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常静  尚婷  王欣桐  周正灿  张智森  冯宇新 《中草药》2023,54(7):2349-2356
脓毒症被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全世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主要死因。在脓毒症中自噬作为细胞适应性调节机制,对于机体免疫、呼吸、循环及凝血等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多项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节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与器官损伤,从而有效防治脓毒症。基于相关研究,综述了中药通过干预自噬相关通路和靶点防治脓毒症的研究进展,为中药治疗脓毒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常易引发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心肌坏死等一系列损伤,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和防治策略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氧化应激、钙超载、线粒体损伤、炎症、细胞凋亡等方面,这些病理过程又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关系,使临床防治较困难。现代西医药物因作用靶点单一、不良反应多限制了其防治效果,而中医药具有多信号通路、多靶点等优势,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显著效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归于胸痹范畴,益气活血法是其主要治则,在临床上运用广泛。国内外实验表明,益气活血类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条病理机制有干预作用,能明显改善心肌损伤、减少心肌细胞炎性浸润,其作用机制包括对抗氧化应激、抑制钙超载、减轻线粒体损伤、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对抗炎症、减少细胞凋亡等。益气活血法抗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用益气类或活血类中药,具有协同作用。但目前多数机制研究都集中于中药单体活性成分,对益气活血法成方的研究较少。本文就国内外益气活血中药及益气活血法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进行整理,从单体、药对、组方3个层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益气活血法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1):221-224
肝内胆汁淤积是胆汁流动障碍所致的一组疾病共同的临床特征,是多种肝病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胆汁酸肝内淤积引起细胞毒作用、由胆汁酸继发的氧化应激、炎症损伤,导致的肝纤维化等多种肝脏损伤机制。近年来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备受关注,中药在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方面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特点,疗效显著。本文就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治疗肝内胆汁淤积作用潜在机制进行综述,阐明肝内胆汁淤积中药治疗前景,为中药组方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提供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中药具有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血瘀证。中药能够充分调动机体对疾病的预防功能,发挥多角度、多层面、多靶点的综合调控能力,作用于不同的组织器官达到治疗效果。目前关于血瘀证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主要聚焦在疗效观察和处方总结等方面,缺乏对中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中药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观念,但由于其化学成分繁多、组方形式多样、作用机制复杂、干扰因素众多等,药物与疾病多重环节,多靶点之间相互作用及影响的认识不够彻底。近年来中医在应用中药治疗活血化瘀疗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等方面阐明了血瘀证的分子机制。为了明确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途径及靶点,本文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血瘀证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损伤、抗炎症反应等不同角度探讨中药治疗血瘀证的分子机制,为中药治疗血瘀证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谢静  龚易昕悦  丁立生  罗培  青琳森 《中草药》2021,52(8):2502-2510
脓毒症是临床危重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中药黄芪由于具有补气升阳、托毒排脓的功效,近年来,临床上使用黄芪及其制剂用于脓毒症治疗的报道越来越多,同时黄芪及其活性成分对脓毒症模型动物的干预效果及其机制研究也成为热点。主要从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反应和微循环障碍、改善多器官损伤等角度,综述了黄芪药材及其活性成分在脓毒症的临床治疗和作用机制研究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纤维化是指多类型的组织损伤,尤其是在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过程中,组织修复平衡失调的终末结局。纤维化可发生于多种器官组织中,其持续进展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纤维化方面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和多靶点的特点,已成为纤维化领域研究的热点。补气类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具有益气升阳、生津养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黄芪含有多糖类、皂苷类和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有效干预心脏、肾脏、肝脏和肺脏等多脏器组织的纤维化进程。该文综述了黄芪及其化学成分的抗纤维化药效作用及其机制,可为黄芪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潇  王贵阳  侯宇东  姜艳艳  张薇  刘斌 《中草药》2021,52(5):1471-1484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尽早恢复缺血区血液再灌注,使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然而在恢复血流供应时,常会使缺血组织以及神经系统的病理损害进一步加重,临床症状恶化,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多种机制参与其中,是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对于具有复杂病理机制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和潜力。以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与靶点为切入点,对近10年来发现的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中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药物的进一步科学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致病因素多、病理机制复杂。现临床用于治疗AD的西药多针对单一靶点,且副作用较大。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系统、多环节的治疗特点。中医通过辨证分型采用不同中药复方防治AD是研发防治AD新药的一种有效途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可将中药治疗AD复方分为补肾填髓类、补血养心类、健脾益气类、疏肝解郁类、活血祛瘀类、化痰开窍类及清热解毒类。该文整理近年来治疗AD的相关中药复方,从临床研究、现代药理研究两方面系统阐述其防治AD的研究,为寻找AD防治药物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1):234-239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中医认为心气虚证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近年来诸多研究证实益气活血类中药能从多靶点、多途径改善心功能、缓解心肌损伤、减缓心肌纤维化进程,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调节细胞自噬、炎症免疫、调节内质网应激、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等。本文通过总结益气活血类中药改善心功能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以期为慢性心衰心气虚证治疗及其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银杏叶"成分-靶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复杂网络,预测银杏叶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有效成分及其潜在靶点。方法:建立药物分子-靶点相互作用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对银杏叶化学成分进行靶点预测,然后构建和分析银杏叶"成分-靶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复杂网络。结果:对银杏叶的34个化学成分预测出多个作用靶点,结果得到了文献验证;进一步网络分析的结果初步揭示了银杏叶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研究中药的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肠功能衰竭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肠衰竭的防治研究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现代医学治疗存在其局限性,而中医研究颇有优势。