺而肺气满逆,故而咳嗽涕唾;《医宗金鉴》则把主要病机归为胃有邪而浊,进而影响致肺;《太平圣惠方》根据前后文义把所属之邪定为寒气;《医学三字经》则认为是不能输布之水谷之气,随热化痰,随寒化饮,痰饮为患,致肺喘咳;《内经讲义测直接认为水饮聚于胃而关于肺,并认为本句经文含义可相当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回顾相关中医文献,从“咽胃相关”探讨慢性咽炎的病机证治.认为该病病程缠绵、易于复发,常与脾胃疾病相伴出现,病机特点为脾胃受损、津液无从化生或痰浊内蕴至津液输布失调;治疗当以健脾和胃为要,紧扣病机灵活配合养阴清肺或利咽散结之法,并注重调神养志.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5):419-422
通过辨析"外"之概念,进一步探讨"肾为之主外"的含义,从肾与体表的关系、肾与一身之气的关系和肾与神的关系阐述"肾为之主外"的意义。肾与体表的关系体现在肾主体表官窍,即肾主一身之"表"与"窍";肾主一身之气体现为肾主生发元气、肾为诸气之根本,以及肾主正气、卫气生于肾;肾与神的关系表现为肾主神智、肾主情志,肾作为神化生于内的根本和彰显于外的动力成为情志发生和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寒是百病之源,依据寒生六淫,风、暑、湿、燥、火皆由寒气所生。寒气蓄积,初为外感,表现为风寒、风热、风湿、暑热、暑湿、秋燥等不同现象,而其根源是伤寒所致。寒久而成病,寒为杂病之根,是多种疾病直接或间接的病因。寒是伤人致病的根本病因。受寒之人,耐热能力下降,日久则百病由生。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较丰富,普遍认为本病以肾、肝、脾三脏的功能失常为本,血瘀、痰浊阻滞为标。文章试图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脏腑功能改变、病理产物的产生、"气液昧之"和"玄府郁闭"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等,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变特点,以完善其病因病机学说并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5.
周震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1):20-22
通过分析“肾主骨”与“少阳主骨”的本质及其生理与病理,探讨两者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两者与肝之间的关系,以明确“肾主骨”与“少阳主骨”各自在骨之体用中发挥的作用,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观测了204序列糖尿病患者及216序列对照组健康人体表胃电动态频谱。结果显示:糖尿病胃热组空腹胃电活跃期的百分序列数及活动指数倾向增高,而餐后10-20min胃电达最大活动量的百分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脾虚组餐后10-20min胃电达最大活动量的百分例数及餐后10min最大活动量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糖尿病患者空腹胃运动偏亢或正常,但食荷反应则均延缓而减弱,此改变与脾虚证患者的胃电频谱异常相一致。提示糖尿病脾虚的存在,并与糖尿病植物神经交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临床运用辛味药治疗肺燥证、肺外寒内饮证、脾胃阴虚夹湿证、肺气郁闭证、肝经寒凝证、肾阴凝结证达到润燥的目的。此处的燥主要是指体内津液代谢失常而出现的燥证。辛味药物能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且能行、能散,具有动的特性。辛以润肺的机制与玄府理论密切相关。脾胃为水液代谢的枢纽,辛味药开发肠胃郁结,可打开通路,并有利于消除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从而解决因水津不布所致的燥象。辛润法治疗肾苦燥是取其味辛之性,除下焦阴寒,使津液得通,则燥自除。 相似文献
18.
<正>阴阳理论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其中阴阳交感、阴阳对立、阴阳转化、阴阳互根、阴阳消长是其主要思想。中医药临床应用包括理法方药都有阴阳理论具体的体现和应用。复脉汤即炙甘草汤,由汉代张仲景所创立,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其立意高远,组方严谨,备受后世医家所推崇,明代医家李梴称“一切滋补之剂,皆自此方而变化之”,清代医家徐彬则称其为“虚劳中润燥复脉之神方也”。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秉承中医学之阴阳理论,在复脉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9.
20.
目前,中医学界在急性放射损伤的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体系也尚未构建完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在辐射防护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对引起急性放射损伤的电离辐射的中医病因学特点进行分析,将其命名为电离毒。基于电离毒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以及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本研究提出:急性放射损伤的中医核心病机是脾为之卫的病理表现——脾失之卫。在急性放射损伤发病之初,病机为电离毒外侵,伤脾之卫;在疾病发展、变化阶段,病机为脾失之卫,百病由生;在疾病转归、预后阶段,病机为脾卫渐复,祛邪外出。充分认识急性放射损伤的中医病机,可为进一步探讨放射损伤的防治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