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性液器终端滤器对输液中微粒影响的考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考察一次性输液器终端滤器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使用不溶性微粒分析仪针对不同厂家各种输液器以有终端滤器和无终端滤器对各粒径微粒进行测定.结果:终端滤器对25,10,5μm粒径的微粒均有滤过作用,对2μm粒子也有滤过作用.不同厂家生产的输液器质量不同,有的输液器终端滤器几乎不起作用.结论:要加强一次性输液器的质量管理,确保病人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输液器终端滤器对输液中微粒影响的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考察一次性输液器终端滤器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使用不溶性微粒分析仪针对不同厂家各种输液器以有终端滤器和无终端滤器对各粒径微粒进行测定。结果:终端滤器对25,10,5μm粒径的微粒均有滤过作用,对2μm粒子也有滤过作用。不同厂家生产的输液器质量不同,有的输液器终端滤器几乎不起作用。结论:要加强一次性输液器的质量管理,确保病人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输液器对输液质量的影响田伟强,吴华芬,陈高梁(浙江省丽水地区人民医院龙泉323700)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危害极大。中国药典规定了对输液进行微粒检查。为防止输液过程污染,一次性输液器装有空气过滤器和终端滤器,以阻止微粒和微生物进入。为检验其效...  相似文献   

4.
临床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风秋  王黎  于清霞 《中国药业》2003,12(11):57-58
目的:探讨引发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参考有关报道加以分析。结果:引发输液反应的因素多与输液、药品质量及配伍,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器质量及患对热原敏感性的个体差异等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购入药品、输液器质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用药并尽可能减少配伍药品的种类和数量,是减少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输液反应     
临床使用的大输液,往往因制备或使用不当,病人输入后出现寒战,发热,大汗,恶心呕吐,甚至昏迷,虚脱等输液(热原)反应,夏季尤多见。为了减少或避免所谓季节性输液反应的发生,需要了解引起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及避免的方法,以确保病人用药安全。为此,本文试就输液反应与输液器及输液反应与临床的关系等加以概述: 一,输液反应与输液器输液器包括吊瓶,胶管,孟非氏滴管,接头及针头等,其质量的好坏与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致害性愈来愈受到重视,中国药典1985年版和1990年版均增加大输液不溶性微粒的检查项目.并规定了标准范围。不论制药厂还是医院制剂室,对大输液生产过程,严格按GMP的标准要求.强化了避免微粒污染的相应设施和质控手段,使大输液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不溶性微粒多数都能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但是,由于临床输液,多有加入其它药物配伍静脉满注,有可能使大输液内微粒数增加,甚至超过规定范围,增加输液的致害性。近来临床输液,大多采用带有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代替乳胶管制作的输液器,理应使临床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输液的质量控制和输液反应的研究已多见报道,但是关于输液器具处理的质量问题的报道不多见,在临床使用中也未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由于输液器具处理不当,异物微粒随输液进入人体内,可造成患者血管栓塞、局部缺血、坏  相似文献   

8.
23例输液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输液反应的分析。关注用药的合理与安全,以及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以达到减少对患者造成危害的目的。方法23例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结果引发输液反应的因素多与输液、药品质量及配伍,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器质量及患者对热原敏感性的个体差异等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购入药品、输液器质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用药并尽可能减少配伍药品的种类和数量,是减少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输液是通过输液器(吊瓶、胶管、茂斐氏滴管和针头)进入人体血液中,如果输液器处理不好,其中的残留物可以直接污染输液,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为了保证药品质量,除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流经不同洗涤方法的输液器和一次性输液器的输液进行不溶性微粒检测,并就如何减少输液器引入不溶性微粒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仪器和材料:微粒计数仪(ZWF-4型,福州天宝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输液管,一次性输液器,0.9%氯化钠注射液。2.方法与结果:ZI不同洗涤方法的输液器对输液不溶性微粒量的影响:抽取供临床使用的乳胶管接在泡法清洗,分别按净化水冲洗组、蒸馏水冲洗组、自来水冲洗组每套各用500ml不同水冲洗,121℃30Win灭菌,取上述3组格波器及一次性输液器,分别模拟临床流满给药方法,用符合…  相似文献   

