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琼  叶京英  曹葆强 《安徽医学》2020,41(3):343-346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消化运动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入住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ERAS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路径的基础上,引入ERAS理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消化运动功能、口渴、恶心呕吐及不同时间点视觉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恢复通气时间[(11.00±2.32)h]、[JP]进食流质时间[(11.96±1.93)h]、排便时间[(12.52±3.68)h]及下床活动时间[(12.52±1.73)h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疼痛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口渴感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术期患者实施ERAS,能改善术后消化运动功能,降低手术应激,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与缩宫素在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60例,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注射6IU垂体后叶素+10m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20U缩宫素+10ml生理盐水,按照两组的用药情况,观察比较血压变化和其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减少(98.13±5.07min vs 110.83±8.03min,t=-7.324,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67.50±10.24ml vs 97.83±16.10ml,t=-8.705,P=0.000),血红蛋白术前术后变化(9.67±2.09g/L vs 11.53±2.21g/L,t=-3.362,P=0.001)。术中用药后15min,治疗组收缩压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150.77±5.57mmHg vs 142.03±5.21mmHg,t=6.273,P=0.000)。结论 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剥除术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但会引起短暂性血压升高,临床使用应结合患者病情个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19月1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RP组、LP组。两组均行全身麻醉,RP组全身麻醉前实施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LP组由手术医生在术毕行切口局部麻醉。记录RP组RISS阻滞20 min后在锁中线处的感觉阻滞范围;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术后舒芬太尼消耗总量、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比较入PACU时及术后2 h、6 h、12 h、24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及各时间点咳嗽能力评分;比较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RP组瑞芬太尼用量较LP组低(P <0.05)。RP组不同时间点的静息时或咳嗽时VAS评分均低于或等于LP组(P <0.05)。RP组或LP组咳嗽时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较静息时高。两组患者咳嗽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P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较LP组少,补救性镇痛较LP组低(P <0.05),满意度较LP组高(P <0.05)。RP组术后PACU停留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LP组短(P <0.05)。RP组术后1例(3.3%)发生头晕,LP组为2例(6.7%)。RP组2例(6.7%)发生恶心呕吐,LP组为8例(26.7%),两组各发生低血压1例(3.3%),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皮肤瘙痒;RP组没有发生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术后镇痛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对比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对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ASAⅠ~Ⅱ级、年龄37~65岁患者100例,按照不同麻醉维持方案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七氟烷+右美托咪定(D组,n=50),七氟烷+瑞芬太尼(R组,n=50)。常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D组患者吸入1.5%七氟烷+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1.0μg/(kg·h)],R组患者吸入1.5%七氟烷+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4~10μg/(kg·h)]。测量比较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所有患者清醒和气管拔管的时间,统计患者恢复期严重咳嗽和躁动发生率。统计患者恢复室内严重疼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测量比较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刻的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清醒时间(4.2±2.1min)和气管拔管时间(4.8±3.1min)显著短于D组(11.9±3.6min和14.2±4.3min,P<0.05)。两组患者躁动和严重咳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恢复室内镇痛数字评分者和自述尿管相关膀胱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R组(24% vs 52%,12% vs 30%,P<0.05)。结论 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术中联合输注右美托咪定或瑞芬太尼在控制苏醒期严重呛咳、躁动发生率方面具有类似的效果,瑞芬太尼在缩短清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方面具有优势,右美托咪定在减少术后疼痛和尿管相关膀胱不适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王晓兵  张湛  王佩双  凌萌  张琳琳 《安徽医学》2018,39(12):1470-1474
目的 观察舒适化浅镇静策略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安徽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200例,按照入科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操作流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镇痛镇静药物(舒芬太尼、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镇静药物用量、镇静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意外拔管发生率、谵妄发生率及转出后1个月内定向力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药物丙泊酚用量为(5 652.00±526.45)mg、右美托咪啶用量为(1 640.50±387.22)μg、机械通气时间为(4.56±0.77)d、ICU住院时间为(5.98±0.89)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Ramsay评分为(3.32±0.55)分、RASS评分为(-1.32±0.85)分,更接近镇静目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意外拔管发生率、定向力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在食管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可以降低镇静药物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关家辉  夏国志 《安徽医学》2018,39(10):1271-1273
