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目前围术期麻醉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s,ME)现状,为提升围术期用药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查阅国内外有关围术期麻醉用药错误的文献,根据相关纳排标准筛选文献。结果共纳入34篇文献。研究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围术期麻醉ME发生率(44. 1%),预防麻醉期间ME措施的适用性(44. 1%),麻醉医师或麻醉注册护士发生ME的情况(5. 9%),其他研究(5. 9%)。通过自愿报告、回顾病历、前瞻观察法研究得出的围术期麻醉ME发生率范围为0. 02%~10. 29%。常见M E的错误类型包括药物品种、用法、用量。影响围术期用药安全的因素主要涉及药品、环境、人员3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条形码技术,使用自动麻醉推车,更新麻醉管理系统,药师参与围术期药物管理等,均可降低围术期麻醉ME的发生率。结论围术期麻醉期间发生用药错误情况并不罕见,需引起足够重视,医务人员应树立良好的围术期用药安全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用药错误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总结分析 116例伴高血压病及 (或 )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提出术前血压控制在 2 3.9/ 13.3k Pa~14.6 k Pa以下时手术较为安全 ,认为术前详细的病史与药物治疗史采集、全面体检、术中完善、有目的的血压及心电监测 ,据血压变化调整麻醉平面与深度 ,并予相应处理 ;术后良好的医疗、护理、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心电监护 ,对心血管病患者至关重要 ,可有效地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对手术、麻醉之耐受性 ,保证手术的安全及成功  相似文献   

3.
右美托咪定(DEX)是对抗围术期应激反应的药物之一,为避免快速注射对心血管的不利影响,临床使用中常需在麻醉前等待10~15 min的负荷剂量注射时间,本研究为节约负荷剂量使用时间,试图将负荷剂量注射时间移至麻醉后,探讨该使用方法是否造成严重心律失常.QTc间期是反映心脏去极化和复极作用的指标,QTc间期延长表示心脏复极延迟,反映了心电异常,通常与心律失常敏感性增高密切相关.故本研究设计麻醉诱导后静脉泵人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探讨其对麻醉后SD大鼠QTc间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提高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剖宫产产妇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较高,手术期间低体温可导致产妇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1]、寒战、并发症增多,延长住院时间,且产妇耗氧量增加,重者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体温下降,需妥善处理.此研究旨在探讨围术期保温对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的母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云鹏  李泳 《黑龙江医药》2012,25(6):860-862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2例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围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其术前一般情况、术前检查、术中麻醉监测和术后康复。结果:62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重视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处理,包括术前准备及评估、麻醉选择及术中监测和术后管理,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神经外科手术中麻醉既要保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又能达到术后患者早期苏醒以便进行早期神经功能检查。通过监测麻醉深度和靶控输入,可达到合理应用所选择的麻醉药物的目的[1]。然而这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不能普及。合理用药的重点不是选择药物种类,而是如何合理应用所选择的药物。本院麻醉科1 008例神经外科全身麻醉手术,联合应用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采用吸入全麻药异氟烷在短时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短时(30min左右)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56例,施以静吸复合全麻,采取静脉快速诱导,术中以吸入1.5%~2.0%异氟烷维持,监测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CO2气腹前、CO2气腹后、拔管前、拔管后的血压、脉搏、心率、心电、血氧饱合度的变化。结果:所有选择病例心血管系统在围术期均比较平稳,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吸入全麻药异氟烷应用于短时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可产生良好的镇静、镇痛和协同肌松作用,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可控性强,是较为理想而又安全的全身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8.
高龄患者临床麻醉170例总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临床麻醉的特点、方法及术前术后的相关经验体会。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70例高龄患者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全部病例的麻醉处理恰当,麻醉效果较为满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围术期无1例因麻醉因素死亡。结论术前对高龄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积极处理术前合并症,根据个体化原则进行灵活采取麻醉方法及药物量,加强术中、术后监测,确保高龄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合并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者,在围术期可因麻醉、药物及手术的影响,加重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增加手术风险,限制了外科手术的开展,而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可对术中术后并发药物难以治疗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有明显的治疗作用[1]。正确使用临时起搏器并进行妥善护理能使老年心动过缓患者心率增快,增加心输出量,使患者平稳渡过围术期[2],为中老年患者在麻醉及术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美托洛尔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60例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美托洛尔0.04 mg/kg,术后继续应用3 d,对照组则给予相同容量的安慰剂.围术期监测:(1)动态心电图监测围术期ST段的变化情况:ST段抬高≥2 mm或压低≥1 mm持续超过1 min被确定为心肌缺血;(2)酶联免疫法测定cTnⅠ的浓度:测定术前、术后2 h及术后1~3 d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浓度.结果 (1)心电Holter显示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组间相比,心肌缺血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cTnⅠ的浓度测定表明,术毕及术后观察组心肌缺血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托洛尔能够有效预防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并可有效减轻术中及术后心肌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于手术及创伤的刺激、预防性止血药物的滥用及术前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广泛应用等因素,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异常复杂.如何科学地评估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并及时、正确地进行干预治疗困扰着广大麻醉科医师.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围术期凝血功能监测与评估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以便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凝血功能,并及时做出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2.