11.
李恩敬 《安徽医药》2005,9(3):215-216
一次性输液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人们防病治病的重要辅助器具.全面抓好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监管是保证人民用药、用械安全有效的必然要求[1].考察一次性输液器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也是一项质量监督的措施.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已成共识.因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不能在人体内代谢,并可引发血栓、过敏、热原和肿瘤样反应[2,3],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美国药典(25版)、英国药典(2000版)和日本药局方(13改正版)等对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限度均有规定.本文就我院所用的不同生产厂家的输液器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滤过情况进行了考察,旨在了解我院一次性输液器质量的现状,为加强一次性输液器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临床输液污染情况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输液反应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药液质量和个体差异外,输液器具处理不当以及空气污染也是重要因素。本文对临床输液过程中带入的异物、微生物污染及热原变化情况作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输液器具及空气对药液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  相似文献   

13.
输液器对氨苄青霉素输液微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采用KF-4型微粒计数器,比较两种输液器对输液微粒的影响;结果显示:具终端滤器输液器可降低原输液的微粒数,其中≥10um、≥25um最显(p<0.01);开放式输液器则增加原输液的微粒数(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14.
国产PVC输液袋和一次性输液器对氯霉素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志城 《中国药业》2002,11(5):44-44
目的:了解国产PVC输液袋和一次性输液器对氯霉素吸附的情况。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保存在国产PVC输液袋中或流经一次性输液器的氯霉素浓度的变化。结果:国产PVC输液袋和一次性输液器在4h内对氯霉素均无吸附作用。结论:在4h内,可以用国产PVC输液袋和一次性输液器储存或连续滴注氯霉素注射液。  相似文献   

15.
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如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器及患者等因素,在临床上严格监控每一个环节,全程控制质量,以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临床使用的各种注射液,特别是大型输液,往往因制备和使用不慎而招致其临床反应,加重病人痛苦,甚至加剧病情恶化。为避免输液临床反应,提高输液质量,笔者对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供临床参考。1.输液器具:临床上使用的输液器都为一次性输液皮管。对于一次性输液皮管,在使用前,应认真检查包装,使用期限,排除皮管的污染及过期。使用一次性皮管,发生反应通常在输液初始20min。在输液输入人体前,先用输液经皮管放液20~30ml,冲洗皮管,以减少或消除这类反应的发生。2.加药操作:加药操作影响着输液的质量,操作应尽可能地…  相似文献   

17.
以前 ,人们较多关注输液自身的微粒 ,而忽视输液器具带入的微粒。现在 ,随着新型的输液器排气上加装了微孔滤膜 ,带入的微粒减少。本文对输液器改进后对输液不溶性微粒及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验证。1 方法及结果1.1 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取不同批号的输液 ,经澄明度检查合格后 ,用新型输液器模拟人体输液 ,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液体(容器符合规定 ) 2 5ml ,按中国药典 ( 1995年版 )不溶性微粒的检测方法检测。将未用新型输液器的输液作对照 ,未输注的液体作空白对照。各检测 3批 ,结果见表 1。表 1 不溶性微粒检测结果粒检品 >1 0 μm微粒总…  相似文献   

18.
22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22例输液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与药品质量、输液操作、输液器具质量、药物配伍、患者个体差异及环境气候等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药品质量、合理用药、尽可能减少配伍种类与数量是减少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并总结5.5号输液器在老年患者输液时的滴速控制和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等情况。方法 选取201 4年2—8月在该院门诊进行输液的老年患者8 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 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5.5号输液器,对照组患者使用7号输液器。对比两组患者输液过程中滴速控制、穿刺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滴速波动更小,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疼痛发生率更低。结论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使用5.5号输液器更好。  相似文献   

20.
罗珊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90-191
目的探讨无针密闭式留置针输液装置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00例急诊急救患者分为实验组(n=200)和对照组(n=200),分别使用安全型密闭式留置针带分隔膜接头和普通静脉留置针带肝素帽,并在输液器脱落、静脉炎发生、输液速度、医务人员针刺伤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输液器脱落、静脉炎发生明显降低,保证输液速度方面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输液针刺伤100%减少。结论无针密闭式输液系统在急诊应用保障了患者输液安全和有效性并避免医务人员针刺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