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多种重建方法在主动脉夹层中诊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2月~2006年2月期间用多层螺旋CT,对16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直接增强扫描,层厚2.5mm,重建间隔1.5mm,由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团注100ml造影剂,速度3ml/s,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及仿真内镜(VE)。结果:①检出10例主动脉夹层,4例主动脉瘤、2例正常主动脉。②10例主动脉夹层病例中,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6例。对主动脉夹层的正确诊断必须结合原始图像以及MPR、CPR、MIP、SSD、VE图像才可以对主动脉破口的位置、夹层的分型、真假腔、撕破的内膜、夹层旋转方向、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血栓形成等进行正确的判断。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影像后处理技术是快速、无创、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治的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39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结合MPR、MIP、SSD、CTVE等后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轴位像对显示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膜片情况较佳。MPR、MIP、CTVE在观察主动脉夹层病变的范围及腔内支架放置情况方面有较大的帮助。结论综合运用CT轴位图像及MIP、MPR、SSD、CTVE等后处理技术更有利于主动脉夹层病变的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SCT血管造影(MSCTA)及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MSCTA检查,采用准直0.8mm,重建间隔0.4mm。应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eplanar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planarreconstruc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和容积显示技术(volumerendering technique,VRT)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结果:34例主动脉夹层病变CTA通过MPR、CPR重建都成功显示其内膜破口位置和内膜撕裂累及范围;VRT和MIP可以显示血管的全轮廓,但不能很好的显示破口位置和撕裂的内膜瓣。结论:MPR和CPR对主动脉夹层内膜结构的细节显示很好,VRT和MIP对主动脉夹层的整体观显示很好,但不利于破口位置的显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18例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MSCT)和CT仿真内镜(CTVE)表现,探讨CTVE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行MSCT增强扫描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病人,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CTVE成像。18例中I型主动脉夹层1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7例。结果:11例I型和7例Ⅲ型主动脉夹层清楚地显示了狭窄的真腔和扩张的假腔,以及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和分支受侵情况,并清晰地显示5例假腔内的血栓,10例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破口。结论:CTVE技术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快捷、安全、有效的检查技术,能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显示破口的部位、夹层和假腔内的血栓,了解主动脉各分支有否受侵和受侵的程度,是诊断主动脉夹层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玉民  邱维加 《华夏医学》2007,20(3):471-473
目的:探讨螺旋CT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螺旋扫描加增强扫描,利用容积扫描原始数据重建至1mm每层并传送到AW 4.0工作站中进行三维后处理。结果:螺旋轴位图像中可观察到真假腔的大小、形态及真假腔旋转的方位,在28例中,I型3例,2型1例,3型24例,其中3型多破口1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夹层动脉瘤可明确分型,诊断明确,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由内膜破口进入中层,导致中层沿长轴分离,使主动脉形成真假双腔的一种病理状态。未及时治疗的病人,最初的48h内病死率高达每小时1%~2%[1]。所以,主动脉夹层及时准确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经过CT血管成像(CTA)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9例,发现大部分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AD)中的表现。方法对12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病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合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采用Stanford分类法分型:8例为A型,4例B型。AAD CT表现为:(1)均未见撕裂内膜片和双腔影像;(2)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假腔)达5.0~30 mm;(3)平扫假腔密度高于、等于或低于主动脉真腔者,分别为6例、4例和2例;(4)增强扫描假腔均无强化;(5)83%(10例)病变主动脉无明显受压改变;(6)随诊假腔有变化。二维图像(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较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细节,而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重建)良好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模拟内镜可以显示动脉内膜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是一种准确、有效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患者35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表现,比较CT平扫、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对内膜破口、内膜瓣及真假腔的显示情况。结果:①35例患者中,包括DeBakeyⅠ型、Ⅱ型、Ⅲa型及Ⅲb型各11例,3例,9例和12例。②MPR显示内膜破口比例为94.29%(33/35),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VR及CT平扫;MPR及CT增强扫描对内膜瓣显示比例均为100.00%(35/35),显著高于VR及CT平扫;MPR及CT增强扫描对内膜瓣显示比例均为100.00%(35/35),VR为94.29%(33/35),均显著高于CT平扫,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内膜破口、内膜瓣及真假腔,进行准确的分型,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对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结果各种处理方法均可显示主动脉夹层及真假腔,但以MPR和VR显示最佳,MPR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形态、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及夹层累及范围和破裂口,VR可立体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关系以及螺旋状的内膜.结论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诊断具有明确的价值,MPR和VR作为后处理技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临床诊断或可疑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扫描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主动脉全程重建并分析病变。