目的 观察减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RPLAR)对老年中高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创伤应激指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老年中高位直肠癌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采用常规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常规组),35例采用RPLAR (减孔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情况、术后各项创伤应激指标及康复进程。结果 减孔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8.78±28.95) min,较常规组(145.24±29.54) min短,且术中出血量(46.75±20.24) mL,较常规组(70.75±28.78) mL低(P<0.05)。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及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肾上腺素、皮质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减孔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上述各指标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孔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8.78±1.95) d、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25±1.21) d、住院时间为(11.25±2.21) d,均较常规组短(P<0.05)。结论 老年中高位直肠癌患者RPLAR术后创伤应激反应小,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并分析各血清指标与痛觉过敏的关系,指导早期预测与干预。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23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生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将入选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分析血清各指标之间及其与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影响因素的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2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发生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的患者81例(35.22%)。发生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 <0.05)。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IL-1β与IL-6、TNF-α呈正相关(r =0.521和0.567,均P <0.05),IL-6与TNF-α呈正相关(r =0.474,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β[O^R=1.345(95% CI:1.012,1.943)]、IL-6[O^R=1.782(95% CI:1.369,1.991)]、TNF-α[O^R=1.593(95% CI:1.325,1.992)]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发生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IL-1β截断值为23.156 pg/mL,AUC为0.835(95% CI:0.773,0.897),特异性为96.3%(95% CI:0.841,0.987),敏感性为88.8%(95% CI:0.619,0.903);IL-6截断值为169.743 pg/mL,AUC为0.811(95% CI:0.743,0.879),特异性为97.5%(95% CI:0.814,0.991),敏感性为80.9%(95% CI:0.701,0.882);TNF-α截断值为241.501 pg/mL,AUC为0.810(95% CI:0.738,0.883),特异性为93.8%(95% CI:0.798,0.976),敏感性为80.3%(95% CI:0.765,0.895)。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发生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风险的AUC均> 0.8,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血清IL-1β、IL-6、TNF-α可能是患者术后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考虑通过术前检测各血清指标水平预测其术后发生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风险,对指导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对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淋巴清除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和盆腔部位淋巴结清扫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住院费、住院时间和淋巴节,观察患者的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5.34±20.16min、术中出血量为196.57±21.48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16±25.35min、311.55±26.75ml (P<0.01)。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为42.14±5.36h、住院时间为9.71±1.89天、住院费为19317.28±2163.52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25±7.83h、12.16±2.15天、24538.78±2461.7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为28.76±4.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14±5.32(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淋巴囊肿、尿潴留、伤口感染和血管损伤等,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07%(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64%(17/41,χ2=4.870,P=0.027)。结论 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临床效果良好,淋巴清除效果好,安全性好,费用低,临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TU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太和县中医院收治的BPH患者12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TUKEP组与TUPKP组,每组62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质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最大尿流率(Qmax)等临床资料。结果 TUK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7.08±26.03) mL、(1.27±0.52) d、(2.54±2.14) d和(11.44±4.37) d,均低于TU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IPSS、QOL评分及Q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TUKEP组患者IPSS、QOL评分及Qmax分别为(8.72±1.72)分、(1.64±0.32)分和(15.71±1.71)mL/s,TUPKP组患者分别为(9.10±1.41)分、(1.55±0.34)分和(1.55±0.34)mL/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及其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KEP与TUPKP均可以有效改善BPH患者排尿困难症状,TUKEP在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汪惠  樊玉花  项明琼 《安徽医学》2016,37(7):843-846
目的 观察预先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麻醉诱导期患者呛咳发生率、依托咪酯诱导引起的肌阵挛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12月长海医院第一手术室拟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给药时间1 s,3 min后行全身麻醉诱导,给药顺序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给药时间3 s,观察1 min后给药罗库溴铵1 mg/kg,注射结束后2 min再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后行气管插管;对照组全身麻醉前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其他操作与试验组相同,但是诱导期舒芬太尼用量为0.4 μg/kg,给药时间4 s。观察两组患者预先给予舒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后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诱导期间呛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肌阵挛发生情况及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础呼吸频率[(17.1±1.7)次/min vs (16.4±1.8)次/min]、血氧饱和度[(98.0±1.2)% vs (98.0±0.9)%]、心率[(77.2±12.7)次/min vs (81.6±16.2)次/min]、平均动脉压[(91.0±11.8)mmHg vs (93.6±11.5)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后,呼吸频率明显减慢[(13.5±1.8)次/min vs (16.2±2.0)次/min,P < 0.05)],但血氧饱和度[(97.7±1.6)% vs (98.0±0.9)%,P > 0.05)]没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均没有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程度减轻(P < 0.05);肌阵挛发生率明显减少(P < 0.05);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P < 0.05)。