近年来中医治疗肠衰竭取得了明显进展,作者将主要探讨肠衰竭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感染性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多脏衰(MSOF)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以提高本症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急性感染并发MODS/MSOF住院患者225例,进行原发疾病、并发症等的西医诊断和证型的中医辩证诊断,据此在全面西医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和中药治疗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止于1998年底共救治感染性MODS患者225例,抢救成功161例,死亡64例,病死率28.4%;其中MSOF140例,死亡58例,病死率为41.4%,应用美国KnausWA教授MSOF诊断标准,本组符合者106例,抢救成功52例,死亡54例,死病率为50.9%。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本综衙,疗效显著提高, 在于中药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障碍;影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水平,从而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并可减轻胃肠运动功能的受抑制状态、肠道菌群失调及防治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抗氧化保护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症急性胰腺炎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普外科收的的2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例,总结SAP自然病程中器官功能损害的病变规律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经验。方法:所有SAP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入科后即给予相关监测,按其MODS标准诊断程序,记录入科后不同的时间段(1,3,7,10,14 d)里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统计SAP自然病程中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本组219例中,SAP累及胰外器官损害发生率从高到低顺序为肺、循环、肾、心、凝血、脑、肝、代谢。严重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6例(21%),肾衰竭23例(10.5%),休克17例(7.7%),凝血功能异常12例(5.5%),消化道出血10例(4.6%),急性肝功能衰竭3例(1.4%),胰腺脑病2例(0.9%)。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全组病例存活190例,死亡29例,病死率13.2%。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MODS器官损害的特征为肺、肾、循环最常受累,其中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因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和休克,中西医结合防治SAP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李金梁  田加坤  姜兴权 《中国中医急症》2012,(10):1556-1558,156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未病"综合方案的干预在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同期临床试验。将MODS患者分为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未病"综合方案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按"四证四法"的辨证施治原则对MODS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证型诊断与"治未病"综合方案的个体化干预。结果实验组病情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ICU病房病死率、DIC发生率、胃肠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胃肠功能评分、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在第3日和第7日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多器官功能支持为主,同时给予中西医结合"治未病"综合方案个体化治疗,是目前临床MODS患者可行的、有效的救治方法,能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治疗细菌移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细菌移位(BT)所致的肠源性感染与应激后发生的脓毒症、MODS密切相关,西医注重改善肠道供血供氧,黏膜保护及应用微生物制剂等方法防治BT;而中医使用大黄、丹参或组合方剂,亦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畔  崔乃杰  王兵  王今达 《中医杂志》2007,48(2):163-165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早期发病的免疫功能状态与急性虚证之间的关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MODS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随机对照、动态检测62例MODS急性虚证患者外周血中CD4 辅助性T细胞亚群1/2(Th1/Th2)变化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DR(HLA-DR)表达的情况,并比较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结果MODS急性虚证患者外周血的Th1/Th2比值、单核细胞表面HLA-DR含量低于正常人(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两指标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P<0.05),且28天存活率较西医常规治疗组高(P<0.05),最终死亡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ODS发病早期的免疫抑制与急性虚证具相关性;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虚证患者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以六经为纲,以证候为目,不仅叙述了外感伤寒热病的六经传变发病过程,也充分揭示了机体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结局的内在机制。认为伤寒热病的急性发病规律与六经中不同的传变机制,和现代医学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相似。其中的急下证、蓄血证、蓄血发黄证等,均与MODS不同的器官损伤密切相关。深入研究《伤寒论》辨治规律与MODS的相关性,对于拓宽MODS的临床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救治经验,为判断病情和治疗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此类患儿的治愈率.方法 对8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主要症状、证候演变(其中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综合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规律及治疗方法.结果 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侵犯全身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多样,感染儿童后进展较快,危重病例较多,死亡率高.本研究8例患儿入院后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辨证施治,及早给予中医药治疗,西医综合治疗给予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以及限制性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营养支持和器官保护治疗,早期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联合抗生素抗感染,适量糖皮质激素抗炎、免疫调节等.危重患儿早期中医辨证以热毒闭肺及邪陷营血证多见,8例患儿均辅以清热解毒的中药鼻饲治疗.给予综合治疗后,5例治愈出院,3例因胸片未完全恢复好转出院,1个月后随访均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结论 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可以出现多系统功能障碍,临床应早期诊断、尽早干预治疗,及时给予中西医综合救治措施,可以提高疗效,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与炎症相关的高死亡率疾病,目前临床的治疗手段多围绕抗感染、液体复苏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但疗效有限,仍需进行机制研究以开发新疗法。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受多靶点调控的细胞炎性程序性死亡模式,与机体炎症的调控密切相关。大量证据表明抑制细胞焦亡可以显著控制脓毒症发展、改善脓毒症造成的器官功能损伤。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疾病的优势,近些年的研究显示中医药在通过抑制细胞焦亡多种途径的相关靶点治疗脓毒症方面可以发挥较好作用。本文旨在对近几年中医药抑制细胞焦亡多种途径治疗脓毒症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与探析,以期为未来探索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药介导线粒体防治肝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  王科  王凯强  俞科贤 《中草药》2022,53(2):575-589
肝癌是临床肝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死率。近年来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成为防治肝癌的研究热点,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医药低毒性、多靶点、多环节的优势通过介导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仍是临床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药注射液的分子机制方面综述中药介导线粒体防治肝癌的研究进展,并围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