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析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与肿瘤标志物变化及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IMRT组(采取逆向调强放疗,n=70)与3D-CRT组(采取三维适形放疗,n=60)。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T细胞亚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结果 IMRT组总有效率为72.86%,高于3D-CRT组55.00%(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同时IMRT组治疗后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低于3D-CRT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下降、CD8+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IMRT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高于3D-CRT组、CD8+低于3D-CRT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CA125阳性、CA153阳性、CA199阳性、CEA阳性等为近期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年龄>65岁、CA125、CA153、CA199、CEA阳性为近期疗效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薛琪  李绪清  沈孟荣 《安徽医学》2020,41(6):694-696
目的 探讨乳腺癌基因-1(BRCA1)、癌抗原125(CA125)及甲胎蛋白(AFP)在不同病理因素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EC患者作为EC组,同时期选择6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子宫内膜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BRCA1、CA125和AFP的阳性表达情况并比较。探讨EC组此3个指标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因素(组织分化、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EC组BRCA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CA125和AF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患者BRCA1阳性率在病理学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三项病理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6、7.488、5.621,P=0.030、0.022、0.018);EC患者CA125阳性率在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深度两项病理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0、6.648,P=0.002、0.010)。结论 EC患者BRCA1、CA125、AFP阳性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正常患者不同,其BRCA1、CA125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因素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张跃欣  赵墨  魏康康  周国平 《安徽医学》2023,44(10):1222-1226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IL-3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南阳市中心医院的140例脑胶质瘤患者(脑胶质瘤组)和35例脑外伤行颅内减压的手术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胶质瘤组肿瘤组织和对照组正常脑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胶质瘤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肿瘤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诊断脑胶质瘤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临床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脑胶质瘤组IL-33高表达107例,低表达33例,对照组IL-33高表达11例,低表达24例,与对照组相比,脑胶质瘤组织中IL-33高表达率升高(χ2=25.817,P<0.001)。脑胶质瘤组织中IL-33主要表达于胞浆中,呈黄色、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脑胶质瘤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KPS评分、组织学分级和远处转移相关(P<0.05)。脑胶质瘤患者发生不良预后85例,预后良好55例,KPS评分(OR=2.221,95% CI:1.431~4.092,P=0.002)、组织学分级(OR=2.786,95% CI:1.231~8.002,P=0.001)、远处转移(OR=5.117,95% CI:1.661~9.234,P<0.001)及IL-33表达(OR=6.322,95% CI:1.432~10.221,P<0.001)是脑胶质瘤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组织中IL-33表达诊断脑胶质瘤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AUC为0.912(95% CI:0.837~0.915),当截断值为4.56分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22%和91.45%。结论 IL-3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集束化管理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于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6例,将其中静脉溶栓治疗后接受血压集束化管理的患者归为集束化组,未接受血压集束化管理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血压、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在院死亡率,以及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压集束化管理、NIHSS评分、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血压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86例患者中集束化组161例、对照组125例,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和溶栓前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集束化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4/161) vs 8.00%(10/125),χ2=4.598,P=0.032];在院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3%(6/161)vs 3.20%(4/125),χ2=0.058,P=0.810];90 d预后良好率(mRS评分为0~2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1%(100/161)vs 49.60%(62/125),χ2=4.485,P=0.034]。