结论 全身麻醉前预先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安全可行,可以明显降低麻醉诱导期呛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降低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的发生率,循环更加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择期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腰方肌阻滞组(QLB组)和常规镇痛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QLB组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阻滞完善后,在全麻下手术;C组患者在常规全麻后手术,术毕均使用舒芬太尼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维持术后48 h内咳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PCIA累计用量及术后补救镇痛发生率,术后4、8、12、24、48小时的咳嗽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IA相关并发症,包括瘙痒、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发生及QLB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QLB组和C组的一般情况比较,两组在性别构成、身高、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QLB组手术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QLB组在瑞芬太尼用量、48 h内PCIA累计用量、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QLB组在瘙痒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未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可以提供有效镇痛,明显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降低明显镇痛相关并发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阿片类药物对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用量及大脑皮质抑制速度和抑制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为18~60岁、拟全身麻醉下行乳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 随机平均分为4组:P组(异丙酚)、FP组(芬太尼+异丙酚)、SP组(舒芬太尼+异丙酚)和RP组(瑞芬太尼+异丙酚);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芬太尼2μg/kg、舒芬太尼0.2μg/kg和瑞芬太尼2μg/kg, 而后给予持续静脉滴注异丙酚100mg/min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大脑皮质抑制状态。记录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和BIS值、 BIS值达到60的时间(BIS60)、BIS最低值及其出现的时间;并计算各组异丙酚的用量, 同时分析异丙酚用量与BIS最低值的相关性。结果 3组阿片类药物/异丙酚组合的意识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组:93±14s;FP组:76±11s;SP组:62±10s;RP组:72±14s), 意识消失时的BIS值均明显增高(P组:57±6;FP组:80±5;SP组:81±2;RP组:80±3)(P组与FP、SP、RP组相比较, P均<0.05);SP组BIS60的时间(83±14s)明显短于FP组(96±11s)和RP组(95±13s), SP组BIS最低值(40±3)明显高于FP组(32±3)和RP组(30±3), SP组异丙酚用量(1.64±0.42mg/kg)明显低于FP组(1.99±0.24mg/kg)和RP组(1.99±0.53mg/kg)(SP组与FP、RP组相比较, P均<0.05);异丙酚用量与BIS最低值在SP组(r=-0.98)、FP组(r=-0.99)和RP组(r=-0.99)组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在以BIS作为大脑皮质抑制状态的监测指标时, 达到意识消失剂量的芬太尼/异丙酚、瑞芬太尼/异丙酚和舒芬太尼/异丙酚3种组合相比较, 舒芬太尼/异丙酚组合对大脑皮质的抑制速度较快, 但对大脑皮质的最大抑制程度较低。提示阿片类药物与异丙酚联合诱导时, 不能通过患者意识消失的速度来预测可能达到的最大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13.
束维龙  黄学勤  程学仕 《安徽医学》2017,38(10):1298-1300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数比值(NLR)对慢性鼻窦炎(CRS)患者的诊断及术后复发判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CRS患者67例,作为CRS组。同时,严格筛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9例作为对照组。采集空腹外周血进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术后6个月再次对以上患者进行血细胞计数,并将患者分为术后复发组和术后非复发组,对CRS组、术后复发组、术后非复发组及对照组的上述血细胞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CRS组白细胞计数(7.59±2.4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91±2.14)×109/L及NLR水平(5.37±1.80)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1.13±0.37)×109/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CRS的最佳诊断值为4.37(95%CI:0.931~0.977,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方差分析表明,术后未复发组、对照组及CRS组3组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水平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组白细胞计数(8.14±2.9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60±2.57)×109/L及NLR水平(6.74±1.88)高于术后未复发组,淋巴细胞计数(1.00±0.36)×109/L低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NLR在CRS患者的诊断及术后复发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薛亚辉  宫小勇  郑伟  李永强 《安徽医学》2016,37(11):1418-1421
目的 分析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前列腺增生(BPH)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BPH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30例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设为TUERP组;将30例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设为PKRP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与残余尿(PVR),以及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前列腺切除率、术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TUERP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0.09±13.14)min较对照组(56.87±12.43)min下降(P=0.045),术中出血量(115.34±31.34)mL 较对照组(135.45±41.14)mL减少(P=0.037);前列腺切除重量(42.34±16.34)g高于对照组(33.56±14.7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7.45±5.78)h较对照组(11.12±6.98)h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IPSS评分、QOL评分、Qmax、PVR结果均较术前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ERP术式与PKRP术式治疗BPH均有显著疗效,TUERP术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肥胖腹股沟疝患者(≥70岁)围手术期是否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在临床路径(CP)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CP中控制好合并症的76例非肥胖高龄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试验组患者不使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患者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情况及相关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5.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5.52±1.28)×109/L vs(5.73±1.59)×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63.91±6.55)% vs(63.77±9.18)%]、C反应蛋白(CRP)[(3.35±0.80)mg/L vs(3.30±0.79)mg/L]及最高体温[(36.59±0.44)℃ vs(36.62±0.36)℃]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5.98±1.37)×109/L vs(6.11±1.66)×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65.22±6.49)% vs(64.98±9.09)%]、CRP[(7.47±0.85)mg/L vs(7.13±0.86)mg/L]及最高体温[(36.84±0.45)℃ vs(36.81±0.34)℃]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RP及最高体温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P中控制好合并症的非肥胖高龄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可以不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张丁  郑立山  刘芹  张琦  陶清 《安徽医学》2020,41(3):257-260
