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肾功能不全及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给予替考拉宁高负荷剂量用药方案的谷浓度水平,以及CRRT对其清除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重症监护室使用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的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50 mL·min-1·(1.73 m)-2]患者,分为CRRT (CVVH模式)组和非CRRT组,给予高负荷剂量8~10 mg·kg-1,q12h×3剂。在替考拉宁给药第3剂及第6~8剂前测定血清谷浓度,CRRT组同时测定滤出液浓度,并计算替考拉宁滤过系数。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给予替考拉宁高负荷剂量后,非CRRT组和CRRT组的第3剂前血清谷浓度达标率分别为79.17%和86.36%,第6~8剂前谷浓度达标率分别为83.33%和90.91%。用药前白蛋白水平<30 g·L-1的替考拉宁第3剂及第6~8剂前谷浓度显著低于白蛋白≥30 g·L-1组[11.88(8.99,14.26) mg·L-1 vs.16.92(12.46,24.30) mg·L-1,P=0.024;12.42(11.84,14.55) mg·L-1 vs.20.2(12.42,24.18) mg·L-1,P=0.007]。CRRT患者超滤率为(46.66±12.72) mL·kg-1·h,测定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和同时间点的滤出液浓度分别为:18.08(11.99,24.18) mg·L-1和(3.49±1.09) mg·L-1,替考拉宁滤过系数为0.180±0.049。结论:肾功能不全及行CRRT的危重症感染患者在替考拉宁高负荷剂量给药方案下可快速达到谷浓度目标范围,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影响替考拉宁血清谷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的合理给药方式及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必要性。方法:对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2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前3 d平均起始给药剂量(MID)的不同,分为MID=533.33 mg/d组10例和MID<533.33 mg/d组10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min)。结果:研究发现替考拉宁Cmin与初始给药剂量密切相关,其Pearson相关性为0.685,双侧显著性检验均为0.01,使用起始负荷剂量的患者Cmin明显高于不采用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且治疗效果亦明显好于不予以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两组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在使用替考拉宁时需要予以规范的起始负荷给药方式,以期快速达到有效药物治疗浓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应根据TDM结果协助调整给药剂量,避免替考拉宁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替考拉宁作为糖肽类抗菌药,在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其负荷剂量不当会导致治疗无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尤其对于肾功能不全及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的患者,替考拉宁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发生显著变化,且个体差异较大,干扰了临床给药剂量的精准,导致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因此,通过探讨替考拉宁在老年、儿童、低蛋白血症、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行不同CRRT模式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PK特征与疗效的相关性,对替考拉宁的用药方案进行了综述,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替考拉宁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替考拉宁治疗前3d平均起始给药剂量(MID)的不同,分为MID=533.33mg/d组和MID<533.33mg/d组,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血药谷浓度。结果替考拉宁Cmin水平与MID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性为0.678,双侧显著性检验均为0.01,使用起始负荷剂量的患者Cmin明显高于不采用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且治疗效果亦明显好于不予以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症感染患者在使用替考拉宁时需要予以规范的负荷给药方式,以期快速达到有效药物治疗浓度,同时应予以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协助调整给药剂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替考拉宁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应用。方法:通过比较2014-2015年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对MRSA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推荐方案,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替考拉宁是否适用于治疗MRSA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通过查询国内外文献,从循证医学证据、替考拉宁在心脏赘生物的分布、给药方案、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替考拉宁治疗MRSA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循证医学证据还很少,有限的证据表明,替考拉宁常规剂量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出现更高的失败率。定量放射自显影术显示,替考拉宁只分布在心脏赘生物的外围。替考拉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时,需要优化给药方案,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目前替考拉宁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还未广泛开展,不利于替考拉宁用于严重感染的治疗。结论:不推荐替考拉宁用于治疗MRSA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并验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替考拉宁血浆浓度,并分析我院不同负荷方案骨髓炎患者的替考拉宁谷浓度(Cmin)达标情况。方法建立LC-MS/MS法测定替考拉宁的Cmin,考察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精密度与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收集43例接受替考拉宁治疗的骨髓炎患者,根据给药方案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A患者接受3次负荷剂量400 mg,q12h,试验组B患者接受6次负荷剂量400 mg,q12h,同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两组均于第4天维持剂量给药前30 min采样,检测患者替考拉宁Cmin值,比较两组替考拉宁Cmin达标情况。结果血浆中替考拉宁标准曲线方程为Y=0.032 4X+0.000 886(r=0.996 4),在0.20~50.00μg·m L-1内线性关系良好;质控样本的准确度为94.71%~112.50%内;日内、日间RSD为3.17%~15.19%;提取回收率为81.22%~91.26%;基质效应为93.54%~119.78%...  相似文献   

7.
