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对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纳入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膝关节功能评分、运动能力测试、膝关节间隙大小、膝关节超声图像、关节液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A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功能、运动能力、膝关节间隙、膝关节软骨厚度均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液中MA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关节液中SOD、GSH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关节液中SOD、G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温针灸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KOA症状,缓解疼痛,延缓软骨退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KOA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96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和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加予温针灸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膝关节疼痛症状、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肿胀程度,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血清骨代谢指标和软骨修复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58%VS 72.92%,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腰背冷痛、肢体乏力、关节僵硬、关节冷痛及活动受限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膝关节肿胀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以上指标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KOA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并减轻膝关节肿胀程度,且可有效提高骨代谢指标和软骨修复因子,以恢复局部关节内稳态,促进软骨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微针刀对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临床症状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82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实施温针灸联合微针刀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和关节肿胀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Lysholm量表和WOMAC量表评估膝关节功能,测定膝关节活动度(ROM);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后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24%(37/4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73.17%(30/4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肿胀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和RO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OMAC评分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配合微针刀可以改善KOA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KO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双固一通"温针灸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生活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固一通"温针灸法可有效改善KOA患者膝关节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除痹逐瘀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除痹逐瘀汤。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屈曲度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关节屈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除痹逐瘀汤治疗KOA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膝关节功能,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骨增定痛汤在膝骨关节炎(KOA)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其对患者关节功能、骨代谢、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骨增生胶囊口服,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自拟骨增定痛汤内服,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变化,检测骨代谢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50%,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为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提高,Lyshom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关节僵硬、疼痛明显减轻,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表(WOMAC)、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I型胶原C端肽(CTX-I)水平则明显低于治疗前,肌体炎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COX-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水平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13%、6.25%,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在KOA的治疗中,中药骨增定痛汤疗效更确切,更利于提高膝关节功能,减轻关节僵硬、疼痛等症状,且在改善骨代谢、减轻炎症损伤方面有更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马锐  刘东辉 《陕西中医》2020,(12):1813-1816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针刺联合拔罐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拔罐运动疗法,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血清BGP、OPG、CTX-I、IL-17、TGF-β1、APN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主要中医症状膝痛、肌肉瘦削、关节屈伸不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膝关节WOMAC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TGF-β1、APN、CTX- I水平低于对照组,BGP、O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联合拔罐运动疗法可降低KOA患者中医证候和疼痛、僵硬、功能评分,改善骨代谢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用补肾活血通络方及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1β、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结合温针灸治疗KOA可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4项的影响。方法: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术后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加用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有助于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功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4例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分组,2组患者均应用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62例KOA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KOA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比较2组KOA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KOA患者干预前后的症状积分、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症状积分、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KOA疗效确切,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针刺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4月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前庭康复训练,观察组55例采用桃红四物汤联合针刺,持续治疗6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及oVEMP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DHI评分、VAS评分、BBS评分和SAS评分、oVEMP检测上改善明显,而且临床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针刺可提高老年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改善平衡功能及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蠲痹汤加减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单独应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蠲痹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关节肿胀积分、骨摩擦音个数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2%(60/63),高于对照组的82. 5%(52/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HSS评分、关节肿胀积分、骨摩擦音关节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S评分中疼痛评分、功能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积分、骨摩擦音关节个数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小针刀配合蠲痹汤加减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关节肿胀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正骨科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治疗8周。比较两组术后8周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术前、术后8周的血流流变学指标、骨代谢指标水平及腕关节功能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8周,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护骨素(OPG)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ALP、BGP、OPG水平,增强腕关节功能,并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温针灸结合羌防袪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科治疗的60例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温针灸结合羌防袪痹汤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小针刀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及对骨代谢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30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穴位贴敷联合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骨代谢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膝关节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桃红四物汤联合辛伐他汀对大鼠上肢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和机制。方法:24只大鼠,体重180220 g,被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桃红四物汤组、辛伐他汀组和联用组(桃红四物汤+辛伐他汀),采用1%异戊巴比妥钠腹腔内注射(7 mg/m L)麻醉,硫化钠脱毛,温水洗净后,与大鼠背部脊柱两侧设计8cm×2cm随意皮瓣,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桃红四物汤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采用桃红四物汤和辛伐他汀单独治疗,联用组采用桃红四物汤+辛伐他汀治疗,给予药物治疗10 d后,观察各组随意皮瓣外观、MVD、存活率,检测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间黏附分子-1(ICAM-1)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表达水平。结果:联用组坏死面积最少,原味掀起皮瓣出血最多,可见血管数最多;联用组皮瓣存活率最高,与辛伐他汀组、桃红四物汤组比均有统计学差异(72.24±9.25 vs 57.88±10.76,P<0.05;72.24±9.25 vs 57.88±10.76,P<0.05);各组在皮瓣近段MV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皮瓣中段MVD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桃红四物汤组MVD显著低于联用组(8.23±1.23vs17.24±1.25,P<0.01;13.55±1.16vs17.24±1.25,P<0.01;14.88±1.76vs17.24±1.25,P<0.05);在MDA指标中,联用组相对于辛伐他汀组、模型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4.47±0.59 vs5.43±0.76,P<0.05;4.47±0.59 vs 6.21±0.81,P<0.01);在SOD指标中,联用组相对于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桃红四物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312.62±23.99 vs 174.61±23.91,P<0.01;312.62±23.99 vs 222.24±27.12,P<0.01;312.62±23.99 vs 275.22±24.78,P<0.05);NOS指标中,联用组相较于模型对照组、桃红四物汤组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9.32±0.24 vs 7.24±0.68,P<0.01;9.32±0.24 vs 7.52±0.52,P<0.01);ICAM-1指标中,联用组相较于桃红四物汤组、模型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2.97±0.49 vs 3.78±0.62,P<0.05;2.97±0.49 vs4.15±0.41,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辛伐他汀可通过增加组织对缺血的耐受能力、减轻炎症反应增加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技术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诊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中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FNA技术组(手术组,33例)和PFNA技术联合桃红四物汤组(联合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少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手术组(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PFNA技术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好,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及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临床价值优于单纯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结合认知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98例,按照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仅给接受知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血液流变学、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4. 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88. 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而言,给予桃红四物汤结合认知功能锻炼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陈瑞超  佟瑶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397-2399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以痛泻要方合桃红四物汤口服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随访1年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复发率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复发率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子肠镜检查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泻要方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肿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抗凝抗纤溶治疗,治疗组同时辨证给予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变化情况,并检测PLT、Fbg、APTT、PT、FDP、D-二聚体。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变化及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快(P<0.05);治疗组PLT、Fbg、APTT、PT、FDP、D-二聚体等实验室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恶性肿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