目的 观察LiDCOrapid监测下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入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90例胃肠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DCOrapid监测下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组(L组)与经验麻醉组(E组),每组45例。L组采用LiDCOrapid监护仪监测心脏指数(CI)、每搏量变异率(SVV),以SVV(≤ 12%)、CI[≥ 2.5 L/(min·m2)]、平均动脉压(维持在基础值±20%)为目标,调整补液和心血管药物的使用;E组仅凭医师临床经验实施血流动力学管理。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恢复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组患者术中液体输注总量为(859.16±178.61)mL、尿量为(257.83±149.22)mL,均少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和麻醉苏醒室留观时间分别为(25.29±10.63)min和(40.44±10.12)min,短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5±1.47)d和(11.91±1.89)d,均短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术后第24小时血乳酸为(0.86±0.29)mmol/L,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DCOrapid监测下的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能够减少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中输液总量,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38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经脐部切口放置Trocar建立气腹,置入单孔带操作通道0°腹腔镜,探查肠套叠,无损伤钳操作使之完全复位。肠套叠复位后,如果发现肠管畸形,可扩大脐部切口,将病变肠管提至腹腔外切除。同时收集同期行传统多孔腹腔镜肠套叠手术的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多孔腹腔镜组相比,单孔腔镜组手术时间缩短[(32.4±8.6)min vs.(40.6±9.8)min,P<0.05],出血量减少[(5.5±1.5)mL vs.(8.6±2.2)mL,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4.6±1.2)d vs.(6.2±1.4)d,P<0.05],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4.2±0.8)分vs.(3.2±0.7)分,P<0.05]。随访6个月~2年未见肠套叠复发。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并且能达到更好的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吐措施对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产妇围生期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从2014年8月~2015年8月于笔者医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50例产妇,产妇年龄25.6±4.8岁,体重65.5±9.5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分为两组:多模式镇吐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75例。两组产妇均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1mg/kg以预防注射痛。M组产妇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前5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和托烷司琼2mg,于结扎脐带后静脉注射丙泊酚0.5~1.0mg/kg,术毕给予托烷司琼2mg及帕瑞昔布钠40mg。C组产妇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前5min及结扎脐带后均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术毕给予昂丹司琼4mg及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产妇术中恶心、呕吐(IONV)和术后24h内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并观察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产妇术后24h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按压次数。结果 与C组比较,M组产妇未发生IONV或PONV例数升高(P<0.05),而恶心、呕吐及使用镇吐药例数均降低(P<0.05)。M组产妇恶心、呕吐程度低于C组(P<0.05)。M组产妇术后24h内的VAS及PCIA泵按压次数均低于C组(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多模式镇吐措施可明显降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产妇围生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孙传成  苏义林  汪芹 《安徽医学》2016,37(10):1273-127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高位肛门闭锁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高位肛门闭锁患儿45例,23例行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LAARP),22例行后矢状路肛门成形术(PSARP),比较两种肛门成形术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结果 LAARP与PSARP比较,出血量[(12.1±3.6)mL vs(16.1±2.6)mL,t=-4.25,P<0.05)]、住院时间[(10.2±2.7)d vs(15.2±1.9)d,t=-7.1,P<0.05)]降低,肛门括约肌功能[(1.5±0.5)分vs(1.1±0.4)分,t=2.94,P=0.005)]改善;而手术时间及术后大便失禁、直肠积粪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位肛门闭锁患儿LAARP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较好,且住院时间、出血量较PSARP明显降低,LAARP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截骨术结合白芍总苷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矢状位平衡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影响。[方法] 纳入择2012年8月-2017年2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都给予截骨手术治疗,由同一组高年资关节外科医生主持下进行手术操作,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治疗,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7.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ESR与Cobb角分别为(15.33±8.24)mm/h和(-8.22±2.49)°,对照组分别为(24.42±5.39)mm/h和(-3.49±1.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脑脊液漏、溃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3.6%)明显少于对照组(16.4%,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都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截骨术结合白芍总苷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应用有利于重建矢状位平衡,降低ESR,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