摘要:替考拉宁是治疗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替考拉宁半衰期长,蛋白结合率高,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 临床疗效与AUC/MIC相关。替考拉宁在不同人群中的药动学参数变异大,应监测替考拉宁谷浓度进行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调整。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替考拉宁在危重症患者、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药动学、给药方 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在高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高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52例,用替考拉宁治疗5—24d,观察患者疗效、给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监测患者替考拉宁的谷浓度。结果替考拉宁的谷浓度为(17.1±10.1)mg·L^-1,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在血药浓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考拉宁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时,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未见显著相关性,临床应用时应在血药浓度的监测下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人血清中替考拉宁浓度的方法,并用于危重症感染患者治疗药物监测。方法:色谱柱: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0.01mol.L-1磷酸二氢钠-乙腈-甲醇(70∶25∶5,pH2.1),流速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40nm,进样量20μL,柱温25℃。结果:替考拉宁在5.63~125.00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最低定量限为5.63mg.L-1,提取回收率为95.13%,方法回收率为98.13%,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3.2%和6.8%。另外,所监测的8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有50%(4/8)患者替考拉宁质量浓度小于10mg.L-1。结论:HPLC简便、灵敏、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危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的血药浓度监测;危重症感染患者应用替考拉宁后血药浓度变化较大,需要通过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陈鑫 《抗感染药学》2021,18(6):815-817
目的:探究替考拉宁不同剂量的血药谷浓度变化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的影响,为合理使用替考拉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4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岁及以上重症肺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替考拉宁治疗,并根据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高负荷剂量组(51例)和标准剂量组(45例);高负荷剂量组患者予以替考拉宁10 mg/kg,标准剂量组患者予以替考拉宁6 mg/kg,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血药谷浓度、目标血药谷浓度的达标情况.结果:高负荷剂量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标准剂量组(92.16%vs 75.56%,P<0.05),血药谷浓度、目标血药谷浓度达标率高于标准剂量组(74.51%vs 31.11%,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标准剂量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2%vs2.22%,P>0.05).结论:60岁及以上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替考拉宁10mg/kg治疗可有效提升其血药谷浓度,且疗效显著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min)不达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替考拉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3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并监测替考拉宁Cmin的重症感染患者,根据替考拉宁Cmin的分布分为达标组(≥10μg·ml-1)和不达标组(<10μg·ml-1)。采集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血浆白蛋白信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替考拉宁Cmin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监测替考拉宁Cmin共57例次其中达标16例次不达标41例次。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单次给药剂量为重症感染患者Cmin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单次给药剂量为800 mg的患者谷浓度达标率最高(52.9%)。结论:单次给药剂量对替考拉宁Cmin达标率有明显影响,建议监测替考拉宁Cmin,并根据Cmin调整给药剂量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替考拉宁是临床治疗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其治疗效果和血药浓度密切相关,而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替考拉宁的清除和其肌酐清除率与采用的血液净化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上述患者需要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协助个体化用药.本文就不同血液净化方式下替考拉宁的药物浓度监测结果及给药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使用替考拉宁血药浓度达标情况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老年患者使用替考拉宁治疗后的血药谷浓度达标情况、影响因素以及临床疗效.结果:82例患者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中位数为9.34(6.88,12.39)mg·L-1,谷浓度≥10 mg·L-1的达标率为46.34...  相似文献   

14.
