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2.
目的探讨后极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特点,探讨如何避免和减少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13例(23眼)后极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操作、超声乳化仪的参数设置、后囊膜破裂的发生情况、并发症的处理及手术效果。结果23眼中,后囊膜破裂7眼,其中,后极部混浊斑和后囊膜分离时后囊膜破裂4例,前房波动时后囊膜破裂2眼,后囊膜抛光时后囊膜破裂1眼。行前部玻璃体切割3眼,皮质沉入玻璃体腔的1眼行后段玻璃体切割。结论后囊膜破裂可以发生在后极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任何阶段,吸除后极部混浊斑时最易发生后囊膜破裂,手术中保持前房稳定和减少对后囊膜的牵拉,最后处理后极部混浊斑,可以避免和减少后囊膜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的效果。方法 对41例(45只眼)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术后观察视力、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0.3以上者35只眼(77.8%),0.5以上者25只眼(55.6%),≤0.1者2只眼(4.4%)。结论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植入PMMA硬性或Silicone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周,1月,3月,6-12月,18-24月和30-36月的裸眼视力大于等于0.5者分别为82.5%,93.7%,95.2%,92.1%,88.9%,85.7%,3.2mm切口术后1周,1月,3,6-12月,18-24月和30-36月的角膜散光,与术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5-6.5mm切口组术后1周的散光较术前增加0.44D(P<0.05),术后1月以后散光与术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36月,有16眼发生后囊混浊,2眼发生老年性黄斑变性,导致术后视力下降,结论:白内障超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36个月,有16眼发生后囊混浊,2眼发生老年性黄斑变性,导致术后视力下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后囊混浊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远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探讨小瞳孔状下超声乳化的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应用非切开瞳孔牵拉扩张法及原位超声乳化碎核等技术对77例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结论非切开瞳孔研究拉张法可使小瞳孔白内障术后恢复生理圆瞳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既往小梁切除手术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早期眼压和视力的影响。方法 对闭角型青光眼28只眼(其中既往有小粱切除手术史者16只眼,无小梁切除手术史者12只眼)行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其术前及术后视力,术前及术后1、2、3及6天眼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既往有/无小梁切除手术史两组之间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及视力提高幅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既往小梁切除手术史对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术后早期眼压和视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18例(19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施行巩膜膀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出,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周裸眼视力:0.12-0.3者占57.8%矫正视力>0.4者占42.11%。结论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选择超声乳化吸出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表面麻醉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对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白内障42眼行超声乳化术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29例42眼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术后3月矫正视力0.01-0.12眼(5%),0.1-0.44眼(9%),0.5-0.930眼(71%),≥1.06眼(14%);术后眼压均无升高,滤过泡术前、术后形态无变化。结论:对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在表面麻醉下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既提高了视力,又不影响滤过泡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极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后极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15例(21眼)的临床资料。探讨对后囊下浑浊的处理方式和维持前房稳定的技巧,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15眼后囊完整,6眼后囊破裂;15眼中环形撕囊者5眼、剪除浑浊者6眼、二期行YAG激光后囊切开者4眼。术后随访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12眼,0.1~0.5者9眼。结论后极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中选择合理处理后囊、维持前房稳定,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0.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云南省人民医院眼科(650032)袁天国王雪梅梅妍汪洁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国外已广泛开展,国内亦有报告〔1—4〕。我院于95年10月至96年4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37例(40只眼),并... 相似文献
11.
Purpose:To compare the visual outcomes and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manual small-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MSICS) in cases of posterior polar cataract (PPC). 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volving 142 patients (164 eyes) with PPC who underwent cataract surgery between January and December 2017. Data collected include the demographic details, preoperative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type of cataract, intraocular pressur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egment findings, type of surgery performed,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UCVA on the first day, UCVA and BCVA at 1 month after surgery, complications, and resurgery details. Results:In total, 90 patients (107 eyes) underwent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52 patients (57 eyes) underwent MSIC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an age, sex, and type of PPC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 0.326, 0.852, and 0.220, respectivel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hacoemulsification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preoperative BCVA ( P = 0.002). The BCVA on first postoperative day and 1 month after surgery was better in the phacoemulsification group than in the MSICS group ( P < 0.001 and 0.002,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posterior capsular rupture (PCR) was 11.6%, which included the 10.3% in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14.0% in MSICS. There was,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s of PC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 0.506). Conclusion:Phacoemulsification delivered better postoperative visual outcomes than MSICS in PPC patients, whereas the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疗效。 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性回顾研究,选取2015-01/12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眼科诊断为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患者57例57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的术中并发症,术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手术前后视力进行非参数Wilcoxon检验。 结果:所选患者超声乳化术中发生虹膜出血21眼(37%),后囊膜破裂4眼(7%),人工晶状体无法植入4眼(7%),术后裸眼视力获得不同程度提高,术前裸眼视力≥0.1者8眼(14%),术后3mo裸眼视力≥0.1者42眼(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2,P<0.001)。