集束化组患者收缩压连续变异和舒张压连续变异均小于对照组[(13.37±4.92)mmHg(1 mmHg=0.133 kPa)vs(18.42±3.87)mmHg,t=2.437,P=0.025;(11.23±4.02)mmHg vs(15.48±5.16)mmHg,t=1.842,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集束化管理[比值比(OR)=0.798,P=0.002]、舒张压连续变异≤15 mmHg(OR=0.816,P=0.018)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应用血压集束化管理有助于改善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降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核因子-κB(NF-κB)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79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和69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SIRT-1和P65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电话形式进行随访,利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SCLC癌组织中,SIRT-1(χ2=38.581,P=0.000)和P65(χ2=26.348,P=0.000)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与术前血清NSE水平呈正相关(χ2=6.707,P=0.010和χ2=4.017,P=0.045)。SCLC癌组织中,SIRT-1与P65的表达呈低度正相关(r=0.223,P=0.042)。SCLC中,SIRT-1表达阴性(χ2=15.117,P=0.000)、P65表达阴性(χ2=3.971,P=0.046)的患者,预后更好。结论 SIRT-1和NF-κB在SCLC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可能与术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痛风患者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271例痛风、63例强直性脊柱炎、40例银屑病性关节炎、67例骨关节炎患者和280名健康对照的临床资料。比较痛风患者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和健康对照的血清CA724阳性率及水平。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将痛风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n=53)、慢性期(n=218)两组,比较两组间CA724水平的差异,并分析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血清CA724水平与白细胞计数、CRP的相关性。根据血清CA724水平,将痛风患者分为CA724水平升高组(n=63)和CA724水平正常组(n=208),比较两组间血尿酸、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 痛风患者血清CA724阳性率高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和健康对照(P<0.05,P<0.01),痛风患者血清CA724水平高于骨关节炎患者和健康对照(P<0.05,P<0.01)。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的血清CA724水平高于慢性期患者(P<0.01),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血清CA724水平与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1)。血清CA724水平升高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三酰甘油水平高于CA724水平正常者(P<0.01,P<0.05),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CA724水平正常者(P<0.01)。结论 部分痛风患者的血清CA724水平会升高,且其与痛风急性发作、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rs6265多态性与首发精神分裂症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关联性。方法 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经OGTT试验区分为糖代谢异常者(研究组)与糖代谢正常者(对照组),分别收集120例,同时收集健康组120例。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对BDNFrs6265进行基因型检测,同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测定血清BDNF水平。结果 研究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χ2=9.82,P=0.00;χ2=4.70,P=0.03)及健康组(χ2=19.70,P=0.00;χ2=8.16,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健康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P=0.57;χ2=0.50, P=0.48)。血清BDNF水平在各组中依次为研究组 < 对照组 < 健康组(F=40.09,P=0.00),3组中AA基因型BDNF水平均低于GG型、GA型(F=634.55,P=0.00,F=337.62,P=0.00,F=106.78,P=0.00)。结论 BDNF基因rs6265多态性与首发精神分裂症伴发糖代谢异常有关,且AA基因型是影响患者BDNF表达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免疫性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2015年1月~2016年10月纳入笔者医院所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92例,将其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谷氨酰胺、鱼油及精氨酸。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营养指标、炎性指标、免疫指标和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第1天和第7天血清营养指标,炎性因子浓度和免疫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4天,研究组血清白蛋白(t=2.578,P=0.012)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CRP浓度(t=4.431,P=0.000)和血清PCT浓度(t=3.486,P=0.001)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血清IgA浓度(t=2.801,P=0.006)及IgG浓度(t=3.386,P=0.001)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Glassgow评分(t=2.655,P=0.009),APACHEⅡ评分(t=1.983,P=0.049),SOFA评分(t=2.847,P=0.005)较前均明显改善,ICU天数显著性低于对照组(t=3.366,P=0.001);但两组30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5,P=0.456)。结论 免疫型肠内营养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清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γ干扰素(IFN-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情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NSCLC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TNM分期标准分为Ⅰ、Ⅱ期组50例和Ⅲ、Ⅳ期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NKG2D、IFN-γ、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及6个月内病死率;采用Pearson法检验血清NKG2D、IFN-γ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NSCLC患者血清NKG2D、IFN-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NKG2D、IFN-γ及两者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Ⅲ、Ⅳ期组血清NKG2D[(67.12±5.28)%]低于Ⅰ、Ⅱ期组[(81.50±7.33)%](P <0.05),血清IFN-γ[(23.67±5.74)ng/mL]、CEA[(43.76±6.48)ng/mL]、CA125[(35.62±6.03)u/mL]、CYFRA21-1[(11.69±1.86)ng/mL]高于Ⅰ、Ⅱ期组[(17.91±4.82)ng/mL、(21.53±4.62)ng/mL、(23.59±5.17)u/mL、(6.84±1.12)ng/mL](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KG2D与CEA(r =-0.683)、CA125(r =-0.615)、CYFRA21-1(r =-0.704)均呈负相关(P <0.05);IFN-γ与CEA(r =0.512)、CA125(r =0.439)、CYFRA21-1(r =0.543)均呈正相关(P <0.05)。