[结果]47例患者中Ⅰ型主动脉夹层9例,Ⅱ型主动脉夹层4例,Ⅲ型主动脉夹层34例。其中2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与DSA主动脉造影对照,64层螺旋CT共显示破口52个,DSA显示破口44个。13例行覆膜支架破口封堵术,64层螺旋CT复查发现Ⅰ型内漏4例。[结论]64层螺旋CT以其快速、薄层的容积扫描和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真实、全方位、多角度的显示主动脉全程,在对主动脉夹层的确诊、准确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术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急性主动脉疾病,若临床不予以及时治疗,患者死亡率会显著增加.海军第九七一医院2019年12月8日收治一例飞行员突发AD,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临床治疗后转危为安,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2岁,飞行员.患者于2019年12月...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或中膜弹力纤维层病变,高速高压的血流经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中膜层,导致中膜撕裂、剥离形成双腔主动脉,原主动脉称为真腔,新形成的瘤腔称为假腔,夹在两者间的管壁称为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of aorta)。为临床的严重急症之一,如不及时明确诊断治疗,病死率很高,有一组尸检资料表明其平均发病率5~10/100万,因此早期正确诊断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多层螺旋CT由于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全程的扫描和图像重建,并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而且MSCTA具有非侵入性和直观的特点,在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中显示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王汝良  魏秀芳  包权 《医学综述》2009,15(13):2066-206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64层螺旋CT扫描证实为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均可见主动脉管腔扩张,管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管腔未见受压变形。主动脉内膜完整,未见内膜破口。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显示主动脉管腔增宽,边缘光滑,管壁内血肿未见增强;多平面重建显示胸主动脉管壁上有局限性溃疡样病变形成。结论CT是诊断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夹层动脉瘤的MSCT表现.使用Lightspeed^TM 16CT机扫描,并将数据传输到工作站,应用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表面阴影重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方法对夹层动脉瘤进行三维重建。结果:11例中,4例为DeBakey Ⅰ型.4例为DeBakevⅡ型.其余3例为DeBakeyⅢ型。2例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1例合并马方综合征,在三维重建中有特征表现。所有病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附壁血栓、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得到满意显示。仿真内镜可显示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口情况及内膜片与血管的关系。结论:MSCT能迅速、准确诊断夹层动脉瘤,三维重建可以直观地提供主动脉夹层病变的受累及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情况.成为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用于主动脉病变诊断的又一个“金标准”,并在术前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术中监控和术后随访评估等各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2例应用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并手术证实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多排螺旋CT对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达100%,并可以多角度观察、分析病变情况,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影像学检查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DSA证实,或与MRI、超声检查结合诊断的2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螺旋CT血管成像资料。SCTA技术包括二维横断面图像、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图像。影像分析包括观察内膜破口的位置、夹层的范围、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等。结果SCTA显示双腔主动脉和内膜片27例(100%),主动脉内膜钙化内移11例(40.7%),内膜破口22例(84.6%),DeBakey Ⅰ型及Ⅱ型AD显示破口5例(55.56%),DeBakey Ⅲ型显示破口17例(100%),28支分支血管受累。SCTA对2例被膜支架介入治疗后患者随访,显示1例有内支架移位。结论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相关改变的评价是准确和可靠的,SCTA对Ⅲ型AD的诊断价值更优于Ⅰ型及Ⅱ型AD。  相似文献   

17.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typical aortic dissection,AAD)是指没有内膜撕裂口的主动脉夹层,可继续发展成为主动脉夹层或自行吸收,被认为是一种变异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阶段,有很高的危险性和致死率[1],故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作用。CT检查尤其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准确率[2]。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14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MSCT检查资料作一系统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对2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优缺点。③结果 SCTA扫描快,图像直观,不受金属植入物及病情的限制且微创。④结论 SCTA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术前模拟等方面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蕾  李胜  陈玉峰  侯明伟 《西部医学》2010,22(6):1091-10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15例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结果多种后处理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解剖细节及毗邻关系,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撕裂的内膜。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对于选择治疗方法、指导临床手术、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诊断为AD患者的64排螺旋CTA检查资料,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成像以及仿真内镜图像后处理。结果:52例AD中,StanfordA型12例,StanfordB型40例,全部显示真假腔、内膜片,76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及再破口位置98处。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较假腔高。结论:64排螺旋CTA对A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迅速准确诊断AD,为外科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A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