术后1 d发生角膜水肿17眼(30%)、葡萄膜炎2眼(4%)、高眼压1眼(2%),术后1wk发生角膜水肿3眼(5%),术后1mo发生葡萄膜炎1眼(2%),术后3mo发生角膜水肿1眼(2%)、葡萄膜炎2眼(4%)、高眼压1眼(2%)、后发性白内障3眼(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术后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otmar干涉视力仪在预测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决策白内障的手术与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Lotmar干涉视力仪测定患者的干涉条纹视力(IVA),与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比较。白内障按类别分为年龄相关性、高度近视性、糖尿病性和其他类;晶状体混浊度按LOCSII分为三级,IVA与BCVA一致为完全符合,相差2行以内为准确,好于2行为假阳性,差于2行为假阴性。结果术后BCVA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术前IVA与之呈显著正线性相关(P<0.01);总准确率为69.51%,年龄相关性组最高(为76%),高度近视性组最低(为60%),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假阴性率。结论在能测出IVA的病例中,不论白内障属何种类型,亦不论晶状体混浊度如何,Lotmar干涉视力仪均可较准确预测其术后视力,适宜作为白内障手术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CMTF)观察超声乳化手术(Phaco)后角膜内皮层的形态学改变特征。设计前瞻性、非对照干预研究。研究对象19例(22眼)老年性白内障行Phaeo术后患者。方法应用CMTF对由同一手术医师所行Phaco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内皮细胞层图像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形态学比较。主要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内皮细胞层CMTF形态。结果CMTF检查显示术后角膜内皮形态异形性升高,可见内皮细胞表面沉着物、内皮细胞水肿、缺失和类似假性内皮营养不良等表现;同时见到坏死细胞周围的内皮细胞呈火山口样隆起、细胞面积增大、伸出伪足填补缺失区等修复过程的表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平均为(2491±60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2112±640)、(2058±673)、(2129±711)、(2084±635),与术前比较有统计意义的下降(P均<0.05)。结论Phaco后角膜内皮的丢失为非再生性;内皮细胞损伤可表现为水肿、坏死后的丢失以及假性营养不良等表现;损伤的内皮细胞修复主要通过周围内皮细胞的移行填补过程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患者视力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380例(380眼)手术顺利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排除术前有眼内手术史、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青光眼、角膜白斑者,以及术后出现严重角膜水肿、葡萄膜炎、前房出血、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患者,分为研究组190例(190眼)和对照组190例(190眼)。研究组术后立即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1.5g,每天3次,连续服用2周,对照组患者不服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视力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均值分别为0.45、0.62、0.78、0.81、0.83、0.86,明显高于对照组0.25、0.37、0.43、0.52、0.61、0.66,研究组各时间点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研究组术后7d矫正视力均值为0.62,对照组术后6个月视力均值为0.61,研究组矫正视力恢复到较好水平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能改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视神经视网膜缺血和缺氧状态,具有提高视力、较快恢复良好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01/12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0例62眼为试验组和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82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d;1wk;1,3,6mo的视力及两组术前、术后1d;1wk;1,3,6mo的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3,6mo时两组散瞳查眼底,试验组中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41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21眼。结果: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d;1wk;1mo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mo,NDR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NDR与DR、DR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NDR与DR、NDR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DR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中央厚度:1d;1wk;1,3mo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mo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d;1wk两组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mo与术前比较:试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与术前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术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1wk;1,3,6mo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1,3,6mo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术后短期的角膜水肿;后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已有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手术后表现出更重的内皮细胞损害及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延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2a内眼压变化情况。方法选择49例(54眼)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患者作为剥脱组。同期选择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34例(152眼)作为对照组。两组眼压用药控制正常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在术后2a内眼压的变化。结果术前剥脱组基础眼压(21.85±2.23)mmHg(1kPa=7.5mmHg)高于对照组(18.62±3.12)mmHg(P=0.002)。在术后2a内,开始时眼压下降,后稍有升高,2a时两组眼压均降低分别为(15.09±0.70)mmHg和(15.19±0.51)mmHg(P=0.0115)。结论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2a内,2组术后眼压均降低,剥脱组眼压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Acrysof ReSTOR SA60D3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和Acrysof SN60AT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a远近视力及拟调节力的对比研究,探讨Acrysof ReSTOR SA60D3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中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对在同一时期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8例8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40眼植入Acrysof ReSTOR SA60D3多焦点人工晶状体,B组40眼植入Acrysof SN60AT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3a随访观察术眼的屈光状态,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 最佳远矫下近视力,对比敏感度,问卷调查视觉质量和满意度,术后脱镜率及并发症等。 结果:术中术后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均有良好的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患者裸眼近视力明显优于B组,A组脱镜率达82%,B组脱镜率16%; 术后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视觉症状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满意度A组明显高于B组。 结论:Acrysof ReSTOR SA60D3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安全有效,可为患者同时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2例4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及48例48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术后视力较差,但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纤维素性渗出和虹膜后粘连显著增多。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的恢复与眼底病变程度、病程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位置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6-06/2013-06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412例456眼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8眼。观察组顺规散光患者选择角膜缘正中上方作切口,逆规散光选在颞侧作切口,斜规散光选在颞上方角膜最大曲率子午线上,无散光者选在颞上方; 对照组全部在角膜缘正中上方作切口。全部患者均采用3mm角巩膜隧道切口,距角膜缘2mm,术后切口不缝合。采用角膜曲率仪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角膜屈光状态,比较不同手术切口位置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术后1,3mo裸眼视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1,3mo的平均散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3mo角膜散光度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 结论:依据患者角膜散光状态,选择角膜曲率最大的子午线上作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可一定程度上矫正术前散光,并相应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