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载距突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采用AO跟骨锁定接骨板固定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 Ⅱ、Ⅲ型)患者按螺钉有无固定载距突分为A组(20例,患者均有1枚螺钉固定载距突)及B组(25例,螺钉未固定载距突),通过两组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影像学测量指标的变化量以及Maryland足部评分来比较术后疗效.结果 A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的变化程度明显小于B组.两组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载距突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后的关节面更为稳定,距下关节疼痛发生率更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全身骨折的2%,致残率在20%以上。跟骨关节内粉碎骨折多系高处坠落跟部着地所致,临床常见,但临床少见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伴载距突骨折、跟距关节脱位的病例。我们于2007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该类患者11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约75%的骨折累及距下关节[1],距下关节不同程度的破坏将影响患足的负重及行走功能。对于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治疗上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复位后关节面并利用钢板有效固定,预后优良率达3/4[3]。通过外侧入路对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进行复位及固定时,大多需要参照与距骨保持正常关系的内上骨折块[4],复位后如何将螺钉通过跟骨外侧壁钢板准确的固定在内上骨折块的载距突上并且将副损伤程度降低到最小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解剖学设计及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准确性分析。方法 (1)采用20例成人新鲜及防腐足部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载距突进行解剖测量,设计生产载距突螺钉导向器;(2)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6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19~67岁,平均41岁,将其分为A、B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跟骨外侧L形切口,均采用载距突螺钉内固定;A组采用常规盲打;B组采用自制新型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下置入。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术后采用Maryland足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2.77±10.57)m L,手术时间为(38.56±11.45)min,术中透视次数(3.67±1.45)次,愈合时间(12.28±1.16)周,且总优良率为93.33%,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新型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符合解剖学标准;采用新型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明显提高载距突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避免了因术中多次透视对骨科医生的放射性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经跟距外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自1997年以来采取经跟距外固定器复位固定的跟骨骨折患者34例,包括感染情况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评分。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15.6个月。结果:术后6~35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其中,优20例,良11例,可1例,差2例。平均得分80.6分,优良率89.2%。结论:经跟距外固定器能够很好地维持Bhler角及跟骨的高度,术后无需石膏外固定,能早期进行足趾及踝关节的功能练习,降低了骨折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但对Ⅳ型骨折效果差。..o  相似文献   

6.
跟骨重建钢板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住跟骨重建钢板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1年3月~2004年3月25例(28足)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固定。结果25例(28足)全部获得随访1a以上,所有病例完全愈合,无1例发生伤口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住跟骨重建钢板固定为治疗波及跟距关节面跟骨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量跟骨载距突的长、宽、高、前倾角和上翻角及与跟骨外侧壁的解剖参数,指导临床应用载距突螺钉进行内固定。方法对30具尸体跟骨骨骼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结合测量数据后钻入直径约4 mm的克氏针,观察克氏针在载距突的位置以及其与关节面的关系,从而确定跟骨外侧壁理想的进针点及角度方向以及载距突螺钉的直径大小。结果跟骨载距突上可以拧入2枚直径4.0 mm全螺纹钛钉,于外侧壁跟距关节下1cm(腓骨骨轴线上)钻入方向向内上倾斜27°,2枚螺钉呈10°左右的向心内固定,60足120枚螺钉中有8枚钻出跟骨后关节面,钻入安全率为93.33%。结论根据测得解剖数据,可以准确地植入螺钉,提高跟骨骨折手术中载距突螺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就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所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34例患者(35足),所采用的螺丝钉和AO跟骨钢板均为钛合金产品,本组患者均行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评分为86.8分,最高100分,最低49分,优良率79%,其中1例(3%)为差、6例(18%)为可,12例(35.3%)为良,15例(44%)为优。复位失败(>5mm)0足,7足(20%)复位差(3-5mm),18足(51.4%)近解剖复位(台阶<3mm),10足(29%)解剖复位,解剖复位占到80%。本组患者在手术之后有5例(14.7%)出现了伤口问题,其中有2例病情较为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最终结果及术后康复锻炼。结论: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较佳,安全可行、简单易行、无副作用、经济实用、术后恢复快,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深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以期为关节内跟骨骨折提供合理治疗。方法选择42例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分为锁定钢板内固定22例(观察组),普通钢板内固定20例(对照组),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术前与术后患足Bohler角、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Bohler角均较术前明显增加,观察组术后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良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能有效恢复Bohler角,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跟骨骨折是足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为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我院自2003~2010年期间,采用可塑性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分型属Sanders[1]Ⅱ、Ⅲ型骨折共40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入组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法治疗,观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优良率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P<0.05);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肯定,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早日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在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术后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两组预后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切口感染、骨髓炎、植入物疼痛、肌腱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所有并发症都对症处理后好转。观察组术后1个月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30.59±4.33°和121.49±6.49°,而对照组分别为25.33±3.42°和125.39±7.13°,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93.3%和70.0%,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在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能促进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整体预后疗效,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5年8月~2010年2月,收治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29例34足,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骨折25足,Ⅲ型骨折6足,Ⅳ型骨折3足.均应用外侧手术入路,或部分辅以内侧切口,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植骨8足.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6个月(9~24个月).应用影像学检查,术前平均BOHLER角是(4.5±0.7)°,术后平均是(26.6±1.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GISSANE角平均(91.0±5.6)°,术后GISSANE角平均(126.0±4.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Maryland Foot Sorce)进行结果评估,平均评分在SANDEKSⅡ型骨折为86分,Ⅲ型骨折为75分,Ⅳ型骨折为54分;优良率在SANDERSⅡ型骨折为84%,Ⅲ型骨折为67%,Ⅳ型骨折为33%.总优良率为76%.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对于SANDERSⅡ型和Ⅲ型骨折.  相似文献   

14.
