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浸润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术后焦虑情绪及鼻腔相关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120例CRS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鼻内镜手术完成时将含有布地奈德混悬液浸润的明胶海绵置入中鼻道,对照组仅放置明胶海绵(不含药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鼻窦CT评分、鼻黏膜纤毛功能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周总体症状VAS评分、鼻窦CT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0,-3.548,-5.735;P0.05);黏膜纤毛清除率、黏膜纤毛清除速度及糖精清除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5.336,3.828,-7.131;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浸润能明显改善CRS患者术后鼻黏膜纤毛功能及鼻部症状,术后焦虑情绪显著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接收的2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5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较大差异(<0.05)。结论给予慢性鼻窦炎患者内窥镜手术治疗可有效的缓解鼻窦炎症,提高其治疗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治疗无效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登封三康医院收治的164例接受FESS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并根据患者病例及随访资料进...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因头痛、鼻塞、嗅觉减退半年余,加重一个月入院.影像学MRI检查示鼻窦炎,给予抗炎治疗后病情稍好转.并有鼻出血、外鼻肿胀.体检:鼻中隔穿孔,周围黏膜溃疡.左侧鼻腔内见下鼻甲肿胀,范围1.2 cm×0.8 cm,表面红肿.鼻腔镜检查示鼻窦内新生物,1.5 cm×1 cm×0.6 cm,灰白色,菜花状,质脆,触之易出血.在局麻下行鼻腔溃疡活检术及鼻窦新生物切除术.手术顺利,标本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卢文亚 《医学信息》2006,19(7):1218-1220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术后随访的时间和糖皮质激素鼻内用药的效果。方法 对5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镜鼻窦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行内镜下术腔护理、鼻窦冲洗和糖皮质激素伯克纳鼻内局部应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3个月,42例鼻腔、鼻窦已干燥、上皮化;术后6个月内,47例鼻腔、鼻窦已干燥、上皮化,鼻塞、头痛均消失。4例伴变应性鼻炎者,鼻腔内有少许分泌物,20例嗅觉障碍者中5例无改善。结论 内镜鼻窦手术后的鼻内镜随访术腔护理及糖皮质激素鼻内应用,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过程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 2021年 1 月至 2022年 11 月收治的 130 例AR患者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 65 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联合组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治疗 4 w评价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评分(喷嚏、流涕、鼻痒、鼻塞),采用糖精清除试验检测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ucociliary transport time,MTT)、鼻黏膜纤毛清除率(Meningitis conjugated vaccine,MCV)水平,选用鼻阻力仪检测鼻阻力(Nasal resistance,NR);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MP、cGMP水平;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喷嚏、流涕、鼻痒、鼻塞及临床症状总分、NR、MTT、IL-5、cGMP低于对照组,MCV、IL-10、cAM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AR效果显著,能改善鼻腔生理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探讨何招首,龚维照空军总医院关键词鼻窦炎,内窥镜术鼻内窥镜下诸列鼻窦开放术,是目前治疗慢性或复发性鼻窦炎的一种新术式,施行这种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去除不可逆的病变组织,以重建、恢复鼻窦引流和粘膜纤毛的清扫功能。我科自1992年7月~199...  相似文献   

8.
