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AWE)临床少见。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产取胎或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的增加,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重视。手术加药物治疗可降低复发率,术中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8岁,发现腹壁手术瘢痕内小包块2年,明显增大伴周期性疼痛2个月于2004年10月入住我院。患者4年前因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2年前发现腹部横切瘢痕右侧角有一小包块,约花生米大,质硬,可活动,无触痛,随经期渐增大,经后略有缩小。近2个月自觉包块明显增大并有经期疼痛,有时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应用t检验、字2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临床资料。结果:23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为腹部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35岁的潜伏期长于年龄<35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型结节大小大于筋膜型以及肌肉型(P<0.05)。血清CA125值有助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型:筋膜型>前鞘肌肉型>腹膜型,术后是否追加GnRHa治疗对于术后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和CA125值有助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分型,手术治疗中广泛的局部切除和切缘阴性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证实均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临床分析可证明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取预防措施可防止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合,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需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6.
陈桂银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998,12(2):203-203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较常见的疾病。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该症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有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与医源性播散有一定关系。现将我院近年所见6例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我院1985~1995年收治的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均有剖宫产史。其中4例孕周在28~36周,因前置胎盘大出血而行小型剖宫产,2例为足月剖宫产,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本组患者年龄26~34岁,出现症状时间为剖宫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发病机制及预防。方法:对2011年~2013年3月收治的2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根治的唯一治疗措施,术后病理符合临床诊断。术后予以孕三烯酮口服3个月无复发。结论:减少剖宫产率是预防此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为育龄女性常见疾病之一,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EM虽为良性病变,但其具有浸润、转移和复发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严重影响孕龄妇女的生活,成为难治之症。常发病于盆腔、卵巢、子宫。盆腔外的EM少见,仅占1%~10%,包括腹壁、会阴切口、脐部、膀胱、肾脏、肺、心包、肠道等部位。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术后腹壁切口EM的发病率亦有所上升,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现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术后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临床表现、查体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术后病检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比较彻底,术后不复发。减低剖宫产率,术中保护腹壁切口,加强母乳喂养是预防此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手术切口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23例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脐部异位症1例,外阴异位症2例。药物治疗虽可缓解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复发。本组均手术切除病灶。18例获随访,时间术后半年至1年,均未见复发。手术切除病灶可以根治。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妇产科剖宫产术后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随访1~6年均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术中的不当操作及个体差异有关,可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B超等作出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术中正确处理及术后假绝经治疗有利于伤口愈合和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4.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创面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ng NH Zhu L Lang JH Liu ZF Sun DW Leng JH Shen K Huang HF Pan LY W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919-1921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AWE)手术中腹壁筋膜层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将55例患者分为两组:(1)腹壁筋膜层缺损组,29例,术中腹壁筋膜缺损面积超过2cm^2;腹壁筋膜缺损组根据腹壁筋膜层缺损面积(由小到大)处理如下:11例患者常规缝合腹壁;7例患者应用张力线、PDS-Ⅱ或筋膜/皮肤减张缝合重建腹壁;4例手术中应用筋膜补片;7例腹壁筋膜层和皮肤缺损大的患者由整形科协助应用腹壁成形术和筋膜补片。(2)无腹壁筋膜层缺损组,26例,术中腹壁筋膜缺损面积小于2cm^2。无腹壁筋膜层缺损组常规缝合腹壁。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腹壁筋膜缺损组术前B超测量和切除AWE的最大径线、所需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大于无筋膜缺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1例病情复发。结论 B超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评估病灶情况。腹壁缺损大于2cm。时可采用筋膜/皮肤减张缝合进行修复,更大者可采用筋膜补片/腹壁成形术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AWE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西昌市人民医院46例经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AWE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AWE诊断准确率为97.83%,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无钙化灶,肿块形态及大小不规则,横纵比≤1,内部不均匀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CDFI可见内部及外周无或少量血流信号,动脉血流呈“高阻低速”型,肿块大小及回声可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肿块直径<3 cm的潜伏期较短、位置表浅、病灶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多无血流或少血流;直径≥3 cm病灶潜伏期较长、位置较深,病灶多为不规则形态,且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直径<3 cm潜伏期(2.52±0.98)年、病灶直径(1.61±0.54)cm、病灶形态不规则(68.75%)、病灶深度(22例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层,10例腹横筋膜/全层腹壁)、CDFI血流(10例无,19例少量,3例丰富);直径≥3 cm分别为(3.90±1.43)年、(4.35±1.42) cm、89.47%形态不规则、病灶深度(4例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层,15例腹横筋膜/全层腹壁)、CDFI血流(3例无,8例少量,8例丰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可对剖宫产术后AWE做出准确定位及定性诊断,是一种简便可靠的AWE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病理结果均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术后尽量行假绝经治疗或假孕疗法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7.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 1例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 ,术后随访 0 .5~ 5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占我院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 1 .48% ,我院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 1 .0 3/万。1 1例术前均得到确诊 ,病灶切除完整 ,随访 0 .5~ 5年无复发。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 ,认真检查 ,易于对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作出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8.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7年本院收治的3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临床资料,足月剖宫产史26例,就诊年龄(28.8±9.2)岁,发病时间为术后3个月~6年,均有程度不同的经期切口瘢痕处胀痛症状。行手术切除26例,药物保守治疗5例。结果:行手术切除病灶的26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复发,切除病灶直径平均4.0 cm,显著大于术前扪诊和超声测量的1.0~2.0cm(P<0.01)。医源性内膜种植引起切口异位症占0.05%。3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后随访,药物保守治疗者停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反复。结论: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引起的医源性内膜种植有关,治疗首选手术,B超用于术前测量病灶大小及病灶的浸润范围。复发后可再次手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最重要的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1例剖宫产术后于腹壁切口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腹壁肿块均经手术切除,术中发现内膜异位结节多见于皮下,占80.9%,切除病灶肉眼观为紫蓝色、深褐色结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