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对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91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成形组(n=46)和全切组(n=45).全切组患者予以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术,成形组患者予以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手术结束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m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前、术后3 m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tip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包括节稳定性、屈曲畸形、肌力、活动度、行走功能、疼痛;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I)、骨钙素(Osteocalcin,BGP)水平.结果:成形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短于全切组(P<0.05);术后3 m成形组手术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全切组(P<0.05);与治疗前对比,术后3 m各治疗组行走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评分均显著升高,MMP-1、IGF-1、BGP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成形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保护关节软骨,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检查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并进行Stol er半月板损伤分级,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并进行比较,分析MRI应用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准确性与可行性。结果 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检出92例(93.88%),其中Stol er分级与金标准关节镜检查比较无显著差异,>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MRI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可在保证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同时,降低患者的医源性损伤,可对半月板的形态、位置及信号进行清晰显像,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关节镜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6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关节镜手术治疗)和观察组(关节镜联合PRP治疗),每组各4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疼痛情况以及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PRP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效果好,可更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半月板撕裂的概率逐渐增加,但目前为止,关于半月板撕裂与胫骨平台解剖形态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目的:测量半月板损伤患者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和内侧平台凹陷深度以及外侧平台的高度,研究其与半月板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半月板损伤并行关节镜治疗患者164例,按照损伤情况分为内侧半月板损伤组(n=92)、外侧半月板损伤组(n=45)和内外侧半月板同时损伤组(n=27);选择78例同时期因膝关节痛就诊但无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MRI图像测量并比较各组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内侧胫骨平台凹陷深度和外侧胫骨平台凸出高度。结果与结论:(1)内侧半月板损伤组的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大于对照组(P <0.05),外侧半月板损伤组的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大于内侧半月板损伤组、对照组(P <0.05),内侧半月板损伤组和对照组的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显著大于外侧平台后倾角(P <0.05);内侧半月板损伤组的内侧胫骨平台深度小于外侧半月板损伤组、对照组(P <0.05),外侧半月板损伤组的外侧胫骨平台凸出高度大于内侧半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32例,其中部分切除成形23例,次全切除5例,完全切除4例.结果:平均随访12月,按Ikeuchi标准,效果优21例(65.6%),良6例(18.8%),优良率84.4%.结论: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54(60膝)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依据手术前MR检查以及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类型,进行部分切除成形术以及缝合术、全部切除术、次全部切除术治疗。手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采用国际Ikeuchi膝关节判定标准进行判定临床疗效、采用膝关节Lys holm判定标准进行判定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情况。手术后2 w恢复正常运动能力。所有患者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88.3%、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93.3%、1年后的总有效率为95.0%、2年后的总有效率为98.3%,<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后的膝关节评分显著优于手术前的膝关节评分,<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创伤小、延缓关节退变,保留半月板正常功能,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背景:半月板根部损伤是半月板突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外有许多关于半月板根部损伤和半月板突出关系的研究报道,而国内暂无相关的报道。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突出与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具有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突出征象患者的MRI及关节镜表现,将半月板突出长度≥ 3 mm或半月板突出长度/半月板最大径≥10%定义为严重突出,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测量方法下的内侧半月板突出与后根部损伤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MRI显示内侧半月板严重突出(半月板突出长度≥3 mm或半月板突出长度/半月板最大径≥10%)与关节镜检查显示半月板后根部损伤具有显著相关性(P < 0.05),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25.04 (3.07-204.44),6.96(1.38-35.19)。结果可见膝关节内侧半月板严重突出与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密切相关,是半月板根部损伤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共施行盘状半月板手术22例,其中部分切除成形术14例,次全切除术6例,完全切除术2例。结果:平均随访10月,效果优良者18例(优良率81.8%),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行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能保留部分半月板的优点,是目前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不同方法修复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寻找半月板损伤修复较适用的方法。方法随访208例232个半月板损伤镜下修复的病人,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镜下半月板缝合优于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更优于半月板次全切除成形术。结论应尽量避免完全切除半月板,完好部分应予保留修整成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手术前后的三维步态特征。方法纳入15名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和15名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损伤组术前、术后及健康对照组的三维步态参数,包括步态时空参数、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参数。结果 (1)损伤组术前步速和步长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损伤组术后步速、步长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2)矢状面,损伤组术前膝关节屈曲伸展活动范围、承重反应期和摆动相膝关节最大弯曲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术后承重反应期膝关节弯曲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术后摆动相膝关节最大弯曲角度和屈曲伸展活动范围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冠状面,损伤组术前内收外展活动范围和最大内收角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术后内收外展活动范围和最大内收角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3)矢状面,损伤组术后膝关节屈曲力矩第1、第2峰值较术前增加(P0.05),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冠状面,损伤组术后内收力矩第1、第2峰值较术前增加,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月板损伤患者有其独特的步态特征,通常采取僵硬步态来降低膝关节负荷。