影响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内窥镜外科技术旨在恢复鼻窦上皮功能形态以及上颌窦、筛窦和蝶窦的通气、引流功能。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9月~2004年9月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43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提高本手术疗效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嗅觉功能与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Lund-Mackay鼻窦CT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分析.方法:选择CRS住院患者200例.其中CRS(不伴鼻息肉)患者:95例;CRS(伴有鼻息肉)患者:105例,每组患者均进行病史采集,嗅觉功能检测、鼻内镜评分以及鼻窦CT评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以上两个评分结果与嗅觉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RS(不伴鼻息肉)或(伴有鼻息肉)患者中,Lund-Mackay鼻窦CT评分结果和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结果均是:随着嗅觉功能的下降,分数逐渐增加(P<0.01).结论:CRS患者与Kennedy鼻内镜评分和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均具有相关性;与CRS(不伴鼻息肉)患者的嗅觉功能最密切相关的是Lund-Mackay鼻窦CT评分;与CRS(伴有鼻息肉)患者的嗅觉功能最密切相关的是与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3).观察两组术后临床疗效、预后情况、分析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预后的单、多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年龄、过敏性鼻炎病史、前期鼻窦炎手术史、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为影响术后预后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对于慢性鼻-鼻窦炎治疗效果较好,年龄、过敏性鼻炎病史、前期鼻窦炎手术史、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对于术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中隔高位偏曲伴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鼻中隔高位偏曲伴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鼻中隔高位偏曲矫正术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4.00%),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6.00%)(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6.00%)(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中隔高位偏曲矫正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联合同期鼻中隔高位偏曲矫正术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疗效,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鼻窦手术130例临床观察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远宾  王莉 《医学信息》2010,23(5):1416-1417
目的 观察影响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的各种因素.方法 对130例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并就手术操作过程中的问题、麻醉的选择、术后术腔的处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本组130例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治愈105例(80.77%)、好转18例(13.85%)、无效7例(5.38%).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是在成功手术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治疗,尤其在定期随访的环节上需要更进一步加强,才能保证良好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51例8~17岁儿童鼻窦炎患者,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8年。结果按海口疗效评定标准,治愈102例(67.5%),好转33例(21.8%),无效16例(10.7%),总有效率(89.5%)。结论鼻内窥镜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术中合理处理病变组织及术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石胜君  李梦寒  高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6):1008-1009+1007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疗效、复发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鼻内镜手术)和对照组(传统手术),每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佳,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FS)的7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鼻窦CT病变特征,以及鼻窦内窥镜下鼻窦开放的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0.5~2年,治愈68例(占94.4%),显效24例(占5.6%),显效的4例仍在门诊定期鼻内镜复查清理鼻腔.治愈的病例中有2例第一次手术后因未很好地遵守医嘱,未定期复查清理术腔而复发,二次入院手术后未再复发.结论 鼻内镜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效果良好,术后无需抗真菌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筛泡气化过度与鼻塞及鼻源性头痛的关系.方法:对29例临床表现为鼻源性头痛的筛泡气化过度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钩突及前组筛窦切除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术后均随访1a以上.29例中,头痛治愈22例、缓解7例;鼻塞3例均治愈.结论:对临床上无鼻及鼻窦症状的头痛患者应考虑筛泡气化过度之可能,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伴鼻息肉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CRS伴鼻息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症状评分(流涕、鼻塞、头面部疼痛及嗅觉障碍)、SNOT-20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以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总有效率94. 44%,并发症发生率10. 00%;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症状评分、SNOT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CRS伴鼻息肉疗效明显,配合定期随访换药及综合治疗临床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锦文 《医学信息》2007,20(11):977-97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21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进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总结分析。结果在21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进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其中严重并发症有3例,占1.4%;轻微并发症有12例,占5.7%,这与患者的病变范围、前期手术史和术者的手术经验、技巧以及术后复查是分不开的。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较传统手术治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孤立性蝶窦病变所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要点和鼻内镜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9例孤立性蝶窦病变所致鼻源性头痛患者进行鼻窦冠状位簿层 CT或 MRI检查及鼻内镜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全麻鼻内窥镜下经鼻腔蝶窦开放手术治疗,术中开放蝶窦口,清除蝶窦内病变组织,使其通畅引流.结果:手术均顺利,39例患者随访1a,症状完全缓解者36例,明显改善者3例,有效率100%.结论:对孤立性蝶窦病变所致的鼻源性头痛的患者,早期 CT或 MRI检查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低剂量和标准剂量多排螺旋CT对高风险慢性鼻窦炎患者(如合并哮喘、鼻窦手术史、鼻息肉、嗅觉缺失)手术鼻窦解剖结构的识别并探讨其与内镜鼻窦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205名成年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n=85)和低剂量组(n=120),对鼻窦重要解剖结构(筛动脉前支、视神经、筛状板、筛骨眶板)的扫描图像质量评分。根据Lildholdt评分对鼻息肉进行评分,Sniffin'Sticks法评估嗅觉功能。结果:标准剂量CT扫描有效放射剂量平均值为0.785 m Sv,是低剂量CT扫描的10倍(0.078 m Sv,P0.001)。每个亚组筛骨眶板的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均较标准剂量扫描明显更差;鼻息肉增大和嗅觉缺失亚组中,筛状板的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均比标准剂量扫描差(P0.05)。所有结构低剂量扫描时最难识别的为筛状板。低剂量扫描和标准剂量扫描对于筛动脉前支识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筛动脉前支的图像质量处于平均水平,为次难识别的解剖结构。结论:对于合并支气管哮喘、鼻息肉增大(LS2)、有鼻窦手术史和嗅觉缺失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低剂量CT检查在识别外科手术解剖结构上可能不太有效。在无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中,低剂量CT检查对鼻窦标志性结构具有与标准剂量CT检查相似的识别能力。在制定手术计划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使合并症的风险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