苏醒期躁动是小儿全身麻醉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七氟烷等吸入麻醉药物的使用,躁动的发生率日益增加。躁动可造成小儿自身伤害,增加复苏室护理人员的负担,降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引起躁动的原因包括年龄因素、手术类型、疼痛的影响、术前焦虑状态以及吸入麻醉药物的使用。对患儿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预防性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充分的术后镇痛和安抚,均可降低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监测-培训-计划(MTP)模式与临床路径在前列腺摘除术中的干预影响,促进该病种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研前列腺摘除手术病历4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100例应用临床路径及MTP模式实行管理.结果 研究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药品费用、平均抗生素使用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及MTP模式对前列腺摘除术患者围术期用药实行管理,可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赵蕊  李海春 《河北医药》2010,32(18):2566-2567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 ngoplasty,UPPP)能扩大咽腔、改善上呼吸道梗阻,是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重要方法。但围术期麻醉风险较大,尤其是麻醉恢复期呼吸道可发生再次梗阻,术后延迟拔出气管导管、延长麻醉复苏时间可减少其发生率。本文观察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对UPPP麻醉恢复期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液体治疗对产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重度子痫前期接受剖宫产手术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乳酸林格液施以液体治疗,观察组给予6%羟乙基淀粉酶治疗,并接受麻醉下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围术期各时点的桡动脉有创动脉压(ART)及中心静脉压(CVP)血液动力学指标水平进行监测并比较.结果:术前,两组CVP及AR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min及10min,观察组CVP及AR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点两组CVP、AR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接受液体治疗容量负荷变化主要发生于麻醉至娩出胎儿,围术期施以液体治疗可保证术中循环的稳定,且使用6%羟乙基淀粉酶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较乳酸林格液好,对围术期容量负荷无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在老年病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取相应节段行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为1-1.6%利多卡因或0.5%左布比卡因液。结果:58例病人无一例失败,均获得满意效果。3例低血压予麻黄素处理,12例心动过缓予阿托品处理,30例术中辅以镇痛镇静药,未发生呼吸循环抑制。结论:术前认真诊视病人,对择期手术病人,要求各项检查要完善,力求控制在正常范围,降低麻醉用药浓度,分次少量给药,控制好阻滞平面,严密监测,合理处理好麻醉及手术中并发症,为消除病人紧张情绪,术中辅以小剂量镇痛镇静药,充分供氧,维持SPO2正常。加强围术期监测,除心电监测外,严密观察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指导术中输血输液,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维持呼吸循环平稳,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由于甲状腺功能分泌不足引起,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方法。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术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后神经损伤可导致患者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降低甚至避免喉返神经损伤风险,其中麻醉药物是影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主要因素。能否在保证术中神经监测正常实施前提下提供良好麻醉管理,甲状腺手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成为关键。本文主要介绍麻醉药物对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优化术中麻醉管理、合理应用麻醉药物、避免麻醉药物对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从而提高手术质量、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8.
张斌 《黑龙江医药》2011,24(3):477-478
目的:重视气管肿瘤切除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方法:总结两例气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麻醉及围术期管理过程.结果:围麻醉期处理合理、安全,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的正确评估,麻醉插管方法的正确选用,术中、术后加强监护等围麻醉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通过观察3种不同药物配伍方法对监护麻醉下行眼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的影响,探讨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行局麻手术时围术期血糖的方法。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监护麻醉下行眼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80例,年龄40~60岁,ASA为Ⅱ~Ⅲ级,体质量指数(BMI)24~28  相似文献   

20.
李姣姣 《抗感染药学》2023,(12):1262-1265
目的:分析医院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合理用药状况,为临床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91例Ⅰ类、Ⅱ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用法用量等信息,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合理用药状况。结果:391例手术患者中,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患者332例(占84.91%),其中Ⅰ类切口手术138例(占35.29%),其中79例(占57.25%)患者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且抗菌药物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拉氧头孢和头孢噻肟-舒巴坦钠为主)、Ⅱ类切口手术253例(占64.71%,患者均在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以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和拉氧头孢为主;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79例患者中,45例患者于术前30~120 min或麻醉开始用药,给药时机合理性为56.96%;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253例患者中,167例患者于术前30~120 min或麻醉开始用药,给药时机合理性为66.01%;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