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能显著改善膝关节步态特征,但患者步态仍不能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因KOA于北京核工业医院行关节镜清理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在麻醉下采用常规膝前内、外侧入路作长度约5 mm的手术切口并对患膝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关节镜保护套管,注入适量灌注液使关节腔扩张充盈后置入关节镜镜头,视关节内病损情况取出游离体。冲洗关节腔,吸净关节腔内的液体后缝合加压包扎切口。实验组在关节镜清理术(同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即刻给予2 mL医用几丁糖+1 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此后每2周关节腔内注射治疗1次,共连续治疗3次。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6周内关节肿胀与再手术例数;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6周膝关节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膝关节功能活动情况依据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比较2组患者术后6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指标的水平。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6周内,对照组有1例重度、2例中度、2例轻度关节肿胀,实验组有1例中度、2例轻度关节肿胀,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7,P=0.246);术后6周内对照组9例,实验组8例再手术治疗,再手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5,P=0.263);对照组患者术后6周VAS评分较术前显者降低,而Lysholm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85、9.173,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Lysholm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变化趋势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65、11.196,P<0.05)。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4、0.105,P>0.05);术后6周,实验组患者VAS评分[(2.47±1.13)分]低于对照组患者[(3.25±1.37)分],而Lysholm评分[(86.36±11.0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73.14±12.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01、5.415,P<0.05)。术后6周,实验组患者CRP、IL-6、TNF-α分别为(11.13±3.36) mg/L、(2.03±0.22) ng/L、(4.92±2.56) pg/mL,均较对照组[(14.75±5.32) mg/L、(5.17±1.94) ng/L、(7.18±1.98) pg/m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38、5.125、6.741,P<0.05)。 结论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医用几丁糖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KOA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面分析关节镜手术对滑膜软骨瘤病的诊疗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运动医学科明确诊治了膝滑膜软骨瘤病共17例,术前负重行走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3.81±2.02;Lysholm评分为43.27±7.91.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及检验后采用关节镜对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并将关节内的软骨样游离体送致病例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行关节镜下探查清理术.术后给予玻璃酸钠+曲安奈德注射液腔内注射.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滑膜软骨瘤病,患者随访4~24(平均12.7)个月,患者术后体征缓解,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较术前改善,无其他并发症,我科随访期间未见滑膜软骨瘤病复发患者.行VAS评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提升至近期随访时的86.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滑膜软骨瘤病具有较强的隐匿性,采用关节镜手术对滑膜软骨瘤病可明确诊断,结合局部封闭镇痛治疗是目前治疗滑膜软骨瘤病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脱位致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一期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膝关节脱位致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及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或完全断裂的患者行Ⅰ期修复重建的疗效.其中车祸事故伤22例,军事训练伤4例,高台坠落伤2例.损伤至手术时间6~17(平均7)d.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21.7±6.52,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为17.42±11.56,关节活动范围为(27.2±19.6)°.合并内外侧半月板复合裂伤15例.通过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关节腔周围合并损伤后,采用患者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人工韧带(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 cruciate ligament,PCL),并使用带线锚钉修复内侧副韧带(medial cruciate ligament,MCL).结果: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平均18.2)个月.术后2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23±9.23,关节活动范围116.56°±12.8°,IKDC评分为88.74±8.74,与术前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脱位致多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案中,Ⅰ期关节镜下行ACL和PCL重建术,并使用带线锚钉修补MCL断端,患者受到的损伤小,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佳,通过进一步的康复理疗,关节粘连发生率较低,可得到相对满意的近期疗效,此方法值得临床参考并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朱成祥  赵其纯 《医学信息》2018,(21):97-99,10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8月~2017年10月筛选50例确诊为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应用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患者22例设为实验组,应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患者28例设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ysholm、IKDC、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对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与活动性随访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21.43% vs 9.09%),实验组在避免膝关节僵硬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优于对照组(4.55% vs 1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IKDC评分以及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随访过程中,实验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以及Tegn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创伤小,降低术后并发症,有效的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40岁以上的半月板损伤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有66名40岁以上患者接受了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手术方法均为先行关节镜探查,将半月板损伤的部分切除,再将剩余的半月板保留并且修整成型。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来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对于60岁以上的或者是患有明确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价其疗效。结果:随访时间为3.5—6a,平均随访时间为4a2个月。在各个年龄组包括骨性关节炎组,其术前、术后的Lysholm评分在统计学上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60岁以上或者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中,其术后ISOA较术前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对40岁以上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对于60岁以上或者是已经罹患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行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价值需要慎重评估。  相似文献   

16.