150例NSCLC患者病死率为22.67%(34/150)。Ⅲ、Ⅳ期组6个月内病死率为28.00%(28/100),Ⅰ、Ⅱ期组6个月内病死率为12.00%(6/50),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68,P =0.027)。死亡组血清NKG2D[(58.58±5.62)%]低于非死亡组[(84.23±4.39)%](P <0.05),血清IFN-γ[(29.93±3.17)ng/mL]高于非死亡组[(20.95±2.20)ng/mL](P <0.05)。ROC曲线显示,IFN-γ、NKG2D及两者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80(95% CI:0.673,0.942)、0.820(95% CI:0.675,0.955)、0.860(95% CI:0.761,0.984),敏感性分别为78.1%(95% CI:0.648,0.892)、82.6%(95% CI:0.713,0.955)、86.5%(95% CI:0.752,0.978),特异性为51.3%(95% CI:0.443,0.714)、53.6%(95% CI:0.467,0.735)、41.5%(95% CI:0.328,0.616)。结论 血清NKG2D、IFN-γ与NSCLC患者病情程度、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患者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牛艳昕  王楠  刘杰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0):142-144,56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癌抗原-125(CA125)、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检测对卵巢癌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笔者医院收治的107例卵巢疾病患者,按照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卵巢癌组43例与良性病变组64例。选择同期于笔者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E4、CA125、VEGF水平变化及联合检测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卵巢癌组和卵巢良性病变组血清HE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卵巢癌组血清HE4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P<0.05);卵巢癌组和卵巢良性病变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卵巢癌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P<0.05);卵巢癌组和卵巢良性病变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卵巢癌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P<0.05);血清HE4+CA125+VEGF联合检测敏感度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单检测血清HE4、CA125、VEGF(P<0.05)。结论 血清HE4、CA125、VEGF在卵巢癌患者中呈高表达,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具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卵巢癌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转诊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救治效果的影响,并对影响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LVO患者。按患者的就诊模式分成直接就诊组和转诊组,直接就诊组患者通过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或其他交通工具从发病地点直接至我院急诊就诊,转诊组患者从其他医院转至我院急诊就诊,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根据预后将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和预后不良组(>2分),单因素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就诊模式,并对其中P<0.1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31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直接就诊组195例(61.7%),转诊组121例(38.3%)。与直接就诊组比较,转诊组患者既往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的患者比例低(χ2=4.549,P=0.033;χ2=29.319,P<0.001)。转诊组患者的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和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T)均长于直接就诊组[239(168,238)min vs 85(55,170)min,Z=1.779,P<0.001;397(306,472)min vs 285(214,364)min,Z=6.779,P<0.001],短期治疗有效率和预后良好率均较直接就诊组差[52.9%(64/121)vs 64.1%(125/195),χ2=3.903,P=0.048;46.3%(56/121)vs 57.9%(113/195),χ2=4.806,P=0.043]。预后良好组患者为169例(53.5%),预后不良组为147例(46.5%)。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小、高脂血症比例少、桥接治疗比例高[(64.2±12.8)岁vs(69.9±11.9)岁,t=4.095,P<0.001;0.6%(1/169)vs 6.1%(9/147),χ2=7.848,P=0.005;70.4%(119/169)vs 13.6%(20/147),χ2=102.975,P<0.001]。预后良好组中直接就诊的患者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66.9%(113/169)vs 55.8%(82/147),χ2=4.086,P=0.043],并且ODT、ORT均短于预后不良组[106(59,214)min vs 184(91,281)min,Z=3.997,P<0.001;308(226,389)min vs 350(267,453)min,Z=2.999,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桥接治疗、直接就诊和ODT短是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1)。结论 AIS-LVO血管内治疗患者中,转诊患者的预后较直接就诊的患者差。桥接治疗、直接就诊和ODT短预示着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刘进  张雷 《安徽医学》2024,45(3):331-336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PDCD4)、生长分化因子11 (GDF11)水平与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12例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成飞医院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110例同时期在成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DCD4、GDF11水平。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组(48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28例)。治疗后随访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42例),预后良好组(70例)。