李全志 《抗感染药学》2019,16(11):1935-1937
目的:比较不同维持剂量的替考拉宁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对细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MRSA肺部感染患者83例资料,按给药剂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考拉宁400 mg,q12h给药,给药3次后,每日给药维持剂量400 mg(治疗14 d);观察组患者给予替考拉宁400 mg,q12h给药,给药3次后每日给药600 mg(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MRSA清除率、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测得值(Cmin)、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体温)复常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体温)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RSA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00 mg维持剂量的替考拉宁可有效提高患者血药谷浓度,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微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替考拉宁在不同患者人群中的血药浓度达标率、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使用替考拉宁的195例患者,按患者人群特点分为老年人和非老年人组,分析两组人群血药浓度达标情况、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影响谷浓度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 195例患者共302例次血药谷浓度监测结果,其中老年人113例,谷浓度达标率34.58%,临床有效率75.22%;非老年人82例,谷浓度达标率13.16%,临床有效率71.95%;两组间谷浓度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是影响老年人谷浓度达标的主要因素;血肌酐和是否合并其他抗菌药是影响非老年人谷浓度达标的主要因素。结论按替考拉宁说明书进行给药,老年患者目标谷浓度更易达标,且要根据患者CCr来调整给药剂量;非老年患者可根据血肌酐或减少合用影响替考拉宁代谢的抗菌药来提高替考拉宁的谷浓度。  相似文献   

16.
替考拉宁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各种严重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感染的糖肽类抗菌药物。但由于影响其抗感染疗效的因素较多,导致临床疗效个体差异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应用的难度。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替考拉宁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特点、药效学特点、药动学特点、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特点及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进行归纳与总结,为优化替考拉宁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对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药学经济学。方法从我院选出治疗MRSA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将患者分成两组,组一41例为替考拉宁组,采用替考拉宁药物进行治疗,组二39例为万古霉素组,采用万古霉素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药物治疗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进行比较。结果万古霉素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明显低于替考拉宁组(P <0.05),替考拉宁组在成本-效果比值上,显著低于万古霉素组(P <0.05)。结论对MRSA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给予替考拉宁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分析替考拉宁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血药浓度范围及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某院重症医学科重症肺炎且需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患者,给予替考拉宁常规负荷剂量(400 mg,q 12 h,3剂)以及维持剂量(400 mg,qd),给药后第5天收集替考拉宁稳态谷浓度血样,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其浓度,统计分析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细菌学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采用SPSS19.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替考拉宁在4~1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6 471.14X-2 065.43,R2=0.999 6,平均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为3.35%和4.66%,稳定性试验RSD为5.13%。平均提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为82.71%和98.34%。共62例重症肺炎患者纳入本研究,替考拉宁平均稳态谷浓度为(11.98±4.82)μg·mL-1,总体临床有效率为64.52%,细菌学有效率为66.13%,7例(11.29%)出现肾功能损伤,4例(6.45%)出现肝功能损伤。质量浓度<10 μg·mL-122例,占35.48%,浓度<15 μg·mL-1的45例,占72.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替考拉宁谷浓度与细菌学有效率以及肾毒性分别具有独立相关性,并确定目标谷浓度范围为9~17 μg·mL-1。结论:对于重症肺炎患者,为保证临床疗效建议适当增加替考拉宁给药剂量,必要时可开展血药浓度监测,使其有效浓度维持在9~17 μg·mL-1范围。  相似文献   

19.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和分析临床应用替考拉宁的用药合理性,为替考拉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筛选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使用替考拉宁的住院患者,提取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8例患者应用替考拉宁治疗,以肺部感染为主,占68.52%。病原学标本送检率达98.1%,送检样本阳性率为45.4%,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替考拉宁的37例(34.3%)。47例(43.5%)患者替考拉宁用药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未予起始负荷量(89.4%)、负荷剂量给药方案不合理(17.0%)以及未根据肾功能水平调整剂量(19.1%)等。结论:应继续规范替考拉宁的临床使用及给药方案,特别是负荷剂量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提升替考拉宁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肾功能亢进(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 ARC)患者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中使用替考拉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球清除率分为ARC组和非ARC组,比较2组患者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水平和临床各项指标,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ARC组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61例患者,其中ARC组40例,非ARC组21例。ARC组患者较非ARC组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更低(P=0.01),体质量更高(P<0.05),肾小球滤过率更高(P<0.01),血肌酐、胱抑素C、尿素氮更低(P<0.01),总胆红素更低(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胱抑素C是ARC患者中影响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ARC患者替考拉宁血药浓度显著低于非ARC患者,建议对于重症感染的ARC患者适当增加替考拉宁给药剂量以达到目标浓度范围。胱抑素C水平能较好预测ARC患者替考拉宁谷浓度,可进一步研究将其作为替考拉宁剂量调整的参考指标的可行性,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