姜军  倪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5):6375-6380
背景: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后注射玻璃酸钠可以起到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但在膝关节镜下清理术后何时注射玻璃酸钠却存在争议。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后向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时间,术后即刻注射和术后2周抽吸关节积液后再注射,何时注射更有利于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 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析100例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术患者术后即刻注射和术后2周抽液后注射玻璃酸钠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疼痛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评分,术后6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3个月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近期康复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即刻注射和2周后注射组术前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分别为(6.52±2.38)分和(6.54±2.3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ysholm评分分别为(43.44±16.18)分和(51.12±16.30)分,即刻注射组低于2周后注射组。即刻注射组术后6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3.20±2.46)分,显著优于2周后注射组(5.10±2.68)分;即刻注射组术后3个月疼痛目测类比评分(2.72±2.70)分,Lysholm评分为(80.58±15.63)分,均显著优于2周后注射组(4.72±3.07分)、(64.96±21.68)分。说明术后即刻注射玻璃酸钠更有利于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术后膝关节功能的近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开链训练和闭链训练均可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然而两种方法的机制不一样,临床未见两种训练方法改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报道。目的:观察开链训练和闭链训练对青年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49例青年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采用康复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生物反馈开链组(n=25)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终末伸膝生物反馈训练,蹬踏闭链组(n=24)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单侧下肢蹬踏训练。其中基础治疗包括电针、手法治疗、徒手运动疗法;生物反馈开链训练采用加拿大Thought公司生产的Myotrac infiniti生物反馈仪进行刺激训练;蹬踏闭链训练采用德国GYM80智能力量训练系统蹬踏配件进行训练。1次/d,连续3周。使用膝关节屈、伸、全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评定级法评分、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四川省骨科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患者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在关节活动度方面:生物反馈开链组屈、伸、全关节活动度优于治疗前(P<0.05);蹬踏闭链组伸、全关节活动度优于治疗前(P<0.05);生物反馈开链组较蹬踏闭链组改善关节活动度较好,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疼痛和功能方面:2组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定级法评分、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蹬踏闭链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好于生物反馈开链组(P<0.05);2组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疼痛和功能方面均有效果;③结果说明,生物反馈开链组在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较好;在控制疼痛的基础上,蹬踏闭链组在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背景:Fastin锚钉已被广泛用于肩袖损伤、韧带损伤等治疗,但用于半月板修复方面国内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治疗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诊断并经关节镜下确诊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适合行缝合修复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缝合,通过症状、体征、Lysholm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8个月(平均19.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45.20±7.47)分和(41.55±8.91)分升高到治疗后的(90.60±5.46)分和(91.85±1.09)分(P < 0.05),说明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治疗半月板前角损伤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TightRope袢钢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系列病例报告。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0年10月PCL止点撕脱骨块的患者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7~65(45.7±7.8)岁,White Ⅱ型15例、Ⅲ型13例。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TightRope袢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术后12个月与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的差异。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90(67±8)min。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关节内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8例患者均获随访12~14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期间复查X线显示骨折无移位,无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2.5±0.6)个月。随访期间,2例屈膝受限,1例轻度伸膝受限,1例膝关节后方不适,予相应处理后症状缓解;其余2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特殊不适。28例患者术前患膝疼痛VAS评分(6.8±0.9)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45.7±6.3)分、IKDC评分(18.3±5.5)分,术后12个月分别为(2.2±0.7)分、(86.2±5.3)分、(95.8±3.1)分。患者术后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95、114.35、18.95,P值均<0.001)。结论 关节镜下TightRope袢钢板固定治疗PCL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Meniscus transplant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reconstruction has be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eniscus and ACL deficiency.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no reports of arthroscopic surgery and the outcome of both medial and lateral meniscus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after double-tunnel, double-bundle ACL reconstruction. Herein,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young male who received arthroscopic lateral and medial meniscectomy and ACL tibialis allograft reconstruction performed with the double-tunnel and double-bundle technique approximately 8 months after a knee injury. Approximately 4 months postoperatively he began to experience pain and weakness in the operated knee and subsequently underwent arthroscopic lateral and medial meniscus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in the same procedure. Second-look arthroscop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the meniscal allografts to have normal shape and the ACL grafts to be relatively intact at 18 and 30 months after surgery. His knee appeared stable and the range of motion was normal. Our hypothesis was that knee stability could reliably be restored with this combined procedure and the meniscal grafts and ACL graft could provide protection for each other. We suggest that medial and lateral meniscus allografts for one patient should be from the same donor. In the operation,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bone tunnels used to fix the horns of the meniscal grafts to avoid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tunnels in the tibial plate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