比较不同病情、不同预后患者血清PDCD4、GDF1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组血清PDCD4水平与GDF11水平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组患者血清PDCD4、GDF11水平与GCS、GO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PDCD4、GDF11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PDCD4、GDF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PDCD4、GDF11水平均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者血清PDCD4、GDF11水平均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PDCD4、GDF11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清PDCD4水平与GDF11水平呈正相关(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清PDCD4、GDF11水平与GCS、GO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脑疝影响是颅脑创伤预后的危险因素,GCS评分、PDCD4、GDF11是影响颅脑创伤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PDCD4、GDF11联合预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PDCD4单独预测的AUC(Z=1.993,P=0.046)及GDF11单独预测的AUC (Z=2.907,P=0.004)。结论 颅脑创伤患者血清PDCD4、GDF11表达下调与患者病情相关,两者联合对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protein-16,CC-16)水平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4月~2016年4月住院的ARDS患者97例,根据ARDS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RDS组(n=28)、中度ARDS组(n=33)及重度ARDS组(n=36)。根据住院30天病死情况,分为生存组(n=57)及病死组(n=40)。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测常规实验室指标及血清CC-16水平,记录APACHEⅡ及SOFA评分。ROC曲线检测CC-16、APACHEⅡ及SOFA评分的预后价值。结果 不同严重程度ARDS患者血清CC-16水平由高至低分别为重度ARDS组(27.33±8.14ng/ml)、中度ARDS组(20.27±6.97ng/ml)及轻度ARDS组(13.87±5.23ng/ml)。住院30天内病死的ARDS患者基线血清CC-16水平显著高于生存患者(24.98±8.33 vs 18.03±8.05,P=0.000)。CC-16单独使用的AUC为0.782(95%CI:0.691~0.872),CC-16联合APACHEⅡ及SOFA评分的 AUC为0.811(95%CI:0.728~0.895)。基线血清CC-16水平较低(<18.78ng/ml)患者30天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CC-16水平较高(≥ 18.78ng/ml)的患者(83.7% vs 38.9%,P=0.000)。结论 血清CC-16水平可作为ARDS患者短期病死情况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基于微滴式数字PCR(dd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浆游离DNA(cf-DNA)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β-actin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ddPCR检测cf-DNA绝对定量方法,根据不同浓度标准品验证该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线性以及重复性。该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患者、33例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cf-DNA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CEA、CA19-9水平,分析血浆cf-DNA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血清CEA、CA19-9水平的关系,并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本实验所建立的ddPCR方法能够检测低至10pg/μl的微量DNA模板,检测敏感度为0.29copies/μl;且在模板浓度为10pg/μl~10ng/μ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Y=-2.34+33.17X,R2=0.999);批内CV为9.85%,批间CV为11.04%。该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结直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cf-DNA水平分别为6700(3800~9925)、3100(2300~4000)、2500(1775~4000)copies/ml,结直肠癌组血浆cf-DNA水平显著高于结直肠良性肿瘤组(P=0.000)和健康对照组(P=0.000),而结直肠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结直肠癌患者血浆cf-DNA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浸润程度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TNM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患者血浆cf-DNA水平与CEA (r=0.210,P=0.099)和CA19-9(r=0.125,P =0.233)无相关性。ROC曲线结果显示,以5300copies/ml为cut off值,cf-DNA诊断结直肠癌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931、73.3%和98.3%,高于CEA(0.762、51.7%、95.6%)和CA19-9(0.548、45.0%、82.0%)。结论 建立了一种敏感、特异的ddPCR定量检测血浆cf-DNA的方法,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microRNA-21(miR-21)和microRNA-221(miR-221)的水平变化及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MPP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MPP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CON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miR-21和miR-221的水平差异,并分析二者与患儿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PP组血清miR-21和miR-221水平高于CON组(P <0.05)。MPP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低于CON组,而IL-6、IL-8、TNF-α的水平高于CON组(均P <0.05)。MPP组血清miR-21和miR-221与患者外周血CD3+r =-0.494和-0.656,P =0.037和0.014)、CD4+r =-0.621和-0.554,P =0.015和0.031)、CD8+r =-0.772和-0.476,P =0.003和0.043)、CD4+/CD8+r =-0.545和-0.660,P =0.023和0.014)均呈负相关,而与TNF-α(r =0.787和0.619,P =0.000和0.015)、IL-6(r =0.530和0.598,P =0.035和0.029)、IL-8(r =0.665和0.614,P =0.012和0.017)均呈正相关。结论 MPP患儿血清miR-21和miR-221水平升高,且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监测两者的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MPP患儿的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并为合理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1(Apo A-1)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医院慢性HBV感染患者362例,包括88例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94例乙肝肝硬化、18例乙肝肝癌(无肝硬化基础)和162例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另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清Apo A-1、AFP和其他实验室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血清Apo A-1和AFP水平在所有组别中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86,χ2=112.53,P均=0.000)。