陈星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6):167-168
目的:探讨跟骨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2月~2008年12月行切开复位可塑形钛质钢板固定加植骨术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41例52足.所有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L型大切口跟骨钢板固定,保护腓肠神经,钢板外侧固定,术后评价骨折复位效果。结果:采用Marglang足部评分标准,优24足,良16足,中7足,差5足,优良率为76.9%。切口一期愈合47足,切口延迟愈合3足,钢板外露伴浅感染2足。结论:跟骨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重建钛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月,对33例(3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钛板内固定,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按M 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33足均获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5~18个月),优良率90.9%,所有患者跟骨Bohler's角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应用重建钛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收治的27例29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组(空心螺钉组)7例(8足),经跗骨入路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组(克氏针组)12例(13足),非手术组8例(8足)。观察各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测量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各组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主观评分情况。结果经过积极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三组患儿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均获得了为期12~36个月的随访,克氏针组及空心螺钉组患儿均未出现伤口感染、骨折移位、内固定断裂等。在末次随访中,非手术组患儿X线复查跟骨Bohler角[(30.7±2.3)o]及Gissane角[(126.7±21.2)o]与治疗前比较[(30.2±2.5)o、(126.2±18.5)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克氏针组及空心螺钉组Bohler角及Gissane角[克氏针组院(31.2±4.5)o、(126.2±20.1)o;空心螺钉组(30.9±3.8)o、(126.0±17.8)o]与治疗前[克氏针组院(10.9±2.2)o、(141.2±20.9)o;空心螺钉组(11.1±1.6)o、(145.3±22.3)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经跗骨入路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足骨关节内骨折患儿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儿的伤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手术入路及手术时机。方法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25例28足,术前、术后注意局部消肿,术中注意关节面的解剖复位、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恢复和跟骨高度、宽度的恢复。结果25例患者经9个月~24个月的随访,参照Maryland评分系统,优良率为89.3%.结论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结合自体髂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能最大限度地减少44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是一种治疗有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用解剖型跟骨钢板对跟骨关节内骨折作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伤后手术时机和功能锻炼时间对跟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本组共54倒随访10~36个月.46例伤口Ⅰ期愈合;5例手术后切口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或者扩创后愈合;3例出现足外侧皮肤麻木.结论 对于Sanders分型中Ⅱ、Ⅲ、Ⅳ型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能最大程度恢复足的功能.手术时机在受伤后10d左右局部水肿消退时为最佳.术中植骨可减少手术后跟骨关节面的下陷,并能早期负重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筛选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手术均应用跟骨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2年以上,定期进行X线和CT检查。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AOFAS)、足功能指数(FFI)、10 cm可视量表评估(VAS)行足踝功能评分。结果共有38例患者进入回顾性研究,17例为SandersⅡ型骨折,21例为SandersⅢ型骨折。术前测量Bohler角为-24°~33°,平均(13.2±8.9)°,术后恢复为20°~45°,平均(33.8±9.2)°。在不同Sanders分型和性别组,AOFAS、FFI、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解剖学复位组和植骨组患者较近似解剖学复位和未进行植骨组的患者,AOFAS、FFI、VAS评分获得明显的改善(均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的中期预后与所选病例的特征、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学复位、Bohler角的恢复相关,与患者的性别、Sanders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