随着疾病进展,血清Apo A-1水平逐步明显下降(P均 < 0.05),但正常对照组与乙肝肝癌组(无肝硬化基础)、慢乙肝组与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组、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组的Apo A-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Child-Pugh评分A、B、C级肝癌患者血清Apo A-1水平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肝癌患者Child-Pugh评分A级患者显著高于相对应的肝硬化患者(t=-3.02,P=0.003),而B、C级患者之间的血清Apo A-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1.19,P=0.610、0.240)。TNM分期Ⅰ+Ⅱ肝癌患者血清Apo A-1水平显著高于TNM分期Ⅲ+Ⅳ肝癌患者(t=3.85,P=0.000)。结论 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Apo A-1水平与是否合并肝硬化、Child-Pugh评分及TNM分期相关,肝功能储备情况和机体的应激反应等多个因素影响血清Apo 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方法 选择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放疗联合RFA;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常规放疗。对比两组疗效、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及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8,P=0.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84% vs 62.50%,P<0.01)。两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9% vs 25.0%,χ2=5.005,P=0.02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放疗联合RF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肿瘤复发,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且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齐黎美  金万里 《安徽医学》2018,39(9):1139-1141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孕周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围产儿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诊治并分娩的ICP患者167例,按ICP不同发病孕周分为4组,1组为妊娠≤27+6周(15例),2组为妊娠28周~31+6周(29例),3组为妊娠32~33+6周(26例),4组为妊娠≥34周(97例)。比较4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的发生率。以孕32周为界,比较妊娠<32周组(44例)及妊娠≥32周组(123例)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以及其血清总胆汁酸(TBA)及重度ICP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4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7,P<0.001;χ2=7.990,P=0.046;χ2=24.557,P<0.001;χ2=9.045,P=0.019;χ2=11.777,P=0.003)。妊娠<32周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6,P<0.001;χ2=7.838,P=0.005;χ2=24.204,P<0.001;χ2=4.751,P=0.029;χ2=9.612,P=0.002;χ2=7.592,P=0.006)。妊娠<32周组患者的血清TBA水平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5,P=0.001);妊娠<32周组患者重度ICP发生率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P=0.044)。结论 妊娠<32周ICP患者血清TBA水平高,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并积极诊治孕32周之前发病的ICP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以静脉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预后评价指标,mRS评分≤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54例),3~6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3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溶栓前Alberta脑卒中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等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为59.3%(54/91),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66.57±13.46)岁vs(75.95±6.06)岁]、卵圆孔未闭患者比例[11.1%(6/54)vs 0.0%(0/37)]、基线NIHSS评分[7.5(3.5,13.0)分vs 18.0(13.0,22.0)分]、基线GCS评分[14.5(12.0,15.0)分vs 10.0(8.0,14.0)分]、溶栓前ASPECTS[10.0(9.0,10.0)分vs 9.0(8.0,10.0)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1.9%(1/54)vs 32.4%(1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4,χ2=4.401,Z=5.235,Z=4.079,Z=2.519,χ2=16.76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比值比(OR)=3.236,95%置信区间(CI):1.077~9.709,P=0.036]、基线NIHSS评分(OR=2.874,95% CI:1.074~6.329,P=0.034)、SICH(OR=9.346,95% CI:1.017~83.333,P=0.048)是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年龄、脑卒中严重程度和SICH是影响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越大、脑卒中严重程度越重或发生SICH,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2年8月间于笔者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3DCRT组(联合组)和单独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组(单独组),每组各4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改变水平。结果 单独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40.00%(16/40),明显低于联合组的72.50%(29/40, χ2=8.548, P=0.003);而且,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7.50%(39/40)也显著高于单独组的82.50%(33/40, χ2=5.000, P=0.025);但是,单独组和联合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 P=0.431);另外,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1个月,明显长于单独组患者的12.3个月(χ2=4.716, P=0.030);尽管治疗结束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CA125和CA19-9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联合组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单独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3DCRT治疗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